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1-2012学年甘肃省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错误最多的一组是:(  )

A.蹩进(bié)  粮囤(tún)  丛冢(zhǒng)  搭讪(shàn)

B.瘐毙(yǔ)   拗开(ào)   纸锭(dìng)   悚然(sǒng)

C.福祉(zhǐ)  伺候(sì)   账簿(bó)     咂摸(zhā)

D.商贾(jiǎ)  缜密(shěn) 打烊(yáng)   债券(juàn)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下列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脍炙人口   蘖根祸胎   融会贯通     成群结对

B.旁征博引   察颜观色   迫不急待     兴高彩烈

C.倾刻之间   奸狡诡谲   脉搏微弱     冠冕堂皇

D.浮想联翩   常年累月   心有旁鹜     逆情背理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步步走上中国经济的舞台,昔日占统治地位的计划经济已是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B 性格内向的人,有的喜欢离群索居,由于少有朋友来往,他们在生活中常常是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C 二十年前,他辞去了国内的工作,一个人来到美国,就像离群的孤雁,形单影只,十分孤独。

D 秋天的梁子湖又是一番景象,湖面清澈蔚蓝,平静如镜;泛舟湖上,只见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上海世博会,让肤色不同、语言不同的人们在这样一个巨大的平台上共同寻找答案。

B.“低炭生活”这一理念,经过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的成功和失败的实践,无可争辩地证实了这一理念的正确。

C.刘先生热心支持家乡的教育、慈善等公益事业。他这次返乡,主动提出要与部分福利院参加高考的孤儿合影留念。

D.成千上万的亚运志愿者都在忙碌着,他们在共同努力,完成举办一次令亚洲乃至全世界都瞩目的文明亚运的理想

 

二、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百家讲坛》拉开了“文化奶妈”的时代

老愚

央视《百家讲坛》火爆后,文化传承似乎找到了一条通向罗马的捷径。本来是给闲人解闷的讲坛,成了普及经典文化的圣地。一批嘴皮子厉害的主讲人次第登场,于此扬名立万,跻身学者兼畅销书作家的行列,名利双收。

自余秋雨始,文化找到了他的“传教士”,“传教士”也先后找到了文化。很多人买名著经典,只是为了装点门面,并不如饥似渴地去读,而要等待“传教士”的出现。比如,于丹之于《论语》,刘心武之于《红楼梦》,易中天之于“三国”,孔庆东之于鲁迅著作。从普及文化的角度看,这样的现象令人欣喜。每一个讲解者都复活了一本书甚至一个领域,读者也经由他们的讲解,激起强烈的阅读经典的兴趣。在一个精神无指向的时代,他们“开辟”了一条文化传承之路。

一大批“文化传教士”的出现,改变了中国文化传播的方式。我把讲解者称为“文化奶妈”,把这种传承方式命名为“文化奶妈”式——就是得有奶妈吃了文化之草,再挤出奶汁喂养嗷嗷待哺的文化学童。

    “文化奶妈”出现的原因很复杂,但大致可找到这么几条:一是几十年文化断层的滞后效应。急风暴雨式的中国革命,阻断了文化的传承,文化这根柔性的鞭子最终要抽在忽视敌视他的人头上。缺少文化的人群,总要寻求自己的文化之根。文化代言人应运而生。二是功利主义潮流汹涌,英语和金钱主宰社会的全面运行。中国的文字没有受到应有重视,文化自然无立锥之地。在中国人的民族特性逐步含糊之后,本能的文化需求不间断地反弹,造成脉冲式的局部文化热。三是长期与文化的隔离,大众阅读理解能力极度下滑,已经很难弄明白老祖宗的字意了。这就需要人把文化通俗化,导入大众之耳。四是缺乏耐心,渴求速成。效率主导了人的生活,即使润物细无声的文化,也得服从这个硬道理。我们已经没有时间体味先哲的精神情感,我们要的是结论,能让我们受用的东西。因此,文化方便面大行其道。

在这样的时代,我们要放声赞美奶妈的功劳。他们以自己的方式,传达出中国文化的魅力,使百姓愿意亲近文化。当国民阅读率持续走低的时候,有这样安慰国人的二手经典,当然不是坏事。

如果往深里思考,忧虑也不少。

    已经出版的种种解释,都是个人化的探究与心得,毫无疑问,都在放大或缩小原著的思想空间,甚至背离原著主旨,把读者引向理解的歧途。在读者与经典之间,他们可能是桥梁,也可能是阻燃剂。由此造成的阅读依赖心理,将使名著远离人们,买椟还珠。

如果注意到《百家讲坛》的产业化运作方式,我们对其弊端就不能不加以警惕。在我看来,“文化奶妈”商业化操作的后遗症非常明显:首当其冲的就是急功近利,以市场定选题定人选,完全工业化操作,把精微的理解纳入程式化的规范里,长此以往必将形成恶俗的风气。其次,为了标新立异,对原著发挥离谱,靠过度解释吸引大众耳目。三是庸俗化家常化,以探究人性做幌子,把历史拆解成逗乐子的庸俗段子。

提醒咂巴奶头的文化学童,你们吃的东西毕竟不是原汁,而是替代品,如果想弄明白中国文化的原味,一定要去啃原著啊!

1.下面关于“文化奶妈”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化奶妈”是指那些讲解中国文化的人,即文化“传教士”。

B.“文化奶妈”传承文化的方式往往是他们吃了文化之草,再挤出奶汁喂养嗷嗷待哺的文化学童。

C.作者认为要赞美“文化奶妈”的功劳,他们以自己的方式,传达出中国文化的魅力,使百姓愿意亲近文化。

D.作者提醒咂巴奶头的文化学童们,一定要认真去啃文化方便面,因为其中有“文化奶妈”大量的个人化的探究和心得。

2.下面不是“文化奶妈”出现的原因的一项是(   )

A.几十年文化断层的滞后效应,以及大众长期与文化的隔离,大众阅读理解能力极度下降。

B.是《百家讲坛》产业化运作的结果,是传统文化与现代传媒结合的产物。

C.效率主导了人的生活,人们没有耐心去阅读,渴望速成。

D.普通人读不明白传统文化的字意了,需要“文化奶妈”将其通俗化,直接让大众接受。

3.下面的表达与原文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文化”与“传教士”是一个双向选择,二者的结合,促进了文化的普及。

B.“文化奶妈”的出现,复活了一本书或一个领域,激起了读者强烈的阅读经典的兴趣。

C.作者认为现代人虽然没有时间读体味先哲的精神情感,但要知道其中的结论和能让我们受用的东西,因此作者提倡我们阅读“文化奶妈”的二手经典。

D.“文化奶妈”的商业化操作后遗症十分明显:形成恶俗化的风气、对原著的过度解释和把历史拆解成逗乐子的庸俗段子。

 

三、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这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韩凭妻

宋康王舍人韩凭,娶妻何氏,美。康王夺之。凭怒,王囚之,论为城旦。妻密遗凭书,缪其辞曰:“其雨淫淫,河大而深,日出当心。”既而王得其书,以示左右;左右莫解其意。臣苏贺对曰:“其雨淫淫,言愁且思也;河大水深,不得往来也;日出当心,心有死志也。”俄而凭乃自杀。

其妻乃阴腐其衣。王与之登台,妻遂自投台;左右揽之,衣不中手而死。遗书于带曰:“王利其生,妾利其死,愿以尸骨,赐凭合葬!”

王怒,弗听,使里人埋之,冢相望也。王曰:“尔夫妇相爱不已,若能使冢合,则吾弗阻也。”宿昔之间,便有大梓木生于二冢之端,旬日而大盈抱,屈体相就,相交于下,枝错于上。又有鸳鸯,雌雄各一,桓栖树上,晨夕不去,交颈悲鸣,声音感人。宋人哀之,遂号其木曰“相思树”。相思之名,起于此也,南 人谓此禽即韩凭夫妇之精魂。

今睢阳有韩凭城,其歌谣至今犹存。

                                              (选自干宝《搜神记》)

[注释]①城旦:一种苦刑,受刑者白天防备敌寇,晚上筑城。

②缪其辞:故意把话说得曲折隐晦,缪(miù),通“谬”。

③日出当心:太阳照着我的心,意思是向太阳立誓,表示自杀决心。

④衣不中手:意思是衣服已经腐朽,经不住手拉。

1.对下列句子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王囚人,论为城旦                     论:定罪。

B.其雨淫淫,河大水深                   淫淫:雨水连绵不断的样子。

C.宿昔之间,便有大梓木……             宿昔:旦夕,形容时间短。

D.旬日而大盈抱,屈体相就               旬日:半个月,即十五天。

2.选出与例句语法特点相同的一句(   )

例句:宿昔之间,便有大梓木生于二冢之端

A.彼其恶乎待哉?                  B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C.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     D.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

3.对本文思想内容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运用倒叙的手法讲述了韩凭妻不慕富贵,忠于爱情,投台自杀,终与韩凭合葬一处的故事,故事曲折动人,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B.本文热情地歌颂了韩凭夫妇坚贞不渝的爱情本文通过写,以及韩凭妻机智勇敢,不畏强暴,不慕富贵的高贵品质。

C.本文通过写韩凭夫妇忠贞不渝的爱情故事,也从侧面揭露了宋康王之类封建统治者的残暴无耻。

D.本文的结局写韩凭夫妇的墓上长出两棵大树,根交枝错,且有鸳鸯栖鸣于上,极富浪漫主义色彩,体现了作者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

4.文言文句翻译(8分,)

①呜呼!其信然耶?其梦耶?其传之非其真耶?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

②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予故,咸以愚辱焉。

③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四、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雨过山村

(唐)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 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 闲着中庭栀子花。

注:“浴蚕”,指古时用盐水选蚕种。

(1)联系本诗的前两句,概述诗歌描绘的山村所具有的独特风味:

(2)请品味“闲着中庭栀子花”中“闲”字的妙处:

 

五、名句默写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共20分,每空1分)

 1)既无叔伯,           ,晚有儿息。

2)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3)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4)郡县逼迫,催臣上道;                  

5)                 ,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6)其声呜呜然,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     。

7)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    ,举匏樽以相属。

8)      ,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9)     ,      ,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六、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16分)

苏东坡突围

余秋雨

一位不相识的女记者作越洋电话采访,最后一个问题是:“在中国文化史上,您最喜欢哪一位文学家?”我回答:苏东坡。她又问:“他的作品中,您最喜欢哪几篇?”我回答:在黄州写赤壁的那几篇。放下电话,我脑子中立即出现了黄州赤壁。去年夏天刚去过,印象还很深刻。

记得去那儿之前,武汉的一些朋友纷纷来劝阻,理由是著名的赤壁之战并不是在那里打的,苏东坡怀古怀错了地方,现在我们再跑去认真凭吊,说得好听一点是将错就错,说得难听一点是错上加错,天那么热,路那么远,何苦呢?

    我知道多数历史学家不相信那里是真的打赤壁之战的地方,他们大多说是在嘉鱼县打的。但最近几年,湖北省的几位中青年历史学家持相反意见,认为苏东坡怀古没怀错地方,黄州赤壁正是当时大战的主战场。对于这个争论我一直兴致勃勃地关心着,不管争论前景如何,黄州我还是想去看看的,不是从历史的角度看古战场的遗址,而是从艺术的角度看苏东坡的情怀。大艺术家即便错,也会错出魅力来。好像王尔德说过,在艺术中只有美丑而无所谓对错。

     于是我还是去了。

     这便是黄州赤壁。赭红色的陡峭石坡直逼着浩荡东去的大江,坡上有险道可以攀登俯瞰,江面有小船可供荡桨仰望,地方不大,但一俯一仰之间就有了气势,有了伟大与渺小的比照,有了视觉空间的变异和倒错,因此也就有了游观和冥思的价值。客观景物只提供一种审美可能,而不同的游人才使这种可能获得不同程度的实现。苏东坡以自己的精神力量给黄州的自然景物注入了意味,而正是这种意味,使无生命的自然形式变成美。因此不妨说,苏东坡不仅是黄州自然美的发现者,而且也是黄州自然美的确定者和构建者。

     但是,事情的复杂性在于,自然美也可倒过来对人进行确定和构建。苏东坡成全了黄州,黄州也成全了苏东坡,这实在是一种相辅相成的有趣关系。苏东坡写于黄州的那些杰作,既宣告着黄州进入了一个新的美学等级,也宣告着苏东坡进入了一个新的人生阶段,两方面一起提升,谁也离不开谁。

     苏东坡走过的地方很多,其中不少地方远比黄州美丽,为什么一个僻远的黄州还能给他如此巨大的惊喜和震动呢?他为什么能把如此深厚的历史意味和人生意味投注给黄州呢?黄州为什么能够成为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人生驿站呢?这一切,决定于他来黄州的原因和心态。

他从监狱里走来,他带着一个极小的官职,实际上以一个流放罪犯的身份走来,他带着官场和文坛泼给他的浑身脏水走来,他满心侥幸又满心绝望地走来。他被人押着,远离自己的家眷,没有资格选择黄州之外的任何一个地方,朝着这个当时还很荒凉的小镇走来。

    他很疲倦,他很狼狈,出汴梁、过河南、渡淮河、进湖北、抵黄州,萧条的黄州没有给他预备任何住所,他只得在一所寺庙中住下。他擦一把脸,喘一口气,四周一片静寂,连一个朋友也没有,他闭上眼睛摇了摇头。他不知道,此时此刻,他完成了一次永载史册的文化突围。黄州,注定要与这位伤痕累累的突围者进行一场继往开来的壮丽对话。

1.如何理解标题《苏东坡突围》中的“突围”?(4分)

2.作者去黄州之前,朋友们纷纷劝阻他,但他还是去了,请分析他此行的原因和目的。(4分)

3.“但一俯一仰之间就有了气势,有了伟大与渺小的比照”中的“伟大与渺小”分别指什么?

4.为什么说“苏东坡成全了黄州,黄州也成全了苏东坡”?(4分)

 

七、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下面是一封请人写商店招牌的信的正文,读后根据规范、清晰、连贯和得体的要求,完成下面题目(4分)

我第一次提笔给你写信,总因为墨水少①,不知从哪里写起,又每每搁下笔,这些好友是知道的。今天我是抱了很大的勇气给你写信的②。书到用时方恨少③,现在我虽然已觉悟到读书的重要,可是悔之晚矣④。我在下月初开设××商店⑤,一向崇尚你的字⑥,请你替我写一块招牌,每字大小一市尺见方⑦。古来一字值千金,你替我写好这块招牌,就帮了我的大忙了⑧,我怎能不感谢你呢?多多拜托。

(1)、与信的关系不大可以删去的两处是(只填序号)___________。

(2)、有毛病必须修改的两处是(只填序号)_____________。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将下列六个句子按顺序加以排列。(3分)

①陶醉在人们对她的赞美和羡妒所形成的幸福的云雾里。②她陶醉于自己的美貌胜过一切女宾。③陶醉于成功的光荣。④她狂热地兴奋地跳舞。⑤陶醉在妇女们所认为最美满最甜蜜的胜利里。⑥沉迷在欢乐里,什么都不想了。

答:正确的排序依次是:                  (只填序号)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汶川大地震过去两年多了,地震博物馆已经建成。请你在博物馆的留言簿上写一段话,表达对生命或对自然的感悟和思考。要求运用排比手法,不超过30个字。考(3分)

 

八、作文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林清玄对窗子和镜子有过精彩的比喻:“一个人面对外面的世界时,需要的是窗子;一个人面对自我时,需要的是镜子。”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