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0年山东省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浸渍(zì)解剖(pāo)弥漫(mí)怦然心动(pēng)

B.喟然(kuì)胆怯(qiè)角落(jiǎo)闷声闷气(mēn)

C.嫡亲(dí)创伤(chuāng)哂笑(shǎi)湛湛青天(zhàn)

D.戏谑(nuè)菲薄(fěi)歆享(xīn)参差不齐(cēn cī)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安分沧桑通情达理平心而论

B.安详脉搏巨星陨落珠光宝器

C.做揖松弛委曲求全绿草如茵

D.寥落魅丽突如奇来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

A.我中心软件均采用最直接最简捷的架构,去除了一些不必要的复杂的程式化环节,使得软件界面更简洁,操作更简单。

B.世界其他国家的领导人们多数对内贾德连任反映谨慎。美国国务卿希拉里说:“我们希望结果反应了伊朗人民的真实意愿。”

C.大会指出:不把群众放在心上,就是忘本;漠不关心群众的疾苦,就是变质。各级领导干部要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高度,充分认识群众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D.清澈明亮的玻璃装饰,若与居室色调浑然一体,更显得色彩绚丽,满室生辉,可为居室营造出冰清玉洁的氛围。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说到最后,父亲问母亲有没有要说的?母亲笑着摇摇头,然后站起来去关院门,关猪圈,收拾我的行李。

B.六朝时宗炳曾论作画云:“万趣融其神思”,这不正是画家丰富心灵的写照吗?

C.“我要待在这儿,跟你在一起。”苏艾说,“而且我不喜欢你老盯着那些莫名其妙的藤叶。”

D.到年底,扫尘、洗地、杀鸡、宰鹅、彻夜的煮福礼,全是一人担当,竟没有添短工。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项是

A.经过一年的努力,该市国营大中型企业的亏损面已经大幅度下降,经济效益也明显比去年有好转。

B.在温总理访问非洲七国期间,承诺将继续为七国的社会发展提供援助,包括建立农业示范中心和乡村小学、派遣医疗队、培训各类人才等,受到了各国高度赞扬。

C.老人在80岁的时候,还清楚地记得哥哥参加学生运动时对自己的中肯评价:一个人本思想的温情主义者。

D.与2008年相比,山东省今年的高考作文“见证”降低了审题难度,加强了作文与生活的联系,有利于推动全省素质教育的改革。

 

二、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文学欣赏是人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时产生的一种精神活动,欣赏是自觉自愿的。我们在阅读一部优秀的作品时,会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你会对其中的一些人物产生怜惜、同情,对另一些人物厌恶、憎恨,你哭过了、笑过了才领会到作者的思想和感情,进而会作出自己的判断。只有在这时,作者的创作心血才没白费。如果把人类的文学活动看作一个完整的过程,那么作家创作出作品,仅仅完成这个过程的一半,另一半是由读者完成的。读者在文学欣赏中运用丰富的想象补充和重塑形象,受到美的熏陶,净化了思想,培养了人格,实现了文学的最终目的。因此文学欣赏是整个文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没有文学欣赏,作家的创作就没有意义,整个文学活动就难以为继。
欣赏通常从对作品的感受开始。明人马致远有一首小令:“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当读者接触到作品,首先映入他眼帘的是一幅萧瑟景象。时近深秋,天色黄昏,近处枝叶败落,干叉光秃秃地指向天际,一群乌鸦凄声尖叫着,绕树盘旋;远方是一处村落,炊烟四起,一弯流水静静地掠村而过。词是用语言表达的,生活的原貌已经过了抽象,读者需要在想象中将它复原。仅仅复原还不够,他还会想,作者为什么选取了这些景象?这些景象合在一起有什么意义?作者想告诉人点什么?这促使读者再回过头去仔细阅读作品,很可能他会把自己摆进去,设身处地的体验,也可能他会联想到其他诗词的意境。当读者再三再四地研读作品,欣赏已由感受进入了体验、玩味阶段。词的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原来眼前的一切都是一位天涯游子眼中的景象,是他凄苦忧伤心境的表露。有了这句,孤立的景象便都活了起来,有了内在的联系,形成一个整体。也正是从这句中,读者可以明确地了解到作者的心迹,从而形成对作品的整体感受。欣赏进行到这一步,很可能便进入审美判断阶段。读者会在感受和品味的基础上,探求造成游子思绪的社会背景和历史原因,评价他的性格和心理,或同情或反感,或肯定或否定,这也就是读者对待作品的审美态度。
欣赏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清人王国维曾说:“诗人对于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他说的是创作,是说诗人必须深入地观察宇宙人生,但又要有入有出,不为客观的现象所局限。其实,文学欣赏也是如此,不过读者应当“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的对象是作品。读者只有全身心地投入作品,和作品中的人物同欢乐,共痛苦,才能深刻理解作品的精髓。投入不是沉溺,沉溺了就没有超越。欣赏要求与作品的认同,但更要求超越,在欣赏中读者不能失去自我。入是为体验玩味,出是为评价判断,由入到出,欣赏便由感性到理性。
(节选自张筱强、吴素玲《文学漫步》,有改动)
1.下列选项中关于“文学欣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学欣赏是人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时产生的一种精神活动,是一种自觉自愿的行为。

B.文学欣赏离不开读者的想象,读者在对形象的补充和重塑中接受美的熏陶,达到净化思想、培养人格的目的。

C.文学欣赏是文学活动的一部分,是文学活动的补充环节,没有文学欣赏的作家创作是没有意义的。

D.文学欣赏通常从对作品的感受开始,在反复研读中进入体验和玩味阶段,最后进入审美判断阶段。

2.下列选项中对“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从文学创作的角度看,创作者既要深入观察宇宙人生,又不为客观现象所局限。

B.从文学欣赏的角度看,读者既要全身心投入作品,深刻理解作品精髓,又要善于超越,作出理性的评价判断。

C.对文学创作而言,“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的对象是人生;对文学欣赏而言,则是文学作品。

D.作为一个文学欣赏者,要做到“入乎其内,出乎其外”,必须始终做一个清醒理智的判断者,以一个旁观者的眼光审视作品内涵,不能沉溺于作品中,更不能失去自我。

3.下列表述中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每次阅读文学作品时,人们总会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会对其中一些人物产生或怜惜或厌恶的情感,进而领会作者思想,作出自己的判断。

B.面对“昏鸦”你会想到“乌鸦在凄声尖叫、绕树盘旋”,面对“人家”你会想到“一处村落、炊烟四起”,这就是文学欣赏中的体验与玩味。

C.文学欣赏进行到审美判断阶段,通常会探求作品形象的社会背景和历史原因,评价其性格心理,形成读者对作品的审美态度。

D.本文所说的“入乎其内,出乎其外”与作家必须深入生活、又要高出生活的创作要求是一致的。

 

三、其他题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和教材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主怒之,则掷帚于地,曰:“汝善是,曷烦我为?”(3分)
(2)(阿留)固弃材耳,而卒以一长见识,实元素之能容也。(3分)
(3)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六国论》)(2分)

 

四、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
春日游湖上
徐 俯(宋)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
(1)“蘸”字用得特别巧妙,试分析其艺术效果。(4分)
(2)本诗写了作者游湖的见闻,试结合后两句具体分析作者游湖的感情变化。(4分)

 

五、其他题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8题)。(8分)
①但以刘日薄西山,                                 。(《陈情表》)
②其志洁,其行廉,                             。(《屈原列传》)
③秦爱纷奢,                               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
④羽扇纶巾,                         。(《念奴娇·赤壁怀古》)
⑤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                       。(《兰亭集序》)
⑥天高地迥,                 ;兴尽悲来,                 。(《滕王阁序》)
         ,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                。(《滕王阁序》)
⑧子孙视之不甚惜,                         。(《六国论》)
⑨《诗》三百篇,               。(《报任安书》)
          ,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六、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回答16~19题。(18分)
大 鱼
安石榴
  镜湖里有大鱼,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大鱼。就是说不是一米两米长的大鱼,而是三四十米长的大鱼。
  镜湖大鱼的事情虽不及喀纳斯湖大鱼影响广泛,但也终于是沸沸扬扬的了。
  这是个噱头吗?抑或是炒作?都不关我的事,我用这样的语气叙述和任何传媒不搭界,只因为……等一下!
  我的伯父住在镜湖边,是个老林业,年轻时在镜湖水运厂,专门把刚砍伐下山的原木放入湖中,排好,原木就顺着湖水的流向被运出山外。我从来没亲眼见过水运原木的壮观场面,它像一种灭绝的动植物永远消失了。我只见过一幅版画,不过我觉得好在只是一幅版画。
  我的伯父安居山中,和伯母养了一头奶牛、两只猪、三箱蜜蜂、一群鸡、一条狗,侍弄一大块园子。
  那一次我到伯父家,正是关于大鱼的传说四处播散的时候,但是从没有人通过任何方式捕捉到它。是的,从来没有。
  我走进院子的时候,伯父和伯母正在八月的秋阳里采集蜂蜜。伯父穿着一件半截袖的老头儿衫,露着两只黝黑的胳膊,一只脚踏着踏板,蜜蜂们“嗡嗡”地围着他转。我看得心惊胆战——伯父稀疏的头发里、伯母的鼻尖上都有蜜蜂爬来爬去。
  我把照相机、摄像机、高倍望远镜等机械,高高架在伯父的院子里,一排枪口一样对着湖面。在这些事情完成之前我没有说一句话,伯父伯母也未理睬我。
  我问伯父:“真的有大鱼吗?镜湖就在您眼前,您见过大鱼吗?”
  伯父沉吟了片刻,说:“你记好了,什么事情都不能让人知道。伯父把“人”字说得很重,“人要是知道了,就不妙了。要是人不知道这山里有大松树,那些大树就还活着,现在还活着,一千年一万年也是它。人知道了,那些大树就没有了,连它们的子孙也难活。”
  我心里当时充满了探索的欲望,打断大伯,说:“求您说实话,到底有没有大鱼?”
  大伯深深地看了我一眼,不吱声。我突然感到不同寻常的异样。首先是大黄狗,刚才还在我身边蹦跳着撒欢儿,这一刻忽然夹起尾巴、耷拉着耳朵、耸着肩膀一溜烟钻进窗户下面的窝里去了。几只闲逛的鸡抻长了脖子偏着头,一边仔细听,一边高举爪子轻落步,没有任何声息地逃到障子根去了。
  我猛地领悟了伯父的眼神,随即周遭巨大的静谧漫天黑云一样压下来。阳光并不暗淡,依然透明润泽,但是森林里鸟儿们似遇到宵禁,同时噤声,紧接着,平静如镜的湖面涌起一层白雾,顷刻一排排一米多高的水墙,排浪似的一层一层涌来,然后……等一下,你猜对了。
  大鱼出现了!
  大鱼又消失了!
  一切恢复原样。
  我带的几件现代化机器等于一堆废铁。是的,我没来得及操作。我懊恼地坐在地上,看着鸡们重新开始争斗,大黄狗颠儿颠儿地跑出院子站在湖边高声吠,森林里鸟儿们的歌声此起彼伏。我忽然想:其他动物或者植物该是怎样的呢?
  伯父却淡淡地说:“我们活我们的,它们活它们的,互不侵犯。
  又说:“你倒是个有缘的,有时候它几年也不出来一次。”伯母在旁边连连点头。
  随后的一个月时间里,我都住在伯父家里。我睡得很少,吃得也很少,基本上不说话,但是心里很静很熨帖。伯父伯母每天仍然愉快地忙碌着,两只猪、一头牛短促的呻吟和悠长的叹息互相唱和,呈现的都是生命的本来面目。
  一天晚上,伯母拿出自酿的山葡萄酒,我和伯父喝着唠着,伯父就给我讲又一个惊人的森林故事。
  野人?外星人?等一下,别猜了,你猜不对。而且,我和伯父一样,不会说出一个字。
打死也不说
(选自《小小说选刊》2009.12)
1.伯父为什么说“什么事情都不能让人知道”,而且“把‘人’字说得很重”?(4分)
2.从“充满探索的欲望”到“打死也不说”,“我”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6分)
3.小说题为“大鱼”,却始终没有出现大鱼的形象,请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描述大鱼的。(4分)
4.有人说:人是万物的主宰。文中伯父却说:“我们活我们的,它们活它们的,互不侵犯。”你认同哪种观点?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4分)

 

七、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结合所给语境,在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语句,组成文意连贯的一段话。(6分)
品味铅笔的特征,往往能从中品出很多人生的韵味。第一个特征,铅笔离不开铅笔刀的削磨,尽管这会给它带来痛苦。这就是说,                          。第二个特征,                                      。这就是说,人生应该勇于纠正错误,它会帮助我们走上正确的道路。第三个特征,                            。这就是说,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某旅行社推出一种新的旅游方式——自助游,请你按要求分别为“自助游”写两段话。(6分)
自助游是一种时尚的旅游方式,它有别于一般旅行团旅游方式。游客对旅游目的地和行程的确定、交通方式和食宿标准的选择、游览项目的安排等方面拥有个人自主权(但也不排除通过包括旅行社在内的中介机构进行交通设施及住宿预订),没有全程导游陪同,并且在旅途中可以根据个人喜好临时调整或改变行程。在旅游过程中,自助旅游者的食、住、行、游、购、娱都更贴近当地人的生活,能更真实地接触当地居民,感受当地的自然、历史、风土人情及社会习俗,其参与度更高。同时他们还能根据自己的喜好,就某一方面或某一主题对目的地进行深度了解。
介绍性说明(3分):                                                                                       
                          (不超过35字)
宣传性用语(3分):                                                         
                                     (要求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40字)

 

八、作文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参与是今天这个社会的一种重要精神。对于成长中的我们,参与更是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请以“参与与成长”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自拟题目;自定立意;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得抄袭。
注意:文中不得出现与考生有关的学校、姓名等个人信息。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