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1届山西大学附中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卷
一、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史学与新闻

古时凡重大典礼、会盟,都有专人记录。不过,它们所做的记录,是大多数人看不到的,故而这终究是历史,不是新闻。

  记录客观事物,这是记者与史家的基本工作。中国古代最早的史家是史官,所谓“左史记言,右史记事”。这左史、右史,便是史官,凡是最高统治者的言行及国家大事,都由他们记载下来。汉代以后,人们把这样的记录叫做“起居注”。这在当时是颇类似于“新闻”的,但我们毕竟不能把“起居注”一类的东西称作“新闻”,而是把它们称作历史。记者的出现,是在近代报纸、杂志、广播产生以后,才有所谓“本报记者”、“本刊记者”等。顾名思义,“记者”就是记录之人也。《礼记·王制》说:“大史典礼,执简记。”《左传·僖公七年》云:“夫诸侯之会,其德行礼义,无国不记。”可见,古时凡重大典礼、会盟,都是有专人记录的。这些人都是史官,也有点像“新闻记者”。古代官府的邸抄也是用来传知朝政的文书抄本和政治情报的,后来发展成一种手抄的类似报纸的出版物,又称“京报”。不过,它们所做的记录,是大多数人看不到的,故而这终究是历史,不是新闻。今天,凡重大事情,都有记者采访,然后写成新闻报道。这种工作,这种身份,很容易使我们回忆起古代的史官来。

  尊重事实,秉笔直书,是记者与史家共同遵循的准则。中国古代正直的史官和史家,都有一个优良传统:秉笔直书。司马迁著《史记》,“不虚美,不隐恶”,被人称为“实录”(《汉书·司马迁传》)。对于新闻记者来说,能不能尊重客观事实,如实地反映生活中的善恶、美丑,先进与落后,犹如史家能不能秉笔直书一样。年仅24岁的马克思被聘为《莱茵报》的主笔后,发挥了报纸宣传的巨大作用,发表了一批根据事实写成的文章和评论,把检查官先生们弄得“一筹莫展”。反之,如若对新闻报道进行“合理想象”、“逻辑推理”、“艺术加工”、“故意拔高”等,就脱离了客观事实。从本质上来看,这与曲笔作史没有什么不同。因此,这是正直的记者所不取的。一个严肃的史家和一个正直的记者一样,他们最可贵的品质就是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秉笔直书。

  尊重事实,秉笔直书,这是需要极大的勇气的。《左传》记载了这样一件事:齐国大夫崔杼杀其国君齐庄公后,“太史书曰:‘崔杼弑其君’。崔子杀之。其弟嗣书,而死者二人。其弟又书,乃舍之。南史氏闻太史尽死,执简已往,闻既书矣,乃还。”(《左传·襄公二十五年》)齐太史兄弟三人先后被杀,四弟继续书“弑”,终于成功。古代如此,近代亦然。1918年在北京创办《京报》的邵飘萍在“三一八惨案”发生后,由于坚持披露事实真相,支持民众反帝反军阀斗争,被奉系军阀杀害。在“文革”中,不少记者不愿与“四人帮”同流合污,敢于说真话,说实话。他们虽然遭到“四人帮”的种种迫害,却表现了一个正直的新闻工作者的尊严。即便在今天,说真话的记者,也会受到某些人的责难和打击,但这样的记者,人民是会永远铭记他们的。

  前人认为是“新闻”的,今天已视为历史资料;今天认为是“新闻”的,后人也将视为历史。这就是新闻与历史的辩证法。今天的史家著述往古的历史,在某种意义上就是考证、辨别、分析、综合当时的“新闻”;天的记者撰写现实的新闻,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为后人书写当代的历史。 (节选自马宝珠《史学与新闻:“报纸为现代史记”》,有改动)

1.下列选项中关于“史学与新闻”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古时凡重大典礼、会盟,都有专人记录,他们所做的记录,我们称作历史,而不是新闻。

B.人们把中国古代史官所记载的最高统治者的言行及国家大事叫做“起居注”。

C.今天我们称“起居注”为历史;今天的记者撰写的现实的新闻,后人也将视为历史。

D.今天,记者采访重大事情后写成新闻报道,这种工作,这种身份,很容易使我们回忆起古代的史官来。

2.下列不属于“尊重事实,秉笔直书”表现的一项是(      )(3分)

A.司马迁著《史记》,“不虚美,不隐恶”,被人称为“实录”。

B.齐太史兄弟三人先后被杀,四弟继续书“弑”,终于成功。

C.邵飘萍在“三一八惨案’’发生后,坚持披露事实真相,支持民众反帝反军闽斗争,

D.在“文革”中,有些记者不愿与“四人帮”同流合污。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左传》是我国最早记录古时重大典礼、会盟及最早出现“吏官”一职的历史典籍。

B.新闻记者脱离了客观事实对新闻进行报道,从本质上来看,这与曲笔作电没有什么不同。

C.“京报”是古时一种手抄的类似报纸的出版物,是由古代官府的邸抄发展而成的。

D.一个严肃的史家和一个正值的记者一-样,他们可贵的品质就是尊重事实,秉笔直书。

 

二、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李靖,本名药师,雍州三原人也。少有文武材略,每谓所亲曰:“大丈夫若遇主逢时,必当立功立事,以取富贵。”其舅韩擒虎,号为名将,每与论兵,未尝不称善,抚之曰:“可与论孙、吴之术者,惟斯人矣。”初仕隋为长安县功曹。左仆射杨素、吏部尚书牛弘皆善之。素尝拊其床谓靖曰:“卿终当坐此。”

大业末,累除马邑郡丞。会高祖击突厥于塞外,靖察高祖,知有四方之志,因自锁上变,将诣江都,至长安,道塞不通而止。高祖克京城,执靖将斩之,靖大呼曰:“公起义兵,本为天下除暴乱,不欲就大事,而以私怨斩壮士乎!”高祖壮其言,太宗又固请,遂舍之。

四年,靖又陈十策以图萧铣,高祖从之。铣集兵于夔州。铣以时属秋潦,江水泛涨,三峡路险,必谓靖不能进,遂休兵不设备。九月,靖乃率师而进,将下峡,诸将皆请停兵以待水退,靖曰:“兵贵神速,机不可失。”进兵至夷陵。铣将文士弘率精兵数万屯清江,靖见其军乱,纵兵击破之。

时诸将咸云铣之将帅与官军拒战死者,罪状既重,请籍没其家,以赏将士。靖曰:“王者之师,义存吊伐。降而籍之,恐非救焚拯溺之义。但恐自此已南城镇,各坚守不下,非计之善。”于是遂止。江、汉之域,闻之莫不争下。以功授上柱国,封永康县公。乃度岭至桂州,遣人分道招抚,其大首领冯盎、李光度、宁真长等皆遣子弟来谒,靖承制授其官爵。

突厥诸部离叛,朝廷将图进取,以靖为代州道行军总管,率骁骑三千,自马邑出其不意,直趋恶阳岭以逼之。突利可汗不虞于靖,见官军奄至,于是大惧,相谓曰:“唐兵若不倾国而来,靖岂敢孤军而至?”一日数惊。靖候知之,潜令间谍离其心腹,其所亲康苏密来降。四年,靖进击定襄,破之,可汗仅以身遁。太宗尝谓曰:“昔李陵提步卒五千,不免身降匈奴,尚得书名竹帛。卿以三千轻骑深入虏庭,克复定襄,威振北狄,古今所未有。”(节选自《旧唐书.李靖传》,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累除马邑郡丞         除:担任

B.执靖将斩之           执:捉住

C.王者之师,义存吊伐   吊:慰问,安抚

D.突利可汗不虞于靖     虞:欺骗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①而以私怨斩壮士乎         ②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B.①请籍没其家,以赏将士     ②不赂者以赂者丧

C.①乃度岭至桂州            ②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D.①潜令间谍离其心腹        ②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部直接体现李靖军事才能的一组是(      )(3分)

①可与论孙、吴之术者,惟斯人矣         ②左仆射杨素、吏部尚书牛弘皆善之。

③靖察高祖,知有四方之志               ④靖曰:“兵贵神速,机不可失。”

⑤靖见其军乱,纵兵击破之               ⑥靖候知之,潜令间谍离其心腹。

A.①②⑥ B. ③④⑤ C. ①③⑥ D. ④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李靖年轻时就有文才武略,左仆射杨素认为他将来做官一定能做到自己现在的位置。

B.李靖在攻打萧铣的战斗中,看重行军的速度,抓住了先机,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C.李靖认为战争的目的是吊民伐罪,对待俘虏不该太苛刻,结果使很多敌人主动归降。D.唐太宗认为,李靖在平定突厥各部的叛乱中,战功卓著,可以和汉代的李陵相媲美。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丈夫若遇主逢时,必当立功立事,以取富贵。(3分)

答:                                                  

②降而籍之,恐非救焚拯溺之义。(4分)

答:                                                  

③卿以三千轻骑深入虏庭,克复定襄。(3分)

答:                                                  

 

三、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古代诗歌阅读(8分)

人日思归(隋·薛道衡)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蜀道后期(唐·张说)

客心争日月,来往预期程。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

【注】①人日:正月初七。

①试对薛诗前两句中加点的虚词作简要赏析。(3分)

答:                                                                       

                                                                           

②薛诗的三四句和张诗的三四句在写法上有何异同?试作比较分析。(5分)

答:                                                                        

                                                                            

 

四、名句默写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名篇名句默写(8分)

①古代诗文中有很多句子寄寓作者深厚的感情。如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因琵琶女的身世触发了自己被贬江州的悲切,“座中泣下谁最多?                  ”;杜牧在《阿房宫赋》中以一句“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               !”表达了对秦国灭亡的感慨。

②古诗文中多有慨叹时光易逝,珍惜人生的名句,如曹操《短歌行》“              ,去日苦多”;杜甫《登高》“                ,百年多病独登台”;陆游《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              ”;苏轼《赤壁赋》“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

③“水”是诗人们钟爱的意象,在诗人笔下,它或灵秀或壮阔,或低吟或高唱,给作品增添了丰富的意趣。如王勃《滕王阁序》中的“                   ,烟光凝而暮山紫”;李白《蜀道难》中的“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

 

五、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19分)

悲壮的超越 (卞毓方)

①凡人不幸陷于末世,注定了要上演悲剧;一个大有作为的人不幸陷于末世,同时也是他那个时代的悲剧。郑成功,无疑是晚明的一位军事天才兼政治天才:取名“成功”,就径直道出了他经邦济国,扶助乾坤的赫赫大志,又字“大木”寄寓的同样是独木长天的煌煌抱负。倘若他与刘邦并世,当不失为登台拜将的韩信;倘若他替李唐定鼎,将不亚于凌烟阁上的秦琼;且看他的云水角襟:“只有天在上,而无山占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但他不幸生活在朱明王朝的薄暮,自打踏上政治舞台,浓重的悲剧雾霭就把他重重包裹。

②郑成功真是生不逢时。早在17年前,在他还是只有20岁的时候。朱明王朝就在李自成农民大军的炮火中降下了帷幕;随着吴三桂投降爱新觉罗氏,满人入关,入主中原,仓促的南明弘光政权,以及随后并起的鲁王、唐王政权,也都旋起旋灭;如今,抗守西南一隅的桂王朝廷亦是幕燕鼎鱼,顷覆在及。而他,既然生为大明遗民,有幸为唐王朱聿键亲赐国姓,自是矢志廓清山河,不惜和清军血战到底的了。这是一段艰辛曲折、可歌可泣的历程。想当初,他焚去儒服,披上战袍,高擎反清复明大旗,统帅有志之士,连榷云,挥汗雨,雄视江东,是何等壮怀激烈!比方说最近四年多来,他就以厦门、金门两岛为根据地,三次誓师北伐;其中,以第三次声势最为浩大,大兵一路进入长江,连克瓜洲、镇江,直捣金凌。“缟素临江誓灭胡,雄师十万气吞吴。试教天堑授鞭渡,不信中原不信朱。”至今想起,犹令人仰天长啸,血沸神飞。可惜呀,可惜!由于他被空前的大捷冲昏了头脑,误中了金凌城守军的缓兵计,末了,反落得损兵折将,惨败而归。

③天未厌乱,国步多艰,方今之时,伪满朝廷的气焰正炽,山河纷纷沦于敌手,形势对义军极为不利。如何才能扭转时局呢?谈判,——在这之前不是没有尝试过,说到底,那只是敌人诱降的翻版,他又岂甘自毁节操;开仗,这是早晚免不了的,不过,将不再是他们主动北伐,而是清军大兵压境,四面围剿。一区区两岛目前的实力,要和胡运当空的清军抗衡,显然凶多吉少,只怕扬州,江阴的烈局面又是在眼前重演。史可法公的《复多尔衮书》固然写得辞采飞扬,“城存我存,城亡我亡”的誓语也不失昂愤激烈,结果,不过是使淋漓的鲜血更加淋漓,至多是增加几缕悲壮的尾音而已;“恨血千年土中碧”。老天啊,老天!以四海之广,八荒之大,难道就没有我义军更好的出路吗?

④突然,海上狂风大作,洪波如上涌起,俄而,就像神话中仙人骑辟水兽从龙宫越出,远近的海水涮地分开一条大路——该是瞑瞑中有神的力量启示,郑成功在刹那间完成了生命的突围:他决计战略转移,先行跨海东征,收复眼下荷兰人强占的台湾……

⑤以后的故事,就是大家熟知的了。他本人没有来得及吟唱的,山河已经替他镌刻了;时人没有来得及升华的,历史已经替他弘扬了。山不转水转,他以悲壮的战略转移超越了悲壮。这是大义之上的大义,战场之外的战场。它超越了单一民族的狭隘视野,是个体生命在错综复杂的国家、民族矛盾面前所爆发出的最强度的璀璨。伟业不一定在顺境。伟业不一定在全过程。尽管,郑成功在收复台湾后的第二年,便不幸日落中天,遽然病逝。但他奇迹般地从绝境中把握了未来。他是以大智大勇、大忠大义去撞击时代,从而在华夏民族大一统的版图上,留下了倚天仗剑的永久性造型。

1.下列对这篇传记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5分)

A.文章运用了夹叙夹议的手法,用包含激情的比调回顾了郑成功充满着浓郁悲剧色彩的命运,给读者以现实感、苍凉感、真实感。 

B.郑成功诗词的点染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第一段中的“只有天在上”诗,再现了郑成功被浓重的悲剧雾霭重重包围的现实。

C.第④段中的景色描写既自然地引出了下文的“跨海东征”,收复台湾,又恰到好处地衬托出人物当时的心情。

D.作者在解读郑成功的同时,实际上也是在观史、读史。“城存我存,城亡我亡”的誓语固然不失昂愤激烈,但事实只能是“使淋漓的鲜血更加淋漓”。 

2.文章①②段充分渲染了郑成功的“不幸”与“生不逢时”,这样写有何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⑤段中说:“他本人没有来得及吟唱的,山河已经替他镌刻了;时人没有来得及升华的,历史已经替他弘扬了。”试简析这句话的含义。(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全文,根据谈谈你对文题“悲壮的超越”的理解。(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选择题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下列各组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    )(3分)

A.喝彩    打圆场    鞭辟入理    无立锥之地

B.凋蔽    黄粱梦    曾经沧海    如坠五里雾中

C.斡旋    挖墙角    难辞其咎    事实胜于雄辩

D.枢纽    唱双簧    事必恭亲    坐收鱼人之利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分)

A.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是中国人传统的赏月之日,天文学家介绍说,尽管今年农历八月的月亮要等到十七日23时13分才最圆,但中秋之夜的月亮同样是珠圆玉润的。

B.袁隆平院士接受法国高级农业成就勋章颁奖时表现一如既往的低凋,他说,荣誉是一种精冲鼓励,鼓励他继续前行,勇攀科学高峰。

C.田野里,金黄色的麦浪随风翻滚,麦香伴着歌声飘溢,好一派五谷丰登的景象。

D.城市蜗居的“蚁族”只是沧海一粟,据中国社科院蓝皮书显示,全国有85﹪的家庭买不起房。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3分)

A.人民币升值无法扭转美国对华外贸逆差,这是由于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跨国直接投资区域重点转移所决定的。

B.在印度、日本等国纷纷表示将力争增强本国文化的国际地位之后,如何进一步提高中国文化的影响力成了中国学者研讨的中心问题。

C.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多年来教育事业有了重大发展,但区域之间、城乡之间、人群之间还有一些不公平的现象,这应当是我国今后工作的重点。

D.这屋里陈列着各式各样的鲁迅先生过去所使用的物品和书籍。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下列各项中最适合填在横线上的一项是(  ) (3分)

尊严的具体性不只表现在工作有岗位、生活有保障上,更表现在你可以自由、独立地存在,不会依附于强权,可以建立并实现你的自我价值。这样,________。

A.每个国民才是有尊严的国民,无数个有尊严的国民构成的国家才是真正有尊严的国家,才会真正赢得世界的尊重与敬重

B.国家才是有尊严的国家,每个国民才是有尊严的国民,才会真正赢得世界的尊重与敬重

C.才会赢得世界的尊重与敬重,才使每个国民成为有尊严的国民,国家才是真正有尊严的国家

D.每个国民才是有尊严的国民,才会真正赢得世界的尊重与敬重,国家才会由无数个有尊严的国民构成真正有尊严的国家

 

七、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仿照下面的画线句子,续写两句话,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4分)

现如今,个性早已成为新新人类的代名词。“你真有个性”成为一种语言的时尚,其实,个性不是奇装异服,不是夸夸其谈。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理【解析】
个性就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苏轼那笑对人生的豪迈与豁达;              

①个性就是:                                                                                

②个性就是: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现代著名散文家柯灵对微型小说的创作要领有如下形象的比喻:

(微型小说)“关节处一着棋活,妙手成春;结穴处临去秋波那一转,令人低回不尽。”

请你将柯灵的话用平易朴实的语言重新表述。(不超过40个字)(4分)

答: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下列图表是某校高三语文组对学生三次模拟考试主观题得分情况的分项统计结果。请仔细阅读,用简明语言完成后面的题目。(不得出现数字)(4分)

项目名称(分值)

一模得分

二模得分

三模得分

三次平均得分比例

古文翻译(10分)

4.5

7

5.3

56%

名句名篇默写(5分)

4

4.2

4.7

86%

文学作品鉴赏(33分)

18

22

20

60%

语言表达运用(15分)

11.2

6

10

60.4%

作文(60分)

43

45

47

75%

 ①从表中数据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②针对结论,你给该校同学的复习建议是:                  

 

八、作文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987年1月,75名诺贝尔奖获得者聚会于巴黎。有人问其中的一位获奖者:“你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你认为最主要的东西?”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回答:“在幼儿园。”“在幼儿园你学到了什么呢?”学者又答道:“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朋友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要道歉,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