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难度:中等 | |
|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10分) 1) ,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蜀道难》 2) ,百年多病独登台。《登高》 3) ,塞上风云接地阴。《秋兴八首》 4)画图省识春风面, 。《咏怀古迹》 5)今夜闻君琵琶语, 。《琵琶行》 6)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 。《劝学》 7) ,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过秦论》 8)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 。《寡人之于国也》
|
|
| 2. 难度:中等 | |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直不百步耳(只是) 蒙故业,因遗策(沿袭)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接受) 低眉信手续续弹(随意) B.数罟不入洿池(密)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糊涂)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兼词,于之)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借助) C.七十者衣帛食肉(用丝帛做的衣服) 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小,狭小)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哪里) 赢粮而景从(担负) D.作师说以贻之(赞美) 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统领)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尽) 小学而大遗(放弃)
|
|
| 3. 难度:中等 | |
|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 王好战,请以战喻 B.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C.吾尝终日而思矣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D.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
|
| 4. 难度:中等 | |
|
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句中加点词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③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④序八州而朝同列⑤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⑥假舟楫者,非能水也⑦履至尊而制六合⑧项伯亦拔剑,常以身翼蔽沛公 A.①④/②⑤⑥/③⑦⑧ B.①②④/③⑧/⑤⑥⑦ C.①④/②⑤⑥⑦/③⑧ D.①②/③⑥⑧/④⑤⑦
|
|
| 5. 难度:中等 | |
|
下列选项中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C.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
|
| 6. 难度:中等 | |
|
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C.(诸侯)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
|
| 7. 难度:中等 | |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10分) 蚊对 方孝孺(明) 天台生困暑,夜卧絺帷中,童子持翣①飏于前,适甚就睡。久之,童子亦睡,投翣倚床,其音如雷。生惊寤,以为风雨且至也。抱膝而坐,俄而耳旁闻有飞鸣声,如歌如诉,如怨如慕,拂肱刺肉,扑股噆面。毛发尽竖,肌肉欲颤;两手交拍,掌湿如汗。引而嗅之,赤血腥然也。大愕,不知所为。蹴童子,呼曰:“吾为物所苦,亟起索烛照。”烛至,絺帷尽张。蚊数千,皆集帷旁,见烛乱散,如蚁如蝇,利嘴饫腹,充赤圆红。生骂童子曰:“此非吾血者耶?尔不谨,褰帷而放之入。且彼异类也,防之苟至,乌能为人害?”童子拔蒿束之,置火于端,其烟勃郁,左麾右旋,绕床数匝,逐蚊出门,复于生曰:“可以寝矣,蚊已去矣。” 生乃拂席将寝,呼天而叹曰:“天胡产此微物而毒人乎?” 童子闻之,哑而笑曰:“子何待己之太厚,而尤天之太固也!夫覆载之间,二气絪緼,赋形受质,人物是分。大之为犀象,怪之为蛟龙,暴之为虎豹,驯之为麋鹿与庸狨,羽毛而为禽为兽,裸身而为人为虫,莫不皆有所养。虽巨细修短之不同,然寓形于其中则一也。自我而观之,则人贵而物贱,自天地而观之,果孰贵而孰贱耶?今人乃自贵其贵,号为长雄。水陆之物,有生之类,莫不高罗而卑网,山贡而海供,蛙黾莫逃其命,鸿雁莫匿其踪。其食乎物者,可谓泰矣!而物独不可食于人耶?兹夕,蚊一举喙,即号天而诉之;使物为人所食者,亦皆呼号告于天,则天之罚人,又当何如耶?且物之食于人,人之食于物,异类也,犹可言也。而蚊且犹畏谨恐惧,白昼不敢露其形,瞰人之不见,乘人之困怠,而后有求焉。今有同类者,啜粟而饮汤,同也;畜妻而育子,同也;衣冠仪貌,无不同者。白昼俨然,乘其同类之间而陵之,吮其膏而盬其脑,使其饿踣于草野,流离于道路,呼天之声相接也,而且无恤之者。今子一为蚊所噆,而寝辄不安;闻同类之相噆而若无闻,岂君子先人后身之道耶?” 天台生于是投枕于地,叩心太息,披衣出户,坐以终夕。 (本文有删节) [注]①翣(shà):扇子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蹴童子 蹴:踢 B.今人乃自贵其贵 贵:以……为贵 C.而尤天之太固也 尤:怨恨 D.乘其同类之间而陵之 陵:超越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对”,奏对、对策,原本用于臣子向君主陈述见解,提出建议。本文借用“对”的形式,以小喻大,借物讽人,言在此而意在彼,耐人寻味。 B.本文由生活小事入笔,从闻蚊、拍蚊写到照蚊、驱蚊,然后引发议论,逐步推进,最后以天台生“叩心太息”、“坐以终夕”作结,照应开篇。 C.本文描写细致生动,颇富情趣;议论鞭辟入里,启人深思;句式长短交错,整散结合,加之韵脚的巧妙运用,读来淋漓酣畅,令人击节赞叹。 D.本文借童子与天台生的对话,既揭露了同类相残的黑暗的社会现实,又批判了忽视异类生存权利的错误认识,阐发了万物平等、物我为一的主题。 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吾为物所苦,亟起索烛照。(3分) 2)且彼异类也,防之苟至,乌能为人害?(3分)
|
|
| 8. 难度:中等 | |
|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甲) 过华清宫 (唐)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乙) 题华清宫 (宋)杜常 行尽江南数十程,晓风残月入华清。 朝元阁上西风急,都向长扬作雨声。 [注]朝元阁:唐朝宫殿。长扬:指长扬宫,汉代宫殿。 1)从这两首七绝的内容看,他们都属于 诗。(1分) 2)这两首诗所咏对象相同,但写法不同,甲诗是通过描述 ,讽刺了 ;乙诗是通过描绘华清宫凄清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历代王朝 的感慨。(3分)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甲诗开头两句犹如电影镜头,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一幅骊山图景。 B.乙诗开头两句描述了诗人长途跋涉到华清宫后所见到的凄迷景色。 C.甲诗语言虽然不用难字,但精雕细琢,雄健豪放。 D.乙诗取景深远,意味无穷,表现了对历史的思索。
|
|
| 9. 难度:中等 | |
|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贾元春被封为贤德妃,为迎接元春省亲,贾家花了大把银子建造豪华的大观园。元妃元宵节归省,骨肉相见千言万语,化作辛酸泪。元妃游了园子,筵宴上还题了匾额,又命宝玉和众姐妹做了诗,之后再通宵听了几出戏,凌晨就回宫中了。 B.京官后代王狗儿沦落乡间,因祖上曾和王家联宗,便让岳母刘姥姥到荣国府找王夫人求助。在周瑞家的的引荐下,刘姥姥见到了王熙凤。这时贾蓉奉父命来凤姐处借玻璃炕屏一用,刘姥姥看到了凤姐的威严和气派,听了凤姐说到家事的难处,最后得了二十两银子满意而去。 C.贾妃回宫,荣宁二府人人力倦各各神疲,众人多正休整。宝玉在东府看戏无聊,与茗烟偷溜出府到晴雯家中玩,受到礼遇。晴雯以赎身之说试探宝玉并规劝宝玉。 D.宝钗生日会上,吃酒看戏,凤姐说贾母喜爱的小旦龄官像一个人,大家都猜到了,都笑着,黛玉不吭声,湘云说这个人就是宝钗,宝玉也跟着呼应,结果惹得黛玉不高兴。 E.黛玉因记挂着宝玉被父亲叫去,晚上来怡红院看望。由于晴雯正闹脾气,且又没有听清黛玉的声音,烦躁得很,没有开门。这不禁动了黛玉的身世之悲,开始悲悲戚戚,呜咽起来。又听得宝玉、宝钗笑语之声,越发动了气。
|
|
| 10. 难度:中等 | |
|
简述题。(任选一题,100字左右)(5分) 1)请简述宝玉挨打的原因。 2)第五十七回“慧紫鹃情辞试莽玉 慈姨妈爱语慰痴颦”中写道:宝玉心下明白,因恐紫鹃回去,倒故意作出佯狂之态。紫鹃自那日也着实后悔,如今日夜辛苦,并没有怨意。袭人心安神定,因向紫鹃笑道:“都是你闹的,还得你来治。也没见我们这位呆爷,‘听见风儿就是雨’,往后怎么好!”此中。“都是你闹的”指什么事,请简述之。
|
|
| 11. 难度:中等 | |
|
文化经典阅读(6分) 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然后答题。(6分) 1)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南宫适认为羿擅长射箭,奡擅长水战,但都 ;禹和稷亲自种庄稼,他们都 。孔子对南宫适的赞美体现了儒家 的思想。(3分)
2)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孔子曾说“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可是以上选文孔子又否定了子贡和子路关于管仲非仁者的疑问,这不是矛盾吗?请说说你的理解。(3分)
|
|
| 12. 难度:中等 | |
|
阅读下面的文字(9分,每小题3分) 整个说来,《红楼梦》是长于写实的。“石头”在全书第一章中答复空空道人说:“其间离合悲欢,兴衰际遇,俱是按迹寻踪,不敢稍加穿凿,致失其真。”这段写实主义的声明由“石头”所做,有点令人哭笑不得,也有点中国式的聪明灵活的辩证法。 写实的作品中,穿插环绕装点一些神话的、魔幻的、匪夷所思的故事,使写实的作品增添了一些幻化的生动、神秘、奇异,使写实的作品也生出想象的翅膀,生出浪漫的彩色,这就比一味写实、除了实还是实的作品更文学了。 一般地说,写实的作品易于厚重,梦幻的作品易于轻灵,或反过来说,写实的小说易失之于拙,梦幻的小说易失之于巧。能不能把二者结合一下昵?厚重中显出轻灵,执著中显出超脱,命运的铁的法则中显出恍恍惚惚的朦胧。这是真小说家的境界,这是人生真味的体验。 荒诞、幻化也是人的精神主体的一种要求,当科学性、必然性、可知性不能完全满足人的主体要求(包括观赏、享受的要求)的时候,荒诞性与梦幻性就应运而生了。荒诞、幻化也是一种美,是一种突破了现实的硬壳、摆脱了大地芜杂的美,就像梦的美,痴的美。荒诞化、幻化是把小说与人生间离的重要手段。《红楼梦》一开篇,作者就强调“将真事隐去”,“假语村言”,“经历过一番梦幻”,“说来虽近荒唐,细说颇有趣味”,一方面强调不失其真,未敢失其真,一方面又强调不可当真。这就给创作主体留下了进可以攻,退可以守的极大灵活性,留下了极大的艺术创造力纵横驰骋的余地,留下了自己的创作自由,也为读者留下了阅读与欣赏的即进行二度创作的自由。 完全地写实,写作本身也变成了一种介入,乃至变成了一种舆论,一种“大众传播”......涉嫌提倡异端与犯上作乱......曹雪芹有几个脑袋敢去以身试文字狱!小说毕竟只是说,至少首先是小说,虽然不如起诉书或辩护词那样有明确的针对性,却因失去了这种针对性而获得了更普遍更长远的意义。写小说就要把小说当小说写。《红楼梦》摆在案头,您就“把玩”“把玩”吧。反正是:“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选自王蒙《〈红楼梦〉启示录》) 1.以下与“中国式的聪明灵活的辩证法”一语相吻合的一项是( )(3分) A.有些朴素的真亦是假、假亦是真的思想 B.有些朴素的真寓于假、假寓于真的思想 C.用传统的形式表达变通的内容 D.用浪漫的手法表达写实的内容 2.下面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红楼梦》是长于写实的”一句中“写实”在文中指的是“按迹寻踪,不敢稍加穿凿”。 B.既在厚重中显出轻灵,在写实中不失之于拙,又在执着中显出超脱,梦幻中不失之于巧。这是真小说家的境界。 C.科学性、必然性、可知性不能完全满足人的主体需要是荒诞性与梦幻性应运而生的原因之一。 D.作者提醒人们,写实的作品会变成一种介入,乃至变成了一种舆论,一种“大众传播”......涉嫌提倡异端与犯上作乱。 3.第五段说:“荒诞化、幻化是把小说与人生间离的重要手段。”请指出这种间离手段的作用。这段文字选自《红楼启示录》,从节选文字看,作者从《红楼梦》的创作中受到的启示是什么?(3分)
|
|
| 13. 难度:中等 | |
|
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 父子之间的怯意(韩羽) ①我怕父亲,他打我是真打。看着他瞪圆了眼,一步一步逼近,还不敢躲,绷紧了肌肉等着,于是一巴掌扇过来,于是脑袋嗡了一声…… ②有时却是另一副样子,比如去下地,他在前边头也不回地说:“唱一个我听听。”我在后边就模仿着戏台上的花脸呜呜哇哇地唱起来。他说:“瞎胡唱,别唱了。”我说:“你唱一个。”他唱起来:“我不该,咳咳咳咳,老王爷,咳咳咳咳……”也是随唱随编,瞎胡唱,越唱越带劲儿。 ③我家有个大宜兴壶,下地回来,泡上壶茶,父亲高兴了,还逼我们喝。说:“逼”,是因为我们喜欢喝凉水,不喜欢喝茶。“过来,喝!多清香,又解暑,你喝不喝?想挨揍啊!” ④我们俩常常一起去看庙。“看庙”二字,说句文词,是父亲杜撰的。看庙就是去看庙里的壁画,是让我开阔眼界,是培养我画画的一种方式,这很有点像现在的参观美术展览馆或画廊。我父亲本是老农民,竟与文人想到了一起。 ⑤吃过早饭,父亲将粪筐往肩上一背,抄起粪叉说:“走,看庙去。”母亲说:“今天不拉土了?”父亲说:“回来再说。”我们就在这“回来再说”的空当里看了许多庙。庙有大有小,有远有近。近则三五里,远则十几里。一去一回就是几十里。全堂邑县境内的庙我们几乎都看遍了。 ⑥父亲对庙里的壁画还加以评论。他指着《八仙过海》的海水说:“你看这水,涟涟地像是在颤动。”又用手摸着墙说:“这墙是平的,你再远看,不是坑坑洼洼地凸起来了吗?”其实现在看来,稀松得很,无非是靠了反复重叠的弧形线条引起的错觉。父亲最佩服的是《八破图》,破扇子、破信封、破书本、破眼镜盒……他像在集市上买粮食时将粮食粒捻来捻去还嚼一嚼那样仔细,猫着腰将那画上的破信封的一角又摸又抠,远瞧瞧,近瞅瞅,长叹一口气说:“像真烧焦了一样。”他一指点,我也惊叹起来。最后,总是照例的一句话:“使劲儿看,好好记住。” ⑦我12岁那年考上初中,学校在聊城,离家15公里多。过了正月十五,要开学了。吃过早饭上路,父亲背上粪筐跟我走了出来,虽没说话,我知道他是送我。一直走出10公里开外看见聊城古楼了,他说:“快了,你走吧。”这时旷野无人,惟有寒风积雪,一抹虚白的阳光和远处的几声鸡啼。望着逐渐远去的、背着粪筐的父亲的身影,我只想反身向他追去。 ⑧再以后,我参加了工作,按家乡人的看法,凡是吃公家饭的人就是“干部”。我很少回家了,一晃就是十几年,大约是1960年,父亲到天津看我来了。我说:“今天咱们上街吃一顿狗不理包子,再领你去看看美术展览。”他问什么是美术展览,我觉得一两句话说不清,我提起以前的事:“我小时候你不是常领我去看庙吗?和看庙差不多。” ⑨刚走过劝业场,我一回头,见他正弯腰从地上捡烟头,我嚷了一声:“扔了!你也不嫌脏。”他赶紧扔了烟头,眼神带有惶惑和惧意。这眼神使我凄然,是什么使父亲对我有了怯意?我反而愿意再看到小时候父亲扇我巴掌时那瞪圆了的眼。 【注】山东聊城人,1931年生,1948年参加工作。先后从事美术编辑、创作、教学工作。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河北分会名誉主席。 1.下列对这篇作品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4分) A.文章选取了人生中沉淀于心的、感人肺腑而又鲜活生动的几个生活片断,给读者以人生的沧桑的真切感受。 B.作品中不乏个性化的语言描写,如“父亲逼我喝茶”一节,仅寥寥数语,就把一个既慈爱又威严的父亲形象凸现在读者眼前。 C.作品通过“看庙”时“父亲惊奇”“我也惊奇”,父亲“长叹”“我也惊叹”的描写,生动地表现了“我”对父亲的“怯意”。 D.从“父亲”杜撰的“看庙”一词,可看出“父亲”文化程度不高,语言朴实。“看庙”的做法虽然幼稚,但对“我”毕竟起到了艺术启蒙的效果。 E.成功的细节描写,是本文的一个艺术特色。譬如,“背粪筐”这一细节,真实而自然地表现了父亲勤劳俭朴的传统农民本色。 2.请简析第一自然段在文章中的作用。(3分) 3.作者在“唱戏”和“看庙”两部分的描述中,突出表现了“父亲”的哪些特点?请分点作答(每点用序号标明)。(4分) 4.探究“父亲”对“我”产生“怯意”的原因。(4分)
|
|
| 14. 难度:中等 | |
|
某校成立中学生文学社,拟请当时已是一位著名作家的老校友担任顾问,给他写了一个简短的邀请函,内容如下,请你指出其中不当之处,并加以改正。 ××同志: 您已荣幸地被我们聘请为我校文学社的顾问,希望您能同意。文学社将于本月28日下午4时隆重成立,希望您准时出席,并准备发言。 此致 敬礼! ××中学文学社筹备组 5月20日
|
|
| 15. 难度:中等 | |
|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2010世博会于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在上海举办。这场在中国举办的世界博览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不仅契合了人们对于改善未来城市生活的美好向往,同时也倡导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整体全面的城市发展理念。 请以“ ,让生活更美好”为题,要求根据自己的理解,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语,形成完整的题目,然后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立意自定。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