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江苏2010届高三第十次周练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加/横斗转     迫/词夺理     数/甲归田

B.跷/独辟径     活/力能鼎     道/万人空

C.糊/褓之中     红/正而不     粮/彻云霄

D.藏/独占头     沉/护备至     断/暴天物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大力开展海外华文教育,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保持华侨华人的民族特性,以及与祖国的联系和感情,推动中国走向世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B.在世界经济衰退的背景下,居高不下的失业率带来的沉重压力,使得一些国家短视地寻求保护主义对策,竭力为国内劳动力保住日益减少的工作。

C.由于经济落后且国家政局不稳,海地许多建筑物并未按照严格的安全标准建造,所以,不少水泥砖房都建造在斜坡上。太子港市长曾表示,海地60%的建筑物属于“豆腐渣”工程。

D.由于没有取得实质性成果,哥本哈根或许不能像京都一样被隆重载入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史册,但在如何开展减排的机制上,各国有了一定的共识。

 

二、语言运用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文字,从中找出能概括《寒江独钓图》主要特点的三个词语。

我在那幅《寒江独钓图》前伫立良久,沃雪千里,地老天荒,只有一只孤影,一叶篷舟……想起明人胡应麟所说,“独钓寒江雪,五字极闹”,这个“闹”字很刁,一下子就点化了柳公《江雪》一诗中昂扬的活力。我钦佩胡应麟,他分明是将柳宗元心底的世界,玩味透彻了。原来,画中的枯寂,不过是一种表象。那恍若轻绸的溪泉正在冰雪下面漾动,诱人的芭蕉正在雪天里挺立,而渚上的小舟,亦正在无声中悠然地划行。或许只有雪天的凄冷空旷,方能凸显生命的温热充实。那片苍茫空阔,并非一无所有,而是国画中的留白。

                                     ▲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请根据要求表达对以下事件的看法。

北京大学自主招生试行“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目前被推荐学生的名单都已公布,除了江苏无锡天一中学少年班年仅14岁的洪欣格以“写作水平突出”引人注目外,获得推荐的学生,大多是各自学校公认的分数尖子生。

(1)请以一位应届高三普通学生的口吻,用一个递进关系的复句表达对事件的看法。

                                   ▲                                              

                                   ▲                                                

 (2)请以其他高校一位校长的口吻,连续用两个反问句表达对事件的看法。

                                   ▲                                                

                                   ▲                                                

 

三、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4题。

张逸园家传

姚  鼐

张逸园君者,讳若瀛,字印沙。君为人慷慨强果,自其少时,里人皆异之矣。君始以诸生为书馆誊录,劳授主簿,借补热河巡检。热河今为承德府,君仕时,未设府、县,以巡检统地逾百里。岁为天子巡驻之所,四方民汇居其间,君以严能治办,奸蠹屏除。留守内监为僧者曰于文焕,君一日道,见其横肆,立呼至杖之。于是热河内府总管怒,奏君擅杖近御,直隶总督亦劾君。上闻之,顾喜君强毅,不之罪,而以劾君者为非

其后为良乡知县,顺天府南路同知。有旗民张达祖,居首辅傅忠勇公门下,始有地数百顷,卖之民矣,久而地值百倍,达祖以故值取赎,构讼,经数官,不敢为民直。君至,傅忠勇颇使人示意君也,君告之以义,必不可,卒以田归民。畿南多回民,久聚为窃盗,不可胜。君多布耳目,得其巨魁,或亲捕之,凡半年,获盗百余。盗畏之甚,乃使一回民伪来首云:“有某人至其家,巨盗也。”及捕之至,即自首:“某案己所为盗,有赃在京师礼拜寺。”君使兵役偕之至礼拜寺,则反与哄斗。至刑部讯,以某案事与此人无与,以君为诬良,议当革职;既而上见君名,疑部议不当,召君,令军机处复问,减君罪,发甘肃以知县用。是时上意颇向君,然卒降黜者,大臣固不助君也。

在甘肃二年,尝为张掖复营兵所夺民渠水利,又以张掖黑河道屡迁,所过之田,为沙砾数百顷,而岁粮草未除,力请总督除之。时甘肃官相习伪为灾荒请赈,而实侵入其财,自上吏皆以为当然,君独不肯为。其后为者皆败,于是世益推君

君引疾去甘肃,里居数年。君居里为园,时游之,名之曰逸园,言己不得尽力为国劳而苟逸也,故人以逸园称之。

【注】①同知:官名,清代为知府、知州的佐官。②礼拜寺:又名清真寺,回族穆斯林举行礼拜和宗教活动的场所,兼有传播宗教知识、培养宗教职业者的使命。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叙劳授主簿,借补热河巡检             叙:议叙

B.君一日行道                           行:行走

C.久聚为窃盗,不可胜诘                 诘:究办

D.岁输粮草未除                         输:缴纳

2.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张逸园“慷慨强果”的一组是(3分)

①见其横肆,立呼至杖之        ②君告之以义,必不可      

③盗畏之甚                 ④君使兵役偕之至礼拜寺       

⑤力请总督除之                 ⑥自上吏皆以为当然,君独不肯为

A.①⑤⑥        B.②③④         C.①②⑤        D.②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逸园为人慷慨强果,年轻的时候,乡里人就视他为不同寻常的人。在热河巡检任内,他严肃整治,肃清了奸诈邪恶之人。

B.在顺天府良乡任内,张逸园因为整治回民窃盗有方招致陷害,尽管在皇帝的干预下免于处罚,但仍被发配到甘肃降职使用。

C.不经请示就用杖刑处罚做和尚的内监,勇于制止权贵门下的霸道行径,表现了张逸园坚决捍卫正义、敢于得罪权贵的高贵品质。

D.在甘肃,官兵侵占民渠,官员谎报灾情以达到贪污的目的,社会政治的黑暗可见一斑。张逸园退居乡里后,把园子命名为“逸园”,反映了他与现实的不相容。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闻之,顾喜君强毅,不之罪,而以劾君者为非。

                                   ▲                                                 

 (2)达祖以故值取赎,构讼,经数官,不敢为民直。

                                   ▲                                               

 (3)其后为者皆败,于是世益推君。

                                   ▲                                             

 

 

四、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

杜 牧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

  九华山①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

    君意如鸿高的的②,我心悬旆③正摇摇。

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

【注】①九华山:宣州去舒州的必经之处。②的的:明亮、鲜明的样子。③旆,旗帜。

(1)首联叙写了什么内容?(2分)第二联写景的角度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分析。

                                 ▲                                             

(2)这首诗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

                                 ▲                                                  

(3)第三联中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1分)全诗表达上的主要特色是什么?(2分)

                                 ▲                                            

 

五、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        ,靡有朝矣。(《诗经·氓》)

(2)        ▲       ,以手抚膺坐长叹。(李白《蜀道难》)

(3)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韩愈《师说》)

(4)商旅不行,      ▲            ▲       ,虎啸猿啼。(范仲淹《岳阳楼记》)

(5)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6)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     ▲          ▲     。(《庄子·内篇》)

 

六、文学作品阅读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以下4题。

野   店

臧克家

虽然说是野店,它所依傍的却是大道。

几间茅草小屋,炕占去了每间的大半,留下火镰宽的一点空隙好预备你上下。这儿是大同世界,不问山南的海北的都挤在一堆,各人向着同伴谈论着,说笑着。没有“莫谈国事”的禁条贴在头上,他们可以随便放浪地吐泄,东家的鸡西邻的狗是要谈的,日本鬼子也是一个题目,因为他们中间就有许多是从东三省被迫回来的,一个小被卷是财产的全部。

晚上,任你一落太阳就躺下,敢保你不会一沾席就如愿的变成一块泥。夏天的蚊子、臭虫,冬天的虱子和跳蚤最喜欢和客人开玩笑,哼哼着叫你清醒的享受一个客夜,身上留点伤痕做一个追忆的记号。还有马棚的牲口也怕主人误了行程,半夜里叫一阵,用蹄子打地咚咚的一阵。当睡梦将要占有了你的临明的那一刻,店门唿隆一声。接着小伙计的脚步动静了,一睁眼,微白的曙色使你再也朦胧不得了。套上车子,披一身星光,冒着晨风,朝曦把人引上了征途。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回头望望这一副大红门联,意味够多长呢。

门口一个破席凉棚撑着夏天的太阳,为着什么东西奔跑的行人走在这串着天涯和故乡的热土的道,望着这凉棚像沙漠中的人望见了绿洲。三步并成一步赶上来,卸下身上的负担,扪下沾着汗水的檐溜般的布眼罩,坐在一条长凳上用草帽或是手巾扇风。几碗半冷的残色的茶水浇下去,汗马上从身上涌出来,各人身上背着一身花疏的阴凉。设若有一个像蒲留仙一样的人物,夹在这杂色的队伍里,每个人你借给他一把蕉叶,那么一部聊斋会很快地集起来。

这些人,在这儿留一个脚印,便飞鸿似的去了,没有留恋,没有感伤,在未来的时候,他们也没想到会在这儿挂这一翅膀。水不是白喝,临走总得留下几个钱,百儿八十是他,三百二百也是他,主人不会嫌太少,伙计也不会说一声谢谢。但当你起身以后,“再来!”这一句淡淡的话,每回是不会忽疏的。

野店的常主顾是车伙子。他们到远一点的地方去运货贩卖,去的时候带着本乡的土产。这些车子往往成群成帮,队伍展得老长,道上的一帆尘土是他们的旗号。一走近了店口,把车子一插,用披布擦去了脸上的汗,弓弓着腰很自然的踏入了店门。因为太熟照例有称号,姓王的是王大哥,姓李的是李二哥。小伙计牵牲口倒水忙乱一气,住一会,叫一袋旱烟把粗气压下,饭上来了。半斤一张的大饼,包着大块肥肉的包子,再要几头大蒜,一块还没腌变色的老白菜帮子。吃起来有点可怕。不,不能说吃,应是说吞。看那个劲,饼如果是铁的,肚子一定变成熔炉。饭后为了消暑,走到水瓮边去,捧着大瓢的生水往下灌,声音咚咚的可以听好几步远。“掌柜的算账!”这是一闭眼的午睡醒来后的第一句话。外边算盘珠一阵响,几吊几百几十几,小伙计一口喊出来,接着是查铜子的声音。一巴掌钱接到手里,含着笑走到财神位前,不远不近向大粗竹筒内一掷,哗……啦啦……果真是钱龙汇海了。

这些老主顾来到店里若是逢着佳节,——端阳,中秋,元宵,不用开口,半壶白干,四样小菜碟便送到眼前了。喝了不够,还可以再开一回口。不打钱,这算主人的一点小意思,不要看这是小节,主人的大量与吝啬往往作为客人去留的关键。谁不愿用百年不遇的一壶酒去做招徕的幌子?

秋天,连线的阴雨把一个远道的客人困在野店里,白天黑夜分不开界限。闷闷的用睡眠用烟缕打发日子。风挟着雨丝打进纸窗来,卧着,从眼缝里闪进来一片阴暗,粗人就算是不善于愁,一只孤鸿也难免于凄凉。等着,胸中灼火的等着,等到雨丝一断,他是第一个把脚印印在泥上的人。

时间把什么都变了。有了汽车转眼可以百里,“夕阳古道瘦马”的趣味算完了。野店是诗意的,然而今日的野店成了时代头顶残留的一条辫子了。

1.第四小节点出野店的一副对联: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从全文结构看有什么作用?(5分)

                                   ▲                                               

                                   ▲                                               

2.结合语言风格,简析文中画线句子的丰富内涵。

                                   ▲                                                     

                                   ▲                                              

3.作者称野店的客人,有时是“你”,有时又是“他”、“他们”,这样的人称变化有什么表达效果?(6分)

                                  ▲                                               

                                  ▲                                                

4.请结合野店诗意的表现,探究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                                                 

                                  ▲                                                

 

 

七、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 ~17题。

活跃边缘

詹克明

事物最活跃的部分大多在它的边缘。科学往往是在各种学科交叉之处展现了最强劲的发展势头。这里常常是科学的“生长点”,是最具生命力的地方。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就说过:“在分子科学和原子科学的接触点上,物理学家和化学家都承认自己没有能力,然而就正应当在这点上期待最大的成果。”

蜡烛火焰温度最高的地方不在金黄色火焰中心那最亮的部分,而是在它的外缘那颜色最淡、略带蓝色的最外层。

物种杂交可以产生新品种,这些交叉的边缘品种可以同时拥有父体与母体双方的优势。学贯中西、跨越两大文化领域的学者思想最活跃,学术建树、学术影响也最大。

边缘是一个特别值得重视的地方。

边缘也是人们涉足比较少的地方。这里充满了未知,充满了可供探求的新领域,当然也就充满了更多的希望与机遇。这是一个最可能取得丰硕成果,最可能获得巨大成功的地方。当年的量子力学就是由一些年轻人在边缘理论科学领域同心协力建立起来的。正如比利时著名湍流学家茹厄勒所说:“新事物总是被非专家发现的。”这表明,在边缘领域获得成功,也许首要条件并不是渊博的知识。在这块缺少依托、颇具风险的地方更需要的是过人的胆识,灵透的悟性,独立解决难题的能力,有时还需要点习惯边缘孤寂的耐力。热衷于开拓事业的人应当重视边缘。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信息与交通日渐畅达,在高科技时代,边缘与中心的反差也在不断淡化。互联网络、卫星通讯使得即使身处深山野谷也能与大城市享有同等丰富的信息资源;学科之间自觉地融合、嫁接,常能中心开花,形成明显的学术优势。当然,尽管某些传统边界概念在消解,但只要事物在发展,就必然会衍生出新的边缘。

中心延伸出边缘,而边缘又会成长为新的中心。当年的量子论、相对论,如今已由学术边缘成为学科中心了。这是事物发展过程中边缘与中心的对立统一。谁不掌握“中心”,谁就会失掉今天;然而谁若忽视“边缘”,谁就会失去光辉灿烂的明天。

1.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引用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中的一段话,证明了科学往往是在各种学科交叉之处展现了最强劲的发展势头的观点。

B.作者借蜡烛火焰外缘温度最高的例子,形象阐述事物边缘往往有优势最活跃的特性,表明边缘是一个特别值得重视的地方。

C.引用比利时著名湍流学家茹厄勒的话,使该段论述由摆事实巧妙过渡到在边缘领域获得成功的必备素质的阐述,并为阐述提供了依据。

D.文中两次提到量子力学,有力地阐明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边缘与中心是对立统一的,事实论据的反复运用,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

2.为什么说“事物最活跃的部分大多在它的边缘”?请结合文本概括说明。

                                 ▲                                                 

                                 ▲                                                 

3.在边缘与中心的反差不断淡化的时代,作者认为对待“边缘”的正确态度是什么?请简要说说作者的理由。

                                ▲                                               

                                ▲                                                 

 

八、作文题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馥郁是丹桂的格调,温润是美玉的格调,寂静是钱钟书的格调。正如性格决定命运一样,格调也影响着人生。钱钟书先生一生安于寂静,却创造了不寂静的人生。

请以“生命的格调”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九、文学作品阅读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6分)

晏子使吴,吴王谓行人曰:“吾闻晏婴,盖北方辩于辞、习于礼者也。”命摈者曰:“客见则称‘天子请见’。”明日,行人曰:“天子请见。”晏子蹴然。行人又曰:“天子请见。”晏子蹴然。又曰:“天子请见。”晏子蹴然者三曰臣受命弊邑之君将使于吴王之所以不敏而迷惑入于天子之朝敢问吴王恶乎存?然后吴王曰:“夫差请见。”见之以诸侯之礼。                                                (选自《晏子春秋》)

【注】①行人:官名,主管礼仪。②摈:同“傧”,导引宾客。③蹴然:局促不安的样子。

2.(1)晏子是春秋齐国后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司马迁曾为他与齐国另一位政治家写作了一篇合传。这位政治家的姓名是       ▲       

(2)文中吴王有什么做得不对令“晏子蹴然”?(3分)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家》是巴金用来批判封建宗法专制制度的一件利器。代表人物觉慧富有朝气,是作家极力褒扬的人物,作家借他的思想独白来表达自己对社会人生的见解。

B.《林黛玉进贾府》选自《红楼梦》第3回,黛玉初进贾府光彩照人,贾宝玉对她的印象是“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

C.《边城》是现代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抒发乡土情怀的中篇小说,它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爱情悲剧展现了人性的善良美好与心灵的纯净。

D. 赵太爷、假洋鬼子、王胡、吴妈是《阿Q正传》中的几个人物,阿Q的精神胜利法就是自欺欺人以求安慰,这种奴性心理是长期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造成的。

E.《欧也妮·葛朗台》中的一个重要情节是老葛朗台抢夺梳妆匣,梳妆匣是欧也妮母亲临终留给女儿的,里面的首饰作为女儿将来结婚的礼物。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简答题(10分)

(1)请概述《边城》中傩送的主要性格特点。

                                                                              

                                                                                 

 (2)请简述《红楼梦》“贾雨村夤缘复旧职”的过程。

                                                                             

                                                                             

 

十、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以下3题。

不可缠绕的心灵

曹文轩

我们的天性是自由的,但我们却会因为一些僵硬的知识的束缚而失去自由。

十二岁那年春天,我在田野上发现了一株很瘦弱的小树苗,便将它挖回来栽在菜园里。它一天一天地长大了,两年后就蹿成一米多高。春天来临,它的树干是亮灿灿的紫铜色。它长得结实而漂亮。再过两年,它就能挂果——我想。然而,两年后,它并没有如我所期盼的那样。我的小桃树再也没有长高,而且还显出奄奄一息的样子。记得那时我很难过。

后来我终于找到了原因:我的老祖母借它为瓜架,在它的根下种了丝瓜,那些刁钻的丝瓜藤就沿着它的树干攀缘而上,并像锁链那样一道道地把树干箍扎起来,对它千缠百绕。我把它们全扯掉了。第二年,桃树又生机勃勃地成长起来。那年,春寒料峭,它开花了。夏天,桃子成熟了,十分可爱。

如果我们也像这株桃树一样,被藤蔓所缠绕,我们就会失去生命的光彩。

一位从事诗歌研究的朋友曾介绍过两首台湾小孩写的诗。其中一首诗说一个无拘无束的小孩光着脚丫在地板上跑起来,留下的脚印就像游动的鱼。妈妈来了,却用拖把将这些“鱼”一网打尽。这首诗简直妙极了。我想,它们只能出自未被僵硬的知识束缚的心灵。

1.结合文段,说说“生命的光彩”的含义。

                                                                             

                                                                                 

2.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态度?(5分)

                                                                                                                                                                                                                                       

3.“妈妈来了,却用拖把将这些‘鱼’一网打尽。”请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