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1-2012学年度山东省高三9月教学质量检测(语文)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协作/提携   歼灭/忏悔   畜牧/牲畜

B.豁免/庆贺   膝盖/油漆   载重/载体

C.胆怯/商榷   扮演/搅拌   反省/节省

D.储存/贮藏   阻挠/妖娆   传记/传奇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嗔怪   博弈   清澈见底   鞭辟入里 

B.夜宵   边陲   涣然冰释   稳操胜券

C.遒劲   晋升   搬师回朝   返璞归真

    D.诀窍   蓬松   不谋而合   崭露头角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我读过弗莱的著作,很喜欢他那高屋建瓴的气势和包罗万象的体系,更欣赏他努力摆脱主观印象式品评的文学批评方法。

B. 吴羽先生知道弟子写论文时强调,学术论文要有的放矢,论证严密,语言准确而简洁,不能模棱两可,也不能繁文缛节

C. 这是一家国家级出版社,近几年来,出版了很多深受读者尤其是在校大学生喜爱的精品图书,不少作家都对他趋之若鹜

D. 虽然已经是晚上了,但候车大厅里依然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大喇叭的广播声、商贩的叫卖声、孩子的哭泣声不绝如缕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作家大都重视写作前的情感培养:有的借欣赏音乐进入情境;有的面对墙壁久久沉思;有的甚至跳起迪斯科来兴奋自己。

    B.农历新年的习俗可多啦,贴春联、挂年画、舞龙灯、放花炮、穿新衣……等等,到处呈现祥和、热闹的气氛

     C.小李见他笑得有点异样,就问:“怎么了?你。”他回答说:“没什么,别多心。”

     D.《旧约·创世纪》中说:“神以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人。”应当倒过来说才对,即“人以自己的形象创造了神”。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华全国总工会紧急拨款100万元,用于对在黑龙江省鹤岗新兴煤矿爆炸事故中遇难矿工家属的慰问。

     B.领导班子是否廉明,能否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是推动一个地方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

     C.这个垃圾处理厂原设计日处理垃圾1000吨,现在,平均日处理垃圾达到了2300吨,早就处于超负荷运转了。

     D.在宣泰战斗中,我军歼灭国民党军两个团,生俘团长一名,缴获了大批枪支弹药和武器物资。

 

二、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

帛画唐卡

在藏区流行着一种画在布上的宗教画,这种卷轴画藏语称之为唐卡。对藏传佛教僧人来说,唐卡是修行时必不可少的物品。在佛殿里,众多唐卡夹杂在经幡、宝盖和彩带之间,从梁枋漫垂而下,对殿堂起着十分重要的装饰作用。

在我国,画在丝织品或布面上的画被称为“绢本”。佛教兴起后,帛画遂被大量注入佛教题材,如佛、菩萨、天王、力士像以及说法画、经变画等。藏传佛教的帛画在唐宋时已有,到了明代,获得了更大的发展。据考证,现今最早的唐卡保存在西藏的萨迦南寺,约诞生于10世纪的五代时期,早期的唐卡几乎全是正方形,以后则是长方形的了。到了明清两代。藏区的唐卡数量明显增多。唐卡的长度通常在二至三尺之间。由于画幅的局限,不便反映宏大的场景,故而绘制佛、度母、本尊和护法神的供像就成为唐卡的侧重点,这类唐卡约占总数的80%。按惯例,唐卡中间有一尊大佛像。或是表情温和地坐在莲花座上,或面目狰狞被烈火包围,四角有树木、花卉和云彩。不过,也有以连环画的形式把多幅画面连起来的叙述佛和高僧们的生平的唐卡,如最常见的《佛本生记》就是用100块唐卡连成的。

在藏区有许多绘制唐卡的僧俗艺匠。而且,一些著名高僧也常是丹青好手。由于唐卡是膜拜的对象,艺匠们把唐卡创作视为一种公德,因此,每幅唐卡都是潜心之作,绝少粗制滥造。唐卡的构图繁复,在神佛之外还要画一些莲座、祥云、花蔓以及其他的装饰纹样,画师必须按照规定去做,不能随心所欲。

唐卡的制作有三个步骤。第一步是加工画布。先把白布在石灰水中浸泡。软化布质,然后铺在木板上,用石块反复磨压,再涂刷一层掺有滑石粉的胶。经过处理的画布柔软平滑,不露布孔。第二步是勾画构图。画师先用炭笔落帛起稿,然后用颜料着色,再用纯金碾磨的汁勾线,完成画面。第三步是整理装裱。在画布周边镶以锦缎边饰,在画布上下贯穿木轴,在画布表面罩上一层半透明的丝绸幔子。经过活佛念经加持。有时在画布背面盖上活佛印章或朱砂手印。至此,一幅可以卷起带在身边的卷轴画制作完毕。绘制一幅精致的唐卡,一般需要两三个月的时间。

唐卡除彩绘外,还有刺绣、提花等制作工艺。最珍贵的帛画为缂丝像,它是用金线织成的。这种手工生产的佛像帛画过去多为朝廷赏赐用,在这些缂丝佛像的背面,往往有达赖或班禅左手掌的印记,是异常罕见的工艺品。唐卡是寺院的庄严之物,每个殿堂和僧舍都挂着数量不等的唐卡,而一些匠心独具的作品被人们珍藏传世。

(选自《中学生阅读》2010年第11期,有删节)

1.下列关于“唐卡”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唐卡”一词来自于藏语,它是指一种流行于藏区的画在布上的以宗教为题材的卷轴画。

B. 众多唐卡对佛殿起着十分重要的装饰作用,故它是藏传佛教僧人修行时必不可少的物品。

C.现今保存的最早的唐卡,大约诞生于五代时期。早期的唐卡都是正方形,以后则改为了长方形。

D.唐卡的长度一般在二至三尺之间,其侧重点是绘制佛、度母等供像,并不追求反映宏大的场景。

2.下列关于唐卡制作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将白布在石灰水中浸泡,软化布质,然后用石块磨压,刷胶,使画布柔软平滑、不露布孔。

B.画师用炭笔在画布上画出草稿,然后为草稿着上颜色,再用金汁勾线,完成勾画构图。

C.画师需在画布周边镶以锦缎边饰,四周用木头固定,在表面罩上一层半透明的丝绸幔子。

D.装裱好的画布经活佛念经加持,有时在背面盖上活佛印章或朱砂手印,至此一副唐卡才算完成。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大部分唐卡都绘制神佛像,一部分唐卡则以连环画的形式将多幅画面连起来叙述佛和高僧们的生平。

B.唐卡是膜拜的对象,艺匠们把唐卡创作视为一种公德,画师必须按照规定去绘制,不允许自由发挥。

C.最珍贵的唐卡是金线织成的缂丝像,背面常常有达赖或班禅左手掌的印记,是极为难得的工艺品。

D.在藏区,“绢本”即唐卡,其构图十分复杂,在佛像之外还有莲座、祥云、花蔓以及其他的装饰纹样。

 

三、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文言文。(12分,每小题3分)

羊祜,字叔子,泰山南城人也。世吏二千石,至祜九世,并以清德闻。郡将夏侯威异之,以兄霸之子妻之

武帝受禅,以佐命之勋,进号中军将军。帝将有灭吴之志,以祜为都督荆州诸军事、假节。祜率营兵出镇南夏,开设庠序,绥怀远近,甚得江汉之心。与吴人开布大信,降者欲去皆听之。时长吏丧官,后人恶之,多毁坏旧府,祜以死生有命,非由居室,书下征镇,普加禁断。吴石城守去襄阳七百余里,每为边害,祜患之,竟以诡计令吴罢守。于是戍逻减半,分以垦田八百余顷,大获其利。祜之始至也,军无百日之粮,及至季年,有十年之积。诏罢江北都督,置南中郎将,以所统诸军在汉东江夏者皆以益祜。

吴将邓香掠夏口,祜募生缚香,既至,宥之。香感其恩甚,率部曲而降。祜出军行吴境,

刈谷为粮,皆计所侵,送绢偿之。

祜与陆抗相对,使命交通,抗称祜之德量,虽乐毅、诸葛孔明不能过也。抗尝病,祜馈之药,抗服之无疑心。人多谏抗,抗曰:“羊祜岂鸩人者!”抗每告其戍曰:“彼专为德,我专为暴,是不战而自服也。各保分界而已,无求细利。”孙皓闻二境交和,以诘抗。抗曰:“一邑一乡,不可以无信义,况大国乎!臣不如此,正是彰其德,于祜无伤也。”

祜女夫尝劝祜:“有所营置,令有归戴者,可不美乎?”祜默然不应,退告诸子曰:“此可谓知其一不知其二。人臣树私则背公,是大惑也。汝宜识吾此意。”

祜寝疾,求入朝。命乘辇入殿,无下拜,甚见优礼。寻卒,时年五十八。帝素服哭之,甚哀。是日大寒,帝涕泪沾须鬓,皆为冰焉。南州人征市日闻祜丧,莫不号恸,罢市。吴守边将士亦为之泣。其仁德所感如此。              

(选自《晋书·羊祜传》,有删节)

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设庠序,绥怀远近                 怀:安抚。

B.以所统诸军在汉东江夏者皆以益祜     益:好处。

C.既至,宥之                         宥:宽恕。

D.皆计所侵,送绢偿之                 偿:补偿。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①以佐命之勋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B.①祜之始至也    ②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C.①率部曲而降    ②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D.①皆计所侵      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3.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其中全都能表现羊祜“有德量”的一组是(      )

①开设庠序,绥怀远近,甚得江汉之心

②与吴人开布大信,降者欲去皆听之

③祜以死生有命,非由居室,书下征镇,普加禁断

④祜患之,竟以诡计令吴罢守

⑤抗尝病,祜馈之药,抗服之无疑心

⑥人臣树私则背公,是大惑也

A.②⑤⑥                        B.①②④      

C.③④⑤                        D.①③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羊祜在荆州任职期间,针对当时前任官吏死于任上而继任者因忌讳而毁坏旧府的迷信陋习,下令禁止。

B.羊祜设计令吴罢石城守,这不仅使边境得以安宁,而且让军队有精力进行农业生产,使军队有了充足的粮食储备。

C.陆抗与羊祜是战场上的对手,但在生病时,不顾众人劝说,服用羊祜送给他的药,后来因真心佩服羊祜而与他和解,结成朋友。

D.羊祜颇有仁德,深受皇帝看重和百姓爱戴。因此,他去世时,皇帝不顾寒冷,素服痛哭,普通百姓和戍边将士也都十分悲伤。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郡将夏侯威异之,以兄霸之子妻之。(3分)

 

 (2)抗称祜之德量,虽乐毅、诸葛孔明不能过也。(3分)

 

(3)人臣树私则背公,是大惑也。汝宜识吾此意。(4分)

 

四、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东栏梨花 

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⑴从诗中“柳深青”、“柳絮飞”可以看出,本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3分)

⑵有人认为“梨花淡白”和“一株雪”重复,主张改“梨花淡白”为“桃花烂漫”。请结合诗内容对此谈谈你的看法。(5分)

 

五、名句默写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部分。(任选3题)(6分)

(1)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不义而富且贵,              

(2)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3)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4)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六、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4分)

一次去青海湖,湖面如无边无际的大海一样。                           

       。青藏高原上的纳木错湖,海拔高达4500米,堪称举在天上的湖。       ,好像大地佩戴的一块翡翠坠子。青藏高原上的湖泊美在何处?我觉得:美在清澈,美在水色。 

①像晴朗的夜空     ②走近岸边                 ③远望湖水湛蓝湛蓝

④湖水是绿色的     ⑤湖水如蒸馏水一样清澈     ⑥卵石历历可数

A.②④⑥⑤①③    B.③①②⑤⑥④ C.④⑥⑤①③②    D.⑤③①④②⑥

答: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课堂辩论时,要求围绕论题“容貌对人的影响”发言,阅读示例,按要求各仿写一句话。(4分)

    要求:恰当使用比喻,语言生动贴切。

    示例:

正方:好容貌就像一块磁石,能让你更有吸引力,带来更多机会。

反方:好容貌只是一副好牌,好牌只表明有取胜的机会,却不一定能赢得成功。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根据下图所反映的情况,用简明、准确的语言将下面文段后面空缺的内容补充完整,不超过50个字。 (4分)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每一个在社会上生活的人,都面对着社会的三个时间领域,即经验领域——存在领域——发展领域。                                                                 

                                                                                 

 

七、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作品。

觅渡,觅渡,渡何处?

梁衡

    ①常州城里那座不大的瞿秋白纪念馆我已经去过三次。从第一次看到那个黑旧的房舍,我就想写篇文章。但是六个年头过去了,还是没有写出。瞿秋白实在是一个谜,他太博大太深邃,让你看不清摸不透,无从写起但又放不下笔。

    ②我第一次到纪念馆是l990年。纪念馆本是一间瞿家的旧祠堂,祠堂前原有一条河,河上有一座桥,叫觅渡桥。一听这名字我就心中一惊,觅渡,觅渡,渡在何处?瞿秋白是以职业革命家自许的,但从这个渡口出发并没有让他走出一条路。

 ③如果秋白是一个如李逵式的人物,大喊一声:“你朝爷爷砍吧!20年后又是一条好汉。”也许人们早已把他忘掉。他是一个书生啊,一个典型的中国知识分子,你看他的照片,一副多么秀气但又有几分苍白的面容。他一开始就不是舞枪弄刀的人。他在黄埔军校讲课,在上海大学讲课,他的才华熠熠闪光,听课的人挤满礼堂,爬上窗台,甚至连学校的老师也挤进来听。后来成为大作家的丁玲,这时也在台下瞪着一双稚气的大眼睛。瞿秋白的文才曾是怎样折服了一代人!秋白与鲁迅、茅盾、郑振铎这些现代文化史上的高峰,也是齐肩至顶的啊,他应该知道自己身躯内所含的文化价值,应该到书斋里去实现这个价值。但是他没有,他目睹人民沉浮于水火,目睹党濒于灭顶,他振臂一呼,跃向黑暗。只要能为社会的前进照亮一步之路,他就毅然举全身而自燃。

    ④如果秋白的骨头像他的身体一样的柔弱,他一被捕就招供认罪,那么历史也早就忘了他。蒋介石听说抓到了瞿秋白,急电宋希濂去处理此事。宋在黄埔时听过他的课,执学生礼,想以师生之情劝其归降,并派军医为之治病。他死意已决,说:“减轻一点痛苦是可以的,要治好病就大可不必了。”当一个人从道理上明白了生死大义之后,他就获得了最大的坚强和最大的从容。这是靠肉体的耐力和感情的倾注所无法达到的,理性的力量就像轨道的延伸一样坚定。刑前,秋白唱《国际歌》,唱红军歌曲,泰然自行至刑场,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盘腿席地而坐,让敌人开枪。从被捕到就义,这里没有一点死的畏惧。

    ⑤如果秋白就这样高呼口号为革命献身,人们也许还不会这样长久地怀念他研究他。他偏偏在临死前又抢着写了一篇《多余的话》。我们看他短短的一生斗争何等坚决,他在国共合作中对国民党右派的批驳、在党内对陈独秀右倾路线的批判何等犀利;他主持“八七会议”,决定武装斗争,永远功彪史册;他在监狱中从容斗敌,最后英勇就义,泣天地动鬼神。这是一个多么完整的句号。但是他不肯,他觉得自己实在渺小,实在愧对党的领袖这个称号,于是用解剖刀,将自己的灵魂仔仔细细地剖析了一遍。别人看到的他是一个光明的结论,他在这里却非要说一说这光明之前的暗淡,或者光明后面的阴影。世上有多少人都在涂脂抹粉,挖空心思地打扮自己的历史,极力隐恶扬善。而他却不肯。当我们只看他的事业,看他从容赴死时,他是一座平原上的高山,令人崇敬;当我们再看他对自己的解剖时,他更是一座下临深谷的高峰,风鸣林吼,奇绝险峻,给人更多的思考。他是一个内心既纵横交错又坦荡如一张白纸的人。

    ⑥我在这间旧祠堂里,一年年地来去,一次次地徘徊,我想象着当年门前的小河,河上来往觅渡的小舟。他出门登舟之时一定想到“野渡无人舟自横”,想到“轻解罗裳,独上兰舟”。那是一种多么悠闲的生活,多么美的诗句,是一个多么宁静的港湾。他在《多余的话》里一再表达他对文学的热爱。他多么想靠上那个码头。但他没有,直到临死的前一刻他还在探究生命的归宿。他一生都在觅渡,可是到最后也没有傍到一个好的码头,这实在是一个悲剧。但正是这悲剧的遗憾,人们才这样以其生命的一倍、两倍、十倍的岁月去纪念他。一个人无才也就罢了,或者有一分才干成了一件事也罢了。最可惜的是他有十分才只干成了一件事,甚而一件也没有干成,这才叫后人惋惜。你看岳飞的诗词写得多好,他是有文才的,但世人只记住了他的武功。辛弃疾是有武才的,他年轻时率一万义军反金投宋,但南宋政府不用他,他只能“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后人也只知他的词才。瞿秋白以文人为政,又因政事之败而返观人生。如果他只是慷慨就义再不说什么,也许他早已注入历史的年轮。但是他又说了一些看似多余的话,他觉得探索比到达更可贵。当年项羽兵败,虽前有渡船,却拒不渡河。项羽如果为刘邦所杀,或者他失败后再渡乌江,都不如临江自刺这样留给历史永远的回味。项羽面对生的希望却举起了一把自刎的剑,秋白在将要英名流芳时却举起了一把解剖刀,他们都把行将定格的生命的价值又推上了一层。哲人者,宁肯舍其事而成其心

⑦秋白不朽。                                             

1.怎样理解第⑥段中“哲人者,宁肯舍其事而成其心”这句话?(3分)

 

2.简要分析文章以“觅渡,觅渡,渡何处?”为题的好处。(6分)

 

3.综观全文,概括文中瞿秋白的形象。(4分)

 

4.(1)从写作角度思考本文的艺术特点,至少概括出两点,要举例分析。(2分)

(2)结合对本文的阅读,谈谈自己如何从阅读中汲取写作营养。(3分)

 

八、作文题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请以“刚与柔”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