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0年江苏扬州中学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伛偻/佝偻孱弱/孱头下载/一年半载方兴未艾/自怨自艾

B.扎针/驻扎胸脯/果脯标识/远见卓识螳臂当车/安步当车

C.挣揣/揣摩占卜/占据粮囤/囤积居奇颠三倒四/排山倒海

D.靡费/靡丽复辟/辟谣渐染/防微杜渐是非曲折/曲意逢迎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随着人们消费选择的拓宽,黄金周开始从旅游、交通、餐饮、住宿、娱乐等行业向其他行业广泛延伸,越来越多的行业正从假日消费中分得“黄金”。

B.诚信教育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迫在眉睫,它不仅体现了公民的基本道德素质,而且关系到国家的整体形象,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C.玉树地震发生后,由105名成员组成的新疆医疗队刚刚到达,就投身到立即救治灾区伤员工作中,再次谱写了中华民族风雨同舟、共克时艰的动人篇章。

D.在全国两会上,不少代表、委员纷纷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中低收入家庭,并且从政策制定的高度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意见,建议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二、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文意,在横线上写一句话做出结论。(不超过30个字)(4分)
自去年哥本哈根峰会召开后,“低碳”一词便活跃在媒体上。
“低碳”一词是否准确地表达了其所承载的含义?对此,有关专家指出:虽然“低碳”已经成为中国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代名词,但是其实质是强调通过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达到节能减排效果。“低碳”的英文是Low carbon,其中“碳”的元素符号是“C”;而“低二氧化碳”的英文是Low carbon dioxide,其中“二氧化碳”的分子式是“CO2”。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对中国而言,可谓百年一遇,百年梦圆。本次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请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写出下句,彰显世博会理念。
(5分)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周节妇传
宋 濂
周节妇,姓赵氏,名淑。父孟德,有文学,生二女,节妇长且贤。尤爱之,授《论语》、《孝经》、《列女传》,皆能通其义。年十八,求宜婚者,得同邑周本恭,归焉。始归而姑卒,既而,舅及兄公、姒氏亦相继死。兄公子宗显尚幼,节妇相夫饬丧,治葬咸尽礼,育宗显如子,归十一年,生三男:宗善、宗祚、宗政。宗政始生时,天下大乱,夫婴疾甚,恐不起,顾节妇曰:“今兵革四兴,嗣子单弱如此,我死尔能自保乎?”节妇啮指流血,泣曰:“天在斯,吾有不能保孤儿者,天实诛之!”夫卒,节妇年二十九,号泣,泣间,含食哺诸儿,不暂出户限。
明年,国朝与伪吴分邑拒战,两兵交焚掠,家资无纤毫存,节妇抱儿及宗显从一媵出,走匿。惟持田籍,以行深山穷谷间,饥饿颠踣,削木肤,采藜藿以食。或劝之曰:呱呱者何足恃,奚为自苦也?”节妇怒,不与言,剪鬓发示之,厉色峻辞,使人莫敢近。
兵完而归,富民侵主,其田殆尽,节妇持田籍与辩,卒赖以完。知州田若赋高其行,欲上其事于朝。节妇力辞不愿,乃复其家,节妇感泣,日治麻缕为布帛,以继乏绝。市诗书,教诸子,夜焚松脂于室,坐诸子两旁而口授之。或怠睡首俯,辄笞咄不少恕。及长,遣从名师游,所友善士相过则喜,为之置酒;否则,愤叹竟日
节妇以兄公早殁,惟宗显存,为之婚娶,先于己子,羞服与诸子同,人不知辨。诸子逊悌,皆有士行。宗祚入为太学生,以文行称,人咸谓节妇善教所致云。
(选自《宋濂散文选》,有改动)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夫婴疾甚婴:缠绕

B.乃复其家复:恢复

C.市诗书,教诸子市:购买

D.羞服与诸子同羞:食物

2.下列句子中,表现节妇“善待兄公之子”和“困苦不改其节”的一组是(3分)
①育宗显如子 ②不暂出户限 ③含食哺诸儿 ④为之婚娶,先于己子  ⑤剪鬓发示之 ⑥日治麻缕为布帛,以继乏绝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⑤

D.②③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周节妇符合礼法的品行是从公婆和丈夫的哥哥嫂子去世后,在办理丧事及养育宗显等事情中逐渐显现出来的。

B.周节妇的丈夫在病重时担心孩子孤弱,生活难以维持,恐怕妻子改嫁,而节妇咬指出血,发誓一定要保全孩子。

C.战乱中,节妇和孩子们到处逃走躲避,尽管忍饥挨饿,吃树皮野菜,也带着自家田地簿册,足见节妇虑事周全。

D.在对待个人声誉上,节妇对知州的好意极力推辞;在教诲孩子读书上,是稍有懈怠就打板子呵斥,毫不宽恕。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或劝之曰:“呱呱者何足恃,奚为自苦也?”(3分)
⑵节妇持田籍与辩,卒赖以完。(3分)
⑶及长,遣从名师游,所友善士相过则喜,为之置酒;否则,愤叹竟日。(4分)

 

四、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始闻秋风
刘禹锡
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
天地肃清堪回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⑴这首诗中哪两个情境形象地点明了秋风“去而复还”的时令特征的?(2分)
⑵结合全诗内容,请用一个恰当的词语表现镜中诗人的“颜状”;并说明为何会有如此“颜状”。(4分)
⑶诗中颈联“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除对偶外,还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对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有何作用?(4分)

 

五、其他题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黄鹤之飞尚不得过,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⑵岂无山歌与村笛,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夕揽洲之宿莽。(屈原《离骚》)
⑷定乎内外之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庄子《逍遥游》)
⑸土地平旷,屋舍俨然,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桃花源记》)
⑹总角之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氓》)
⑺______________,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礼记·学记》)
⑻_________________,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自题小像》)

 

六、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匠 心
祝春岗
爷孙俩正在店里埋头做木工活,县“打假办”的老张踏进门来,见老木匠对着家具精雕细刻,神情异常专注,就不忍心打搅他,只跟老木匠的孙子说明了来意,说是想定做十五只举报信箱,钉挂在街头路口,方便群众举报打假。小木匠一听是桩小生意,就不想接活,只委婉地劝老张迟些时候再来。
老张推着自行车正欲离去,老木匠却唤他停下。小木匠立刻转过脸对老木匠使使眼色,说:“阿公,这些家具人家正催得紧呢,我们哪有闲工夫忙这琐碎活?”老木匠似没听见,又朝老张招了一下手。小木匠晓得老木匠的脾气,无奈,只得叫老张谈谈规格式样。老张原本外行,敷衍说像只箱子就行。老木匠这时已停下手中的活儿,边听边在一张纸上描描画画。
接着,老张就跟小木匠讲价。小木匠索价每只二十元,老木匠立即向他投去责备的眼光。老张仅出四元。两人僵持了一会儿,老张遂有所妥协,每只又增加了两元。但小木匠却把价格咬得死死的,丝毫不肯让出半步,脸上还隐约露出一丝得意的笑容。小木匠的意图很明显,无非是故意抬价想吓跑老张。老张见没有一点回旋的余地,就想去找另一间木器店。这时,老木匠在一旁发话了:“成,六块就六块!”小木匠不满地嘟哝几句。老木匠却没有理会,叫老张走到他身旁,指着三四张草图给他看。老张这才晓得老木匠刚才是在画草图,张张都很美观,就很随意地挑了一张。老木匠爽朗地说:“两天后,你来取货。”
老张怕他变卦,便掏出十元钱来做定金。小木匠却迟迟不肯接,老木匠顿时焦急起来,狠狠地瞪了孙子一眼,小木匠这才收了下来,并给老张写了一张收据。
两天后的早上,老张叫了一辆人力三轮车来取货。老远,老张就看见了十五只信箱整齐地立在门口。箱子的外面都涂上乳白的油漆,正面和两侧都写上了“举报信箱”四个红字。字儿端正活泼,以白相衬,更加醒目。在箱子的顶部,还特制了一张拱形的铁皮遮檐,刷上银色的防锈漆。它们坚固耐用,雨淋不进,日晒不到。
看来,老木匠委实动了一番心思,想得如此周到。老张心里异常满意,但还是例行公事般逐只检查。小木匠见到他这般挑剔,不满地说:“你放心好了,我阿公用了店里最好的木材,加班加点赶制出来,哪能赚你钱,亏了大本了!”老木匠笑着对老张说:“别听他闲扯。”
老张检查完,就跟小木匠结账,掏出九十元连同那张收据交给他,吩咐他按每只二十元写一张发票。小木匠愣了,不愿开,因为多开意味着要多缴锐。老张见他迟疑,晓得他少见世面,不懂得开假发票,就把复写纸抽出来打了对折,撕下报销的那页发票往里面塞,只留下空白的存根……小木匠恍然大悟,便去找笔。
老木匠脸色骤沉,大手一挥,对孙子厉声喝道:“你给我站住!”
小木匠站住了,不解地望着他。
“这桩生意我不做了!”老木匠对老张说。
“你不能反悔!”老张便气恼了,转头命令三轮车车夫,“把箱子装上,都拉走!”
却没料到,老木匠抓起身旁的一把利斧,走到阳光灿烂的门口,抡起斧头,使尽臂力对准一只只信箱狠狠地砍砸下去,霎时间,地上变成了红红白白刺眼的一片……
(选自《中外作品精选》,有改动)
1.小说中哪些情节能表现出“老木匠”对做“十五只举报信箱”有极大的热情?
(5分)
2.“老木匠”为什么要砍砸信箱?这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征?(6分)
3.本文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请概括对比的有关内容。(6分)
4.小说题目“匠心”意蕴深刻,请探究蕴含了哪几层深意。(6分)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现代文阅读题:论述类文本(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新文学运动的四兄弟:新诗、小说、散文、戏剧,同气连枝,而各有炎凉际遇。文苑春秋,也像世俗门庭,散文一支,似乎门楣偏低,矜贵不如新诗,显赫不如小说,风光不如戏剧,却也独树一帜,别有一番清华气象,“五四”一代的前辈朱自清,说“散文不能算作纯艺术品,与诗、小说、戏剧有高下之别。”刘知几揭橥作史三长:才、学、识。章学诚认定三者得一不易,兼三尤难,而更增一德字。袁枚以为写诗也须三长,而识为最先。王国维倡言文学二原质,曰景曰情。当代董桥说,散文须学、识、情,合之乃得“深远如哲学之天地,高华如艺术之境界。”综合诸家,神而化之,当可得散文三味。
《中华散文名家名作》这部全景式的散文选集,给读者提供了多维的欣赏空间。读者一可以鸟瞰:通读全编,纵览全局,宏观散文世界的发展变化。人文世态的冷暖浮沉,时代潮流的推荡磨洗,也可以由此略见端倪。二可以平视:和素昧平生的作家一一相对,如倾肺腑。文心不同,各有其面,有的渊博,有的深秀,有的严峻,有的真挚,有的隽爽,有的风趣,有的娴雅,有的自然。三可以凝睇:心领神会,赏析美文之美。美在何处?大概离不开体貌、风神、襟怀、素质这些着眼点。而所有这一切,全部体现于抽象的文字符号。司空图品诗,说“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历来为人津津乐道。但这句名言,只宜意会,不可粘滞,因为文学的建筑材料只能是文字。要做到韵外有致,弦外有音,也只好通过文字的诱发暗示。白话文运动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功高北斗,缺点在于没有把白话文的实用性和艺术性明确区分。艺术性的白话文,不能以“明白如话”自给自足,应当有声有色有光有味,能静能动能歌能舞,善达意,善表情。“五四”至今,白话文成熟到什么程度,大可在散文中测量深浅。四可以远眺:看纸上烟云,字里风涛。散文家的心声常和时代的声音互相呼应,从散文的兴衰中,可以隐然看到一代的政治史、思想史、风俗史、心灵史。五可以浏览:工余无聊,假日休闲,枕边案头,窗前灯下,随兴所至,信手翻阅,是最有味有益的消遣。
(节选自柯灵《散文欣赏的多维空间》,略有删改)
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认为现代散文具有自己的特点,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但与新诗、小说、戏剧存在高下的分别。

B.综合刘知几、章学诚、袁枚、王国维、董桥诸家的见解,领悟其精义并灵活运用于实践,可得散文三味。

C.由于作家个性追求不同,入选的散文风格各异,阅读他们的作品,就是在与不同的人进行对话。

D.从“五四”至今的散文可以看出白话文的成熟程度,艺术白话文善达意,善表情,有声有色,有光有味。

2.作者认为《中华散文名家名作》为读者提供了五维的欣赏空间,其中第一维指的是“了解时代世态变化”,请概括其他四维的内容。(6分)
3.作者引述司空图“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名言,是要表达什么样的见解?(6分)

 

七、作文题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弹性”常用来比喻人们依据实际需要,对事物作出调整、变通。
世间万物都在发展变化,我们常常处在一个不确定的变化中。为适应变化的情况,人是要有弹性的,从身体到心灵,都要有弹性。身体,它会随着年龄的增加,弹性越来越小;但是,心智的弹性可以越来越大。
你有这方面的经历和体会吗?请以“心灵的弹性”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 ②立意自定; 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八、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10分)
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6分)
习业当凝神伫思,戢足纳心,鹜精于千仞之颠,游心于八极之表;浚发于巧心,摅藻为春华,应事以精,不畏不成形;选物以种,不患不为器。能尽我道而听天命庶不愧于父母妻子矣循此则终身不堕沦落尚勉之勉之以我言为箴勿愦愦于衷毋朦朦于志。
(选自明·徐媛《训子书》,有删节)
2.根据文段内容,概括“习业”的三种态度。(3分)
3.解说文中“箴”的意思及其文体特点。(1分)

 

九、选择题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红楼梦》中老太妃去世,贾母入朝随祭,将宝琴托与李纨照管,把黛玉交给薛姨妈,薛姨妈挪至潇湘馆。这期间,荣府事件均由邢夫人协管。

B.鲁迅在小说《明天》中,写了单四嫂子、蓝皮阿五等人,批判了封建男权思想对中国劳动妇女的残害,痛斥了愚昧麻木和不觉悟的精神状态,鲁迅对他们带有深深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情感。

C.《雷雨》剧作中周朴园和侍萍的冲突是一条明线,和繁漪的关系是一条暗线,这两条线索同时并存,彼此交织,互为影响,使剧情紧张曲折,引人入胜。

D.哈姆雷特是丹麦古代的王子。莎士比亚故意以超越时代的误差将哈姆雷特搬到伊丽莎白统治末年的英国现实中来,借哈姆雷特之口,无情地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不幸,充分表现了他的人文主义思想。

E.《女神》是郭沫若的第一部新诗集,其中以《风凰涅槃》和《女神之再生》最有代表性。《风凰涅槃》以凤凰经大火而新生的壮美情景,表达了诗人向往光明与理想的巨大热情。

 

十、文学作品阅读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简答题(10分)
⑴《欧也妮·葛朗台》是巴尔扎克最得意的长篇小说之一。作品中葛朗台这一形象被刻画得极为生动,成为世界文学史上四大吝啬鬼形象之一。请写出其它三个吝啬鬼及其篇名。(6分)
⑵《三国演义》中徐庶是诸葛亮的挚友、刘备的谋士,并为刘备推荐诸葛亮,但却投了曹操。请简述其中的原委。(4分)

 

十一、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材料分析鉴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4—26题。
藏根草
徐志摩
好一座颇有古堡风度的万佛阁,被人遗忘在大殿的背后,断了香火,受了冷落。
“瞧,那是什么!”
我们打从它的身边走过,倏然发现它那灰暗的阁壁上,飘出来一缕又一缕鲜鲜活活的生命亮色,宛若一群藏在阁楼里的少女抛洒下来的掩面绿纱,情怯怯地朝我们招摇。
是长春藤么?长春藤没有它这样的绰约;
是短牵牛么?牵牛花没有它那样的旖旎;
是灵芝牡丹?铁骨凌霄?飞燕草?金银花?让人认不出,更又猜不透;在这石头墙上,存不得雨水,见不到土壤,这柔弱的小草,是怎样活下来的?它的根又会藏到哪里?
守庙的老人来了。
他告诉我们,这些藏根的小草是首乌。
他告诉我们,这青山古刹,有个生生不息的“感应泉”,泉水流到哪儿,哪儿便可寻到首乌家庭的绿色庄园。它是人类的朋友。它是病魔的克星。它可以让白发人萌生一头乌亮的美发,它可以使失眠者做得成甜甜的美梦。
他还告诉我们,现在寻不到了。那些贪婪的采药人,寻求的是它生命的老根。它躲到哪里,人们便追到哪里,挖到哪里,它也只好收起根来,藏进这古堡似的石头缝里,扒不得这座万佛阁,休想再夺它的根……
有人说过,自然是伟大的一部书,“只要你认识了这一部书,你在这世界上寂寞时便不寂寞,穷困时不穷困,苦恼时有安慰,挫折时有鼓励,软弱时有督责,迷失时有南针。”请问藏根的小草,我的朋友,你在自然这部大书里,写下的是怎样的一笔?
还有那个被人遗忘了冷落了的万佛阁,你呢?
(摘自徐志摩《翡冷翠山居闲话》)
1.“藏根草”就是“首乌”,作者为何不直言其名?(4分)
2.本文主要写藏根草,却多次写到万佛阁,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5分)
3.作者问藏根的小草:“你在自然这部大书里,写下的是怎样的一笔?”请根据原文,推断概括小草所写下的“一笔”的具体内容。(6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