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难度:简单 | |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 ) A.租赁(lìn) 潜(qiǎn)伏 关卡(kǎ) 熠熠(yì)发光 B.桀骜(ào) 偌(ruò)大 浸渍(zì) 万姓胪(lú)欢 C.尸骸(hái) 蓬蒿(hāo) 怪癖(pì) 吹毛求疵(zì) D.攒(zǎn)射 萧(xiāo)索 自诩(xǔ) 数(shù)见不鲜
|
|
| 2. 难度:简单 | |
|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驯鸽 垣墙 岱祠 阴谋鬼计 B.发详 歆羡 户牖 德高望重 C.闲暇 山麓 催泪 佛教圣地 D.嘶叫 哀悼 干燥 忧患倍尝
|
|
| 3. 难度:简单 | |
|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空缺处的词语,最准确的一项是 ( ) (1)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 ,就在沉默中灭亡。 (2)诸位先生,巴尔扎克这个名字将 于我们这一代,也将 于后世的光辉业绩之中。 (3) 是诗人,就是被关闭在牢狱里的囚犯,到了秋天,我想也一定会感到一种不能自已的深情。 A.爆发 流传 长留 不但 B.爆发 长留 流传 不单 C.暴发 流传 长留 不但 D.暴发 长留 流传 不单
|
|
| 4. 难度:简单 | |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经过不懈的努力,国家图书馆在搜集、加工、存储、提供古典文献方面,已经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藏用并重的格局。 B.教育评价方式的改革,将多年来被应试教育思想束缚下的教师和学生解放出来,给学校、家庭乃至整个社会都带来了福音。 C.这次发展论坛在上海举行,参加论坛的中外各界人士在论坛期间就环境保护、人才培养、普及教育等众多议题为期两天发表意见并进行各种交流。 D.3月5日那天,我市万名青年志愿者走上街头学雷锋活动,这次活动的口号是“弘扬雷锋精神,参与志愿行动,服务青年创业,建设和谐城市”。
|
|
| 5. 难度:简单 | |
|
在《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作者在文中反复说到“我实在无话可说”,“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说不出话”,可又在第五节说到“但是,我还有要说的话”,对这些话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我实在无话可说”是因为烈士的惨死使他“出离愤怒”,无法用语言来表达感情的悲痛,并非真的无话。 B.作者 “无话”表明极度悲愤;“有话”显示他化悲痛为力量的战斗行为。 C.“无话”----“有话”----“无话”,反映了作者悼念与痛恨交织的悲愤之情,并以此构成了贯穿全文的线索。 D.作者一会儿说“无话”,一会儿说“有话”,这表明了鲁迅思想感情上的矛盾,也恰恰说明了作者当时思想的局限性。
|
|
| 6. 难度:简单 | |
|
对下列句子分析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作者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几个方面描绘了槐树落蕊的特征,感受细腻,传递出北国秋“静”的特点。 B.“这是一个巨大的民族悲剧。王道士只是这出悲剧中错步上前的小丑。”——敦煌文物被帝国主义掠走,王道士难推其责,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当时统治阶级的腐败和愚昧。 C.“但实际上,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的价格,至多不过是奴隶。”——“人的价格”是指“人”能比“奴隶”卖个好价钱。 D.“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用比喻的手法说明对秋的感受不深不透是不够味的。
|
|
| 7. 难度:简单 | |
|
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顾:回头 B.泰山之阳,汶水西流 阳:阳光 C.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穷:穷困 D.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 徒:徒弟
|
|
| 8. 难度:简单 | |
|
下列文言句式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被动句 B.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主语后置句 C.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介词结构后置句 D.缇骑按剑而前,问:“谁为哀者?”——宾语前置句
|
|
| 9. 难度:简单 |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选择题每题3分,共12分) 先君子尝言,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一日,风雪严寒,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庑下一生伏案卧,文方成草。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掩户。叩之寺僧,则史公可法也。及试,吏呼名至史公,公瞿然注视,呈卷,即面署第一。召入,使拜夫人,曰:“吾诸儿碌碌,他日继吾志事,惟此生耳。” 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狱门外。逆阉防伺甚严,虽家仆不得近。久之,闻左公被炮烙,旦夕且死,持五十金,涕泣谋于禁卒,卒感焉。一日,使史更敝衣,草屦,背筐,手长镵,为除不洁者,引入。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面额焦烂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尽脱矣。史前跪抱公膝而呜咽。公辨其声,而目不可开,乃奋臂以指拨眦,目光如炬,怒曰:“庸奴!此何地也,而汝来前!国家之事糜烂至此,老夫已矣,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拄者?不速去,无俟奸人构陷,吾今即扑杀汝!”因摸地上刑械作投击势。史噤不敢发声,趋而出。后常流涕述其事以语人,曰:“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 崇祯末,流贼张献忠出没蕲、黄、潜、桐间,史公以凤庐道奉檄守御。每有警,辄数月不就寝,使将士更休,而自坐幄幕外。择健卒十人,令二人蹲踞而背倚之,漏鼓移则番代。每寒夜起立,振衣裳,甲上冰霜迸落,铿然有声。或劝以少休,公曰:“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 史公治兵,往来桐城,必躬造左公第,候太公、太母起居,拜夫人于堂上。 余宗老涂山,左公甥也,与先君子善,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方成草 草:草稿 B.叩之寺僧 叩:问 C.趋而出 趋:小步快走 D.必躬造左公第 造 :制造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用法与例句中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手长镵,为除不洁者 A.即面署第一 B.史前跪抱公膝而呜咽 C.与先君子善 D.风雪严寒,从数骑出 3.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 叩之寺僧 微指左公处 久之,闻左公被炮烙 A.两个“微”相同,两个“之”也相同 B.两个“微”相同,两个“之”不同 C.两个“微”不同,两个“之”相同 D.两个“微”不同,两个“之”也不同 4.下列叙述和理解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 A.本文全面地记叙了左光斗的生平事迹,表现了人物的思想和品格,刻画了人物形象。 B.左光斗微行视学,看到史可法的文章,即解貂覆生,为掩户;批阅史可法的文章,就定为第一,这都说明他非常爱惜国家人才。 C.史可法冒险去狱中探望左光斗而遭到左光斗的痛骂,这是左光斗对史可法的爱惜。 D.文章写史可法治兵,明写史可法而暗写左光斗,是侧面描写左光斗的高尚品德。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逆阉防伺甚严,虽家仆不得近。(3分) 译文: (2)老夫已矣,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拄者?(3分) 译文:
|
|
| 10. 难度:简单 | |
|
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8分) (1)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 (2)同是天涯沦落人, 。 (3) ,不尽长江滚滚来。 (4)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 (5) ,池鱼思故渊。 (6)多情自古伤离别, 。 (7)惟草木之零落兮, 。 (8) ,使我不得开心颜!
|
|
| 11. 难度:简单 | |
|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7分) 月上瓜洲·南徐多景楼作 张辑 江头又见新秋,几多愁?塞草连天,何处是神州? 英雄恨,古今泪,水东流。惟有渔竿,明月上瓜洲。 [注]:南徐,古州名,治所在京口(今江苏镇江)。多景楼,为南徐胜迹,在镇江北固山上。瓜洲,在长江北岸。 1.请结合词的上阕,简要分析“几多愁”中词人“愁”的具体原因。(3分)
2.词的下阕中“惟有渔竿,明月上瓜洲”一句,通过塑造“渔翁”这一形象,寄托了词人怎样的情怀?请作简要分析。(4分)
|
|
| 12. 难度:简单 |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15分) 报 秋 宗璞 似乎刚过完春节,什么都还来不及干呢,已是长夏天气,让人懒洋洋的像只猫。一家人夏衣尚未打点好,猛然却见玉簪花那雪白的圆鼓鼓的棒槌,从拥挤着的宽大的绿叶中探出头来。我先是一惊,随即怅然。这花一开,没几天便是立秋。以后便是处暑便是白露便是秋分便是寒露,过了霜降,便立冬了。真真的怎么得了! 这花的生命力极强,随便种种,总会活的。不挑地方,不拣土壤,而且特别喜欢背阴处,把阳光让给别人,很是谦让。据说花瓣可以入药。还有人来讨那叶子,要捣烂了治脚气。我说它是生活上向下比,工作上向上比,算得一种玉簪花精神罢。 我喜欢花,却没有侍弄花的闲情。因有自知之明,不敢邀名花居留,只有时要点草花种种。有一种太阳花又名死不了,开时五色缤纷,杂在草间很好看。种了几次,都不成功。“连死不了都种死了。”我常这样自嘲。 玉簪花却不同,从不要人照料,只管自己蓬勃生长。往后院月洞门小径的两旁,随便移栽了几个嫩芽,次年便是绿叶白花,点缀着夏末秋初的景致。我的房门外有一小块地,原有两行花,现已形成一片,绿油油的,完全遮住了地面。在晨光熹微或暮色朦胧中,一柄柄白花擎起,隐约如绿波上的白帆,不知驶向何方。有些植物的繁茂枝叶中,会藏着一些小活物,吓人一跳。玉簪花下却总是干净的。可能因气味的原故,不容虫豸近身。 花开有十几朵,满院便飘着芳香。不是丁香的幽香,不是桂花的甜香,也不是荷花的那种清香。它的香比较强,似乎有点醒脑的作用。采几朵放在养石子的水盆中,房间里便也飘散着香气,让人减少几分懒洋洋,让人心里警惕着:秋来了。 秋是收获的季节,我却是两手空空。一年、两年过去了,总是在不安和焦虑中。怪谁呢,很难回答。 久居异乡的兄长,业余喜好诗词。前天寄来南宋词人朱敦儒的西江月: 日日深杯酒满,朝朝小圃花开,自歌自舞自开怀,无拘无束无碍。 青史几番春梦,红尘多少奇才,不消计较与安排,领取而今现在。 我把“领取而今现在”一句反复吟哦,觉得这是一种悠然自得的境界。其实不必深杯酒满,不必小圃花开,只在心中领取,便得逍遥。 领取自己那一份,也有品味把玩、获得的意思。那么,领取秋,领取冬,领取四季,领取生活罢。 1.作者在第一自然段中写到看见玉簪花开,“先是一惊,随即怅然”。 (1)作者为什么吃惊? (2分) 答:因为___ __(不超过8个字) (2)联系全文看,作者为什么怅然? (2分) 答:因为___ __(不超过10个字) 2.作者在第三自然段中写自己种太阳花的经历,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分) 答:___ _(不超过12个字) 3.作者在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中,分别使用了6个“便”字和5个“领取”,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8分) (1)反复使用“便”字的好处是:__ __ (2)反复使用“领取”的好处是:___ __
|
|
| 13. 难度:简单 | |
|
下面是“有力的话”的比喻句,仿照这两个句子,写两个“亲切的话”的比喻句(4分) 这几句话,好像枪膛里射出的一排子弹,使他的心灵受到猛烈的扣击; 这几句话,好像落在身边的重磅炸弹,使他的头脑受到剧烈震动。
|
|
| 14. 难度:简单 | |
|
下面一段话中有些地方有毛病,请找出四处加以修改。(4分) “五四”青年节那天,我校举办了一次大型“青春颂”演讲会,各班都选派代表参加,校长也很荣幸地参加了这次大会。会上,同学们一拥而上、登台演讲,气氛十分热烈。特别是校长抛砖引玉的即兴演讲,博得了全场一片哗然。会后,大家都感到作为新一代青年,我们肩负的责任重大。 ① 应改为 ② 应改为 ③ 应改为 ④ 应改为
|
|
| 15. 难度:简单 | |
|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雨后,一只蜘蛛艰难地向墙上已经支离破碎的网爬去,由于墙壁潮湿,它爬到一定的高度,就会掉下来,它一次次地向上爬,一次次地又掉下来…… 第一个人看到了,他叹了一口气,自言自语道:“我的一生不正如这只蜘蛛吗?忙忙碌碌而无所得。”于是,他日渐消沉。第二个人看到了,他说:“这只蜘蛛真愚蠢,为什么不从旁边干燥的地方绕一下爬上去?我以后可不能像它那样愚蠢。”于是,他变得聪明起来。第三个人看到了,他立刻被蜘蛛屡败屡战的精神感动了。于是,他变得坚强起来。 面对生活中的现象,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心态,而具备成功心态的人处处都能获得走向成功的力量。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