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难度:中等 | |
|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犄角(jī) 詈骂(lì) 牝马( pìn ) 冰凉砭骨(biān) B.蹩脚(biě) 摩挲(shā) 萌蘖(niè) 纡尊降贵(yū) C.鬈发(juǎn) 脸颊(jiá) 黑魆(xū) 衣衫褴褛(lǎn) D狺狺(yán) 温驯(xùn) 沉闷(mèn) 海市蜃楼(chén)
|
|
| 2. 难度:中等 | |
|
选出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 A、墓霭 箭簇 茁壮 风驰电掣 B、奔弛 飘浮 震憾 丧失殆尽 C、宿愿 蜂拥 耸立 美轮美奂 D、遮蔽 轮幅 静谧 飞皇腾达
|
|
| 3. 难度:中等 | |
|
下列句子中,填线处依次填上哪一组词语最恰当( ) ①帕勒达帕通过日常接触,了解素芭的 ,十分尊敬她。 ②古董店老板横捧竖捧地仔细瞧了半天,马上做出一副 的神气,把葫芦向校役一推。 ③你不要 他,请放心,我们一定不会让他逍遥法外的。 A.个性 冷淡 顾及 B.禀性 冷淡 顾忌 C.个性 冷漠 顾忌 D.禀性 冷漠 顾及
|
|
| 4. 难度:中等 | |
|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在学校举行的五四文艺晚会上,我们班的女生自编自演了一个话剧,两位同学将剧中人物演得绘声绘色,博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 B.有些领导干部在讲改革开放、讲解放思想时,讲得头头是道,但真正落实到工作上,却不见得能真正认识透彻。 C.假以时日,我们可以巧立名目,开发大批新颖别致的旅游项目,为景区再添光彩。 D.极端个人主义者总以为人都是为自己的,在他们心目中,那些舍己为人、公而忘私的行为是不堪设想的。
|
|
| 5. 难度:中等 | |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学习是否努力,是我们取得优良成绩的关键。 B.十七八个医学院的学生曾到我们医院实习了半年。 C.为了避免今后不再犯同样的错误,我们必须认真总结经验教训。 D.艺术家通过自己的创作进行革命斗争,他们写的小说、诗歌、杂文以及画的漫画,都成了群众斗争的武器。
|
|
| 6. 难度:中等 | |
|
下列各项中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 A.场景是以人物为中心的环境描写,一般由人物、事件和环境组成。 B.列夫·托尔斯泰是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国家,除《战争与和平》外,代表作还有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尼娜》及短篇小说《复活》等。 C.叙述人称为第一人称时,采取的是有限视角;是第三人称时,其视角可以是有限的也可以是无限的。 D.博尔赫斯是阿根廷诗人、小说家,20世纪短篇小说大师,代表作有《小径分岔的花园》。
|
|
| 7. 难度:中等 | |
|
阅读下面《牲畜林》的片段,完成相应的题目。(共14分) 这是一只光秃秃没剩几根毛的母鸡,人们再也不可能见到比它更老、更瘦的鸡了。是全村最穷的老太婆吉鲁米娜的。它很快被德国兵抓住了。 朱阿埋伏在岩石的高处,用石头垒了个枪座。实际上,他修筑的是个掩体,只留下一个可以放枪筒的射击孔。现在他可以毫无顾忌地开枪了,就算把那没毛的母鸡打死,也没什么关系。 正在这时,吉鲁米娜老太太身披黑色破披肩走了过来,向他讲了这样一个道理:“朱阿,德国人拿走了我的鸡,那是我在世界上惟一的财产,这已经够使我伤心的了。现在要是你把鸡再打死,那我就更伤心了。” 听了老太太这番话,朱阿的手比以前颤抖得更厉害了,他的责任太大了。尽管如此,他还是鼓足了勇气,抠动了扳机。 听到枪声,德国人看到手中的鸡没了尾巴。接着又一声,翅膀丢了一只。难道这只鸡有魔法,会在手中自我爆炸,自我消耗?又是一枪,母鸡的毛全部剥光,除了还在不停地叫以外,简直可以直接送去烧烤。心惊胆颤的德国兵抓住鸡的脖子,手臂平伸出去,同自己身体保持一定距离。朱阿的第四枪恰好打在他手下面一点的鸡脖子上,他手中只剩下了一个鸡头。他飞快地把鸡头扔掉,撒腿就跑。但再也找不到路了,前面是个乱石崖。石崖边上长着棵角豆树,上面趴着一只大猫。 现在,他对在林子里能看到各种家养的动物,已毫不奇怪了。他伸手去抚摸那只猫,希望能听到它的呼噜声,聊以自慰。 要知道,很久以来,这个林子里就有一只凶恶的野猫,专门捕食飞禽,有时甚至到村子里偷鸡吃。原以为可以听到猫呼噜的德国兵,看到那只凶狠的动物,竖起全身的毛向他扑来,他感到快要被野猫的利爪撕成碎片。人和野猫在厮打中一起滚下了石崖。 就这样,朱阿这个劣等射手,受到了像全村最伟大的游击队员和猎手一样的欢迎。人们用公积金给可怜的吉鲁米娜买了一窝小鸡仔。 1.下列关于朱阿人物形象归纳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是一个心有余而力不足的英雄,其实他也很想成为游击队员,为保家卫国献出自己的力量。 B.是个典型的小农,爱喝酒,所以有手颤的毛病。 C.惜财,因此为了唯一的一头没来得及转移的花母牛又冒险回到村子。 D.仇恨侵略者但胆小多虑,这使他长时间跟着那个傻气的德国兵不敢开枪又不舍离去。 2.对朱阿最后终于开枪射击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他修筑了一个掩体只留下一个可以放枪筒的射击孔,就算打不中德国兵,也不怕对方开枪还击。 B.打死的是一只不值钱的母鸡。 C.仇恨侵略者。 D.手颤抖得厉害,因为害怕而忍不住开枪。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中的“牲畜林”是一个特殊的所在,仿佛与战争隔绝,树林和牲畜们仍然生机勃勃,而这正是最自然的生命力,给人以生活的希望。 B.朱阿在小说中是一个穿针引线的人物,是他把一个德国兵直接引到“牲畜林”,是他的拙劣射技,使各种牲畜有了和德国兵轮番接触的机会,并最终使德国兵命丧悬崖。 C.小说最后让一只凶恶的野猫和德国兵在厮打中一起掉下了山崖,这表现了这样的意思:邪恶与邪恶同归于尽,善良的人连手都不必弄脏。 D.小说的结构要点是“牲畜林”,而朱阿回村找牛等一系列情节则将其丰富为一个完整的结构。 4.作者采用“延迟法”来给情节的发展设置障碍,请用自己的话指出文中的一处“延迟”,并简单概括“延迟法”所起到的表达效果。(5分) 答:
|
|
| 8. 难度:中等 | |
|
河的第三条岸 [巴西]若昂·吉马朗埃斯·罗萨 父亲是一个尽职、本分、坦白的人。他并不比谁更愉快或更烦恼,只是更沉默寡言一些。是母亲,而不是父亲,在掌管着我们家,她天天都责备我们——姐姐、哥哥和我。 但有一天,发生了一件事:父亲竟自己去定购了一条船。 父亲对船要求很严格,它要用含羞草特制,牢固得可以在水上漂二三十年,大小恰好可供一个人使用。母亲唠叨不停,牢骚满腹,丈夫是突然想去做渔夫吗?父亲什么也没有说。 离开我们家不到一英里,有一条大河流过,水流平静,又宽又深,一眼望不到对岸。 我总忘不了小船送来的那天。父亲并没有显示出什么特别的神情。他像往常一样戴上帽子,对我们说了一声再见,没带食物,也没拿别的什么。我原以为母亲会大吵大闹,但她没有。脸色苍白,从头到尾她只说了一句话:“如果你出去,就呆在外面,永远别回来。” 父亲没有吭声,他温柔地看着我,示意我和他一起出去。我们一起向河边走去。我强烈地感到无畏和兴奋,“爸爸,你会带我上船吗?” 他只是看着我,为我祝福,然后做了一个手势,要我回去。我假装照他的意思做了,但当他转过身去,我伏在灌木丛后面,偷偷地观察他。父亲上了船,划远了。 父亲再没有回来。其实他哪儿也没去。他就在那条河里划来划去,漂来漂去。每个人都吓坏了。从未发生过,也不可能发生的事现在却发生了。 每个人都猜想父亲疯了。母亲觉得羞辱,但她几乎什么都不讲,尽力保持着镇静。 河边的行人和两岸附近的居民说,无论白天黑夜都没见父亲踏上陆地一步。他像一条被遗弃的船,孤独地、毫无目的地在河上漂流。人们一致认为,对于父亲而言,食物是一个大问题,他一定会离开大河,回到家中。 他们可是大错特错了。父亲有一个秘密的补给来源,那就是我。我每天偷了食物带给他。后来我惊异地发现,母亲知道我做的一切,而且总是把食物放在我轻易就能偷到的地方。她怀有很多不曾流露的情感。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父亲从不踏上泥土、草地或河岸一步。从没生过火,他没有一丝光亮。他的身体怎样?不停摇桨要消耗他多少精力?河水泛滥时,他又怎么能幸免于难?我常常这样问自己。 姐姐生了一个男孩。她坚持要让父亲看看外孙。那天天气好极了,我们全家来到河边。姐姐穿着白色的新婚纱裙,高高地举起婴儿,姐夫为他们撑着伞。我们呼喊,等待。但父亲始终没有出现。姐姐哭了,我们都哭了,大家彼此携扶着。 后来,姐姐搬走了,哥哥也到城里去了。母亲最后也走了,和女儿一起生活去了。只剩下我一个人留了下来。我从未考虑过结婚。我留下来独自面对一生中的困境。父亲,孤独地在河上漂流的父亲需要我。我知道他需要我,尽管他从未告诉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做。不管怎么样,我都不会因这件事责怪父亲。 我的头发渐渐地灰白了。我到底有什么不对?我到底有什么罪过?渐渐地,我因年老而心瘁力竭,生命踌躇不前,同时爱讲到疾病和死亡。他呢?为什么?为什么要这样?终有一天,他会精疲力竭,只好让小船翻掉,或者听任河水把小船冲走,直到船内积水过多而沉入激流之中。哦,天哪! 我等待着,等待着。终于,他在远方出现了,那儿,就在那儿。我庄重地指天发誓,尽可能大声地叫着: “爸爸,你在河上浮游得太久了,你老了,回来吧。你不是非这样下去不可,回来吧。无论何时,我会踏上你的船,顶上你的位置。” 他听见了,站了起来,挥动船桨向我划过来。他接受了我的提议。我突然浑身战栗起来。因为他举起手臂向我挥舞,这么多年来这是第一次。我不能……我害怕极了,发疯似的逃掉了。因为他像是从另一个世界来的人。 极度恐惧给我带来一种冰冷的感觉,我病倒了。从此以后,没有人再看见过他,听说过他。 (选自余华《温暖的旅程——影响我的10部短篇小说》,有删改) 1.小说中写道“父亲,孤独地在河上漂流的父亲需要我”。请联系全文,简述“父亲”为什么需要“我”。(4分)
2.结合作品,请简要分析“母亲”这一人物形象。(5分)
3.有人说,“河的第三条岸”在现实中并不存在,它象征着“父亲”超越世俗的人生追求。如果这样,那么“我”对“父亲”的这种追求持何种态度?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
|
|
| 9. 难度:中等 | |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选择题每题3分,共18分) 崔杼与庆封谋杀齐庄公。庄公死,更立景公,崔杼相之。 庆封又欲杀崔杼而代之相,于是扌豕(zhuó)崔杼之子,令之争后。崔杼之子相与私哄,崔杼往见庆封而告之。庆封谓崔杼曰:“且留,吾将兴甲以杀之。”因令卢满嫳(piè)兴甲以诛之。尽杀崔杼之妻子及支属,烧其室屋,报崔杼曰:“吾已诛之矣。”崔杼归,无归,因而自绞也。 庆封相景公,景公苦之。庆封出猎,景公与陈无宇、公孙灶、公孙虿(chài)诛封。封以其属斗,不胜,走如鲁。齐人以为让,又去鲁而如吴。王予之朱方①。荆灵王闻之,率诸侯以攻吴,围朱方,拔之。得庆封,负之斧质,以徇于诸侯军,因令其呼之曰:“毋或如齐庆封,弑其君而弱其孤,以亡其大夫。”乃杀之。 黄帝之贵而死,尧舜之贤而死,孟贲之勇而死,人固皆死。若庆封者,可谓重(chóng)死矣。身为戳,支属不可以见,行忮②之故也。凡乱人之动也,其始相助,后必相恶。为义者则不然,始而相与,久而相信,卒而相亲,后世以为法程。 (取材于《吕氏春秋•慎行》) 注释:①朱方:地名。 ②忮(zhì):嫉妒、侵害。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崔杼相之 相:辅佐 B.扌豕崔杼之子 扌豕 :挑拔 C.景公与陈无宇……诛封 诛:杀掉 D.始而相与,久而相信 与:结交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庄公死,更立景公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得庆封,负之斧质 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 C.后世以为法程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D.其始相助,后必相恶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表达不义之人没有好结果的一组是( ) ①吾已诛之矣 ②(崔杼)无归,因而自绞也 ③荆灵王闻之,率诸侯以攻吴 ④若庆封者,可谓重死矣 ⑤身为戮,支属不可以见,行忮之故也 ⑥其始相助,后必相恶 A.①③④ B.②④⑥ C.①⑤⑥ D.②③⑤ 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崔杼与庆封的交往是小人之间的勾结和利用 B.鲁国由于荆灵王的干涉而赶走了庆封 C.崔杼因家破人亡而自杀身死。 D.按照大义行事的人才会有真正的友谊。 5.翻译。(6分) ①毋或如齐庆封,弑其君而弱其孤,以亡其大夫。
②凡乱人之动也,其始相助,后必相恶。
|
|
| 10. 难度:中等 | |
|
阅读诗词,回答下列问题。(7分) 孤桐 王安石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 1.这是一首咏物诗,着重刻画了与众不同孤桐的形象。你认为最能表现出孤桐独特品格的两句诗(一联)是(3分) , 2.结合尾联“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简要赏析诗人在诗中流露出来的内心情感。(4分)
|
|
| 11. 难度:中等 | |
|
下面是马克·吐温的一篇小小说。仔细看看,便可以看出其中有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请你用简练的语言把这篇微型小说的故事情节描述出来。(尽量简洁有效)(6分)
丈夫的账单 招聘女打字员的广告费(支出金额) 提前七天预付女打字员的薪水(支出金额) 购买送给女打字员的花束(支出金额) 同女打字员共进一次晚餐(支出金额) 给妻子买衣服(一大笔开支) 给岳母买大衣(一大笔开支) 招聘中年女打字员的广告费(支出金额) 答:
|
|
| 12. 难度:中等 | |
|
下面是浙江电视台与山东电视台的台标,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请联系相关知识,选出一幅你喜爱的台标,并说出喜爱的理由(浙江台标为蓝色背景,字母里面白色)。(4分)
答:
|
|
| 13. 难度:中等 | |
|
某人博客上对下面一些称谓进行了另类创意,请根据你的理解,在横线上补写对相应称谓的创意。要求上下连贯,符合语境。(3分) 文人首先应是“文明的人”,商人是“可以商量的人”,生意人则是“ ”。与之相反,总裁并不意味着“总是裁人”,老板当然不能“ ”,而经理更不可以“ ”。
|
|
| 14. 难度:中等 | |
|
随着社会进步、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谈恋爱在高中校园已不再是私下谈论的话题,而是一种校园现象,也是必须面对的学生情感问题。假设他们已经是高三的学生了,对于个人情感,他们该怎样处理?根据下面的调查回答。(5分) 表1:中学生对高三谈恋爱的看法 应该可以谈 不可以谈 无所谓 10% 20% 60% 表2:高三谈恋爱会影响高考吗? 会影响高考 影响不大 高考和感情可同时进行 70% 17% 13% 根据表1、表2调查数据写一个结论,并针对表中反映问题提两条建议。 结论: 建议一: 建议二:
|
|
| 15. 难度:中等 | |
|
作文(60分) 有人买了一只八哥,把八哥和他原来养着的阳雀养在一起。爱唱的八哥一天到晚唱个不停。过些天,主人又买回了一只夜莺,又把夜莺和阳雀、八哥养在一起。爱唱的八哥同样一天到晚唱个不停。鸟笼对八哥说道:“ 在阳雀面前,你确实算得个歌唱家;可在夜莺面前,你不知道你那声音难听得跟乌鸦叫一样,还成天唱些什么?” 八哥回答说:“ 我在阳雀面前唱,可不是为了想表现自己;在夜莺面前,我也不因为自己声音难听而把心中要唱的歌咽到肚里。” 以上是一则动物寓言。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别人的评价和自己的表现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关系呢?请就“别人的评价和自己的表现”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 :1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寓言材料,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 2立意自定。 3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4题目自拟。 5不少于 800 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