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1-2012学年度贵州省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悬梁刺骨     兵荒马乱    笑容可掬     望帝啼鹃

B.鞠躬尽悴     杯盘狼藉    前合后偃     苌弘化碧

C.蠢若木鸡     厉兵秣马    瓮中捉鳖     蝇头微利

D.杳无音信     趋之若骛    萍水相逢     掎角之势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下列加点熟语应用恰当的一项是(  )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在电视专题片<<故宫>>拍摄的过程中,摄制人员最难以忘怀的是文物专家们严谨的治学态度使人钦佩。

B.环保事件之所以经常性地频频发生,主要是由于地方政府单纯地依靠大规模投入获取经济增长速度,使得资源消耗惊人,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C.财富在更深层次的意义上指的是你生活品质的优劣程度,而非你赚钱的多寡。要体会富有的滋味,不需靠亿万钱财,而是你要去过你想过的生活。

D.建设新农村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历史任务,必须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确保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业稳定发展,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

 

二、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

城 市 中 的 礼 与 乐

 刘 士 林

    礼、乐与城市文明有密切关系,这可从什么是文明,文明与城市的关系,以及什么是城市文明的核心内容等角度加以认识与阐释。

    首先,在中国文献中,“文明”最早见于《易·乾·文言》和《尚书·舜典》,是指人们创造的用以区别“先进”与“落后”、“文明”与“野蛮”的一整套“形式符号系统”,也就是先秦儒家津津乐道的“礼乐制度”,它们的主要功能是为政治服务,所以古代中华民族的“文明”主要是指“政治文明”。

    其次是“文明”与“城市”的关系一直十分密切,这在中西民族是高度一致的。在起源的意义上,英语中的“文明”(civili zation)一词即源于拉丁文的“civitis”(城市)。在中国周代,建立“城市”的标志是不同于野蛮部落的祭祀与礼仪中心,如《诗经·大雅·緜》记载的“乃立冢土”。按照礼仪制度组织起来的人类活动,构成了最初的城市生活方式。在实践的意义上,依附于城市的中国古代礼仪制度的主要功能在于建立“夷夏之别”,有“礼乐”即“夏”(文明人),失“礼乐”则为“夷”(野蛮人)。英文的“civilization”一词,最初也是指城市居民的风俗、习惯和道德的高贵。城市文明的出现,第一次从文化模式上区别开“文明人”与“野蛮人”,构筑了“城市”与“乡村”在生活方式上的分界线。从当代语境看,与乡村、城镇及传统城市相比,城市,特别是大都市的“物质文明”与“政治文明”均获得了更高的发展,因而,一般性的“物质文明建设”与基本的“政治、法律制度建设”,已不能体现出城市文明在当代的发展水平,而作为一个社会更高发展目标的“精神文明建设”与“文化理想追求”才是其代表或象征。

    再次,城市文明的核心在于“礼”与“乐”。《乐记》说:“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借别。”引申地说,“礼”的功能在于划定秩序,“乐”的目的在于生产和谐。没有“序”的人群是野蛮的、混乱的,而丧失“和”的社会则是僵化的、非人性的,只有这两者的和谐发展,才能使人既在“礼”的前提下“相敬”,又在“乐”的引导下“相亲”。从当代的视角看,城市文明的核心即一个城市的人文精神系统。

在表面上,一个城市的人文精神涉及它的各个方面,但从“人文学”等相关研究入手,如香港中文大学前校长金耀基先生说:“人文学主要有两大块,一个是美学,一个是伦理学,分别讲什么是美的,什么是善的。”由此可知,一个城市的人文精神的主体是“城市的善”与“城市的美”,前者用来生产秩序、规范行为,后者用来调节情感,旨在使人获得快乐与自由。“礼”与“乐”、“城市的善”与“城市的美”,其和谐发展对于当代人十分重要。没有“礼”的约束与规范,人口众多而拥挤的城市必然混乱不堪;而失去“乐”的疏导,则会直接影响到都市人的心理健康与精神生态。

                                                    (选自《光明日报》)

1.从原文看,下列对“文明”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文明”一词最早见于我国古代文献《易·乾·文言》和《尚书·舜典》,其核心在于“礼”与“乐”。

    B.“文明”与“城市”的关系一直以来都是非常密切的,这一点在中西方不同的民族中都是高度一致的。

    C.“文明”是指人们创造的用以区别“先进”与“落后”、“文明”与“野蛮”的一整套“形式符号系统”,其功能在于建立“夷夏之别”。

    D.因为“文明”的主要功能是为政治服务的,所以中华民族的“文明”主要是指“政治文明”。

2.下列各项,不能证明“文明与城市”关系密切的一项是(    )

  A.在起源的意义上,英语中的“文明”(civilization)一词即源于拉丁文的“civiris”(城市)。

     B.在中国周代,建立“城市”的标志是不同于野蛮部落的祭祀与礼仪中心,如《诗经·大雅·緜》记载的“乃立冢土”。

  C.城市文明的出现,第一次从文化模式上区别开“文明人”与“野蛮人”,构筑了“城市”与“乡村”在生活方式上的分界线。

  D.按照礼仪制度组织起来的人类活动,构成了最初的城市生活方式。英文的“civilization”一词,最初也是指城市居民的风俗、习惯和道德的高贵。

3.下列对原文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当代城市,特别是大都市的“物质文明建设”与“政治、法律制度建设”,已不能体现出城市文明发展水平,应当予以废弃。   

  B.“礼”与“乐”是城市文明的核心内容,也是城市人文精神系统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这两者和谐发展,才能使人“相敬”“相亲”。

  C.“城市的善”主要用来维持生产秩序、规范行为;“城市的美”,主要用来调节情感,旨在使人获得快乐与自由。两者分属“美学”“伦理学”范畴。

D.尽管一个城市的人文精神涉及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但要研究城市人文精神,却只能从“人文学”的研究人手。

 

三、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甫冠,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奇之。

嘉祐二年进士及第,出通判越州。岁饥,度常平①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农事不乏。

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曲堤周氏子高横纵,贼良民,力能动权豪,州县吏莫敢诘,巩取置于法。章邱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巩属民为保伍,使几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有葛友者,名在捕中,一日,自出首。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巩外视章显,实欲携贰其徒,使之不能复合也。自是外户不闭。

徙洪州。会江西岁大疫,巩命县镇悉储药待求,军民不能自养者,来食息官舍,资其食饮衣衾之具,分医视诊。师征安南,所过州为万人备。他吏暴诛亟敛,民不堪。巩先期区处猝集,师去,市里不知。

徙明、亳、沧三州。巩负才名,久外徙,世颇谓偃蹇不偶。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过阙,神宗召见,劳问甚宠,拜中书舍人。

巩性孝友,父亡,奉继母益至,抚四弟、九妹于委废单弱之中,宦学婚嫁,一出其力。为文章,上下驰骋,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少与王安石游,安石声誉未振,巩导之于欧阳修,及安石得志,遂与之异。神宗尝问:“安石何如人?”对曰:“安石文学行义,不减扬雄,以吝故不及。”帝曰:“安石轻富贵,何吝也?”曰:“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帝然之。

(节选自《宋史》卷三一九)

[注]①常平:官仓名。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资其食饮衣衾之具。      资:供给

B.讽富人自实粟 。         讽:劝说

C.出通判越州 。         出:离开

D.安石轻富贵,何吝也?  轻:以……为轻,轻视。

2.下列句子中,全部体现曾巩爱护百姓的措施一组是( ) (3分)

①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农事不乏。

②巩命县镇悉储药待求。

③巩饮食冠裳之。       

④资其食饮衣衾之具。

⑤父亡,奉继母益至。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②③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曾巩通判越州时,除了打开常平仓赈济灾民,还告示属县,劝说富人将十五万石粮食以比常平仓储粮稍高的价格卖给百姓,从而解决了饥荒问题。

B.曾巩为了保护百姓,打击盗贼,让百姓形成保伍,让他们侦察盗贼行踪,有情况就击鼓传递消息,相互救援,所以每次都能将盗贼捕获。

C.曾巩享有才名,却长期做地方官,世人便认为他时运不好。与此同时,一些晚生后辈却春风得意仕途显达,曾巩对此非常不满。

D.曾巩在年轻的时候曾同王安石交往,当时王安石的声誉不高,曾巩把他引荐给欧阳修。但王安石得志后,曾巩对他有了不同的看法。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曲堤周氏子高横纵,贼良民,力能动权豪,州县吏莫敢诘,巩取置于法。 (4分)

(2) 为文章,上下驰骋,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3分)

(3) 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3分)

 

四、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江     汉

杜  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注】①江汉:长江,汉水。②苏:好转。③存:留养。此二句用“老马识途”典故。

(1)颔联与颈联运用了什么手法?描绘出什么样的图画?(4分)

答:                                                                      

(2)结合诗歌内容,试分析诗歌抒发了哪些情感。(4分)

答:                                                              

 

五、名句默写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1)闾阎扑地,                                   ,青雀黄龙之舳。

             ,彩彻区明。                ,秋水共长天一色。           ,响穷彭蠡之滨。(王勃《滕王阁序》)

(2)碧云天,         ,西风紧,                              ,总是离人泪。(王实甫《长亭送别》)

   有日月朝暮悬,              。天地也,                ,可怎生糊涂了盗跖颜渊?(关汉卿《窦娥冤》)

 

六、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 (22分)

阳  关  雪    

余秋雨

①中国古代,一为文人,便无足观。文官之显赫,在官而不在文,他们作为文人的一面,在官场也是无足观的。但是事情又很怪异,当峨冠博带早已零落成泥之后,一杆竹管笔偶尔涂画的诗文,竟能镌刻山河,雕镂人心,永不漫漶。

②今天,我冲着王维的那首《渭城曲》,钻进雪里,去寻阳关了。

③一走出小小的县城,便是沙漠。除了茫茫一片雪白,什么也没有,连一个皱折也找不到。登上一个坡,猛一抬头,看见不远的山峰上有荒落的土墩一座,我凭直觉确信,这便是阳关了。转几个弯,再直上一道沙坡,爬到土墩底下,四处寻找,近旁正有一碑,上刻“阳关古址”四字。

④这是一个俯瞰四野的制高点。西北风浩荡万里,直扑而来。踉跄几步,方才站住。脚是站住了,却分明听到自己牙齿打战的声音,鼻子一定是立即冻红了的。呵一口热气到手掌,捂住双耳用力蹦跳几下,才定下心来睁眼。这儿的雪没有化,当然不会化。所谓古址,已经没有什么故迹,只有近处的烽火台还在,这就是刚才在下面看到的土墩。土墩已坍了大半,可以看见一层层泥沙,一层层苇草,苇草飘扬出来,在千年之后的寒风中抖动,眼下是西北的群山,都积着雪,层层叠叠,直伸天际。任何站立在这儿的人,都会感觉到自己是站在大海边的礁石上,那些山,全是冰海冻浪。

⑤王维实在是温厚到了极点。对于这么一个阳关,他的笔底仍然不露凌厉惊骇之色,而只是缠绵淡雅地写道:“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他瞟了一眼渭城客舍窗外青青的柳色,看了看友人已打点好的行囊,微笑着举起了酒壶。再来一杯吧,阳关之外,就找不到可以这样对饮畅谈的老朋友了。这杯酒,友人一定是毫不推却,一饮而尽的。

⑥这便是唐人风范。他们多半不会洒泪悲叹,执袂劝阻。他们的目光放得很远,他们的人生道路铺展得很广。告别是经常的,步履是放达的。这种风范,在李白、高适、岑参那里,焕发得越发豪迈。在南北各地的古代造像中,唐人造像一看便可识认,形体那么健美,目光那么平静,神采那么自信。在欧洲看蒙娜丽莎的微笑,你立即就能感受,这种恬然的自信只属于那些真正从中世纪的梦魇中苏醒、对前途挺有把握的艺术家们。唐人造像中的微笑,只会更沉着、更安详。在欧洲,这些艺术家们翻天覆地地闹腾了好一阵子,固执地要把微笑输送进历史的魂魄。谁都能计算,他们的事情发生在唐代之后多少年。而唐代,却没有把它的属于艺术家的自信延续久远。阳关的风雪,竟愈见凄迷。

⑦王维诗画皆称一绝,莱辛等西方哲人反复讨论过的诗与画的界线,在他是可以随脚出入的。但是,长安的宫殿,只为艺术家们开了一个狭小的边门,允许他们以卑怯侍从的身份躬身而入,去制造一点娱乐。历史老人凛然肃然,扭过头去,颤巍巍地重又迈向三皇五帝的宗谱。这里,不需要艺术闹出太大的局面,不需要对美有太深的寄托。

⑧于是,九州的画风随之黯然。阳关,再也难以享用温醇的诗句。西出阳关的文人还是有的,只是大多成了谪官逐臣。

⑨即便是土墩、石城,也受不住这么多叹息的吹拂,阳关坍弛了,坍弛在一个民族的精神疆域中。它终成废墟,终成荒原。身后,沙坟如潮;身前,寒峰如浪。谁也不能想象,这儿,一千多年之前,曾经验证过人生的壮美,艺术情怀的弘广。

⑩这儿应该有几声胡笳和羌笛,音色极美,与自然浑和,夺人心魄。可惜它们后来都成了兵士们心头的哀音。既然一个民族都不忍听闻,它们也就消失在朔风之中。

回去吧,时间已经不早。怕还要下雪。(有删改)

1.第④段对阳关景物的描写有什么作用?(6分)

2.简要分析唐代为什么“没有把它的属于艺术家的自信延续久远”。(6分)

3.概括文中有关王维的信息,并简要说明作者为什么花如此多的笔墨写王维。(6分)

4.结合文章主旨,谈谈你对“回去吧,时间已经不早。怕还要下雪”的理解。(4分)

 

七、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根据以下文字,给“知识经济”下一个定义。(5分)

以前的经济,以传统工业为产业支柱,以稀缺自然资源为依托。而“知识经济”则以高技术产业为第一产业支柱,以智力资源为主要依托。因此,“知识经济”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经济。

答: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下面是刘小明给他老师发的一条手机短信,有几处用词不当,请找出四处来加以修改。(4分)

卢老师:

您好!

您今天专程来拜访我,我万分感激。我在一家公司上班,日理万机,实在抽不出时间陪您,明天我会抽时间光临您下榻的地方,与您共进午餐,并亲自陪您各处转转。

学生:刘小明

(1)将               改为               

(2)将               改为               

(3)将               改为               

(4)将               改为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对“幸福”的理解因人而异。请仿照示例,将下面作品中三个人物的话补写完整,表达人物对“幸福”的理解。要求:①符合人物的思想性格。②句式相近,每句话补写的字数不超过30字。(6分)

示例:《守财奴》中的葛朗台说:我的幸福就是金子,守住金库的钥匙,就守住了我的幸福。

(1)《长亭送别》中的崔莺莺说:我的幸福就是                      。

(2)《茶馆 》中的王利发说:我的幸福就是                        。

(3)《药》中的夏瑜说:我的幸福就是                             。

 

八、作文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修”在词典里有丰富的内涵:

①              修饰、装饰。现代人已经不满足于简单的修饰边幅,而是整修容貌使形象趋向完美。

②              修理、整治。道路、河流、树木经过不断的修理、整治,呈现出日新月异的变化。

③              修正、修养。有错就改谓之修正,法律、规章、规则正是经过逐步修正走向完善;在学习方面的探索、研究,在品行方面的磨炼、培养谓之修养,儒家经典则把修身作为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根本……

    请根据你对这段文字的理解,联系现实生活,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要求:自定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