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难度:简单 | |
|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误的一组是 A. 脑髓(suǐ) 给予 (jǐ ) 乞骸骨(hái) 遥岑远目 (cén) B. 奢侈(chǐ) 离间 (jiān) 酹江月(lèi) 前合后偃(yǎn) C. 孱头 (càn) 惩罚(chénɡ) 弄玄虚(xuán) 羽扇纶巾(ɡuān) D. 专横 (hènɡ) 喟然(kuì) 辟公府(bì) 户盈罗绮(qǐ)
|
|
| 2. 难度:简单 | |
|
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国粹 瑕疵 冠冕堂黄 急功进利 B. 垂暮 端祥 肝脑涂地 残羹冷灸 C. 帷幄 惋惜 礼尚往来 休戚相关 D. 演译 隐匿 完璧归赵 一愁莫展
|
|
| 3. 难度:简单 | |
|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 过早地把感情寄托在异性上,易形成早恋,如歌的青春是不该 青涩果子的。 ② 近期,国家多项调控房价举措相继出台,这说明政府 房价的态度相当坚决。 ③ 提出问题很重要,世界上许多发明都源于“疑”,“ ”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 A. 品尝 抑制 质疑 B. 品评 控制 置疑 C. 品尝 抑制 置疑 D. 品评 控制 质疑
|
|
| 4. 难度:简单 | |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全运会的发展历程清晰地告诉我们,每一届全运会不仅仅是简单的体育赛事,而且举办城市乃至全国都给它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精神财富。 B. 正式通过实施的国家新《食品安全法》赋予受损害消费者十倍索赔。日前,某区人民法院就以法庭判决的方式支持了一位市民的索赔请求。 C. 在北大中文系教授李零的新书中这样告诉我们,孔子要求他的弟子们精通“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孔子师徒早将体育放在了高雅的位置上。 D.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是一次探讨新世纪人类城市生活的盛会,它必将成为人类文明的一次精彩对话。
|
|
| 5. 难度:简单 | |
|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有一种观点认为,曹雪芹之所以能做到叙事与抒情的完美结合,与他对人性的深入剖析和对人的命运的热切关注分不开。 B.今年以来,一大批腐败高官被查出,这体现了中央对腐败分子发现一个就坚决查处一个,绝不姑息,绝不手软,表明了中央查处大案要案的决心。 C.不仅迪拜债务危机显示了“迪拜神话”的脆弱性,引发了外界对迪拜发展模式的怀疑,而且还暴露了当今世界金融体系存在的一些根本性问题。 D.2009年,财政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强农惠农政策,积极加大支出结构,“三农”投入规模创历史新高,中央财政预算支出达7161.4亿元。
|
|
| 6. 难度:简单 | |
|
言外之意,指话里暗含的没有直接说出的意思。下列语段门采尔的言外之意是: 一位不知名的画师向著名画家门采尔诉苦说:“为什么我画一幅画只需要一天工夫,而卖掉它却要等上整整一年呢?”门采尔很严肃地说:“倒过来试试吧,亲爱的!” A. 我想,你在卖画上,用去了太多的时间。 B. 我总是用上整整一年的时间来画一幅画。 C. 亲爱的,你在画的创作上花的时间太少。 D. 用一年时间画一幅画,你就能心想事成。
|
|
| 7. 难度:简单 | |
|
古诗文默写。 ⑴ 莫听穿林打叶声,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 (苏轼《定风波》) ⑵ 莫道不销魂, , 。 (李清照《醉花阴》) ⑶ 今两虎共斗, 。吾所以为此者, 。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
|
| 8. 难度:简单 | |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复欲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且单于信汝,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勿复再言!” (节选自《汉书•苏武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 论:评论 B.空以身膏草野 膏:使……肥沃 C.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 除:殿阶 D.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 系:关押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 B. 何以汝为见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吾羞,不忍为之下 C. 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 D. 皆为陛下所成就 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3.下列各句对文段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A. 卫律、李陵的劝降方式不同,一是他们与苏武关系不同,二是他们的修养与作为不同,苏武的回答在措辞和态度上也就不同。 B. 匈奴明白了威权富贵无法征服苏武,便想到用摧毁肉体的方式来征服其意志,苏武的反抗也由以前的求死而变成以后的求生。 C. 李陵劝降苏武时,曾说到汉武帝的刻薄寡恩,苏武明知如此,还是一心守节归汉,这说明他们两人的精神境界是高下分明的。 D. 为表现苏武的民族气节,文中写了三个叛徒与苏武形成鲜明对比:一个是校尉虞常,一个是原汉将卫律,一个是李广之孙李陵。
|
|
| 9. 难度:简单 | |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⑴ 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3分) 译文: ⑵ 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3分) 译文:
|
|
| 10. 难度:简单 | |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节选) 弗罗姆 父母对孩子的态度符合孩子的要求。婴儿无论从身体还是心理上都需要母亲的无条件的爱和关怀。在六岁左右孩子就需要父亲的权威和指引。母亲的作用是给予孩子一种生活上的安全感,而父亲的任务是指导孩子正视他将来会遇到的种种困难。一个好母亲是不会阻止孩子成长和不会鼓励孩子求援的。母亲应该相信生活,不应该惶恐不安并把她的这种情绪传染给孩子。她应该希望孩子独立并最终脱离自己。父爱应该受一定的原则支配并提出一定的要求,应该是宽容的、耐心的,不应该是咄咄逼人和专横的。父爱应该使孩子对自身的力量和能力产生越来越大的自信心,最后能使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从而能够脱离父亲的权威。 一个成熟的人最终能达到他既是自己的母亲,又是自己的父亲的高度。他发展了一个母亲的良知,又发展了一个父亲的良知。母亲的良知对他说:“你的任何罪孽,任何罪恶都不会使你失去我的爱和我对你的生命、你的幸福的祝福。”父亲的良知却说:“你做错了,你就不得不承担后果;最主要的是你必须改变自己,这样你才能得到我的爱。”成熟的人使自己同母亲和父亲的外部形象脱离,却在内心建立起这两个形象。同弗洛伊德的“超我”理论相反,人不是通过合并父亲和母亲,从而树立起这两个形象,而是把母亲的良知建筑在他自己爱的能力上,把父亲的良知建筑在自己的理智和判断力上。成熟的人既同母亲的良知,又同父亲的良知生活在一起,尽管两者看上去互为矛盾。如果一个人只发展父亲的良知,那他会变得严厉和没有人性;如果他只有母亲的良知,那他就有失去自我判断力的危险,就会阻碍自己和他人的发展。 人从同母亲的紧密关系发展到同父亲的紧密关系,最后达到综合,这就是人的灵魂健康和达到成熟的基础。 (节选自弗罗姆《爱的艺术》) 1.根据选文第1段,分别归纳什么是理想的母爱和父爱。(5分) 2.分析指出“母亲的良知”和“父亲的良知”的内涵。(4分) 母亲的良知: 父亲的良知: 3.根据选文,理解“一个成熟的人”的形象。(5分)
|
|
| 11. 难度:简单 | |
|
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4~15题。(共9分)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选自《稼轩词编年笺注 》) 14. 具体赏析词上阕中虚实结合的手法及作用。(4分) 答: 15. 结合全词说说“一片神鸦社鼓”的情景,引发了词人哪些思考?(5分) 答:
|
|
| 12. 难度:简单 | |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合欢树 史铁生 ①10岁那年,我在一次作文比赛中得了第一。母亲那时候还年轻,急着跟我说她自己,说她小时候的作文做得还要好,老师甚至不相信那么好的文章会是她写的。“老师找到家来问,是不是家里的大人帮了忙。我那时可能还不到10岁呢。”我装做根本不在意她的话,对着墙打乒乓球,把她气得够呛。不过我承认她聪明,她是世界上长得最好看的女的。她正给自己做一条蓝底白花的裙子。 ②我20岁时,我的两条腿残废了。除去给人家画彩蛋,我想我还应该再干点别的事,最后想学写作。母亲那时已不年轻,为了我的腿,她头上开始有了白发。医院已明确表示,我的病目前没法治。母亲的全副心思却还放在给我治病上,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了很多钱。后来她发现我在写小说。她跟我说:“那就好好写吧。”我听出来,她对治好我的腿也终于绝望。“我年轻的时候也喜欢文学,跟你现在差不多大的时候,我也想过搞写作。你小时候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吗?那就写着试试看。”她提醒我说。我俩都尽力把我的腿忘掉。她到处给我借书,顶着雨或冒着雪推我去看电影,像过去给我找大夫、打听偏方那样,抱了希望。 ③30岁时,我的第一篇小说发表了,母亲却已不在人世。过了几年,我的另一篇小说也获了奖,母亲已离开我整整7年了。获奖之后,登门采访的记者就多。大家都好心好意,认为我不容易。但是我只准备了一套话,说来说去就觉得心烦。我摇着车躲了出去。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迷迷糊糊的,我听见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 我的心得到一点安慰,睁开眼睛,看见风正在树林里吹过。 ④我摇车离开那儿,在街上瞎逛,不想回家。 ⑤母亲去世后,我们搬了家。我很少再到母亲住过的那个小院子去。小院在一个大院的尽里头。我偶尔摇车到大院儿去坐坐,但不愿意去那个小院子,推说手摇车进去不方便。院子里的老太太还都把我当儿孙看,怪我不常去。我坐在院子当中,喝东家的茶,吃西家的瓜。有一年,人们终于又提到母亲:“到小院子去看看嘛,你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我心里一阵抖,还是推说手摇车进出太不易。大伙忙扯些别的,说起我们原来住的房子里现在住了小两口,刚生了个儿子,孩子不哭不闹,瞪着眼睛看窗户上的树影儿。 ⑥我没料到那棵树还活着。那年,母亲到劳动局去给我找工作,回来时在路边挖了一棵刚出土的绿苗,以为是含羞草,种在花盆里,竟是一棵合欢树。第二年合欢树没有发芽,母亲叹息了一回,依然让它留在瓦盆里。第三年,合欢树不但长出了叶子,而且还比较茂盛。母亲高兴了好多天,以为那是个好兆头,常去侍弄它。又过了一年,她把合欢树移出盆,栽在窗前的地上,有时念叨,不知道这种树几年才开花。再过一年,我们搬了家,悲痛弄得我们都把那棵小树忘记了。 ⑦与其在街上瞎逛,我想,不如去看看那棵树吧。我也想再看看母亲住过的那间房。我老记着,那儿还有个刚来世上的孩子,不哭不闹,瞪着眼睛看树影儿。是那棵合欢树的影子吗? ⑧院儿里的老太太们还是那么喜欢我,东屋倒茶,西屋点烟,送到我跟前。这回,想摇车进小院儿真是不能了。家家门前的小厨房都扩大了,过道窄得一个人推自行车进出也要侧身。我问起那棵合欢树。大伙说,年年都开花,长得跟房子一样高了。这么说,我再也看不见它了。我要是求人背我去看,倒也不是不行。我挺后悔前两年没有自己摇车进去看看。 ⑨我摇车在街上慢慢走,不想急着回家。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地呆一会。悲伤也成了享受。 ⑩有那么一天,那个孩子长大了,会想起童年的事,会想起那晃动的树影儿,会想起他自己的妈妈。他会跑去看看那棵树。但他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是怎么种的。 1984年11月 (选自《文汇月刊》1985年6期 有删改) 1.文章前三段选取了人生的三个时段,它们集中表达了哪些内容?(6分) 2.第⑥段写了母亲种合欢树的一段往事,试分析这段追忆在文中的作用。(5分) 3.文章结尾说,那个孩子“会跑去看看那棵树”,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4.谈谈“合欢树”的象征意义。(4分)
|
|
| 13. 难度:简单 | |
|
根据漫画,写出你的思考。(100字左右)(10分) 【说明】画中文字:永不走路,永不摔跤,永处襁褓(襁褓:包裹婴儿的被、带)。
|
|
| 14. 难度:简单 | |
|
作文题目:风景 请展开联想和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不得抄袭,所写文章符合文体要求。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