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回答问题。(11分) 柳梢青·春感 刘辰翁① 铁马蒙毡,银花②洒泪,春入愁城。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 那堪独坐青灯。思故国,高台月明。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 ①刘辰翁:南宋末年人,曾入文天祥抗元部队之幕府,宋亡后隐居不仕。 ②银花:元夜彩灯中蜡烛的烛花。 1.这首词写的是元宵节之感,上片却说“银花洒泪”,这是用了何种修辞?展现了整个城市当时是处于怎样一种情景之中?(6分) 2.诗词创作有实笔有虚笔,所有回忆的、想象的、概括的、抽象的内容等都是虚笔,这首词的一大特点就是“虚处见意”。请具体分析一下末尾三句是如何体现“虚处见意”,并说一说这样写的好处。(5分)
默写。(11分) (1)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 。 (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 。 (3) ,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4) ,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5)去来江口守空船, 。 ,梦啼妆泪红阑干。 (6)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
下列各选项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英勇而机智的荆轲,筹划了一个有始有终的行动方案,为了吸引秦王赢政上钩,就必须砍下樊於期的头颅,作为晋见时奉献的礼品。
B.有关部门整顿房地产市场,那些八字还没一撇就热热闹闹售房的开发商,终于尝到了自己酿造的苦酒。
C.文化领袖的形成,不只需要本人的天赋和努力,还需要一个让公众认同的过程。任凭一两件事,不足以积累起文化领袖所需的声望。
D.漫步万盛石林景区,石林、溶洞、飞瀑显露出鬼斧神工的魅力,浓郁淳朴的苗家风情及丰姿绰约的民族歌舞增添了人文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