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河南省鹤壁高中2010届高三第一次压轴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压(xuè)     制(páo)    架(kuāng)   一叶舟(piān)

B.息(shào)   执(niù)         藓(tái)    瑕瑜互(xiàn)

6ec8aac122bd4f6e机(sì)       沮(sàng)   古(chà)      力所不(dǎi)

D.切(yīn)     光(bào)    聚(cuán  )   自怨自(yì)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近年来,很多汉语工具书有从俗从误的倾向,使很多字音字形所谓的“规范”很不规范,让语文教师讲解起来非常困难,至当不易

B.张某的有关市场经济的长篇大论,乍听起来很有新意,但仔细分析一下,很多观点都似曾相识,实际上都是拾人牙慧

6ec8aac122bd4f6e第21届成都花展在百花潭公园举行,园内展出3万余盆鲜花,真让人感受到了什么叫如花似锦

D.聪明的人懂得怎样弥补工作上的失误,他总能够在前面的事做得不够好时,狗尾续貂,补上一个精彩的结尾。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有关负责人指出,利用住房公积金闲置资金贷款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有利于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和住房公积金使用效率。

B. 50米手枪项目比赛结束后,安徽“神枪手”娄祥武备受瞩目的不仅是他的冠军头衔,还有他不同于其他参赛选手的警察身份。

6ec8aac122bd4f6e 朝夕相处,谁也不能发生矛盾,但一发生矛盾,就各执己见,争吵不休,互不通融,这其实是一种最愚蠢的见解。

D.让坝上地区的人们讨厌多年的西北风,如今恰恰给当地带来了实惠,迎风转动的“大风车” 不仅吸引了络绎不绝的游客,而且还带来了绿色能源——风电。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灵魂。对尚存的乡村传统文化挖掘、保存,并根据新的情势加以改造,            

①有助于共同体的维护与重建

②不仅能重构农民的意义与价值系统

③而且还能增加村庄社区的黏合能力

④建设与农民现实生活相匹配的乡村新文化

⑤消减他们因社会急剧变迁而产生的“拔根”感

A.④②⑤③①    B.③①⑤②④    6ec8aac122bd4f6e②①③⑤④    D.①⑤③④②

 

 

二、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以下3题。

“被”字一语风行后的权利焦虑

曹   林

网络时代,一语风行并不是多难的事,一个炒作,一段丑闻,一番恶搞,就可以让一个陌生的词在一夜间突然蹿红,以几何级数的增长速度在舆论中传播——然而这样的流行往往极其短暂,仅仅漂浮在舆论泡沫的浅表层面,各领风骚没几天,舆论生命很短很短,“热点覆盖”中很快被新的热点提炼出的新的热词所替代。一个字词要想真正一语风行,长久地被使用并阐释,它必须真正触及人们内心深处的关怀或焦虑,击中那个时代的精神状况或权利困境。

“被”字就是这样真正地一语风行的。西北政法大学为了提高就业率,让没有就业的大学生与并不存在的企业签订一份子虚乌有的就业协议——自从这起“被就业”丑闻曝光后,“被”字就迅速在舆论中流行开来,没有蓄意的操纵,没有网络的推波助澜,人们惊讶地发现这个字在描述他们的现实和阐释一些新闻上是那么好用、贴切和精准。被就业、被捐款、被统计、被代表、被失踪。于是,“被”字一语风行,人们用这个“别扭的被动语态”描述着自己作为一个公民“别扭的被动现实”。

“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之所以引起一场无聊的跟帖风暴,是因为它击中了网络世界的寂寞;“杞县核泄漏’’的谣言之所以引起一场杞人大迁移,是因为它击中了信息不透明下杞人对政府瞒报的恐惧——“被”之所以一语风行,是因为它击中了人们内心深处的权利焦虑,没有什么字比这个“被”字更能言简意赅并精准地描述出许多人“缺乏自由”和“不能自主”的权利感觉了。

可能没有几个人在现实中没有遭遇过不幸的“被”。捐款不是出于自己的意愿,而是领导强制将部分工资扣下来作为捐款,这是“被捐款”。没有授权某个人代表自己去行使某种权利,那个人却理直气壮地宣称代表自己,这是“被代表”。自己的生活根本不幸福,却被统计数字描述为“平均幸福指数很高”,这是“被统计”;根本不想违法行贿,却被现实逼着去行贿以寻求不输在起跑线上,这是“被腐败”……以“被”字为前缀的词组,它实质上描述的是一种“受人摆布”的不自由状态,一种弱势的权利受强势的权力任意玩弄的被动状态。

这种被动,根本上是弱势的公民权利在强势的政府权力面前的被动,每一个“被”字短语之后,都有一个强势的权力主宰和操纵着一切。公民的自由,本就依赖着权利与权力的平衡,权力天然地强大,必须有一种制度对强大的权力进行限制和约束,使其在公民面前保持谦抑和顺从。法律筑建的坚固城堡使私人有一个确保自主的私域,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在这个私人领域中个人可以自主地决定自己的一切,政府无权干预,强制减至最低限度。如果个人权利与公共权力间缺乏这道坚固的法律堡垒,个人权利必然就是被主宰、被操纵、被侵犯的命运。“被”字描述的就是这种主宰与受制的格局。

中国的改革正努力将政府权力关进笼子中,正努力通过法律保障公民的自由,致力于将强制减至最低限度,可这样的改革是那样地艰难。在权力尚未被驯服、民权依然很弱势的情况下,“权利被戏弄”难以避免。在傲慢、强势的权力面前,公众总有一种非常被动的感觉,权力既然凌驾于法律之上,自然也就凌驾于民众之上,主宰着权利的命运。从“被就业”中提炼出的“被”字,正好击中了人们的这种焦虑,所以一出现就一语风行。

1.从原文看,不属于“被”字一语风行的原因的是

A.“被”字迅速在舆论中流行开来,是因为这个字在描述现实和阐释一些新闻是那么好用、贴切和精准。

B.权力尚未被驯服,总是表现出傲慢、强势的特点。

6ec8aac122bd4f6e“被”字一针见血地揭露了强势的权力主宰和操纵着一切的荒唐现实。

D.它描述了弱势者“受人摆布”的不自由状态,引起了群体共鸣。

2.下面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被”字精准地描述了人们的现实,深得人们的认同,所以能真正地一语风行,而不必像其他一夜间突然蹿红的词语那样凭借网络。

B.“被就业”丑闻曝光使“被”字一语风行,除了这个“被”字描述精准、贴切之外,还在于人们都处于“别扭的被动现实”中,所以这个“被”字易于触发人们的类似联想和思考。

6ec8aac122bd4f6e权力在公民的面前应该保持“谦抑和顺从”说明,权利只有足够强大、制约权力,才能保证自由,避免“被”……

D.“捐款”本应是主动的,在其前面添加一个“被”字,显得很“别扭”,但却引人深思,暗示了意愿被主宰、利益被侵犯的荒唐现实。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相对于炒作、丑闻、恶搞来说,人们对自己的现实和心理被精准地描述出来更为关注。

B.在权力与权利的较量中,权利处于弱势,这是“受人摆布”的根本原因。随着法律的逐步健全,这一局面将逐步改变。

6ec8aac122bd4f6e“被”字一语风行,既反映了人们对自我的关照,又体现了对法律的要求。

D.靠炒作等走红的陌生词之所以很快被新的热点提炼出的新的热词所替代,就在于没触及人们内心,不能获取生命力。

 

 

三、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3题。

朱修之,字恭祖,义兴平氏人也。曾祖焘,晋平西将军。祖序,豫州刺史。父谌,益州刺史。修之自州主簿迁司徒从事中郎,文帝谓曰:“卿曾祖昔为王导丞相中郎,卿今又为王弘中郎,可谓不尔祖矣。”后随到彦之北伐。彦之自河南回,留修之戍滑台,为虏所围,数月粮尽,将士熏鼠食之,遂陷于虏。

拓跋焘嘉其守节,以为侍中,以宗室女。修之潜谋南归,妻疑之,每流涕问其意,修之深嘉其义,竟不告也。后鲜卑冯弘称燕王,拓跋焘伐之,修之与邢怀明并从。又有徐卓者,复欲率南人窃发,事泄被诛。修之、怀明惧奔冯弘,弘不礼。留一年,会宋使传诏至,修之名位素显,传诏见即拜之。彼国敬传诏,谓为“天子边人”,见其致敬于修之,乃始加礼。时魏屡伐弘,或说弘遣修之归求救,遂遣之

元嘉九年,至京邑,以为黄门侍郎,累江夏内史。雍州刺史刘道产卒,群蛮大动,修之为征西司马讨蛮,失利。孝武初,为宁蛮校尉、雍州刺史,加都督。修之在政宽简,士众悦附。及荆州刺史南郡王义宣反,檄修之举兵;修之伪与之同,而遣使陈诚于帝。帝嘉之,以为荆州刺史。义宣闻修之不与己同,乃以鲁秀为雍州刺史,击襄阳。修之命断马鞍山道,秀不得前,乃退。及义宣败于梁山,单舟南走,修之率众南定遗寇。时竺超民义宣,修之至,乃杀之,以功封南昌县侯。

修之治身清约,凡所赠贶,一无所受。有饷,或受之,而旋与佐吏分之,终不入己,唯以抚纳群蛮为务。征为左民尚书,转领军将军。去镇,秋毫不犯,计在州然油及牛马谷草,以私钱十六万偿之。然性俭克少恩情,姊在乡里,饥寒不立,修之未尝供赡。尝往视姊,姊欲激之,为设菜羹粗饭,修之曰:“此乃贫家好食。”致饱而去。

——(节选自《宋书•朱修之列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可谓不尔祖矣     忝:辱没

B.累江夏内史       迁:升职

6ec8aac122bd4f6e以宗室女         妻:妻子

D.时竺超民义宣     执:捉拿

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朱修之能守节的一组是

①留修之戍滑台,为虏所围    ②修之潜谋南归       ③复欲率南人窃发

④而遣使陈诚于帝            ⑤修之率众南定遗寇   ⑥凡所赠贶,一无所受

A.①②⑤       B.②④⑤     6ec8aac122bd4f6e②③④     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修之和他的曾祖父、祖父、父亲一样,都担任不小的官职。后来跟随到彦之北伐,在留守滑台的时候,被敌人围困,虽坚持数月,但最终被俘。

B.虽然拓跋焘很赏识他,但朱修之毕竟是南方人而时时想着回去。后来在随拓跋焘讨伐冯弘时,终于找机会逃走,最终在传诏的帮助下回到了宋国。

6ec8aac122bd4f6e在平定义宣的叛乱中,朱修之先是假装同意和义宣一起叛乱,然后又断了鲁秀的进攻道路,让他无功而返,最终杀了被竺超民抓住的义宣。

D.朱修之虽然非常节约,但对生活贫困的姐姐显得薄情少恩。他看望姐姐时,姐姐准备了很差的饭菜来激他,但他并没有为之所动。

 

 

4.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魏屡伐弘,或说弘遣修之归求救,遂遣之。

 

 

(2)有饷,或受之,而旋与佐吏分之,终不入己,唯以抚纳群蛮为务。

 

四、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中吕]喜春来·金华客舍

张可久

落红小雨苍苔径,飞絮东风细柳营。可怜客里过清明。不待听,昨夜杜鹃声。

(1)前两句用了什么手法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作简要分析。

 

 

(2)这首小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意象进行分析。

 

 

五、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1)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

(2)宋代出现了不少哲理诗,其中不乏包含理趣的诗句,如苏轼写的“不识庐山真面目,              ”(《题西林壁》);朱熹写的“问渠那得清如许?                   ”(《观书有感》);陆游写的“山重水复疑无路 ,                 ”(《游山西村》);欧阳修写的“始知锁向金笼听,             ”(《画眉鸟》);王安石写的“青山缭绕疑无路,                   ”(《江上》)。

 

 

六、文学作品阅读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以下4题。

江南无雪       刘长春

故乡的冬天留给我童年与少年的,是飘雪的记忆。

向暮时节,天阴沉着脸,云被风追着跑得飞快,气温骤降到零下几度的时候,大人们抬头望一眼灰暗的天空,说是“快要下雪了”!

不一会儿,先是窸窸窣窣的“雨夹雪”,那雨点伴随天然六角的晶体敲打着屋背的黑瓦,就如音乐家灵巧的手轻轻地划过琴键,丁丁东东。多少年过去了,这碎玉之声还萦回在我的耳际。夜里总是睡不稳,几次三番爬出被窝拉开窗帘看一眼,外面是不是真的下雪了。雪,说不上是什么时候,在人不知不觉中斜刺里飘落了。屋外,清冷的月光下,没有人踏雪而行,用不着着急,像林冲那样,一步高,一步低,跟踉跄跄,捉脚不住,雪夜上梁山。路上无人,田野无人。只有被风追逐着的雪,上下旋转着,左右飞舞着,飘飘洒洒,疏疏密密,忽而转身腾空,忽而前展双臂,然后,一头扑向期待拥抱她的大地。我想象这是在灯光雪亮的舞台上,大自然正在上演一场优美的舞蹈,而雪的舞蹈是一种诗意的语言,关于天的辽远,关于风的吟唱,关于云的彩衣,关于雨的精魂……满心欢喜地躺回被窝,睡梦中又好像听见了,那纷至沓来的雪的脚步——走进我家的院子了,铺在你家的门槛外了,镶上他家的窗台了,漫过田间高高低低的小路了,平齐河边弯月似的石桥了……

清晨推门,眼前一亮:昨夜隔壁瓦屋纸窗外的世界,一片洁白。昨日地上堆满落叶还显得一片狼藉的院子,现在被大雪所掩盖,像在上面盖了一块洁白的手巾;两株挺拔的枣树,威风凛凛地披挂着银色的甲胄,从四面八方伸出雪白的手臂,指向天空;小河结了厚冰,听不见流淌的声音,没有桥,也无须桥,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吸引着人一直走到对岸。河那边是田野,眺望与地平线相接的远处,也是覆盖了皑皑大雪的白线。那白雪是披在原野身上冬天的被子。在那里,“大地也睡着了——这不是长眠,这似乎是它辛勤一年以来的第一次安睡。”(梭罗《冬日漫步》)

当我不再是孩子,而是孩子的父亲的时候,关于雪的记忆也就渐渐淡漠了。孩子们却没有忘记童话里的白雪公主,向往冬天,向往寒冷,向往雪花飘飘的日子……可是冬天已经变得暖和了,没有寒冷,也没有雪。有几个冬日,天阴沉着脸,云被风追赶着跑得飞快,气温又骤然下降,看样子是下雪的天气。还在上小学的儿子,迫不及待地问我:“爸爸,什么时候下雪?”我说:“快了,这天准下雪!”可是,雪,向往中的雪,孩子眼里的雪,被人千呼万唤着的雪,总是没有落下来。是啊,“你的睫毛上和舌头上/没有落过甜雪花/怎能说懂得温柔/你没有审视过六角的雪花/你没有见过积雪成冰/没有听过夜半的冰裂/怎能说懂得创造、破坏和一尘不染的纯洁……”

江南的冬天怎么不下雪了?四季不再分明了?我回答不上。也许,孩子长大了,长了知识,一切都会自己解答。

但是,我盼望雪,依然想念过去有雪的日子。“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现在,我家里有酒,有“火炉”,独酌以外,也喜欢雪夜有人敲门,举杯共饮,作通宵长谈。明朝酒醒,不妨雇一条小舟,一起往东湖看雪……

1.第三段中,作者写了哪些“飘雪的记忆”?请分条写出。

 

 

2.请简析第四段的表达特色并概括雪景的特征。

 

 

3.第五段画线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具体分析。

 

 

4.本文题为“江南无雪”,文中却用大量篇幅写雪,请结合全文探究这样安排有哪些意图。

 

 

 

七、语言运用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在文中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使上下文连贯起来。 (6分)

我们体质不适合我们的职业,不能持久地工作,工作起来也很少有乐趣,,为了恪尽职守而牺牲自己幸福的思想激励着我们不顾体弱去努力工作。我们选择了力不胜任的职业,我们决不能把它做好,我们很快就会自愧无能,并对自己说,我们是无用的人,是不能完成自己使命的社会成员。由此产生的必然结果就是妄自菲薄。还有比这更痛苦的感情吗?(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①___________②_______③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⑥________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读杜牧《清明》诗,回答问题。(4分)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七言绝句。但有人认为原诗啰嗦,完全可以在保持意思不变的条件下改成五绝:

清明时节雨,行人欲断魂。

酒家何处有,遥指杏花村。

你认为原诗好还是改诗好?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说明下面漫画的画面内容,并揭示其中的寓意。

6ec8aac122bd4f6e

答:

 

 

 

八、作文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蘑菇长在阴暗的角落,得不到阳光,也没有肥料,自生自灭,只有长到足够高的时候才会开始被人关注,此时它自己已经能够接受阳光了。人们将这一现象称之为“蘑菇效应”。

蘑菇效应很形象地诠释了多数人的工作经历:一个刚参加工作的人总是先做一些不起眼的事情,而且不能够受到重视。当他默默无闻地工作一段时间后,如果工作出色就逐渐被人关注并得到重用;如果工作不出色就逐渐被边缘化,甚至被人遗忘。从某种观念上讲,这种“蘑菇经历”不一定是什么坏事,因为它是人才蜕壳羽化前的一种磨练,它可以消除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从而使人更加接近现实,能够更加理性地思考和处理问题,对人的意志和耐力的培养具有促进作用。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主题,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