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3届福建省厦门市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卷
一、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根据注音写出正确的汉字。(4分,每个0.5分)

⑴(chì)        造      ⑵(fù)        盛       ⑶(měng)      懂 

⑷蹂(lìn)            ⑸(xīn)      享      ⑹寒(xuān)        

⑺烟(ǎi)             ⑻ 吞(shì)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在下面的空格处填上合适的内容。(3分,每个1分)

        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是            的倡导者。

⑵《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记载了春秋时期思想家孟轲的言行,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是体现“         ”思想的重要篇章。

 

二、名句默写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13分)

⑴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蜀道难》)

⑵扪参历井仰胁息,                    。(《蜀道难》)

⑶连峰去天不盈尺,                         ,砯崖转石万壑雷。(《蜀道难》)

⑷丛菊两开他日泪,                   。(《秋兴八首》

⑸一去紫台连朔漠,                   。(《咏怀古迹》)

              ,蓝田日暖玉生烟。(《锦瑟》)

       ,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

               ,犹抱琵琶半遮面。(《琵琶行》)

               ,凝绝不通声暂歇。          ,此时无声胜有声。(《琵琶行》)

⑽同是天涯沦落人,         。(《琵琶行》)

⑾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则何如?(《寡人之于国》)

 

三、文学作品阅读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名著阅读(15分)

1.“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       的开篇词。

2.曹操误杀了       后,仰天大叹:“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也!”

3.司徒王允先将美貌的义女      许给董卓的义子     ,不久却把她送给董卓。

4.关羽温酒斩      。刘备兵败投袁绍,关羽被曹操所俘,曹操礼遇甚厚,拜为偏将军,封为汉寿亭侯,但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为报曹操知遇之恩,他杀颜良,诛文丑,解曹军白马之围,但绝不背叛刘备。后来,他打听到刘备下落,拜书告辞曹操,带走一匹宝马,它的名字叫     。他“千里走单骑”,“过       ”,终于找到刘备。

5.“三英战吕布”中的”三英”指的是:                   

6.宛城之战中,曹操获悉后痛失他比失去了长子和侄儿还要悲痛的人是    

7.曹操征张绣途中,马受惊踏毁麦田。曹操假意叫来行军主簿,要求议罪。主簿犯难,谋士郭嘉便引《春秋》中“法不加于尊”的说法为其开脱, 曹操顺水推舟,     以示众人。

8.被曹性偷袭,射中左眼,却连眼珠拔出,大呼 “父精母血,不可弃也”的是   

9.“勉从虎穴暂趋身,说破英雄惊煞人。巧借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说的是曹操和刘备          的故事。

 

四、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课内文言文阅读(18分)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3分)

  A.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B.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C.黎民不饥不寒            D.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2.下列句子中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3分)

  A.填然鼓之,兵刃既接      B.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3.下列句子中“以”的含义与“树之以桑”的“以”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可以无饥矣

C.斧斤以时入山林          D.请以战喻

4.下列句子中与“申之以孝悌之义”的句式不同的一项(    ) (3分)

  A.百亩之宅,树之以桑      B.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5.翻译上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

  (1)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3分)

(2)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3分)

 

五、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下面这首七律的横线上,补入最贴切句子的一项是(    )。(2分)

江中看月作[清·袁枚]

江风送月海门东,人到江心月正中。             ,一船鸡犬欲腾空。

帆如云气吹将灭,灯近银河色不红。如此宵征信奇绝,三更三点水精宫。

A.半树佛花香易散      B.万里鱼龙争照影 

C.二月郊行最有情      D.三千组练挥银刀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4分)

                                    过香积寺    [唐·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注]。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颔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         。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         的意境。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浣溪沙   周邦彦

楼上晴天碧四垂,楼前芳草接天涯。劝君莫上最高梯。

新笋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忍听林表杜鹃啼。

(1)本词运用了哪些意象来表达思乡之情? (3分)

(2)“新笋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作者写这两句是为了强调什么? (3分)

 

六、文学作品阅读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下面四句描写中的人物分别是谁?(5分)

⑴A再四携他上炕,B方挨A坐了。

⑵C忙拉了D在左边第一张椅子上坐了,D十分推让。

⑶E笑道:“虽然未曾见过,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

A      B       C      D        E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并回答问题(15分)(10分)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象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他们去歇歇。”

1.贾母戏谑地称王熙凤是“泼皮破落户儿”和“凤辣子”,对此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既说明王熙凤的泼辣性格,又表明贾母对她的婉转批评。

  B.既说明王熙凤的厉害,又表明贾母对她的亲近。

  C.既说明王熙凤的泼辣性格,又表明贾母对她的宠爱。

  D.既说明王熙凤的泼辣的性格,又表明贾母对她的戏谑嘲讽。

2.“气派”一词在文中的意思是(    )。(2分)

  A.指人的相当稳定的个性特点  B.指人的态度仪表

  C.指人做事的魄力            D.指人的精神与面色

3.王熙凤是个八面玲珑极会说话的聪明人,文中最能显示她的这一特点的是哪句话?为什么?(3分)

4.王熙凤问黛玉及婆子们一些话的目的是什么?(3分)

 

七、作文题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作文(70分)

有一个孩子,伸手到一个装满榛果的瓶子里,尽其所能地抓了一把榛果;当他把手收回来时,手被瓶口卡住了。他既不愿意放弃榛果,又不能把手缩回来,急得大哭。旁边一个人劝他说:“你知足些吧,只拿一半,让你的拳头缩小一些,你的手就很容易从瓶子里出来了。”

  在生活中,有时候只有放弃才能得到,有的人不明白这个道理,只想获得,不想放弃,结果什么也得不到。那么,你对此有什么认识?

  请以“放弃”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立意自定,标题自拟,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