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1-2012学年湖北省武汉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嫡亲(dí)     罗绮(qǐ)    稍息(shào)    归根结蒂(dì)

B.罪愆(qiān)   禀赋(bǐn)   间距(jiàn)    前合后偃(yǎn)

C.倨傲(jū)     螺髻(jì)    勾当(dàng)    求田问舍(shè)

D.赋予(yǔ)     蜱虫(pí)    圈养(juàn)    万恶不赦(chì)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婉惜    金銮殿    运筹帷幄   偷鸡不成蚀把米

B.元宵    胆固醇    渊远流长   天生我材必有用

C.阻击    大杂烩    刎颈之交   多行不义必自毙

D.鸾凤    哈蜜瓜    完璧归赵   一年之际在于春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这就是汉字,我的祖屋,我的家!我迷恋它雕梁画栋的亭阁楼台,我更迷恋它朝晖夕阴中隶楷行草的万千气象:                   。  

①赏心悦目的,是耀眼的光箭穿过宽阔而幽深的甬道,照亮祖屋的身躯,优雅而颀长

②心驰神曳的,是光线将祖屋分明的棱角隐去,只留轻盈身姿,飘飘欲飞

③令人陶醉的,是道道金辉,铺撒祖屋的胸襟,舒展高贵,气度雍容

④最摄魂夺魄的,当是斑驳的树影中,祖屋如龙蛇行走,曼妙莫测

A. ①④②③          B. ②④①③

C. ①②③④          D. ①③②④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不容置疑,智利大救援也是一次道德、情感的纯净和洗礼,一个社会的道德感就是这样慢慢培育并获得显著提升的。

B.昨日,在襄樊市古隆中的山林中,出生于襄樊的航天英雄聂海胜和数百名莘莘学子一起齐声诵读诸葛亮的《诫子书》。

C.公司100名干部职工齐聚于此,共同关注国家的发展形势,了解“十二五规划”中与企业发展休戚相关的内容。

D.近年来,武汉大学开设了人文学科课程,举行人文学科及社会科学系列讲座。不仅吸引了文科学生,理科学生也趋之若鹜。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从医学角度讲,我们的睡眠应该是有讲究的,它有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

B.我们学校已成为一所现代化的学校,除计算机室、语言教室外,校园宽带网、多媒体教室等先进的教学设备,崭新的实验大楼也已落成。

C.中国前驻印大使孙玉玺曾指出,“Chindia”一词不是中印两国国名的简单叠加,而是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和重要的现实因素。

D.汉语书面语里指代和形容夫妻的词语很多,由于我视野狭窄,使得我对“诗坛伉俪”这种说法比较敏感。

 

二、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张衡的地动仪管用吗?

方舟子

  地动仪早已失传,它是否真能起到检测地震的作用,也就成了一个谜。一百多年来,国内外不少专家根据范晔《后汉书·张衡传》上的简单描述,设计了各种模型,力图复原地动仪。我们在中学教科书上见到的那个模型图是其中最流行的一个,是1951年由王振铎设计的。但是所有这些所谓复原模型没有一个能够真正用于检测地震,不过是艺术品摆设。

  2005年,中国地震局的专家宣布他们经过三年的研究,建立了新的地动仪复原模型,并第一次实现了验震功能,通过了专家鉴定和国家验收。他们在媒体上声称地动仪新模型对河北唐山、云南泸西、越南孟艺发生的三次真实地震进行了检验,听上去颇令人信服。但是这三次地震分别发生于1976、2000和2001年,而地动仪新模型在2005年才建成,怎么可能对它们进行检验呢?原来地动仪检验的不是真实地震的发生,而是实验室里对真实地震的模拟,实验的时候假定这些地震发生在几百千米之外。在该地动仪模型建成以后,中国境内每年都多次发生5级以上地震,在该地动仪的检测范围(实验用的“越南孟艺地震”是4.9级),却没有听说该地动仪模型检测到哪怕一次。特别是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北京有震感,也没听说在北京展出的该地动仪模型检测到(否则如此大事在其设计者于2010年发表的有关地动仪的论文中不会不提)。所以,该地动仪模型的验震功能实际上并没有经过真实地震的检验。

  今人具有张衡所没有的物理学、地震学知识和现代工艺,动用了这么多的人力、物力、精力,也还无法实现地动仪的验震功能,不能不让人怀疑张衡的地动仪是否真的管用。《后汉书·张衡传》认为它是管用的,记载了这么一个著名的故事:有一次地动仪的机关发动,但是人们并不觉得地在动,京师(洛阳)的学者都怪它乱报,几天后信使来了,果然在陇西发生了地震,于是大家都佩服它的巧妙,从那以后皇帝就让史官记载地动发生的方位。

  但是这个记载很成问题。按《后汉书·张衡传》所说,地动仪建成于阳嘉元年(公元132年),张衡卒于永和四年(公元139年)。在此期间,《后汉书》只记载发生过一次陇西地震,那就是永和三年(公元138年)的地震。一般认为地动仪检测的就是这次地震。但是《后汉书·五行志》说得很清楚,这次的陇西地震在京师是有感的,破坏很严重,“裂城廓,室屋坏,压杀人”,京师学者不会对地动仪的机关发动感到奇怪,与《张衡传》的故事矛盾。可见地动仪检测的不可能是这次地震。

  从地动仪建成到张衡去世,《后汉书》共记载发生过8次地震,但是这些地震在京师全都有感,所以都不可能是《张衡传》说的地震。史书漏载了发生在外地的地震当然有可能,但是《张衡传》所说的陇西地震是在京师学界引起轰动的社会事件,没有留下佐证就不合常理了。所以更可能的是,那只是为了说明地动仪的神奇而编造的故事。中国古代的史书本来就是史实、传说乃至神话混杂的。也没有任何记载能够证明在张衡之后其地动仪起过作用。我们不必怀疑张衡曾经建造出一台叫候风地动仪的仪器,但是没有证据能够证明、也没有理由让人信服地动仪曾经发挥过验震的功能,它很可能和今人复原的那些模型一样,仅仅是个无用的摆设。            

(选自2010年12月20日《中国青年报》,有删节)

1.关于“地动仪”模型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中学教科书中最流行的地动仪模型图,不过是解放后由王振铎根据《后汉书·张衡传》设计的。

B.地动仪早已失传,今天我们看到的模型都是近一百多年来后人的仿制品。

C.2008汶川地震时,新地动仪模型在北京展出,并未检测到地震消息。

D.2005年新地动仪模型历时数十年研究,经历了1976、2000、2001三次地震的考验,用三年时间建成。

2.作者质疑“地动仪可能是个无用的摆设”的原因,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后汉书·张衡传》所说的陇西地震是在京师学界引起轰动的社会事件,居然没有留下佐证,不合常理。

B.今人具备现代物理学、地震学知识和现代工艺,动用了这么多的人力、物力、精力,也

还无法实现地动仪的验震功能,不免令人对地动仪生疑。

C.中国古代的史书的可靠性本身值得怀疑,也没有其他任何记载能够证明在张衡之后其地动仪起过作用。

D.《后汉书·张衡传》关于地动仪验证陇西大地震的记载与《后汉书·五行志》矛盾。

3.下列推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关于陇西地震的记载漏洞是作者质疑地动仪无用的关键证据之一。

B.目前中学各科教科书出现的地动仪模型解说是错误的,有待纠正。

C.对地动仪的质疑虽然存在争议且还无定论,但其中的科学精神是必须坚持的。

D.张衡曾经建造出一台叫候风地动仪的仪器的基本史实是可靠的。

 

三、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登西台恸哭记

〔宋〕谢翱

始,故人唐宰相鲁公开府南服,余以布衣从戎。明年,别公漳水湄。后明年,公以事过张睢阳庙及颜杲卿所尝往来处,悲歌慷慨,卒不负其言而从之游。今其诗具在,可考也。

  余恨死无以藉手见公,而独记别时语,每一动念,即于梦中寻之。或山水池榭,云岚草木,与所别之处及其时适相类,则徘徊顾盼,悲不敢泣。又后三年,过姑苏。姑苏,公初开府旧治也,望夫差之台而始哭公焉。又后四年,而哭之于越台。又后五年及今,而哭于子陵之台。

  先是一日,与友人甲、乙若丙约,越宿而集。午,雨未止,买榜江涘。登岸,谒子陵祠;憩祠旁僧舍,毁垣枯甃,如入墟墓。还,与榜人治祭具。须臾,雨止,登西台,设主于荒亭隅;再拜,跪伏,祝毕,号而恸者三,复再拜,起。又念余弱冠时,往来必谒拜祠下。其始至也,侍先君焉。今余且老。江山人物,睠焉若失。复东望,泣拜不已。有云从南来,渰浥浡郁,气薄林木,若相助以悲者。乃以竹如意击石,作楚歌招之曰:“魂朝往兮何极?莫归来兮关塞黑。化为朱鸟兮有咮焉食?”歌阕,竹石俱碎,于是相向感唶。复登东台,抚苍石,还憩于榜中。榜人始惊余哭,云:“适有逻舟之过也,盍移诸?”遂移榜中流,举酒相属,各为诗以寄所思。薄暮,雪作风凛,不可留,登岸宿乙家。夜复赋诗怀古。明日,益风雪,别甲于江,余与丙独归。行三十里,又越宿乃至。

    其后,甲以书及别诗来,言:“是日风帆怒驶,逾久而后济;既济,疑有神阴相,以著兹游之伟。”余曰:“呜呼!阮步兵死,空山无哭声且千年矣!若神之助固不可知,然兹游亦良伟。其为文词因以达意,亦诚可悲已!”余尝欲仿太史公著《季汉月表》,如秦楚之际。今人不有知余心,后之人必有知余者。于此宜得书,故纪之,以附季汉事后。

                                                     (选自《晞发集》)

【注】文天祥抗元失败被杀后八年(即元世祖至元二十七年),谢翱与其友人登西台祭之,并作此文以记其事,“恸乎丞相(即文天祥)”、“恸乎宋之三百年”。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卒不负其言而从之游       从:使……跟从

B.余以布衣从戎           从戎:参军

C.适有逻舟之过也,盍移诸   盍:何不

D.歌阕,竹石俱碎           阕:毕,罢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A.明年,别公漳水湄              B.往来必谒拜词下    

C. 则徘徊顾盼                   D.悲歌慷慨      

3.以下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记述作者“登台恸哭鲁郡公”的一组是

①以事过张睢阳庙及颜杲卿所尝往来处

②望夫差之台而始哭

③又后四年,而哭之于越台

④又后五年及今,而哭于子陵之台。

⑤往来必谒拜祠下

⑥适有逻舟之过也

A. ③④⑥    B.①②⑥    C.①③⑤   D.②③④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长于用典,作者所赞颂的大量历史名人司马迁、颜杲卿、张巡等与文天祥都寄托了深沉的朝代更迭与兴亡之感。

B.文章中元兵的出没、甲乙丙等姓名的隐去充分体现了文网的森严,但作者悲哀沉痛、泣血吞声之情,不能自掩。

C.作者以景物描写来烘托祭奠的隆重、肃穆气氛,突出风紧、云暗、雪狂,给人压抑的心理。

D.本文记载了作者与友人登富春江严子陵钓台,冒着生命危险祭奠宋末英雄文天祥的故事。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遂移榜中流,举酒相属,各为诗以寄所思。(4分)

(2)既济,疑有神阴相,以著兹游之伟。(3分)

(3)其为文词因以达意,亦诚可悲已!(3分)

 

 

四、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8分)

关山月  

陆游

  和戎诏①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②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注】①和戎:原意是与少数民族和睦相处,实指宋朝向金人屈膝求安。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年)下诏与金人第二次议和,至作者作此诗时,历时为十五年。②遗民:指沦陷区的人民。

1.诗中着力描绘了三个场景,试做概括。体现这三个场景时间统一性的景物是什么?(4分)

2.这首诗整体上突出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4分)

 

五、名句默写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填空。(6分)

1.东篱把酒黄昏后,                  。               ,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2.遥想公瑾当年,              ,  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           。 

3.《娜塔莎》节选自长篇小说《   》,作者是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       。

 

六、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在学校课本剧演出的海报上出现了三副对联,请你任选其中两副补出下联。(4分)

【天下誓,誓誓不及孝妇三桩灵誓;   

                                          《窦娥冤》 

庭院深,锁住几代悲欢离合;

                                         《雷雨》  

经典戏剧演绎旷世爱情芬芳百代, 

                                         《罗密欧与朱丽叶》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年终了,动物们也有自己的新年愿望。请仿照示例活用熟语,写两则“生肖动物的心声”,注意现实针对性。(4分)

示例:龙:希望喜欢我的人中,没有叶公的后代。  活用熟语:叶公好龙

          猴:                                    活用熟语:       

 虎:                                    活用熟语: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为以下一段新闻拟写一个标题,20字以内。(4分)  

  《中国教育报》  继2008年同方知网与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合作研制的中国知网“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AMLC)成功推广使用后,“‘中国知网’中小学作文、大学生论文抄袭检测系统”日前全面启动。

 “中国知网”历时两年,采用AMLC的核心技术,针对学校实际需要,整合比对资源,成功开发出面向本科生毕业论文、中学生作文的两个抄袭检测系统。该系统可分别应用于大学生毕业论文的检测,中学语文教研室与各级基础教育管理部门日常作业、校内考试试卷检查,各级各类中学生作文比赛试卷的检测,以及基础教育教辅图书资料的出版审查。系统拥有丰富的比对资源、可支持相关考试管理部门自建比对库,并且检测精度与速度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新闻标题:                                                   

 

七、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一)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列各题。

回家     

秦俑

大伟在外面打了五年工,为了节省往返路费,五年时间里大伟咬着牙没回过一次家。近两年大伟的存折里有了点儿积蓄,有了点儿积蓄的大伟就想回家看看久别的妻子和儿子。

  大伟家在农村,妻子是个很好的女人,每隔几个月就打电话给大伟,告诉他家里一切都好。大伟接到电话后总往家里寄点儿钱,他知道,一个女人家拉扯着一个孩子,在乡下还真不容易。儿子该有六岁多了,大伟离家那年,儿子就可以扯着他的裤管“咿咿呀呀”地叫爸爸。

  搭了一天一夜的火车,大伟终于踏上了那片熟悉的土地。几年没回,家乡都变了样,但呼吸着家乡的新鲜的空气,五尺多高的汉子也禁不住鼻子有点儿酸酸的。

  大伟随着人潮登上火车站的大广场,一群蓬头垢面的小孩一哄而上围了过来,一个个装出一副可怜样,伸出脏乎乎的小手说,好叔叔,好伯伯,行行好,给点儿钱吧。

  几个衣着时髦的年轻人怒喝着“小丐帮走开走开”便抽身而走,只有大伟留在那里没动。大伟突然想起了自己的儿子盼盼,盼盼六岁了,盼盼现在一定也长这么高了。想着想着,大伟便从口袋里掏出一把零钞,每个小孩发了一张。

  手中的零钞很快发完了,小丐帮们一个个又去纠缠其他乘客。大伟的身边还剩一个小孩,他站在那里,依稀清秀的脸上抹满了污泥,一对眼睛忽闪忽闪地眨个不停。他最后一个向大伟伸出了手,怯生生地说,好大叔,好大伯,行行好吧,给点儿钱吧。

  大伟的鼻子又有点儿酸酸的了,他摸了摸自己的口袋,只剩下了几张五十的二十的大钞票。大伟犹豫着,用那长满粗趼的手摩挲着钱——这可都是用汗水换来的,整千整百的都存在了银行卡上,余下这近百元是准备给女人与儿子买点儿东西的。

  那个小孩用衣袖擦着鼻子,仍怯生生地望着大伟,一对眼睛忽闪忽闪地眨个不停。他伸出带着泥巴的小手,向着大伟说,好大叔,好大伯,我家没了,我妈也没了,行行好吧,给点儿钱吧。

  宽宽的广场上起了一点儿风,风扬起小孩有点儿显长的头发,也扬起了大伟心中最柔软的那片角落。大伟咬咬牙,从一叠钱中抽出一张二十元的,狠狠心塞到小孩手里。

  小孩迟疑一下欢跳着走了,大伟的面前就空了起来。大伟看着渐渐走远的小孩,心里被那张黄色的二十的钞票扎得生疼:这样的二十块钱,来得可一点儿也不容易啊!

  出了车站,大伟到附近的商场转了转。大伟给女人买了一条水红的裙子——送他出门那天,女人的眼睛被这样的一条裙子粘住了,虽然一句话也没说,但大伟知道,自己的女人穿这裙子一定很漂亮。大伟还给儿子买了一个变形金刚的玩具,城里的小孩都兴玩这个,五年没见,要儿子叫一个“陌生”男人爸爸,还得靠这个哄着哩。

  傍晚时分,大伟提着行李出现在了自家门口。家里一切依旧,一个熟悉的身影正在门前的空地上给一个小孩洗澡。小孩背对着他站在澡盆里,身子瘦瘦的。

  女人一边给孩子擦背一边轻柔地问:“盼盼,你是不是学着小豆子他们那样,跟人家说,好大叔,好大伯,行行好吧,给点儿钱吧。”

  小孩轻轻地应了一声:“嗯。”

  “那你有没有说,我家没了,我妈没了,行行好吧,给点儿钱吧。”

  “说了。”

  “你没说我爸没了吧?”

  “没有。”小孩脆生生地说。

  “盼盼真乖,可不能说你爸没了,盼盼爸在外面赚大钱呢。女人用毛巾擦干孩子身上的水,说,盼盼真是个好孩子,一下午就赚二十块呢,明天咱还上火车站做小丐帮,等攒够了钱,咱叫盼盼爸爸回家……”

  这时候小孩子转过身来,大伟看到孩子的脸显得很清秀,额上有点儿显长的头发被水舔成一缕一缕的,孩子的一对眼睛正忽闪忽闪地向他眨个不停……

1.“孩子的一对眼睛正忽闪忽闪地向他眨个不停”三次出现,在本文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2.本文有明暗两条线索,试作分述。(4分)

3.简要概括大伟这一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4分)

4.你认为本文的主旨是什么?请结合文本作一点探究。(6分)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夜半来客

[美]罗·阿瑟

奥萨贝尔一点也不像小说所描绘的侦探,跟他穿过这家阴暗的发着霉味的法国式旅馆走廊的福勒感到很失望。奥萨贝尔住的房间很小,在六楼,很难想象这是一个传奇式人物应有的住处。

奥萨贝尔是个大胖子,很胖。“你失望了吧?作家先生。”奥萨贝尔转过头来说。他呼哧呼哧喘着气,悄悄笑着,打开他的房门,站在一边,让他扫兴的客人先进去。

“可是,我的朋友,鼓起劲来!”奥萨贝尔继续说道,“很快你就会看见一份文件,这是一份非常重要的东西,为了得到它,好几个男人和女人丧失了生命……这很有戏剧性,是吗?”他边说边从身后把门关上,然后打开电灯。福勒突然毛骨悚然:屋子中央站着个男人,他手里握着一支手枪。

奥萨贝尔惊愕地眨了几下眼睛。

“马柯斯,”他上气不接下气,“你吓了我一跳。我还以为你在柏林呢。在我房间里干什么?”

 马柯斯是个瘦弱的男人,个头不高,那张脸容易让人想起狐狸脸上的表情。除了眼前这支手枪,他看起来并不十分危险。

“今晚不是有人要送一份关于某种新式导弹的报告给你么?”马柯斯低声说道,“我想它在我手里要比在你手里更好一些。”

奥萨贝尔走到一张沙发旁,一屁股坐下。“我决不能饶过这个旅馆的管理人。”他咬牙切齿地说,“这可是第二次了:有人从窗外那个该诅咒的阳台翻进我的屋里来!”

    福勒的眼睛转向这房间惟一的窗户。夜幕降临,窗外漆黑。

“阳台?”马柯斯惊奇地问,“不,我用的是钥匙。早知道有阳台,我可以省去很多麻烦了。”

    “这不是我的阳台,”奥萨贝尔生气地解释着,“是隔壁房间的。可它延伸到我窗下,这两间屋过去是一个单元。任何人都可以从隔壁的空房间到阳台上去。上次有个家伙也是这么进来的。”

     马柯斯看了一眼福勒,命令道:“请坐好!咱们得等上半个小时。”

    “不,确凿地说,是三十一分钟。”奥萨贝尔闷闷不乐地说道,“会面定在十二点半。现在我想知道你是怎样得知这份文件的,马柯斯。”

 这个瘦小的间谍不怀好意地笑起来:“我倒想知道你们的人是怎么把它搞到手的。得啦,今儿夜里我要它重新回到我的手里。那是什么?谁在门口?”

     听到敲门声,福勒跳了起来。奥萨贝尔不动声色地微笑着。“那是警察,”他说,“我觉得这样重要的文件,应该受到一点额外的保护。我通知过他们来这儿检查一下,以确保万无一失。”

 敲门声一阵紧似一阵。

     “现在你作何打算?奥萨贝尔先生!”

     “假如我不去开门,他们会有其他办法进来的。对于开枪射击这个办法,他们是决不会犹豫的。”

 马柯斯飞快地朝窗户退去。他用身后的一只手把窗户打开,一条腿跨进窗外的黑夜。

    “把他们打发走!”他警告说,“我在阳台上待着。支走他们,不然我就开枪!”

 敲门声更响了。有人在喊:“奥萨贝尔先生,奥萨贝尔先生!”

 马柯斯将全身重量压在一条腿上,曲扭着身体,手枪仍然对准胖子和他的客人。另一支手抓住窗框。然后,他抬起另一条腿,跨过窗台。

 门把转动,马柯斯飞快地用左手推了一下窗子,朝阳台跳下去,接着一声惨叫,他落下去了。

 门开了。侍者亨利手托盘子站在那里,盘子里有一只瓶子和两只玻璃杯。

    “这是您要的饮料,先生。”他把盘子放到桌上,熟练地打开瓶子上的软木塞,然后离开了房间。

 浑身大颤、脸色苍白的福勒盯着他的背影。“可……可是……警察呢?”他结结巴巴地问。

    “哪来的警察?”奥萨贝尔长叹了一声,“不过,我预料亨利会来的。”

    “可是,阳台上的那个人……”福勒又问。

    “不,”奥萨贝尔回答说,“他永远不会回来了。”

(选自2010年第12期《中外微型小说》)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4分)

    A.小说第一段说明住所是在六楼,而那段的中心内容是福勒抱怨奥萨贝尔的住处不怎么样,这就转移了读者的注意力,为下文悄悄地埋下伏笔。

 B.福勒在小说中是个起穿插作用的人物,通过他的眼睛看到的情景,通过他提出的疑问,使得情节的发生和发展更加真实可信。

    C.小说以奥萨贝尔接受一份重要的新式导弹报告的始末为主线,表现了一个传奇人物不凡的身手。

    D.这篇小说情节的发展环环相连,发展迅速,虽然短小,但堪称精悍,可与许多需要读几小时或几天的侦探故事或惊险小说相媲美。

2.这篇小说,至少有三处令读者感到意外,请写出来。(4分)

3.文中画横线的“我决不能饶过这个旅馆的管理人”一句,与下面的哪个情节相呼应?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4.巧妙的烘托映衬,是这篇小说的特色之一,请你结合小说具体内容简要说说这方面的特色。(6分)

 

八、作文题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个叫卞和的琢玉能手,在荆山里得到一块璞玉。卞和捧着璞玉去见楚厉王,厉王命玉工查看,玉工说这只不过是一块石头。厉王大怒,以欺君之罪砍下卞和的左脚。厉王死,武王即位,卞和再次捧着璞玉去见武王,武王又命玉工查看,玉工仍然说只是一块石头,卞和因此又失去了右脚。武王死,文王即位,卞和抱着璞玉在楚山下痛哭了二天二夜,哭干了眼泪后又继续哭,哭出了血。文王得知后派人询问为何,卞和说:我并不是哭我被砍去了双脚,而是哭宝玉被当成了石头,忠贞之人被当成了欺君之徒,无罪而受刑辱。于是,文王命人剖开这块璞玉,果是稀世之玉,命名为和氏壁。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自拟标题;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