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0年黑龙江省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这本小说写得太差劲,索然无味。

B.这件事对我无异于晴空霹雳,如同一块珍藏多年价值连城的璧玉,顷刻间变成一块一文不值的瓦片。

C.印象主义在19世纪60一70年代以创新的姿态登上法国画坛,其锋芒是反对陈陈相因的古典画派和沉缅在中世纪骑士文学而陷入矫揉造作的浪漫主义。

D.两位阔别多年的老友意外地在一条小巷里狭路相逢,两人又是握手又是拥抱,别提多高兴了。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不知不觉我们已走了约十里左右的路程。

B.知识分子一般眼界比较开阔,富有正义感,民族的荣辱、国家的盛衰,往往更能激起他们的一腔报国之情。

C.“十一”放假之前,老师反复强调要防止不发生事故。

D.今年春节期间,这个市的210 辆消防车和3000 名消防官兵放弃休假,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与下面语句衔接连贯的是                                        (   )
公安干警及时赶赴现场侦查,中午12时,                 

A.在家里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全部赃物和赃款也同时起获。

B.在犯罪嫌疑人家里将其抓获,全部赃物和赃款也同时起获。

C.犯罪嫌疑人在家里被抓获,并起获了全部赃物和赃款。

D.在犯罪嫌疑人家里将其抓获,并起获了全部赃物和赃款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对划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秦王还柱走                      ②今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③常身翼蔽沛公                            ④侍医夏无且其所奉药囊提轲

A.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下列划线词的含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   )
例:但欲求死,不复利害  

A.群臣怪之,荆轲笑武阳

B.三岁贯女,莫我肯

C.计不知所出耳

D.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下列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   )

A.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

B.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C.籍何以至此

D.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下列各句中都含通假字的一组是                                   (   )
①距关,毋内诸侯。                ②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③范增数目项王。                  ④秋毫不敢有所近。
⑤张良出,要项伯。                ⑥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⑦拔剑切而啖之。                  ⑧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A.①②⑤⑥

B.②④⑥⑧

C.①③⑤⑦

D.①④⑤⑧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下列句中划线词古今同义的一项是                                 (   )

A.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B.备他盗之被他盗出入与非常

C.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D.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下列句中划线词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又而为歌曰。                  ②常以身蔽沛公。         
③沛公霸上。                      ④吏民,封府库。      
⑤君为我呼入,吾得事之。        ⑥项伯杀人,臣之。

A.①②⑤/③④/⑥

B.③⑥/⑤/①②④

C.②⑥/③④⑤/①

D.①③④/②⑤/⑥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下列各句中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

A.“妇女无所幸”中“幸”是指封建君主对妇妾的宠爱,与“故幸来告良”中的“幸”用法相同。

B.“秋毫不敢有所近”中“秋毫”为鸟兽在秋天初生的细毛,比喻细小的东西。“近”为形容词作动词,“接触”“沾染”之意。

C.“窃为大王不取也”中“窃”为副词,常用作表示个人意见的谦词。“为”音wéi,动词,意为“认为”。

D.“再拜奉大将军足下”中“再拜”为拜两次,是古代隆重的礼节。“足下”是对人的尊称。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下列判断有错的一项是                                           (   )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司马迁。《鸿门宴》选自本书的《项羽本纪》。

B.《荆轲刺秦王》选自西汉刘向编订的国别体史书《战国策》

C.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张良则为侍坐。从座位可看出双方力量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

D.“秋毫无犯”、“劳苦功高”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 “游刃有余”等成语,均出自《鸿门宴》。

 

二、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①,备匈奴,以便(biàn)宜置吏,市租皆输入幕府(衙署),为士卒费,日习射骑,厚遇战士。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②,有敢捕虏者斩!"匈奴每入,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岁。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赵王李牧,李牧如故,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
岁余,匈奴每来,出战,数不利,失亡多。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之。
李牧至,如约。匈奴数岁无所得,终以为怯。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于是乃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③五万人,彀者(射手)十万人,悉令习战。大纵畜牧,人民满野。匈奴小入,佯败不胜,以千人委之。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李牧多为奇阵,张左右翼击之,大破匈奴十余万骑。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
赵王迁七年,秦使王翦攻城,赵使李牧司马尚御之,秦多与赵王宠臣郭开金,为反间,言李牧司马尚欲反。赵王乃使赵葸代李牧。李牧不受命,赵使人微捕得李牧,斩之,废司马尚。后三月,王翦因急击赵,大破杀赵葸。虏赵王迁。遂灭赵。
(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注】①代雁门:地名, 代地雁门郡。     ②收保: 进入营垒防守 。    ③百金之士:《管子》有“能破敌擒将者赏五百金”之说,这里指骁勇善战的将士。  ④襜褴,少数民族名,下文“东胡”“ 林胡”亦同。  
1.对下列名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王:答应

B.赵王李牧,李牧如故:责备

C.李牧至,如:原来的

D.佯败不胜,以千人委之:屡次,多次

2.以下各句分别编为四组,全能表现李牧用兵之道的一组是(3分)     (   )
①习射骑, 厚遇战士                ②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       
③匈奴每入 ,辄入收保              ④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  
⑤大纵畜牧,人民满野                ⑥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

A.①④⑥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②③⑥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

A.李牧守边,厚遇士卒,抚慰边民,根据需要任用官吏,利用贸易租税以充军费,使边防得以巩固.

B.李牧对匈奴采用欲擒故纵的战术,一旦时机成熟,便巧布奇阵,大败敌军,迎来了边境十几年的安宁.

C.李牧坚持固守营垒的政策,不慕虚荣,不怕撤职 ,积极备战,不愧为一代名将.

D.李牧的战略战术,麻痹了敌人,但将士们不理解,当权者也不理解,这正衬托出他的风采和品质.

4.将下列语句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
(2)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

 

三、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阅读唐代诗人高适《除夜作》,完成后面(1)(2)题。

旅馆寒灯独不眠, 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 霜鬓明朝又一年。
(1)诗中写“寒灯”有何意义?   (4分)
(2)简析“故乡今夜思千里”所用的表现手法及表达的思想感情。(6分)

 

四、其他题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按要求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恰同学少年,                                             
(毛泽东《长沙》)
(2)那榆阴下的一潭,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徐志摩《再别康桥》)
(3)“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                                            《荆轲刺秦王》)
(4)红军不怕远征难,                               。  毛泽东《七律 长征》

 

五、作文题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位失望的年轻人准备在大海自尽,被一位老人救下,老人问他为什么要走绝路,他说自己得不到别人和社会的承认,没有人欣赏并且重用他…… 老人从沙滩上捡起一粒沙子,让年轻人看了看,然后就随便地扔在了地上,说:"请你把我刚扔的那粒沙子捡起来。" "这根本不可能!"年轻人说。 老人没有说话,从自己的口袋里掏出一颗晶莹剔透的珍珠,也是随便地扔在了地上,然后对年轻人说:"你能不能把这颗珍珠捡起来呢?" "当然可以!" "那你就应该明白了吧?你应该知道,你现在还不是一颗珍珠,所以你不能苛求别人立即承认你。如果要别人承认,你就要想办法使自己成为一颗珍珠才行。"年轻人蹙眉低首,一时无语。   
是的,要得到别人的认可,成为一个成功的人,就要努力使自己成为一颗珍珠。请以“使自己成为一颗珍珠”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      
(1)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2)不少于700字。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