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2届山东省潍坊市高三阶段测试语文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在正确的一组是

A.透辟 (pì)勾 (gòu)当审时度 (dù)势不落窠 (kē)臼

B.折 (shé)耗乘 (chéng)便崭露 (lòu)头角自怨自艾 (yì)

C.炮 (páo)烙切削 (xiāo)心广体胖 (pán)楔 (qiè)而不舍

D.媲 (b?)美龃龉 (y?)呕心沥血 (xuè)蓓 (bèi)蕾初放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梦魇暴发力侯门似海加官晋爵

B.融资挖墙脚绵里藏针变本加利

C.宣泄荧光屏明火执杖时乖命蹇

D.猩红辩护人余勇可贾卑躬屈膝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智力需要机敏的好奇心,但有一种好奇心没有很高的价值。对于流言蜚语、飞短流长的普遍兴趣不是       对知识的热爱,        源于不良的动机:没有一个饶舌者会宣传他人尚不为人知的美德,而只会       他人的隐私恶行。

A.基于就是讨论

B.基于而是议论

C.鉴于就是议论

D.鉴于而是讨论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利比亚反对派攻人的黎波里,宣告卡扎菲政权结束。8月22日,利比亚驻华大
使馆门前的国旗也改弦易辙,换成了反对派的国旗。

B.针对在台湾高调行善引发的争议,陈光标坦然表示:之所以高调,只是希望能推波助澜,激发更多的企业家投身慈善事业。

C.按照新课改精神,教师应当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根本,当学生遇到疑难问题时,教师要善于启发诱导,不要越俎代庖。

D.云就像天气的"招牌",看云可以识天气;但必须有丰富的经验,因为云的变化是扑朔迷离的。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新形势下推进社会主义文化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了全面深刻地阐述和部署。

B.在世园会,人们不仅欣赏到来自38个国家的文艺演出,还观看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700多种植物和各具风情的园艺。

C.从去年开始,由于全球频繁发生大型跨国石油公司漏油的事故,使公众对石油公司的安全措施和责任意识产生怀疑。

D.穿越四姑娘山的"驴友"终于平安归来,公众在为他们感到庆幸的同时,也对他

们虚报人数、违规穿越等做法给予了严厉批评。

 

二、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
多元共生的中国文化
刘梦溪
多元共生是中国文化的显著特点。就中国文化的发生来说,它是多元的,具体可以说有黄河文化和长江文化不同的两源。我们过去讲中国文化,一般都讲黄河文化,以黄河文化为基准,因而黄土地文化、农耕文化、内陆文化、写实主义文化等等,成为人们概括中国文化的常用语言。
但长江文化为我们提供了不同于黄河文化的范例。甚至长江上游、中游和下游所呈现的文化面貌也是不同的。
长江上游四川广汉的三星堆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这些青铜器的造型和黄河流域非常不同,有非常夸张的千里眼和顺风耳,充满了神奇的想象力,甚至使人怀疑这是中国人制作的造型。从这些青铜器的构造上,我们约略可以想象出四川人的性格似乎带有青铜器的刚性。
而长江中游的楚文化完全是另外一番景象。黄河流域出土的青铜器造型浑厚庄严,有力度,感觉很震撼,而楚地出土的青铜器造型轻巧,下座虽大,腰身却很细,年代也跟黄河流域差不多。"楚王好细腰",宫廷的审美取向已经影响到了青铜器的造型。
黄河文化的那些人们熟悉的特征,不一定完全适用于长江文化。长江自古以来航运便利,可以直接和海洋联系起来,如果说黄河文化带有内陆文化的特点,那么长江文化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带有了海洋文化的特点。长江流域南面的岭南文化,更是很早就直接跟海外建立了广泛的联系。
就学术思想而言,中国传统文化也具有多元互补的特点。学术思想是民族精神的理性之光,是最高形态的文化。儒释道三家思想的相互包容和互动互补是其显例。历史上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有宗教战争,但是中国这么长的历史,很少有宗教战争。这是由于申国的文化思想有极大的包容性,特别是儒家思想。所以然者,在于儒家不是宗教,或如陈寅恪先生所说,"儒家不是真正的宗教"。正因为传统社会占主流地位的儒家不是宗教,儒释道三家的思想才融合得很好。汉以后儒家是在朝的思想,道家和道教以及佛教主要在民间。对于一个知识人士而言,三家思想的互补使得精神空间有很大的回旋余地,进退、顺逆、浮沉,均有现成的学说依据,所谓"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儒家思想给人以上进的力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传统士人的共同理想。但是,如果仕途受到了挫折,乃至革职、斥退、罢官的时候,道家无为的思想便可以给他很好的支撑。道教崇尚自然,可以让他畅游于山水之间。甚至遭遇罪愆,如果信奉佛教,剃度出家,也可以避世完身。总之生命个体不会陷入完全的绝境。所以,多元性、包容性和自性的超越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理性的基本特征。
传统中国还有发达的民间社会,主要以家庭和家族为中心,构成文化多元存在的社会依托物。依据文化人类学的法则,文化传统可以区分为大传统和小传统。一个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比如中国传统社会的儒家思想,就是大传统;而民间文化和民间信仰则是小传统。大小传统是互动和互相依赖的,当大传统遭遇危机的时候,我们仍然可以在民间文化中搜寻到它的碎片。所谓 "礼失,求诸野",就是这个意思。"我们今天到东南亚一带,看到那里的华族社会,其中国文化传统的根性仍然相当牢固,甚至比我们国内看得更重。
(摘自《光明日报》,有删节)
1.下列有关“中国文化”的解说,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人们以前说的中国文化是指以黄河文化为基准的黄土地文化、农耕文化、内陆文
化、写实主义文化。

B.中国文化的发生具有多元的特点,如同属长江文化的长江上游、中游和下游,所
呈现的文化面貌就不相同。

C.黄河文化和长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两个不同的源头,黄河文化所具有的一些特
征,长江文化不一定全具备。

D.中国文化的地域特征明显,例如黄河文化带有内陆文化的特点,而长江文化则在

一定程度上带有海洋文化的特点。
2.下列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释道"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儒释道三家思想的相互包容和互动互补的关系充分显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多元
互补的特点。

B.儒家思想一直以来都是统治者独尊的核心思想,即在朝的思想;而道家和佛教思
想则主要在民间。

C.因儒家不是宗教,所以儒释道三家思想才融合得很好,中国这么长的历史才很少
有宗教战争。

D.道家无为的思想可以给仕途受挫的人以支撑,佛教可以使遭罪的人避世完身,而

儒家思想则给人以上进的力量。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器充满神奇的想象力,而楚地出土的青铜器造型轻巧,下座
大,腰身细,跟黄河流域的差不多。

B."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表现的是传统士人对修身、齐家、治国、平天
下理想的追求。

C.儒释道思想使人们在进退、顺逆、浮沉方面都可找到依据,因而生命个体不会陷
入完全的绝境。

D."礼失,求诸野"是说当民间风俗不再淳厚时,作为圭流的传统儒家思想就可以

发挥它的教化作用,让人们重新遵规守矩。

 

三、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庞统字士元,襄阳人也。少时朴钝,未有识者。颖川司马徽清雅有知人鉴,统弱冠往见徽。徽采桑于树上,坐统在树下,共语自昼至夜,徽甚异之,称统当为南州士之冠冕,由是渐显。后郡命为功曹。性好人伦,勤于长养。领南郡太守。先主见与善谈,大器之,以为治中从事。遂与亮并为军师中郎将。亮留镇荆州。统随从入蜀。
益州牧刘璋与先主会涪,统进策日:"今因此会,便可执之,则将军无用兵之劳而坐定一州也。"先主曰:"初入他国,恩信未著,此不可也。"璋既还成都,先主当为璋北征汉中,统复说曰:"阴选精兵,昼夜兼道,径袭成都;璋既不武,又素无预备,大军卒至,一举便定,此上计也。杨怀、高沛,璋之名将,各仗强兵,据守关头,闻数有笺谏璋,使发遣将军还荆州。将军未至,遣与相闻,说荆州有急,欲还救之,并使装束,外作归形;此二子既服将军英名,又喜将军之去,计必乘轻骑来见,将军因此执之,进取其兵,乃向成都,此中计也。退还白帝,连引荆州,徐还图之,此下计也。若沉吟不去,将致大困,不可久矣。"先主然其中计,即斩怀、沛,还向成都,所过辄克
于涪大会,置酒作乐,谓统曰:"今日之会,可谓乐矣。"统曰:"伐人之国而以为欢,
非仁者之兵也。"先主醉,怒曰:"武王伐纣,前歌后舞,非仁者邪?卿言不当,宜速起出!"
于是统逡巡引退。先主寻悔,请还。统复故位,初不顾谢,饮食自若。先主谓日:"向者之论,阿谁为失?"统对曰:"君臣俱失。"先主大笑,宴乐如初。
进围 县,统率众攻城,为流矢所中,卒,时年三十六。先主痛惜,言则流涕。拜统父议郎,迁谏议大夫。追赐统爵关内侯,谥曰靖侯。
(节选自《三国志·蜀书·庞统传》
1.对下列句子申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阴选精兵,昼夜兼道阴:暗地里

B.大军卒至,一举便定卒:通 "猝",突然

C.闻数有笺谏璋数:屡次

D.统复故位,初不顾谢谢:推辞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伐人之国而以为欢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又喜将军之去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C.遂与亮并为军师中郎将吾属今为之虏矣

D.于涪大会,置酒作乐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3.下列各句,都能表现庞统足智多谋的一组是
①性好人伦,勤于长养  ②今因此会,便可执之  ③并使装束,外作归形  ④先主
痛惜,言则流涕  ⑤阴选精兵,昼夜兼道  ⑥将军因此执之,进取其兵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庞统年少时老实憨钝,20岁时去拜见司马徽,司马徽说庞统应该是南州读书人
中最好的,从此他渐渐出了名。

B.庞统足智多谋,在攻取益州的策略上,早就成竹在胸,一口气给了刘备上中下
三条计策,由其选择。

C.杨怀、高沛是刘璋的著名将领,倚仗自己兵强马壮,又占据着重要关隘,曾多
次劝谏刘障攻打荆州。

D.庞统大度耿直,面对刘备做得不对的事情,他能直言不讳地指出来,事后仍然

坚持原则,不向刘备道歉。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徽采桑于树上,坐统在树下,共语自昼至夜,徽甚异之。(3分)
(2)今因此会,便可执之,则将军无用兵之劳而坐定一州也。(3分)
(3)先主然其中计,即斩怀、沛,还向成都,所过辄克。(4分)

 

四、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
旅次洋州寓居郝氏林亭
方 干
举目纵然非我有,思量似在故山时。
鹤盘远势投孤屿,蝉曳残声过别枝。
凉月照窗欹枕倦,澄泉绕石泛觞迟。
青云未得平行去,梦到江南身旅羁。
(1)颔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结合全诗说说蕴含了什么样的感慨?(4分)
(2)简要分析尾联在全诗中的作用。(4分)

 

五、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部分。(6分)
(1)子曰:"巧言乱德。                      。"(《论语·卫灵公》)
                        ,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2)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
                      ,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3)有善始者实繁,               。(魏徵《谏太宗十思疏》)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六、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以题目中要求的文字为开头,把下面的一段话改写成一个单句。(4分)
在中国传统中,用以提高人的精神素养、改变经济对人的支配性影响的"读书"是一种具有特定涵义的学习行为,是除直观意义上的阅读书籍或学习技能之外,更在于淡化功利性和超越技能学习的一种学习行为。
在中国传统中,"读书"是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请仿照画线句子,再写一句话。要求观点鲜明,句式基本一致。(4分)
北大教授李零认为,孔子是一个出身卑贱,却以古代贵族为立身标准的人;是一个无权
无势,却敢于批评当世权贵的人。                      
我人为,孔子                                                                 
                                                                             

 

七、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
独腿人生
罗伟章
①应朋友之约,去他家议事。这是我第一次上他家去。朋友住在城南一幢别墅里。别墅是为有私车的人准备的,因此与世俗的闹市区总保持一段距离。我没有私车,只得乘公交车去。下车之后,要到朋友的别墅,若步行,紧走慢走,至少也要40分钟。眼看离约定的时间就快到了,我顺手招了一辆人力三轮车。
②朋友体谅我的窘迫,事先在电话中告知,若坐三轮,只需3元。为保险起见,我上车前还是问了价。"5元。"车夫说。我当然不会坐,可四周就只有这辆三轮车。车夫见我犹豫,开导我说:"总比坐出租合算吧,出租车起价就是6元呢。"这个账我当然会算,可5元再加1元,就是3元的两倍,这个帐我同样会算。我举目张望,希望再有一辆三轮车来。车夫说:"上来鼻巴,就收你3元。"这样,我高高兴兴地坐了上去。
③车夫一面蹬车,一面以柔和的语气对我说:"我要5元其实没有多收你的。""我说:
"人家已经告诉我,只要3元呢。"他说,那是因为你下公交车下错了地方,如果在前一个站,就只收3元。随后,他立即补充道:“当然我还是收你3元,已经说好的价,就不会变。我是说,你以后来这里,就在前一站下车。”他说得这般诚恳,话语里透着关切,使我情不自禁地看了看他,他穿着这座城市经营人力三轮车的人统一的黄马甲,剪得齐齐整整的头发已经花白了,至少有55岁的年纪。
④车行一小段路程,我总觉得有点不大对劲,上好的公路,车身却徵徵颠筑,不像坐其他人的三轮车那么平稳,而且,车轮不是滑行向前,而是向前一冲,片刻的停顿之后,再向前一冲。我正觉得奇怪,突然发现蹬车的人只有一条腿!
⑤我猛然间觉得很不是滋味,眼光直直地瞪着他的断腿,瞪着悬在空中前后摇摆的那截黄黄的裤管。我觉得我很不人道,甚至卑鄙。我的喉咙有些发干,心胸里被一种奇怪的惆怅甚至悲凉的情绪纠缠着,笼罩着。我想对他说:"不要再蹬了,我走路去。"我当然会一分不少地给他钱,可我又生怕被他误解,同时,我也怕自己的做法显得矫情,惦污了一种圣洁的
东西。
⑥前面是一带缓坡,我说:"这里不好骑,我下车,我们把车推过去。"他急忙制止:
"没关系没关系,这点坡都骑不上去,我咋个挣生活啊?"言毕,快乐地笑了两声,身子便弓了起来,加快了蹬踏的频率。车子遇到坡度,便倔强地不肯前行,甚至有后退的趋势。他的独腿顽强地与后退的力量抗争着,车轮发出"吱吱"的尖叫,车身摇摇晃晃,极不情愿地向前扭动。我甚至觉得这车也是鄙夷我的!它是在痛恨我不怜惜它的主人,才这般固执的吗?
车夫黝黑的后颈上高高绷起一股筋来,头使劲地向前耸,我想他的脸一定是紫红的,他被单薄的衣服包裹起来的肋骨,一定根根可数。他是在跟自己较劲,与命运抗争!
⑦坡总算爬上去了,车夫重浊地喘着气。不知怎的,我心里的惆怅和悲凉竟然了无影

⑧待他喘息稍定,我说:"你真不容易啊!”
⑨他自豪地说:"这算啥呢!今年初,我一口气蹬过八十多里,而且带的是两个人!"
⑩我问怎么走那么远?
11他说:"有两个韩国人来成都,想坐人力车沿二环路走一趟,看看成都的风景。别人的车他们不坐,偏要坐我的车。他们一定以为我会半路出丑的,没想到,嘿,我这条独腿为咱们成都人争了气,为中国人争了气!"
12车夫又说:"下了车,那两个韩国人流了眼泪,说的什么话我不懂,但我想,他们一定不会说是孬种。"
13离别墅大门百十米远的距离,车夫突然刹了车。"你下来吧。"他说。
14我下了车,给他5元钱。
15他坚决不收,"讲好的价,怎么能变呢?你这叫我以后咋个在世上混啊?”
16我没勉强,收回了他找给的两元钱。
17我正要离去时,他不好意思地说:"我本来应该把你送进门的,可那是一幢高级别墅,往别墅里去的人,至少应该坐出租车啊……我怕被你朋友看见:·…·"
18我的眼泪流了下来。我天生是不大流泪的人。
19朋友果然在大门边等我。他望着远去的车夫说:"你为什么不让他送拢,那些可恶的家伙总是骗一个是一个!你太老实了。"
20议完事,朋友留我吃饭,我坚决拒绝了。
21我徒步走过了那段没有公交车的路程。我从来没有与自己的两条腿这般亲近过,从来没有觉得自己的两条腿这般有力过。
1.第7段中,看到车夫艰难地爬上了坡后,"我心里的惆怅和悲凉竟然了无影踪",这是为什么?(限50字内)(3分)                                                                                  
2.①下车后,"我"要给车夫5元钱,车夫坚持只收3元,我为什么也不勉强他收下5元?(限30字内)(3分)
②  "议完事后,朋友留我吃饭","我。为什么"坚决拒绝了"?(限35字内)(3分)
3.面对车夫,"我"的思想感情不断发生变化,写出变化的几个阶段。(4分)
4.车夫是一个具有很多优秀品质的人物,请简析车夫形象。(100字以内)(5分)

 

八、作文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人生,犹如加法,每个人都在不停地做着加法,知识增加,物质增长,思想增强,但也随之而烦恼增多;人生,又如减法,物质欲望何时休?有人在减消费,减享受,减名利,平淡简单生活。人生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加法与减法。增加的同时也在减少,减少的同时也在增加。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自拟标题;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