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3届辽宁省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
一、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9分,每小题3分)

梁思成先生在世的时候,曾经感慨:城市里到处是房子,而没有建筑。的确,在城市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首先发现,和世界那么多号称国际化大都市相比,我们似乎最缺少的就是高楼大厦,于是,人配衣服马配鞍一般,我们越来越重视城市的外观,于是便越来越倾心倾力地盖房子。城市建设仅仅沦为梁思成先生批评的住人的房子,恰恰淹没了人本身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中的主体性位置。

楼房可以是城市最为直接醒目的外观,重视它,也没什么错。但城市的本质从来都是人精神的外化。有多少不同的精神风貌,就会有多少不同的城市景观,并不只是豪华的外观所能够呈现的。人们经常称赞城市的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正是对这种美的理想追求,使得城市成为了人的精神的载体,并得以艺术性的外化和升华。在现代化的行进途中,城市精神,或曰城市文化的体现,首先需要面对在城市建设中如此低劣而拥挤在一起的房子说不,而多建设一些富于艺术气质的建筑,如北京的 “鸟巢”、上海的“东方明珠”、苏州贝聿铭新设计的博物馆等。

城市精神,或曰城市文化的另一方面体现,还应该在于城市管理的大气,它的眼界,它的以人为本,尤其对于下一代的关怀方面。毋庸讳言,我们许多城市的公共设施、公共交通和公共天地,并没有真正充分地为公众服务,不少公园的门票一涨再涨,博物馆更是绝少对儿童免费开放。城市之所以不能够完全听凭经济的管理,还需要文化的领引,就在于文化更有益于世道人心以及对下一代心灵的滋润。城市管理中所体现的公共关怀丰富细致,是一座城市精神与文化品质的提升与彰显。

城市精神与文化,最终要落实在人的身上,人的文化素养与精神境界,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品质与风貌。人与城市互为表里,相辅相成,不断提升人的文化素养与精神境界,才能够不断提升城市的精神高度与文化的海拔线。说到底,重视城市精神的建设,其实关系着城市建设的最终归宿。(《文汇报》9.20)

1.下列关于“城市精神”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城市精神,首先需要面对在城市建设中低劣而拥挤在一起的房子说不。

B.城市精神还体现在它的眼界,它的以人为本,尤其对于下一代的关怀方面。

C.不断提升人的文化素养与精神境界,才能够不断提升城市的精神高度与文化的海拔线。

D.北京的“鸟巢”、上海的“东方明珠”等一些富于艺术气质的建筑不能代表城市精神。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梁思成先生感慨的城市里到处是房子,而没有建筑,是说城市建筑没有城市精神。

B.城市建设中有如此低劣而拥挤在一起的房子,是说建筑质量低,规划不合理。

C.人们经常称赞城市的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就是因为城市建筑流畅有精神美感。

D.城市公园和博物馆向公众尤其是向孩子们开放,是良好城市精神的体现。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梁先生所说我们似乎最缺少的就是高楼大厦,就是指城市建设缺少艺术性。

B.城市的本质从来不都是人精神的外化,因为人的喜好有相同和相似的地方

C.作者建议城市管理要以人为本,就是要多一些公共关怀,尤其是要给下一代多一些心灵的滋润。

D.越重视城市精神建设,城市就越有风格品位和艺术性。

 

二、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

荀彧字文若,颖川颖阴人也。彧年少时,南阳何颙异之,曰:“王佐才也。”永汉元年,举孝廉,拜守宫令。董卓之乱,(求出补吏,——删)除亢父令,遂弃官归。谓父老曰:“颖川,四战之地也,天下有变,常为兵冲,宜亟去之,无久留。”乡人多怀土犹豫,莫有随者,彧独将宗族至冀州。

自太祖之迎天子也,袁绍内怀不服。绍既并河朔,天下畏其强。太祖方东忧吕布,南拒张绣,而绣败太祖军于宛。绍益骄,与太祖书,其辞悖慢。太祖大怒,出入动静变于常,众皆谓以失利于张绣故也。钟繇以问彧,彧曰:“公之聪明,必不追咎往事,殆有他虑。”则见太祖问之,太祖乃以绍书示彧,曰:“今将讨不义,而力不敌,何如?” 彧曰:“古之成败者,诚有其才,虽弱必强,苟非其人,虽强亦弱。刘、项之存亡,足以观矣。今与公争天下者,唯袁绍尔。绍貌外宽而内忌,任人而疑其心,公明达不拘,唯才所宜:此度胜也。绍迟重少决,失在后机;公能断大事,应变无方:此谋胜也。绍御军宽缓,法令不立,士卒虽众,其实难用,公法令既明,赏罚必行,士卒虽寡,皆争致死:此武胜也。绍凭世资,从容饰智,以收名誉,故士之寡能好问①者多归之,公以至仁待人,推诚心不为虚美,行己谨俭,而与有功者无所吝惜,故天下忠正效实之士咸愿为用:此德胜也。夫以四胜辅天子,扶义征伐,谁敢不从?绍之强其何能为!”太祖悦。

十七年,董昭等谓太祖宜进爵国公,以彰殊勋,密以咨彧。彧以为太祖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太祖由是心不能平。会征孙权,表请彧劳军于谯,彧疾留寿春,以忧薨,时年五十。明年,太祖遂为魏公矣。

评曰:“荀彧清秀通雅,有王佐之风,然机鉴先识,未能充其志也。”

(选自《三国志·魏书十·荀彧传》,有删节。)

①问:通“闻”,名声,虚名。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     )

A.彧年少时,南阳何颙异之   异:看重

B.除亢父令                 除:废除

C.殆有他虑。               殆:恐怕,大概

D.会征孙权                 会:正赶上,恰逢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说明荀彧有“王佐之才”的一组是( 3)(     )

①彧曰:“古之成败者,诚有其才,虽弱必强,苟非其人,虽强亦弱。刘、项之存亡,足以观矣。②董卓之乱,(求出补吏,——删)除亢父令,遂弃官归。③公之聪明,必不追咎往事,殆有他虑。 ④董昭等谓太祖宜进爵国公,以彰殊勋,密以咨彧。⑤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 ⑥会征孙权,表请彧劳军于谯,彧疾留寿春。

A.①③④            B.②⑤⑥            C. ①③⑤            D. ②④⑥

3.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     )

A.荀彧年少的时候,南阳何颙就认为他不同于一般,有王佐才,很看重他。

B.太祖迎天子后,四面受敌。袁绍给他写了一封言辞傲慢无礼的书信,太祖看后很生 

气,出入的举动不同于平常,众人都说是因为失利于张绣的缘故。只有荀彧认为有

其他忧虑。

C.荀彧死后的第二年,太祖就升为魏公 了。

D.十七年,董昭等认为太祖应该晋升爵位为国公,以表彰他的特殊功勋,荀彧也认为

应该这样做,太祖因此对他更加重用。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公明达不拘,唯才所宜:此度胜也。(5分)

②然机鉴先识,未能充其志也。(5分)

 

三、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11分)

马嵬

袁枚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1.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与白居易《长恨歌》相同吗?请简要分析。(5分)

2.这首诗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赏析。(6分)

 

四、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黄鹤之飞尚不得过,________。青泥何盘盘,________。(李白《蜀道难》)

(2)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

(荀况《劝学》)

(3)我欲乘风归去,_________,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__________。

(苏轼《水调歌头》)

 

五、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25分)

荷塘如诗

      还是这方荷塘,却已不是以往模样。阳光直射的水面,原先平静地浮在水面的叶子已亭亭玉立于荷塘,挤挤挨挨着像一群舞者翩舞着绿裙等待出场。在摇晃的绿裙之间,有的打着花骨朵儿,几朵红莲正含羞开放。轻风拂过,仙子羞涩地低头整理起裙角霓裳。清晨的露珠舍不得离开,却无奈地随风滚落池塘。那是仙子的泪,那样晶莹透亮。薄雾轻袅的荷塘如诗般的朦胧飘荡,是仙境?还是梦乡?只渴望去亲吻仙子羞涩的脸庞,去浅嗅她的清香。

岸边的岩石缝隙处,几朵蓝色的勿忘我正淡雅的开放。细长的藤枝自然垂挂下来,轻触水面。风过时偶尔碰触到仙子的裙角,刹那间又缩了回去,生怕玷污了仙子的衣裳。这是怎样激动的心情啊?是谦谦君子相伴着仙子吧。没有丝毫的亵渎,只有圣洁的欣赏。多少肮脏的灵魂都会在这一刻躲向一旁,多少污秽的思想都会在这一刻变得高尚。爱这荷的高洁,爱这荷的清香,更爱这荷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行,她时刻净化着我的思想。

阳光照射不到的梧桐树荫下的水面,稀稀落落漂浮着几片荷叶。清风吹过兀自左右摇晃。水面稍开阔的地方,几只水蛭轻飘地浮在水面不时一纵一纵地前行,细长的前腿迅速地划动,还未触到叶子的边缘便急速地逃开,生怕折断了细嫩的手脚。鱼儿在温暖的水域追逐游戏,红鲤们不知是潜在水底还是在莲叶下玩捉迷藏,或许还是慵懒的赖在床上不肯让我见她们的容光。水底清晰地看见长满青苔的螺蛳,极度缓慢的蠕动着留下浅细的滑痕。

一只大红的海虾正附在荷梗上,红红的触须轻轻晃动着,正要露出头来却又被一阵微风吓得缩回了脑袋潜入了水中央。树上片片黄叶随风翩然飘落,在空中翻舞着变着各种花样忽忽悠悠地飘向荷塘。玩舌高唱的鸟儿一阵赛一阵的鸣叫,不知何时已爬上枝桠的知了鼓着两片腹翼重复着单调的声音,不知是赞誉这满塘美丽的仙子还是与那饶舌的鸟儿赛唱。

前来赏荷的人很多,稚嫩嗓音的小姑娘牵着年轻父母的手欢跳着说好漂亮好漂亮。年轻的妈妈乘机问荷花是什么颜色叶子是什么颜色。宝宝回答的也漂亮。虎头虎脑的小子拽着奶奶的手嚷嚷着要下水去捉几个小青蛙回家养,无奈的奶奶求救的眼光,不知道怎样才能安抚娇纵的孙子,只好说水里有大灰狼有水马虎。逗笑了一旁观荷的我。一个年轻的女子坐在了岩石上,一头长发如黑瀑般倾泻至腰间,吸引了我的眼光。转脸竟见那脸颊上涂抹了厚厚的脂粉,哪有什么“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容光?装扮不与年龄相仿,裸露着玉腿,半舒着胸房,一副按耐不住的冲动喷薄欲出的欲望。抬眼看那举着相机的男人,竟花白了头发,满眼邪光却又故作欣赏.女孩人前越发显得轻狂。故意装出娇憨的模样,小鸟一样偎向那男人的胸膛。

嗟!污了我的眼睛,浊了我的荷塘!父女?爷孙?都不像,厌恶那暧昧的眼光,急急逃离了这方荷塘;满街找不到纯纯的眼光,最质朴的心灵或许还在深山里埋藏。可惜了这方荷塘,忍受各样的眼光,未必人人懂得欣赏。天空细雨菲菲飘落,荷塘越发显得迷朦,是感怜这堕落的灵魂还是见怜这池边的姑娘?丑陋与美丽同在的地方。

1.下列对散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还是这方荷塘,却已不是以往模样。”表现了作者看到荷塘的失望心情。

B.“只渴望去亲吻仙子羞涩的脸庞,去浅嗅她的清香。”是作者回忆夕日对娇艳荷花的

喜爱之情。

C.写荷梗上的海虾、空中飞舞的鸟儿、枝桠上鸣叫的知了,创设了更浓郁的“荷塘”

诗意氛围。

D.作者笔下赏荷的“稚嫩嗓音的小姑娘”和“虎头虎脑的小子”使散文更加诗意盎然。

E.作者认为,坐在岩石上涂抹着脂粉的年轻的女子,是荷塘诗意的一部分。

2.作者写岸边石缝间的几朵勿忘我有什么作用?表达什么感情?

3.散文写得生动有韵味,运用了多种写景方法,请写出两种写景方法并作简要分析。

4.散文起名“荷塘如诗”,结尾两段却说坐在岩石上的披发女子和举着相机的华发男子“污了我的眼睛,浊了我的荷塘”,荷塘是“丑陋与美丽同在的地方”。有人认为这是败笔是缀余,与整篇文章感情不协调,应该删去;有人认为这也是诗意,反映的是真实的社会生活;有人认为作者传统得掉渣,“干涉”了别人的个性生活和自由。你的看法呢?请就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加以探究。(8分)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25分)

钱学森二三事

“钱学森身上有着最光辉的精神。”钱学森的第二个中国博士、两院院士郑哲敏说。

1948年,郑哲敏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留学,后来读钱学森的博士。“他很关心祖国的状况,每周通过朋友收集中文报纸看。”郑哲敏说,“我们很多中国学生都知道,他回国态度一直是很鲜明的。他在美国工作20年,一直是中国国籍,一直没有买房子,只租房子住。1950年,他准备回国,票也买了,行李也找旅行社打包了,但却被美国当局抓起来了。”

  “1955年我回国时,钱学森嘱咐我两件事。”郑哲敏回忆说:“第一,他说经过二次大战,美国军事后勤领域发展很快,运用了大量数学和运筹学知识。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是强调计划发展的,用得上运筹学。他要我把这个领域的信息带回去,告诉钱伟长。第二是对我的要求:在美国拿了博士学位,回国不能太神气。”钱学森说:“你回去做什么事呢,不能挑三拣四,原则是国家需要什么就做什么,不要挑剔高低好坏。即使是一些很基础、很简单的研究,你也要做。”

  钱学森回国后担任中科院力学所所长,第一件事就是调整学科方向。原来有弹性组、塑性组等三个研究小组,都是搞纯理论研究的,与当时的国家建设关系不大。钱学森认为,科学研究必须和中国发展建设的实际需求结合起来,要调整方向。后来,流体力学调整为与航空发动机有关的方向,并增设了化学流体组、物理力学组和运筹学组。

  “钱学森不是搞技术的,是搞理论研究的。但回国后国家让他搞火箭,他欣然同意,从不讲价钱,从不讲条件。”郑哲敏说,他牢记钱学森的一句话:回国没有什么,就是来服务。

  孔祥言1956年从北大力学专业毕业后分到中科院力学所工作。

  “当时航天在全世界都属于新兴的尖端科学,涉及的专业面很广、可参考的资料很少。一次钱老问我们有什么想法,我们就老实回答:知识面不够,怕不能胜任这项工作。”孔祥言说。

  钱学森听完就给他们做工作:航天问题不外乎数学、物理、化学等专业,哪一方面问题不太清楚,就去找书、找资料学习,只要钻下去,任何问题都可以解决。

不怕困难,是钱学森的一贯风格。王永志说,钱老回国后不久,中央领导问他“中国能不能搞原子弹、导弹”。他回答说:“外国人能干的,中国人都能干。”中央对他的意见很重视,最后决定搞“两弹”。

“钱学森是我的恩师。”王永志从莫斯科航空学院毕业回国,进入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工作,当时钱老还担任首任院长。

“钱老对年轻人总是不遗余力地提携。”王永志说,第一代战略火箭获得成功后,国家开始搞第二代战略火箭,钱学森建议,让第二代航天人来挂帅,并推荐王永志担任第二代火箭第一个型号的总设计师。

“当时我只有40多岁,是比较年轻的科研工作者。而总设计师这样重要的职务,之前都是由德高望重的前辈担任的。从那个时候开始,像我这个年龄阶段的,甚至比我更年轻的人,开始走上总设计师这样被称为‘箭头’人物的岗位。”

“钱学森有一个很重要的思想,就是‘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要靠老的,但更重要的要靠年轻人,要靠他们敢想,中国的科学技术才能够发展’。”原航天工业部副部长刘纪原说。

   2007年12月11日,是钱学森96岁生日。12月10日,科技日报社举办了一个“学习钱学森创新思想,培养科技领军人才”研讨会,为他提前祝寿。

“钱老对过生日一向低调,只是家里人简单聚聚。”钱学森的秘书涂元季说,当他把这件事向钱学森汇报时,他说:“向我学习,我不敢当。但培养科技领军人才是一件关系国家长远发展的大事,希望会议开得成功。”

钱学森当时如果不能回国,我们也会发展导弹、原子弹这些尖端技术,但绝对不会这么快。”曾经与钱学森一起共事的梁思礼院士认为。

但在钱学森眼里,这些“举世瞩目的成就”,决不是单个人所能取得的,他所干的不过是千分之一、万分之一而已。涂元季说,在钱老与别人的书信中,他反复强调,原子弹、氢弹、导弹、卫星的研究、设计、制造和实验,是几千名科学技术专家通力合作的成果,不是哪一个科学家独立的创造。“我只是沧海一粟。”

1.下面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钱学森嘱咐郑说要做“一些很基础、很简单的研究”,意在告诉他要从基础简单的研究做起,打好根基,才能为国家做出巨大的贡献。

    B.1955年,钱学森回国后,认为科学研究必须和中国的发展实际相结合,所以流体力学被调整了方向。

    C.钱学森坚定地认为外国人能搞原子弹和导弹,中国人也一定能搞,这也是中央最后决定搞“两弹”的原因之一。

    D.钱学森认为两弹的研制成功是众多科技专家合作的成果,而培养科技领军人物是关系中国未来前途的大事。

E.本文通过描写钱学森的语言、动作,勾勒了一位功勋卓著的、可亲可敬的科学家形象,展现了一位科学家的风范和完整的人格,给人以启迪。

2.第一段中,郑哲敏说“钱学森身上有着最光辉的精神”,钱学森身上的“最光辉的精神”指的是什么?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

3.传记类文章,会引用与传主有关的人员的话。试分析文中划线处引用的梁思礼院士的话有何作用?(6分)

4.钱学森被评为2007年感动中国人物,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为其写感动词,并就其中一方面谈谈给你的启示。(8分)

 

六、选择题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    )

A.这些人对茶也形成了偏见,以为中国茶只是下里巴人解渴的东西,档次不高,一般隆重场合,总是端出英国红茶,似乎唯此才够贵族。

B.当游览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庐山瀑布时,人们真有一种乐此不疲,不想离去的感觉。

C.在京剧舞台上,出来四个龙套……他们相互将手中的刀枪随意地碰几下,口作吆喝状,就表示已经打过一场战争。这对外国人来讲,是不可理喻的。

D.说来实在可气,我们研究所限于技术设备,不得不把古生物遗骸千里迢迢地送到外国去鉴定,不仅耗时费钱,还得仰人鼻息。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

A.近几年,非法职业中介活动越来越多,每逢节后民工大量进城,就是黑中介机构编造虚假信息,骗取民工钱财猖獗之时。

B.这位江西姑娘在“世界小姐”大赛中脱颖而出,获得第四名,成为本次大赛惟一进入“十佳”殊荣的亚洲选手。

C.北大有关人士称,此举是为了使学生入学后得到宽口径、厚基础的培养,避免学生 因过早进入专业学习而知识面偏窄的弊端。

D.此次事件引发了社会对政府如何处理突发事件、信息透明化的重要性以及军界的社会责任等各方面问题的广泛反思与讨论。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下面这副对联有明显的对仗不工整的地方,在不改动字句的前提下,请分别调整上下联词语顺序,使上下联对仗工整,合乎对联的要求。请将修改后的对联写在下面横线上。

(4分)

纵目登阁鸢飞鱼跃千帆竞   改后的对联:                                      

览胜抒怀水木清华万类荣                                                     

 

七、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在下面语段画线处选填一组连贯、恰当的语句。(4分)

______________。书能教你为人宽厚,心地善良,使你生出纯真、热情的气质。书能教你谦虚谨慎,持重内向,使你生出成熟、稳健的气质。书能教你自强不息,不畏艰难,使你生出刚毅、坚强的气质。书能使你勤于思考,勇于创新,使你生出深沉、进取的气质。

A.读书是一种“美容”,可以使人由粗俗、鄙陋变得文雅、睿智。

B.书能影响人的心灵,而人的心灵和人的气质又是相通的。

C.读书能美化人的心灵,弥补外貌的不足,培养人的内秀。

D.书能改变人的气质,优雅的气质会使人“因为可爱而美丽”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根据提供的语境,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语句,使其与前后文组成一段谐调完整的话。

(6分)

海潮,放远了谛听才觉得深邃,山峰,____________________。

忠告,放远了品味才觉得亲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以,哲人说“距离产生美”,确实如此。

 

八、作文题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作文(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60分)

    无论是雍容华贵的牡丹,还是毫不起眼的蒲公英;无论是身处优裕温室,还是荒郊野岭;更无论是备受关注,还是少有问津,只要有一线希望,便勇敢地开放出全部的美丽——即使困守冰雪,虬根也春意涌动;即使是一柄孤枝,花蕊也生机盎然。

    请以“每朵花都有开放的理由”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 自拟题目。② 自定立意。③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 文体特征鲜明。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