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3届度贵州省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有人将窦娥和《杨乃武与小白菜》中的小白菜相提并论,这是不甚准确的。

B、我本来是要把这本《白话〈易经〉》当废品扔掉的,听说王海正找这本书,我便顺水推船地把书送给了他。

C、张驴儿企图霸占窦娥,见她不从便想毒死蔡婆婆以要挟窦娥,不料歪打正着,害死了自己的父亲。

D、作为一名女性作家,李清照的词真挚、细腻、含蓄,而不流于柔弱及矫揉造作,在词坛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是当之无愧的。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组是(3分)           (       )

A、《哈姆雷特》中,主人公哈姆雷特的复仇事件是被放置在一个错综复杂的极为矛盾的环境中,既担负着复仇的使命,又承受着亲情、爱情、友情等复杂感情的折磨。

B、电影《唐山大地震》中的感人场面让无数观众泪流满面,但片中出现的一系列广告则引来不少批评。有网民就称,作为一部以灾难事件为背景的电影,镜头中出现广告,显然太突兀。

C、解决地沟油回流餐桌的根本在于加快地方立法,一方面制定强制法统一收购餐厨垃圾的办法,另一方面通过立法协调环保、城管、工商等部门对餐厨废油的管理力度。

D、尽管中国猪肉的生产已经完全实现自给,但每年仍需从美国、欧盟和加拿大三大主要猪肉出口国进口数量可观的猪肉。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

以苏东坡之才,治国经邦都会有独特的建树,他任杭州太守时的政绩就是明证。可是,他毕竟太富诗人气质了,禁不住        ,结果总是得罪人。他的诗名        ,但他的五尺之躯                   ,他都照例不受欢迎。

①有感便发,不平则鸣    ②不平则鸣,有感便发

③流芳百世,冠绝一时    ④冠绝一时,流芳百世

⑤却容不了当权派        ⑥却见容不了当权派

⑦无论是同党秉政,还是政敌当道

⑧无论是政敌当道,还是同党秉政

A、①④⑥⑧  B、②③⑤⑧ C、①④⑤⑦ D、②④⑥⑦

 

二、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3小题,9分)

苏   词

傅成 穆俦

①苏轼是豪放词的开创人和代表者。在传统的观念中,词以表现舞筵歌场、闺情离思为正体,而苏轼则率先在词的境域上求新求变,所谓“以诗为词”。凡能写进诗的社会和生活题材,举凡登览、怀古、咏史、咏物、游猎、感遇、悼亡、壮行、农村生活、田园风光等,无不摄入笔端,“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刘熙载《艺概》)。这种意象的扩大,冲破了传统词境的囿制,将词体提高到与诗言志抒情的同等文学地位,使人自然而然地对苏词产生出“曲子中缚不住”的感想来。

②同词体的解放相配合,苏轼雄驰的感情与健拔的笔力,也一新天下耳目。我们拿“大江东去”(《念奴娇》)与“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相比,就很容易看出在宣泄力度上的不同;而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念奴娇》)、“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等都不止是寻常的夸张,而是奇情豪气的自然发露;东坡词“曲终,觉天风海雨逼人”(陆游《老学庵笔记》)的印象,即在于此。

③豪放词是苏词最为人瞩目之所在,但在其词作中,仅占很小的比重,也就是说,苏轼在词体的创作中也是全能的。他有大量的婉约词,格调却显得高远典雅,真诚健康,起到了将以浓艳为主的婉约调领挈至向上一路的积极作用。更有大量的作品不易简单归类,其间或清丽,或韶秀,或清空,或旷达,常能“寄深于浅,寄厚于轻,寄劲于婉,寄直于曲,寄实于虚,寄正于余”(刘熙载《艺概》)东坡以其传世的三百余首词作,为宋代词坛的百花齐放提供了全方位的表率和借鉴。

④苏轼对于宋词体制的贡献也值得一提。唐五代词多为小令,而苏轼是宋初大量制作长调的先行者之一,后世甚而将《贺新郎》、《戚氏》等词牌的创制权寄于其名下。长调在篇章结构、摘词敷采上需要更多的手法与技巧,而苏轼则往往能自如地将诗、文、论、赋的匠法运用其中。但他并不斤斤于囿守音律,为了表意的需要,敢于在格律或句读上作大胆的调整。工匠以创造突破为快而不以随俗守成为乐,苏轼作词便属于这样的类型。

1.下列对“以诗为词”的解说,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将写诗的规律运用到词体的创作上。

B、凡能入诗的题材内容均可入词。

C、冲破了传统词境的囿制,扩大了词的意象。

D、将词体提高到与诗言志抒情的同等文学地位。

2.下列对“东坡词‘曲终,觉天风海雨逼人’的印象”原因的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苏词感情雄驰,笔力健拔。

B、苏词词体解放。

C、“大江东去”与“一江春水向东流”相比,在宣泄力度上不同。

D、“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和“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等词句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词人的奇情豪气。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到了苏轼手中,词的传统被改变了,词与诗的题材已经可以混一,两者之间已经没有了不可逾越的鸿沟。

B、苏轼在词的创作方面是全能巨匠.无论豪放词,还是婉约词或不易简单归类的词,都感情雄驰,笔力健拔,积极向上。

C、词本是合乐的歌词,音乐对它有着很大的制约性;苏词突破了音乐的藩篱,促使词发展成为独立的抒情诗样式,词与诗最终殊途同归。

D、苏城对于宋词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包括豪放词的开创、婉约词和其他多种风格词的创新、词的形式技巧音律的突破等。

 

三、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3小题。9分)

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

越石父贤,在缧绁(囚系犯人的绳子,引申为囚禁)中。晏子出,遭之涂,解左骖赎之,载归。弗谢,入闺。久之,越石父请绝。晏子戄然,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子于厄,何子求绝之速也?”石父曰:“不然。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车夫)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其后夫自抑损。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

太史公曰:吾读管氏《牧民》、《山高》、《乘马》、《轻重》、《九府》,及《晏子春秋》,详哉其言之也。既见其著书,欲观其行事,故次其传。至其书,世多有之,是以不论,论其轶事。……

方晏子伏庄公尸哭之,成礼然后去。岂所谓“见义不为无勇”者邪?至其谏说,犯君之颜,此所谓“进思尽忠,退思补过”者哉!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

(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晏子出,遭之涂                    涂:同“途”

B、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        相:辅助

C、既而归,其妻请去                  去:离开

D、其后夫自抑损                      抑:克制                                                                                       

2.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全都能说明晏婴“谦虚谨慎,识才爱贤”的一组是(       )

①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          ②晏子出,遭之涂,解左骖赎之,载归

③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  ④晏子伏庄公尸哭之,成礼然后去

⑤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⑥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

A、①③⑥   B、②⑤⑥   C、③④⑤   D、②③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晏婴是齐国的宰相,他辅佐了齐国三代国君,他正直能干,国君能行正道,就顺着国君的命令去做;国君不能行正道时,就对命令斟酌着去办。

B、越石父虽贤,不幸而为囚犯。晏子遇到他,解左骖把他赎出,载回家去,只因“弗谢,入闺,久之”,就被越石父深责并要求绝交。

C、车夫的妻子认为自己的丈夫替宰相驾车,身材高大,得意洋洋,神气十足,应该做大官,否则她就要离开车夫,晏子只好推荐车夫做了大夫。

D、司马迁极力赞美晏子,正是慨叹自己未遇解骖赎罪的知己。所以,他在赞语中说:假如今天晏子还在,自己能为晏子执鞭驾车,也是羡慕向往的。

4.翻译下面的句子(8分)

(1)晏子戄然,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子于厄,何子求绝之速也?”(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回答问题。(8分)

【正宫】塞鸿秋  浔阳即景

周德清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①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②淀:即蓝靛,蓝色染料。

 

(1)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方法。(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名句默写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0分,每空1分)

(1)念去去,千里烟波,                 。(《雨霖铃》)

(2)楚天千里清秋,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3)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                 。(《念奴娇·赤壁怀古》)

(4)                 ,到黄昏、点点滴滴。(《声声慢》)

(5)吾所以为此者,                                。(《廉颇蔺相如列传》)

(6)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定风波》)

(7)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百有余年矣。(《过秦论》)

 (8)                  ,此时无声胜有声。(《琵琶行》)

(9)                 ,百年多病独登台。(《登高》)

(10)                 ,无复鸡人报晓筹。(《马嵬(其二)》

 

六、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共20分)

 

今世的五百次回眸

毕淑敏

 

①佛说,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顿生气馁,这辈子是没指望了,和谁路遇和谁接触,和谁相亲和谁反目,都是命定,挣扎不出。特别是想到我今世从医,和无数病患者咫尺对视,若干垂危之人,我手经治,每日查房问询,执腕把脉,相互间凝望的频率更是不可胜数,如有来世,将必定与他们相逢,赖不脱躲不掉的。于是这一部分只有作罢,认了就是。但尚余一部分,却留了可以掌握的机缘。一些愿望,如果今生屡屡瞩目,就埋了一个下辈子擦肩而过的伏笔,待到日后便可再接再厉地追索和厮守。

②今世,我将用余生五百次眺望高山。我始终认为高山是地球上最无遮掩的奇迹。一个浑圆的球,有不屈的坚硬的骨骼隆起,离太阳更近,它是这颗星球最勇敢最孤独的犄角。它经历了最残酷的折叠,也赢得了最高耸的荣誉。它有诞生也有消亡,它将被飓风抚平,它将被酸雨冲刷,它将把溃败的肌体化作肥沃的土地,它将在柔和的平坦中温习伟大。我不喜欢任何关于征服高山的言论,以为那是人的菲薄和短视。真正的高山不可能被征服的,它只是在某一个瞬间,宽容地接纳了登山者,让你在它的头顶歇息片刻,给你一窥真颜的恩赐。如同一只鸟在树梢啼叫,它敢说自己把大山征服了吗?山的存在,让我们永葆谦虚和恭敬的姿态,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些事物必须仰视。

③今世,我将用余生一千次不倦地凝望绿色。我少年戍边,有十年的时间面对的是皑皑冰雪,看到绿色的时间已经比他人少了许多。若是因为这份不属于我选择的怠慢,罚我下辈子少见绿色,岂不冤枉死了?记得在千百个与绿色隔绝的日子之后,我下了喀喇昆仑山,在新疆叶城突然看到辽阔的幽深绿色之后,第一反应竟是悚然,震惊中紧闭了双眼,如同看到密集的闪电,眼神荒疏了忘却了这人间最滋润的色彩,以为是虚妄的梦境。就在那一瞬,我皈依了绿色。这是最美丽的归宿,有了它,生命才得以繁衍和兴旺。常常听到说地球上的绿地到了XX年就全部沙化了,那是多么恐怖的期限。为了人类的长盛不衰,我以目光持久地祷告。

④今世,我将一万次目不转睛地注视人群。如果有来生,我期望还成为他们之中的一员,而不是其他的什么动物或是植物。尽管我知道人类有那么多可怕的弱点和缺陷,我还是为这个物种的智慧和勇敢而赞叹。我做过一次人了,我知道了怎样才能更好地做人,做人是一门长久的功课,当我们刚刚学会了最初的运算,教科书就被合上卷子才答了一半,抢卷的铃声就响了,岂不遗憾?

⑤把自己喜欢的事一一想来,我还要看海看花,看健美的运动员,看睿智的科学家,看慈祥的老人和欢快的少女,当然还有无邪的小童,突然就笑了。想我这余生,也不用干其他的事了,每天就在窗前屋后呆呆地看山看树看人群吧,以求个来世的擦肩而过。这样一路地看下去,来世的愿望不知能否得逞,今生的时光可就白白荒废了。于是决定,从此不再东张西望,只心定如水,把握当前。

⑥不为虚缈的擦肩而过,而把余生定格在回眸之中。喜欢山所表达的精神,就游历和瞻仰山的英俊和广博,期望自己也变得如许坚强。喜欢绿色和生命,喜爱人的丰饶和宝贵,就爱惜资源,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

1.第一段在“佛说,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后展开议论,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4分)

                                                                                                                              

                                                                                                                            

2.从第二段看,“山所表达的精神”有哪些?作者为什么将用余生一千次不倦地凝望绿色?(5分)

                                                                                                                                 

                                                                                                                                                             

3.请分别指出文中划线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并简析表达效果。(6分)

(1)它有诞生也有消亡,它将被飓风抚平,它将被酸雨冲刷,它将把溃败的肌体化作肥沃的土地,它将在柔和的平坦中温习伟大。(3分)

                                                                                                                              

                                                                            

(2)做人是一门长久的功课,当我们刚刚学会了最初的运算,教科书就被合上。卷子才答了一半,抢卷的铃声就响了,岂不遗憾?(3分)

                                                                                                                              

                                                                            

4.从“五百次回眸”到决定“不再东张西望”,作者的认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样写有什么作用?(5分)

                                                                                                                              

                                                                              

 

七、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一次“什么是幸福”的社会调查活动,请你根据随机调查的10个行人的回答,写出一条对幸福的调查结论。(4分)

 调查问题:什么是幸福?

调查记录:①三轮车夫:有钱就是幸福。        ②忙的白领:有闲就是幸福。

③下岗工人:有工作就是幸福。    ④去双亲的人:父母在就是幸福。

⑤捡破烂的人:多捡些垃圾就是幸福。⑥考落榜生:考上大学就是幸福。

⑦双目失明的姑娘:能看见就是幸福。⑧椅上的瘫痪病人:站起来就是幸福。

 ⑨高三老师:每周放一天假就是幸福。⑩小学生:妈妈能带上我上公园玩就是幸福。

调查结论(不超过20字):                                                         

 

八、其他题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调整下列文段中划横线句子的词语和语序,使之句式整齐一致,语序合理。(4分)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富,那么国家就富;农村稳定,则天下稳定;农业兴,百业就兴。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解决“三农”问题,从本质上说,就是要探索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如何加强对“三农”的支持和保护,加快农业和农村的发展。这是我们在现代化进程中必须解决好的重大课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参照示例,用一句话点评中外文学名著。(6分)

示例1:《窦娥冤》:催人泪下的错案冤情,感天动地的人间悲剧。

示例2:《雷雨》:两个阶级的矛盾斗争,两个家庭的乱伦悲剧。

(1)《红楼梦》:                                                 (2分)

(2)《家》:                                               (2分)

(3)《哈姆莱特》:                                                   (2分)

 

九、作文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水从高原流下,自西向东,流入渤海。

渤海的一条鱼逆流而上。它一会儿越过浅滩,一会儿冲过急流,穿过湖泊中层层的渔网,躲过了无数水鸟的追逐。它不停地游,最后越过山涧,挤过石罅,游上了高原冰川。

然而,它还没来得及发出一声欢呼,瞬间就被冻成了“冰鱼”,但它仍然保持着飞翔的姿势。

“这的确是一条勇敢的鱼,它逆流而上,冲破重重困难,终于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地,虽死无憾。”一位年轻人感叹说:

“它没有正确的方向,它极端逆向的追求,最后得到的只能是死亡。”一位老者叹息说。

 

要求:选好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和含义范围,不抄袭,不套作。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