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1届四川省攀枝花市高三9月月考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皈依(bān)孝悌(tì)马前卒(zú)怦然心动(pēng)

B.青睐(lài)震慑(shè)紧箍咒(gū)拭目以待(shì)

C.三昧(mèi)吮吸(rǔn)杵臼交(chǔ)崭露头角(lù)

D.樊笼(fàn)打夯(hāng)敲竹杠(gàng)义愤填膺(yīng)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沉湎 勉为其难  钩玄提要山洪暴发

B.家俱 以偏概全 磬竹难书留芳百世

C.蓝本 如雷贯耳既往不咎 冒然从事

D.惊蜇 声名鹊起 韬光养晦义气用事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教师素质有“五能”:把握教材能居高临下,教学设计能别开生面,语言表达能生动活泼,交流引导能左右逢源,课堂效果能意犹未尽。

B.从全世界范围来看,文学的确失去了20世纪的那种活力,许多获诺贝尔奖的作品,琐碎、啰唆得让人不忍卒读,琐碎似乎成为了文学的潮流。

C.求美者对美容科称赞有加,每每听到这些溢美之词,科室主任张群便无比欣慰,他们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得到了肯定,并赢得了更多朋友的青睐。

D.12月2日是新安县“安全生产警示日”,上午9时,在新安县人民会堂的会场,参加会议的人员全体起立,振聋发聩的警报声响彻会场和城区上空。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旅游市场的进一步规范,接待条件的不断改善,使我国成为2009年世界上增长最快、最具生机的旅游目的地国家。

B.种种迹象表明,观望的购房者非但没有像往日那样,坚持几日就选择放弃,重新加入到购房大军中去,而且政策的从严,让购房者对房价下降充满信心。

C.第三届五四国际青年艺术节将于2010年5月在北京拉开帷幕,这个励志建立“中国最大、最有效的青年艺术家成长平台”的艺术盛会,将继续以公开征集的方式,邀请全国的优秀青年艺术家,相会在中国文化艺术的中心——北京。

D.群众说,“重庆自从打黑除恶以来,重庆的空气变得更清新了,感到更安全了”。2月28日,我市召开“打黑除恶”专项斗争阶段总结表彰大会,王立军等六人获“重庆市人民卫士”称号。

 

二、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短文,完成下面小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中西医互补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中西两种医学各自沿着自己的轨迹发展到了近代。

尽管西医的实验研究有着巨大的先进之处,但是当魏尔啸的细胞病理学正以崭新的手段横扫中世纪西方医学的陈迹,开创历史新纪元的时候,在揭开疾病微观奥秘的欣喜之中,在事物发展的另一个侧面,却又孕育着一粒不祥的种子。人们的思路由微观到超微观,由细胞到细胞核、线粒体、核糖核酸,然而在一定程度上却忽视了所有这一切都不能脱离整体调节作用的客观事实。这一倾向一直发展到20世纪30年代,西方医学便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致命伤。于是在西方医学的营垒里,便相继出现了巴甫洛夫的神经反射学说、塞里氏的应激能学说,1937年哈里斯发现了丘脑垂体——内分泌的全身调节作用。他们的研究和观点旨在使西方医学由局部再回到全身,由微观再兼顾到宏观。这种观点通过近30年来免疫学方面的长足发展,同样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再看中医的近代发展史,虽然不像西医那样显明,但隐约中也可看到有识之士试图把认识由宏观移向微观的尝试。吴有可的“戾气说”,王清任的“解剖学”,唐宗海、张锡纯的“中西汇通”,都是这一尝试的具体表现。

综观中西医近百年动态,双方已各自开始了针对自身缺陷的纠偏。一切事物,但凡发展,都是以逐步纠偏、逐步完善为前提的,这也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西医作为现代科学技术的一部分,在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度发展中,为了自身完善的需要,向一切可以提供营养的对象全力索取,从而达到壮大自身的目的。

近年来西方世界掀起了中医热,虽然临床治疗的需要也是其原因,但是更深层的含义则是西方已开始向中医借鉴,必欲取其精华而用之。可以断言,蕴藏在中医宝库中的整体观点、天人相应观点等当是西医首先掘取的内容,然后加以实验研究,在短期内为其所用,力图出现西医学术的再腾飞。时至今日,将中医学术体系由宏观推向微观已是当务之急,这是当前发展中医的惟一途径。

现代科学技术已形成了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网络系统,中医至今沿用推理思辨的古法缓缓行进。这种局面的形成源于漫长的封建社会,个体农业和分散手工业没有给中医发展提供向微观进展的机会,我们不能苛求于古人。但是时至今天,中国当代工业已跻身于世界行列,中医向微观推进的条件已完全具备。当代中医工作者要顺应事物发展的规律,大胆地把思维推向微观,把西医的实验手段接过来,为我所用,发展自身,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以期达到保住中医特色,并且开创现代中医的新局面的目的。在当前条件下,发展中医最有效的方法是首先向西医索取,因为西医之长正是中医之短。中西医结合是向西医索取(当然也包括中西医互相索取)的主要模式,但是在这一模式的内涵中,作为中医工作者应该始终把握住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观念,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发展中医的目的。

1.根据原文,不能说明中西医互补的必要性的一项是()

A.西医的实验研究有着巨大的先进之处。

B.巴甫洛夫的神经反射学说、塞里氏的应激能学说使西方医学由局部再回到全身,由微观再兼顾到宏观。

C.中西方医学都有自身缺陷,需要逐步纠偏,逐步完善。

D.时至今日,将中医学术体系由宏观推向微观是当前发展中医的惟一途径。

2.以下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魏尔啸的细胞病理学说以崭新的手段开创了中世纪西方医学的历史新纪元。

B.治疗脱离了人体的整体调节作用,是近代西医发展过程中埋下的一粒不祥的种子。

C.针对自身缺陷逐步纠偏、完善,中医正在向一切可以提供营养的对象全力索取。

D.当前,发展中医应将中医学术体系由宏观推向微观,以期达到保住中医的特色的目的。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医如果能够借鉴中医的整体观点,着眼于宏观,就可以避免出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致命伤。

B.中医过去长期沿着传统逻辑推理方法缓慢前进,一个重要原因是未曾受到现代大工业的提携。

C.中医里,望、闻、问、切等古法有着先天的局限性,应用西医的实验手段取代。

D.西医之长正是中医之短,中医之长也是西医之短,二者相互学习、相互借鉴,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三、文学作品阅读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王曰:“吾阍,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下联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A.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B.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

C.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D.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

2.下列句子中不是阐述施行王道的具体措施的一项是()

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B.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C.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D.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3.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孟子意在阐述施行王道的具体措施。

B.孟子明确地说出了他的仁政主张:“制民之产”和“谨庠序之教”。

C.孟子在阐述王道仁政模式图时,以一组比喻句对称说出,显得很有气势。

D.段末孟子为我们展示了一幅王道乐土的美好画卷。

4.翻译下列句子(10分)

①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②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

③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四、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相见欢

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注①朱敦儒,洛阳人,南宋词人。本词写于词人因“靖康之难”南逃客居金陵之时。

②扬州:当时为抗金前线。

⑴上片中“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一句在全词中有哪些作用?(4分)

(2)词的下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作具体分析。(4分)

 

五、名句默写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补写下面名篇名句中的空白。(任选一题)(5分)

①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五花马,千金裘,,。

,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

盘飧市远无兼味,。,隔篱呼取尽余杯。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六、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阅读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22分)

青山行

季宇

①初秋的一天,我们乘车来到马鞍山,开始向青山进发。车窗外,江南的景色一一掠过,青青的山,绿绿的水,安静的集市,宁静的原野,就连秋日的阳光也暖洋洋的,飘浮着令人向往的闲适。当涂的秋天是富有诗意的,可就在这一片安宁恬淡之中却充满了令人心动的喧哗

②这都是因为李白啊!

③这位“千古一诗人”与这块土地有着不解之缘。据考证,李白一生七次到过当涂,并终老此地,埋骨青山。可以说,当涂的山山水水印满了李白的足迹,也一次次激荡起诗人奔放的情怀和灵感。正因为如此,今天的当涂才使我们备感不同寻常,踏上这块土地,就连我们的呼吸也充满了浓郁的诗情。

④渐渐地,青山出现在了眼前。秋天的青山是丰盈的,也是朴素的。这是一个绿的世界,到处草木盛开,一片葱茏。据说,以前这里曾经长满了枫树和野菊,每到秋天,漫山红遍,野菊怒放,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一千多年前,伟大的诗人李白就常来这里,登高望远,饮酒作诗,消磨他在人生的最后岁月。

⑤今天的青山墓园掩映在一片松柏苍翠之中,显得古朴而肃穆。屹立于墓前的石碑,高五尺有余,上刻“唐名贤李太白之墓”,据说出自杜甫之手笔。山风轻拂着,仿佛在轻声诉说;墓园上芳草萋萋,树影婆娑;远处偶有鸟鸣传来,四周一片宁静。置身在这样的幽静中,极目远眺,李白笔下的山水宛如一幅水彩画缓缓展开──呵,山与水,水与天,紧紧相连,融为一体,迷迷蒙蒙的景色,带着些许梦幻。在这梦幻之中,历史仿佛向我们走来……

⑥青年李白第一次踏上当涂的土地,只有25岁,这是一个风华正茂的年纪。那时的诗人气宇轩昂,踌躇满志,抱着“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和“一鸣惊人,一飞冲天”的梦想,“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一路上,他飘飘若仙,豪情万丈,南下江陵,游洞庭,溯湘江,之后抵江夏,继而登庐山,下金陵,并来到了当涂。那也是一个秋天啊,艳阳高照,或清风明月,诗人沿着长江,泛舟而下,一路上美景如画,诗酒当歌。

⑦天宝六年,这是李白政治上最失意的时期。长安三年,他屡遭谗毁,饱受打击。离开长安后,他带着满身伤痕,再次来到了当涂。

⑧此时的李白,内心充满了太多的苦闷!他不理解为什么“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而国家的安危和人民的苦难更使他忧心如焚。天宝六年正是安史之乱的前夜。李白很想为国家出力,可满腔热血,却报国无门,只能寄情于山水与诗酒,并从中得到些许慰藉,以抚慰自己痛苦的心灵。

⑨至德二年,李白一生中最严重的政治打击降临了。就在这一年,隐居于庐山的李白不幸卷入了永王李璘事件。他原本抱着一片救国热忱,没想到却卷入了一场宫廷之争,流放夜郎。这是李白生命中最灰暗的时期。“夜郎万里道,西去令人老”、“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

⑩晚年的李白再次滞留于当涂。此时的他已是贫病交加,穷困潦倒。在致其族叔李阳冰的信中,当年“散金三十万”、一向豪放潇洒的李白只能徒唤无奈,发出“英雄气短”的哀叹:“赠微所费广,斗水浇长鲸。弹剑歌苦寒,严风起前楹。”宝应元年,一代大诗人李白在当涂寓所离开了人世。

⑾雨果在巴尔扎克追悼会上曾说过,一个伟大的死会给我们带来宗教上的震撼。“那不是黑夜,而是光明;那不是虚无,而是永恒;那不是结束,而是开始”。我想李白的死也是如此。在青山凭吊时,我们的心情一直很沉重。李白一生以诗名,他的诗登峰造极,不可逾越。所谓“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有人说,有诗歌相伴的人生是幸福的人生。从这一点说,李白是幸福的;但他又是不幸的。中国知识分子向来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看作人生的最高理想。李白的不幸就在于时运不济,报国无门。这是一个中国知识分子的大悲痛。在这大悲痛的深处,是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对国家对人民的伟大忠诚,是一个民族源远流长的不朽的伟大精神。

注:青山: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境内,是国家级旅游风景区,享誉中外的唐代大诗人李白墓园位于景区内。

1.作者为什么说“充满了令人心动的喧哗”?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6分)

2.文章第五段在文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3.联系全文,谈谈你对“李白是幸福的;但他又是不幸的”这句话的理解。(6分)

4.本文在写作方面有哪些突出特色?请选取一点谈谈对你写作的启示。(6分)

 

七、选择题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条简讯(3分)

简讯:我们国家继一亿亩速生丰产林基地和“三北”“长江中下游”“沿海”“平原农田”防护林体系以及全国治沙工程六大林业重点工程之后,又一个举世瞩目的大型生态建设工程,太行山绿化工程将全面启动。加快太行山绿化,能改善太行山区生态环境,保护水土,涵养水源,对华北和京津地区的建设意义重大。(不超过15个字)

 

八、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依据下面提供的材料,写一则招领启事,要求格式正确,表述简明,措辞得当。(6分)

2008年2月1日,李明回家途中不慎将蓝色书包丢失。包内有人民币300元,合肥至北京的火车票一张,大学英语教材5本,MP3一个。李明的书包当日被人拾到交到了火车站派出所,派出所电话5166378。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在下面的横线处填上两个适当的语句,使之与画横线的句子构成排比。(6分)

人生是一本怎样的书呢?

有的人平平淡淡,和风细雨,但他的人生之书却丰富细腻

 

九、作文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根据下列材料写作文。

自生命萌发之初,每个人在世间就有了自己的位置;到生命终结之际,在大地上仍有自己的位置。如果老是向前看,你的位置肯定在后面;如果老是向下看,你的位置必然在上面……

在整个生命历程中,你一直同位置打着交道。或许,你有一段关于位置的心情故事;或许,你有许多关于位置的独到见解;或许,位置曾引起你深入的思索;或许,位置曾让你产生无限的感慨……

请以“位置”为题,自选角度,或讲述亲身的经历,或联想相关的故事,或抒写内心的感受,或发表自己的见解,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