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4届福建省高一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

A.望/ 城 / 声文坛牵 / 词夺理

B.熟/ 水 / 春色人奢 / 所向披

C.廊/ 杂唠 / 陪鲤对涤 / 羽扇

D.梁/ 牌 / 大张笔 / 逸兴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舸舰迷津云销雨霁逦迤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B.眼花瞭乱杳无音信骇瞩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C.沧海一粟仓皇北顾驰骛文武之道,一张一驰

D.层峦耸翠趋之若鹜涨腻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领导干部要正确把握方向,制定符合实际的工作方针,就必须深入基层,必须做仔细的调查,必须改变目无全牛的工作作风。

B. 90后对服装首饰的搭配让人惊讶,他们对于各种流行时尚,不是依样画葫芦,而是根据个性需求随意修改。

C.初春时节的江南,已是嫩草青青,应时的花儿也悄悄绽放,真是春意阑珊,让人陶醉。

D.去年美国国内航班,平均每天大约有一万件行李丢失,航空公司对此的解释是,惨淡经营,人手不足。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现代医学一再证明,当一个人精力衰退、对事物缺乏好奇心与兴趣时,循环系统功能也会跟着退化。

B.这个文化站已成为教育和帮助后进青年,挽救和培养失足青年的场所,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表彰。

C.这份报告对经济领域中的一些问题,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作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

D.水果营养丰富,但是它的表面常常粘附着对人体有害的细菌和农药,所以食用水果前应该洗净削皮较为安全。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依次填入下列两句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句意连贯、音节和谐的一组是(   )
(1)每逢深秋时节,______________松竹山茶,色彩绚丽,美景尽览。
(2)远眺群山环抱,______________近看小河流水,茶园葱绿,松竹并茂。 
①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
②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
③白云缭绕,层林叠翠,
④层林叠翠,白云缭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选出划线字理解全部正确的一项(   )

A.以其乃华山之(北面)名之也
(希望)后之人与我同志 
(弄错)其传而莫能(说清楚)者,何可胜(说)也哉

B.其下平旷(平坦空旷),有泉(从旁边)出
不得(尽,这里有尽情享受的意思)夫游之乐也
闾阎(满)地,钟鸣鼎食之家

C.火尚足以(明亮)也
(披着)绣闼,俯雕甍
北海虽,扶摇可接 赊:远

D.(只)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

幽阒辽夐,不可(具体)状 
婴所不唯忠于君、利社稷是(语气词),有如上帝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选出句式与“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不相同的一项(   )

A.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B.戍卒叫,函谷举

C.有碑仆道

D.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选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一项(  )

A.《滕王阁序》这篇序文,实际是一篇四字或六字相对偶的骈文。作者在文中抒发了对祖国美丽富饶的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当然也流露了宿命论的消极情绪。

B.《阿房宫赋》借写阿房宫的兴亡,揭露了秦统治者的穷奢极欲,并借古讽今,阐述了天下兴亡的道理,以此讽谏当时统治者戒奢侈行仁政。

C.《游褒禅山记》这篇游记重点不在描写山川景物,而在于对游览经历等等理性思考,重在因事说理。作者认为做学问,要“有志”、要“尽吾志”、要“深思而慎取之”。

D.《黄州新建小竹楼记》明为“小竹楼记”,实则抒写的是作者的情怀、志趣。他虽处逆境,仕途坎坷,却仍能保持一份恬然、从容的心境,显示了一种了高洁、自尊的品格,正如竹所代表的君子那样“柔而不屈”。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骈文是一种和散文相对的文体,起源于汉末,形成于魏晋,盛行于南北朝,它的最大特点是讲究对仗,即所谓“骈偶”(两马并驾为骈,两人并处为偶)。

B.词,最初称“曲子词”,是配乐的,后来与音乐分离,成为诗的别体,又称“诗余”或“长短句”。词都有乐调,叫词牌。每一种词牌在段数、句数、每句字数、韵律、句式、声律方面均有严格规定。根据词中某一句的字数、声律,便可推知它属于什么词牌。

C.在我国文学史上,常有作家并称的情况,如李贺和杜牧被称为“小李杜”,苏东坡和辛稼轩被称为“苏辛”。宋词有两种主要的艺术风格。“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惟幼安称首”,易安和幼安分别指李清照和辛弃疾

D.词采华丽、节奏鲜明、气势酣畅是“赋”共同的特点,赋多用排比、对偶、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句式多为骈散相间,整散结合,长短不拘,具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在这一点上,《阿房宫赋》堪称典范之作。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对李清照《如梦令》一词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A.“不消”表面是指酒意未消,实际指的是消不尽的伤感和烦闷情绪。

B.“绿肥红瘦”中,“绿”“红”分别代替叶和花,“肥”“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C.这首词从一般叙述,转入到一问一答,然后是设问和慨叹,层层拓展、深入。

D.作者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对春光留恋和惜别的一种伤感情绪。

 

二、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游虞山记/沈德潜
虞山去吴城才百里,屡欲游,未果。辛丑秋,将之江阴,舟行山下,望剑门入云际,未及登。丙午春,复如江阴,泊舟山麓,入吾谷,榜人①诡云:距剑门二十里。
仍未及登。壬子正月八日,偕张子少弋、叶生中理往游,宿陶氏。明晨,天欲雨,客无意往,余已治筇屐,不能阻。自城北沿缘六七里,入破山寺,唐常建咏诗处,今潭名空心,取诗中意也。遂从破龙涧而上,山脉怒坼,赭石纵横,神物爪角痕,时隐时露。相传龙与神斗,龙不胜,破其山而去。说近荒惑,然有迹象,似可信。行四五里,层折而度,越峦岭,跻磴道,遂陟椒②极。有土垤磈礧,疑古时冢,然无碑碣志谁某。升望海墩,东向凝睇。是时云光黯黮,迷漫一色,莫辨瀛海。顷之,雨至,山有古寺可驻足,得少休憩。雨歇,取径以南,益露奇境:龈腭摩天,崭绝中断,两崖相嵚,如关斯辟,如刃斯立,是为剑门。以剑州大剑、小剑拟之,肖其形也。侧足延伫,不忍舍去。
遇山僧,更问名胜处。僧指南为太公石室;南而西为招真宫,为读书台;西北为拂水岩,水下奔如虹,颓风逆施,倒跃而上,上拂数十丈。又西有三沓石、石城、石门,山后有石洞通海,时潜海物,人莫能名。余识其言,欲问道往游,而云之飞浮浮,风之来冽冽,时雨飘洒,沾衣湿裘,而余与客难暂留矣。少霁,自山之面下,困惫而归。自是春阴连旬,不能更游。噫嘻!虞山近在百里,两经其下,未践游屐。今之其地矣,又稍识面目,而幽邃窈窕,俱未探历,心甚怏怏。然天下之境,涉而即得,得而辄尽者。始焉欣欣,继焉索索,欲求余味,而了不可得,而得之甚艰,且得半而止者,转使人有无穷之思也。呜呼!岂独寻山也哉!     (选自《小方壶斋舆地丛钞》,有改动)
【注】①榜人:船夫。②椒:山顶。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虞天欲,客无意往下雨

B.余已筇屐,不能阻治理

C.山脉怒,赭石纵横裂开

D.少,自山之面下,困惫而归雨过天晴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①辛丑秋,将江阴 ②杳不知其所

B.①始欣欣,继焉索索 ②盘盘,囷囷焉

C.①取径南,益露奇境 ②夫夷近,则游者众

D.自山之面下,困惫归②嗣葺之,庶斯楼之不朽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沈德潜曾经先后两次乘船赴江阴,在中途路过虞山时都很想登山游览,但由于船夫的欺骗,最终都没能成游。

B.同行的友人因天要下雨不想登山,而沈德潜却因对游览虞山渴望已久,于是不顾友人的阻挠,坚持独自游山。

C.在游山途中,沈德潜向山僧打听山上名胜并想游尽它,但由于连续二十多天都是阴雨连绵,只得遗憾地离去。

D.沈德潜游览后感到,天下胜景若未能尽览,留有余地,反而意味无穷;若一览无遗,有时反而觉得兴味索然。

4.翻译(3分)
山后有石洞通海,时潜海物,人莫能名。

 

三、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阅读辛弃疾《摸鱼儿》,完成小题。(5分)
摸鱼儿
辛弃疾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阑,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注】①长门事:汉武帝时,陈皇后失宠,别居长门宫。陈皇后闻司马相如文名,奉黄金百斤,请司马相如写《长门赋》代为陈情,武帝阅后深为感动,陈皇后复得宠幸。②蛾眉曾有人妒:屈原遭奸臣妒忌和排挤。被放逐后,屈原在《离骚》中将此事比成“蛾眉”(美貌女性)遭妒。
1.杨玉环、赵飞燕曾以美貌受唐玄宗、汉成帝宠幸,但都死于非命,所以词中“玉环飞燕皆尘土”的寓意是什么?(2分)
2.这首词的主题集中体现在一个“愁”字上。“愁”指什么?为什么说“闲愁最苦”?(3分)

 

四、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1.羽扇纶巾,谈笑间,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浔阳江头夜送客,                  。(自居易《琵琶行》)
3.                  ,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4.层峦耸翠,上出重霄;                  ,下临无地。(王勃《滕王阁序》)
5.                 ,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
6.歌台暖响,                 ;舞殿冷袖,风雨凄凄。(杜牧《阿房官赋》)
7.三杯两盏淡酒,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声声慢》)
8.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五、文学作品阅读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文学名著阅读(8分)
1.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人物对话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   )(5分)

A.当王熙凤等人来到怡红院抄检时,别人都打开箱子接受检查,只见晴雯挽着头发闯进来,豁一声将箱子掀开,两手抓着底子,朝天往地心情一倒,将所有之物全部倒出。(《红楼梦》)

B.瑞珏的产期到了。陈姨太借口“血光之灾”,要瑞珏去城外生养。觉新流泪答应了长辈的要求,送瑞珏到城外一间阴暗潮湿的小屋去。瑞珏难产,觉新赶到床前,妻子却在凄惨的叫声中,死在他的怀里。(《家》)

C.“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从前日你说看杂书不好,又劝我那些好话,竟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一天史湘云夜宿在宝钗家时,对她说了这一番剖心之语。 (《红楼梦》)

D.“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白帝城托孤,可谓句句是泪,既有未成大业的遗憾,又有对犬子无能的担心,更有对臣子的无比信任。“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卿父德薄,不足效也。”刘备则在遗诏中谆谆告诫儿子刘禅。(《三国演义》)

E.“你何必这样伤心?等到爷爷的丧服满了,你可以另外接一个的,至迟不过三年!”觉慧冷笑道。
瑞珏死后,觉慧认为,依照觉新的性格,过不了多久,他就会续弦。但是,觉新坚决地说,为了海臣,他决不再娶。(《家》)
2.根据文学名著内容填空。(每空1分,共3分)
(1)他想:“我们这个家需要一个叛徒。我一定要帮助他成功。他也可以替我出一口气。”便忍不住自语道:“你们看着吧。家里头并不全是像我这样服从的人。”(《家》)
“他”所说的“叛徒”指的是             
(2)《红楼梦》中有“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之曲,系谁的判词?           
(3)觉慧觉得在他跟哥哥的中间隔着一个湿淋淋的尸体。“中间隔着一个湿淋淋的尸体”指的是什么事?             

 

六、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文化经典阅读(3分)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1)管仲,吾其被发左衽(2)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3)也,自经(4)于沟渎(5)而莫之知也。”
子曰:“君子贞而不谅。”
【注释】(1)微:无,没有。2)被发左衽:被,同“披”。衽,衣襟。“被发左衽”是当时的夷狄之俗。(3)谅:遵守信用。这里指小节小信。(4)自经:上吊自杀。(5)渎:小沟渠。
下面对选段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孔子认为管仲有仁德。

B.孔子称赞管仲国代齐桓公“尊王攘夷”,使天下的一切都得到匡正。

C.孔子对管仲不为公子纠殉死是持批评态度的。

D.孔子认为管仲懂得舍小节而大节,对历史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七、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阅读《文化苦旅》名篇《夜雨诗意》,完成小题。
几年前我在庐山旅行的时候,常常能在荒岭草径边看到房屋的废墟,断壁残垣显示出它们曾经是一座座精雅别墅的所在,而不是当地山民的居舍。不知是哪些富有的雅士诗兴突发,要在这儿离群索居,独享自然。然而,最终他们都没有久住,我想多半是因为无法消受荒山夜雨时可怖的氛围。但毫无疑问,此间的诗意却是无与伦比的充沛。
去年我遇到一位美国教授,闲谈间竟也提到了夜雨。教授说,他也深深迷恋着这种诗意,所以特意在城郊的山顶造了一间考究的白木房子,只要有夜雨袭来,他就立即驾车上山。
他邀请我到他的白木房子里住几天,我至今未去,但完全能想象,他对夜雨的领受与我的感悟大为逆反。苦旅的狼狈不见了,荒寂的恐怖不见了,只是在紧张生活的空闲,读一首诗,亲抚一下自然,一切是那样的轻松和潇洒。
在这里,我们显然遇到了一个美学上的麻烦。某种感人的震撼和深厚的诗意似乎注定要与艰难相伴随,当现代交通工具和营造手段使夜雨完全失去了苦涩味,其间的诗意也就走向浮薄。我至今还无法适应在中国传统的山水画中加上火车、汽车和高压电线,尽管我对这种文明本身毫无推拒之意。去一趟四川恨不得能买到当天的飞机票,但家里挂的却要一幅描尽山道奇险、步履维艰的“蜀山行旅图”。在灯光灿烂的现代都市街道上驾车遇雨,实在是谈不上多少诗意的,只有一次在一个海滨,天色已晚,瓢泼大雨就像把我们的车摔进了大瀑布的中心,司机完全认不得路了,一路慌乱地在水帘和夜幕间转悠,事后倒觉得有了点诗意,原因也许正是碰到了自然所给予的艰难。
在与自然周旋的漫漫长途中,有时自然的暴力会把人完全吞没,如地震,如海啸,如泥石流,人一时还很难从中提取出美。人至少要在有可能与自然对峙的时候才会酿造美。在这种对峙中,有时人明确无误地战胜了自然,例如汽车、电灯、柏油路的出现,产生了一种松快愉悦的美;有时人与自然较量得十分吃力,两相憋劲,势均力敌,那就会产生峻厉、庄严、扣人心弦的悲剧美。由于这种美衬托了人类严峻的生存状态,考验了人类终极性的生命力,因此显得格外动人心魄。人类的生活方式可以日新月异,但这种终极性的体验却有永久价值。也许正是这个原因吧,历史上一切真正懂艺术的人总会着迷于这种美学形态,而希腊悲剧乃至种种原始艺术总是成为人类不衰的审美热点。过于整饬、圆熟的审美格局反射了人对自然的战胜状态和凌驾状态,可以让人产生一种方便感和舒坦感,却无法对应出一种生命考验。因此,欧洲启蒙主义的大师们不赞成法国古典主义的大一统,不赞成把人类的社会生活和艺术生活都处理成凡尔赛宫园林一般的规整。他们呼唤危崖、怒海、莽林,呼唤与之相对应的生命状态。这便是他们心中的诗意,狄德罗甚至直捷地说,人类生活越是精雅,文明就越缺少诗意。难道是他们在抵拒现代吗?不,他们是启蒙者,分明启蒙出了一个活生生的现代。现代,本不是一种文质彬彬的搭建,而是人类的原始创造力的发展。
因此,再现代的人也愿意一再地在“蜀山行旅图”中把延绵千年的生命力重温一遍,愿意一再地品味苦涩的夜雨,然后踩着泥泞走向未来。
1.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准确的两项是(   ) (  )(4分)

A.开头通过对比作者与教授对夜雨诗意的不同体会,引出本文的题旨。

B.所谓“美学上的麻烦”指的是容易使人产生困惑的美学难题。

C.作者欣赏“蜀山行旅图”的诗意并不意味着对现代交通工具的推拒。

D.作者认为人们对方便和舒适的追求是与审美体验背道而驰的。

E、欧洲的启蒙主义大师们对凡尔赛宫园林的规整并不持肯定的态度。
2.文章倒数第二段中,作者阐述了哪两种美?(2分)
3.有人认为,“现代”是没有诗意的文明阶段。本文作者是否同意这一看法?为什么?请加以说明。(4分)

 

八、选择题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下列诗句是某学生默写的古诗文名句,其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3分)

A.①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②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粪土当年万户侯。(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B.①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柳永《雨霖铃》)
②小楼一夜听春雨,明朝深巷卖杏花。(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C.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论语》)
②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王勃《滕王阁序》)

D.①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王勃《滕王阁序》)

②怎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柳永《八声甘州》)

 

九、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一首李清照晚年寓居于都城临安时写的词,完成小题。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1.根据词的知识判断,横线处应填的句子是(    )(3分)

A.酒朋诗侣

B.谢他酒朋诗侣

C.酒朋诗友

D.谢酒朋诗侣

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3分)

A.“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此句既写出早春时节的自然特点,又反映出词人内心对国事的忧虑。

B.词的上阕突出了自己无心欢度元宵节的愁情;下阕以强烈的对比反映出自己今昔大不相同的心境。

C.全词以元宵为焦聚点展开记叙,思路由今而昔再到今。今昔对比,以乐景写哀,以他人反衬,益增悲慨。

D.这首词指斥了南宋统治者沉湎于醉生梦死之中的腐化生活。

 

十、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阅读下列古代名句,完成小题。(11分)
①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
②法者,所以禁民为非而使其迁善远罪也。
③今日乌合,明日兽散。
④所谓文者,务为有补于世而已矣。
⑤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
⑧古之善为国者,信赏而必罚,道德而齐礼。
⑦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⑧贵人而贱已,先人而后己。
⑨举直错(同“措”)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⑩友直,友谅(诚实),友多闻,益矣。
⑾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3分)
法者,所以禁民为非而使其迁善远罪也。
2.上列古代名句中的9句,它们的内容可分为三类。请在方框内填上类别,在横
线上填写与之相关的句子序号。(3分)
关于口口的,有①⑤⑾;
关于口口的,有②⑥⑨;
关于交友的,有______   
3.从下列名句中任选一句,谈谈你对这一名句的体会。(80字左右)(5分)
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
所谓文者,务为有补于世而已矣
贵人而贱已,先人而后己。

 

十一、作文题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70分)
果戈里在自己的作品发表之前,有先请别人提意见的习惯。有一次,他写好一个剧本,把当时最有名的诗人茹如科夫基请来。一吃完午饭,他就开始朗读自己的新作。年迈的茹科夫期基有睡午觉的习惯,听着听着,不觉打起盹来了。过一会儿,诗人睁开眼睛时,果戈里对他说:"你看,我希望听到你的意见,而你的瞌睡就是最好的批评。"说着,就把剧本投入了火中。
要求:就这则材料,写一篇议论文,自定立意,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