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1-2012学年广东省高三第一次测试语文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校对/发酵    角逐/勾心斗角    参加/参差不齐

  B.湖泊/淡泊    星宿/乳臭未干    蛇毒/虚与委蛇

  C.载体/刊载    中肯/中饱私囊    辟邪/开天辟地

  D.熨帖/熨烫    淋漓/不幸罹难    厄运/扼杀生命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感喟/匮乏    吝啬/褪色    遒劲/集腋成裘

B.漂白/漂洗    觊觎/瑜伽    屏除/屏气凝神

C.祈祷/颀长    梦魇/笑靥    歆羡/万马齐喑

D.拮据/狡黠    隔阂/弹劾    洗濯/擢发难数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弹劾/弹丸之地    解救/浑身解数    畜牧/六畜兴旺

B.泊位/淡泊明志    长进/身无长物    责难/多难兴邦

C.皱纹/骤然发生    柳花/扭转乾坤    溯源/素昧平生

D.赡养/瞻仰英雄    调试/阴阳调和    涤纶/羽扇纶巾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脊梁/汲水      妊娠/星辰       数落/数典忘祖

B.怠慢/逮捕      咯血/胳膊       巷道/大街小巷

C.吊唁/呜咽      木讷/蚊蚋       蒙哄/蒙头转向

D.信笺/歼灭      缉私/编辑       俊秀/隽秀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分)

A.有些人瞧不起民间剪纸,认为这只是下里巴人创造的玩意儿,没有艺术价值,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

B.我对任何邪教组织的言论不赞一词

C.人事处通知,对那些久假不归的同志要查明情况,对其中的无故旷工者要严肃处理。

D.一时管弦嘈杂,钏动钗飞,纸醉金迷,灯红酒绿,直到九点多钟,方才散席。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分)

A.家用电器的降价刺激了市民消费欲的增长,原来趋于滞销的彩电,现在一下子成了炙手可热的商品。

B.他谦虚地说:“我既不擅长唱歌,也不喜欢运动;除了画画,就别无长物了。”

C.当人们纷纷向灾区人民捐款捐物时,你却细大不捐,这样做,你不感到羞愧么?

D.本来还不错的一篇文章,让你们这样改来改去,反而改得不三不四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分)

A.比尔·盖茨在采访中说,自己能够正视一个没有软件的未来,因为有人可能正在致力于带来某种具有石破天惊意味的创新。

B.有些同学写的作文,文不加点,字迹潦草,阅读这样的文章真叫人头痛。

C.要取得改革开放和小康建设的重大进展,就必须有全局意识,不能目无全牛,患得患失。

D.参加本届奥运会的各国代表在游览北戴河风景气候时,都忍不住赞叹道:“北戴河果然名不虚传,秀色可餐,真是人间天堂!”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3分)

(1)我们走进他的房间,就可以看到布置得很_______ ,主人的品味很高。

(2)这些假古画_____得相当好,几乎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真是令人惊讶。

(3)在铁的事实面前,他毕露______ ,我们也终于可以看清他的本来面目。

A.讲求  仿照  原形       B.讲究  仿制  原形

C.讲究  仿制  原型       D.讲求  仿照  原型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下面语段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G20峰会11月初在韩国首尔紧锣密鼓地召开。和前几次不同的是,因为不久前出台了损人利己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美国这一次成了众矢之的,与会的各国首脑纷纷公开表态反对美国这种以邻为壑的做法,首尔峰会成为很多国家批评美国单边主义货币政策的一个平台,奥巴马总统也因此颇有了一些四面楚歌的感觉。

A. 紧锣密鼓     B. 众矢之的     C. 以邻为壑     D. 四面楚歌

 

二、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穆宁,怀州河内人。父元休,有名开元间,献书天子,擢偃师丞,世以儒闻。宁刚正,气节自任。以明经调盐山尉。安禄山反,署刘道玄为景城守,宁募兵斩之,檄州县并力捍贼。史思明略境,郡守召宁摄东光令御之。贼遣使诱宁,宁斩以徇,郡守恐怒贼令致死,即夺其兵,罢所摄。始,宁过平原,见颜真卿,尝商贼必反。及是,闻真卿拒禄山,即遗真卿,真卿喜,署宁河北采访支使。宁以息属其母弟曰:“苟不乏嗣,足矣!”即驰谒真卿曰:“先人有嗣矣,我可从公死。”既而贼攻平原,宁劝固守,真卿不从,夜亡过河,见肃宗行在。帝问状,真卿对:“不用穆宁言,故至此。”帝异之,驰驿召宁,将以谏议大夫任之。会真卿以直忤旨,宁亦罢。

上元初为殿中侍御史佐盐铁转运住埇桥李光弼屯徐州饷不至檄取资粮宁不与光弼怒召宁欲杀之。或劝宁去,宁曰:“避之失守,乱自我始,何所逃罪乎?”即往见光弼。光弼曰:“吾师众数万,为天子讨贼,食乏则人散,君闭廪不救,欲溃吾兵耶?”答曰:“命宁主粮者,敕也,公可以檄取乎?今公求粮,而宁专馈;宁有求兵,而公亦专与乎?”光弼执其手谢曰:“吾固知不可,聊与君议耳。”时重其能守官。累迁鄂岳沔都团练及租庸盐铁转运使。当是时,河漕不通,自汉、沔径商山以入京师。淮西节度使李忠臣不奉法,设戍逻以征商贾,又纵兵剽行人,道路几绝。与宁夹淮为治,惮宁威,掠劫为衰,漕贾得通。

大历初,起为监察御史,三迁检校秘书少监,兼和州刺史,治有状。后刺史疾之,以天宝旧版校见户,妄劾宁多逋亡,贬泉州司户参军事。子质诉其枉,三年始得通。诏御史覆视,实增户数倍。召入拜太子右谕德。宁性不能事权右,毅然寡合,执政者恶之,虽直其诬,犹置散位。宁默不乐,唶曰:“时不我容,我不时徇,又何以进乎!”遂移疾,满百日屡矣,亲友强之,辄复一朝。德宗在奉天,奔诣行在,擢秘书少监,改太子右庶子。帝还京师,乃曰:“可以行吾志矣!”即罢归东都。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八十作》)

[注]满百日,古代指官吏休假一百天。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檄州县并力捍贼     捍:抗击     

B.史思明略境       略:侵犯

C.宁以息属其母弟曰   属:托付     

D.后刺史疾之       疾:疾病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将以谏议大夫任之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B.食乏则人散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为天子讨贼          公为我呼入

D.帝还京师,乃曰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直接表现穆宁以气节自任的一组是(    )(3分)

①宁募兵斩之,檄州县并力捍贼       ②贼遣使诱宁,宁斩以徇

③檄取资粮,宁不与                 ④惮宁威,掠劫为衰,漕贾得通

⑤以天宝旧版校见户,妄劾宁多逋亡   ⑥宁性不能事权右,毅然寡合

A.①②④   B.①③⑤   C. ②③⑥   D.④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叛贼攻打平原时,穆宁曾经向颜真卿提出过坚守平原的建议,颜真卿没有听从。肃宗知道原委后认为穆宁不一般。

B.李光弼对穆宁不给资粮的行为很生气,穆宁认为自己奉公办事,不能擅自发资粮。最后,李光弼就此事向穆宁道歉,时人也推重穆宁能格守职责。

C.大历初年,穆宁被起用任监察御史,多次升迁任检校秘书少监兼和州刺史,但因在任时有大量逃户,因而被贬为泉州司户参军事。

D.穆宁刚正、有气节去并不得志,被人诬陷,冤情得到申雪后也未得到重用,被安置在闲散官位上。穆宁因此闷闷不乐,以有病为借口,长时间不参加朝会。

5.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4分)

上 元 初 为 殿 中 侍 御 史 佐 盐 铁 转 运 住 埇 桥 李 光 弼 屯 徐 州 饷 不 至 檄 取 资 粮 宁 不 与 光 弼 怒 召 宁 欲 杀 之。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郡守恐怒贼令致死,即夺其兵,罢所摄。(3分)

 

②君闭廪不救,欲溃吾兵耶?(3分)

 

三、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清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苏幕遮·大明湖泛月

蒋士铨

    画船游,明月路。古历亭边,面面朱栏护。百顷明湖三万户,如此良宵,一点渔灯度。

    棹开时,香过处,说道周遭、荷叶青无数。却被芦花全隔住,泛遍湖湾,不见些儿露。

(1)请简要概括词的上片与下片的内容。(3分)

                                                                                                                                                                                 

(2)请从虚实角度简要分析这首词的下片。(4分)

 

四、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

(1)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2)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高适《燕歌行》)

(3)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 (杜牧《阿房宫赋》)

(4)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苏轼《赤壁赋》)

 

五、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道:中国文化传统的观念

在中国文化中,“道”具体又展开为“天道”和“人道”。天道更多地与自然、宇宙相联系,其涵义在中国古代最早的经典之一《周易》中已得到某种阐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这里的“形而上”,首先区别于我们在经验世界中所看到的千差万别的现象。相对于多样的现象,道作为形而上者体现了存在的统一性:以道为存在的终极原理,千差万别、无限多样的事物和现象扬弃了彼此的分离而呈现了内在的关联。

《周易》中关于道的另一重要观念是:“一阴一阳之谓道”。“一阴一阳之谓道”所涉及的,主要是世界的变迁、演化。作为现实的存在,世界不仅千差万别,而且处于流变过程之中,这种变化过程可以通过什么来把握?其中是否存在内在的法则?“一阴一阳之谓道”,可以看作是对以上问题的解释。

这样,一方面,千差万别、无限多样的世界以道作为其根据和统一的本源,另一方面,世界的变化、发展又以道为其普遍的法则。换言之,道既被视为世界统一的本原,又被理解为世界发展的法则,在道的观念之下,整个世界不是杂乱无章、无序变迁,而是表现为一种有序的形态。

  除天道之外,道还兼指人道。人道在宽泛意义上与人以及人的活动、人的社会组织等相关联,表现为社会活动、历史变迁中的一般原理,所谓“立人之道,曰仁与义”,便从一个方面表现了这一点。人道意义上的“道”,首先涉及广义的社会理想、文化理想、政治理想、道德理想等等,它同时也被理解为体现于社会文化、政治、道德等各个方面的价值原则。“道”的以上涵义,在古代哲学家的具体论述中得到了具体阐述。孔子曾提出:“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这里的“谋道”,便涉及对“道”的追求,“忧道”则表现为对“道”的关切,作为追求、关切对象,“道”即以广义的社会理想、文化理想、道德理想等等为内涵。孔子又说,“道不同,不相为谋”,其中的“道”,同样也是指广义的社会文化理想或政治道德理想。价值理想不同、价值追求相异,往往缺乏共同语言,彼此之间也很难相互交往和沟通,这也就是“道不同不相为谋”所表达的意思。孔子关于道的另一个重要观念是:“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所谓“弘道”,是指人能够使广义上的社会政治、文化理想得到实现,这里的道同样也以价值理想为内容,体现在社会文化、政治、道德等各个方面。

“人道”意义上的“道”,同时表现为一种规范系统。规范有两重作用:从正面看,它告诉人们什么可以做、应当如何做,简言之,引导人们去做应该做之事;从反面说,它则告诉人们什么不可以做,亦即对人们的行为加以约束或限制。作为人道,“道”的涵义,往往具体体现在这种规范系统之上。道的以上涵义与道的原始涵义相互联系:道的原始涵义之一是道路,道路总是通向某处,引申而言,“道”意味着将人引往某一方向或引导人们达到某一目标。道所蕴含的这种引导性内涵经过提升以后,进一步获得了规范意义。中国文化一再将礼、法与道联系起来:“礼者,人道之极也。”“法者,天下之至道也。”礼既表现为政治领域的体制,又展开为规范系统,礼之于人,犹如规矩之于方圆。规矩为方圆提供了准则,礼则为人的行为提供了普遍的规范。同样,法也对何者可为、何者不可为作出了具体规定,从而表现为一套规范系统,当然,相对于礼,法作为规范更具有强制性。对中国文化而言,礼与法尽管有不同特点,但都是道的体现,所谓“礼者,人道之极也”、“法者,天下之至道也”,便从不同方面肯定了这一点。

1.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5分)                                        A.天道体现了世界中千差万别的现象存在的统一性。

B.“一阴一阳之谓道”表达了自然和宇宙存在和经常发生变化的主要现象。     

C.人以及人的活动、人的社会组织等相关联,表现为社会活动、历史变迁中的一般原理为人道的宽泛意义。

D.“道不同不相为谋”,原因是价值理想不同、价值追求相异,往往缺乏共同语言,彼此之间也很难相互交往和沟通。                                          

  E.“道”的规范作用就是告诉人们什么不可以做,亦即对人们的行为加以约束或限制。

2.根据文意,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阴一阳的宇宙变化使整个世界杂乱无章、无序变迁,经常表现为一种无序的形态,难以预测。

  B.“立人之道,曰仁与义”,表现了人以及人的活动、人的社会组织等相关联,表现为社会活动、历史变迁中的一般原理。

  C.孔子强调“弘道”,是指人能够使广义上的社会政治、文化理想得到实现,具有积极意义。

D.“道”意味着将人引往某一方向或引导人们达到某一目标,是道的原始涵义之一道路的引申。

3.为什么说 “一阴一阳之谓道” 是《周易》中关于道的另一重要观念?(4分)

4.中国文化为什么一再将礼、法与道联系起来?结合本文回答。(4分)

 

六、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1)写出与下列俗语意义相近的一个成语。(3分)

A.横挑鼻子竖挑眼---------

B.衣上有虱烧棉袄---------

C.吃着碗里瞧着锅里-------

(2)结合个人的感情对汉字进行新的理解,可以赋予汉字特殊的意义。请仿照示例。自选一个汉字进行别解,要求紧扣字形,有积极意义,表述简练。(3分)

示例:惩——对心的征服,才是处罚的最终目的。

      悟——做思考的我,才能形成我的思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请你为学校“读书节”拟一则广告词,并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简要说说这则广告词的特点。(6分)

广告词:                                

特点:                                                                    

 

七、作文题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看了如下这幅漫画,你想到了什么?请以“选对一个点”为话题,自选角度,自选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