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山西省山大附中09-10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晕  梯  耀武力  改更张

B.羡  捐  天席地  然回首

C.悍    泊    虚无缈  忽不定

D.舟  逻  开门盗  拿归案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锋芒毕露    甘败下风    涣然一新    剑拔弩张

B.矫揉造作    曲突徙薪    既往不咎    各行其是

C.金榜题名    火中取粟    破釜沉舟    勤能补绌

D.廖廖无几    礼上往来    功亏一篑    刚愎自用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他最近的状态一直不佳,接连几次考试都不理想,屡试不爽,心情糟透了。B.辩论会上,选手们唇枪舌剑,巧舌如簧,精彩激烈的场面赢得了现场观众阵 阵掌声。

C.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一些地区画地为牢,实行地方保护主义,人为地分割 和控制煤炭资源。

D.导演对筹拍的这部电视剧主要角色的人选讳莫如深,记者得不到任何信息,   大失所望。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下列各句中,没胆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目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在持续,尽管国内外旅游业面临的压力和不确定性都在加大,但中国旅游业繁荣与发展的基本面貌并未改变。

B.或许连作者都没想到,由于这一篇哀悼家鹤的纪念文章刻在石上,使得文本的命运与石头的命运牵连在一起,为后人留下了诸多难解之谜。

C.房地产市场之所以陷入长达一年的的萧条,除了市场周期性调整的因素外,还在于部分开发商追求暴利,哄抬房价,也是泡沫加速破裂的重要原因。

D.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海峡交流基金会今天下午针对第三次陈江会谈的各项协议文本,举行了最后一次预备性磋商,历时大约一个多小时。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对下列诗(词)句中加点部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映阶碧草自春色”——“自”字写出了祠中凄凉、冷落的气氛。

 B.“早岁哪知世事艰”——“世事艰”指恢复中原之事,不断受到投降派的阻挠、破坏。

 C.“红藕香残玉簟秋”——“红藕香残”既写出秋景的冷落、萧条,也写出了词人的孤单寂寞。

 D.“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清角吹寒”,写自己所见,渲染出空城的凄清气氛。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在下面一段话里的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诗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一提到雨,也就必然地要想到雪:“                    ”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②“            ,          ”,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③“                       ”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④“            ,              ”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诗人的诗句,也许不尽在江南所写,而做这几句诗的诗人,也许不尽是江南人,但假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枝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

A.①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          ②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③柴门村犬吠,风雪夜归人          ④前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B.①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②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 

   ③柴门村犬吠,风雪夜归人          ④前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C.①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②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 

   ③前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④柴门村犬吠,风雪夜归人

D.①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②前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③柴门村犬吠,风雪夜归人         ④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

 

二、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以下4题。

   赵咨,字文楚,东郡燕人也。父畅,为博士。咨少孤,有孝行,州郡召举孝廉,并不

   延熹元年,大司农陈奇举咨至孝有道,仍迁博士。灵帝初,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宦者所诛,咨乃病去。太尉杨赐特辟,使饰巾出入,请讲议。举高第,累迁敦煌太守。以病免还,率子孙耕农为养。

   盗尝夜往劫之,咨恐母惊惧,乃先至门迎盗,因请为设食,曰:“老母八十,疾病须养,居贫,朝夕无储,乞少置衣粮。”妻子物余,一无所请。盗皆惭叹,跪而辞曰:“所犯无状,暴贤者。”言毕奔出,咨追以物与之,不及。由此益知名。征拜议郎,辞疾不到,诏书切,州郡以礼发遣,前后再三,不得已应召。

   复拜东海相。之官,道经荥阳,敦煌曹皓,咨之故孝廉也,迎路谒候,咨不为留。皓送至亭次,望尘不及,谓主薄曰:“赵君名重,今过界不见,必天下笑!”即弃印绶,追至东海。谒咨毕,辞归家。其为时人所贵若此。

   咨在官清简,计日受奉,豪党畏其俭节。视事三年,以疾自乞,征拜议郎。抗疾京师,将终,告其故吏朱诋、萧建等,使薄殓素棺,籍以黄壤,欲速朽,早归后土,不听子孙改之。

朱祗、萧建送丧到家,子胤不忍父体土并合,欲更改殡,祗、建譬以顾命,于是奉行,时称咨明达。

(范晔《后汉书·赵咨传》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州郡召举孝廉,并不。             就:到任。

B.诏书切。                         让:责备。

C.率子孙耕农为养。                 躬:亲自。

D.所犯无状,暴贤者。              干:干预。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咨乃病去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项王      

B.敦煌曹皓          行禁止

C.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宦者所诛     夫婿乐逸,婢仆所惑!

D.使饰巾出入,请讲议              吾汝毕力平险

3..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赵咨清廉俭朴的一组是(     )

   ①州郡召举孝廉,并不就。             ②躬率子孙耕农为养。

   ③居贫,朝夕无储,乞少置衣粮。    ④妻子物余,一无所请。

   ⑤咨在官清简,计日受奉。      ⑥告其故吏朱祗、萧建等,薄殓素棺。

   A.①③⑤          B.②③⑥         C.①④⑥         D.②④⑤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咨出身于官宦人家,少年丧父,因行孝道而闻名,州郡长官推举他为孝廉,但他淡泊名利,推辞不就。

 B.一伙强盗到赵咨家抢劫,赵咨镇定自若,从容迎盗。他以孝事母、清正廉洁的德行使盗贼惭叹离去。

C.赵咨上任途中,曹皓路旁迎候而未加停留。于是曹皓抛弃印绶,追至东海,拜见之后辞官归家。文中记述这件事,是为了表现曹皓淡泊名利、追慕贤达的思想性格。

 D.赵咨去世之后,其子赵胤不忍父亲简葬,打算更改殡法。故吏将赵咨临终遗命相告,终于按原计划实行。

5.把第一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分)

  (1)灵帝初,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为宦者所诛,咨乃谢病去。

译文:

  (2)老母八十,疾病须养,居贫,朝夕无储,乞少置衣粮。

译文:

 

三、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1) 春风桃李花开夜, _________。     ( 白居易《长恨歌》)

(2)__________,梨花一枝春带雨。     (  白居易《长恨歌》)

(3)心非木石岂无感?__________。      ( 鲍照《拟行路难》)

⑷)___________,深巷明朝卖杏花。    (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⑸___________,事定犹须待盖棺。   ( 陆游《病起》)

⑹宫女如花满春殿,__________。    (李白《越中览古》)

⑺孤鸿号外野,__________。     ( 阮籍《咏怀》)

⑻帝子降兮北渚,__________。      ( 屈原《湘夫人》)

⑼___________,  铁马秋风大散关。    (陆游《书愤>》)

⑽___________。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李清照《一剪梅》)

 

四、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1)此诗“构思独特”,请从首联赏析说明“构思独特”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诗颈联堪为“诗骨”,表现了诗人自强不息的豪情、心如砥石的精神和跌宕雄健的风格。这一主旨颈联是如何加以表现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文学作品阅读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读张爱玲

                            贾平凹

 先读的散文,一本《流言》,一本《张看》,天下的文章谁敢这样起名,又能起出这样的名,恐怕只有这个张爱玲。女人的散文现在是极其的多,细细密密的碎步儿如戏台上的旦角,性急的人看不得,喜欢的又有一般只看颜色的看客,噢儿噢儿叫好,且不论了那些油头粉面,单是正经的角儿,秦香莲、白素贞、七仙女……哪一个又能比得上崔莺莺?张的散文短可以不足几百字,长则万言,你难以揣度她的那些怪念头从哪儿来的,连续性的感觉不停地闪,组成了石片在水里一连串地飘过去,溅一连串的水花。一些很著名的散文家,也是这般贯通了天地,看似胡乱说,其实骨子里尽是道教的写法——散文家到了大家,往往文体不纯而类似杂说——但大多如在晴朗的日子,窗明几净,一边茗茶一边瞧着外边;总是隔了一层,有学者气或佛道气。张是一个俗女子的心性和口气,嘟嘟嘟地唠叨不已,又风趣,又刻薄,要离开又召听,是会说是非的狐子。

看了张的散文,就寻张的小说,但到处寻不着,那一年到香港,什么书也没买,只买了她的几本,先看过一个长篇,有些失望,待看到《倾城之恋》《金锁记》《沉香屑》那一系列,中她的毒已经日深。——世上的毒品不一定就是鸦片,茶是毒品,酒是毒品,大凡嗜好上瘾的东西都是毒品。张的性情和素质,离我很远,明明知道读她只乱我心,但偏是要读。古今中外的一些大作家,有的人的作品读多了,可以探出其思维规律,循法可学,有的则不能,这就是真正的天才。张的天才是发展的最好者之一。我往往读她的一部书,读完了如逛大的园子,弄不清了哪儿进门的,又如何穿径过桥走到这里;又像是醒来回忆梦,一部分清楚,一部分无法理会,恍恍惚惚。她明显地有曹雪芹的才情,又有现今人的思考,就和曹氏有了距离,她没有曹氏的气势,浑淳也不及沈从文,但她的作品的切入角度、行文的诡谲以及弥漫的一层神气,又是旁人无以类比的。

天才的长处特长、短处极短,孔雀开屏最美丽的时候也暴露了屁股,何况张是个执著的人。时下的人,尤其是也稍耍弄些文的人,已经有了毛病,读作品不是侵淫作品,不是学人家的精华,启迪自家的智慧,而是卖石灰就见不得卖面粉,还没看原著,只听别人说着好了,就来气,带气入读,就只有横桃鼻子竖挑眼,这无损于天才,却害了自家。张的书是可以收藏了长读的……

《西厢记》上说:“不会相思,学会相思,说害相思,就害相思!”《西厢记》上又说:“好思量,不量思,怎么思量?”嗨,与张爱玲同活在一个世上,也是幸运,有她的书读,这就够了。

1.作者认为张爱玲的作品有什么具体特点?(3分)

张爱玲散文的特点是:(每项不超过4个字)

 A.思想:              B.文体:               C.语言:             

2.本文运用了不少比喻,揣摩这些比喻,回答下面问题。

(1)第一段说“细细密密的碎步儿如戏台上的旦角”,“哪一个又能比上崔莺莺”,这两句加点的词在文中分别指什么?(2分)

 “戏台上的旦角”指:                                                       

“崔莺莺”指:                                                                                                       

(2)文中哪一语句与第三段中“卖石火就见不得卖面粉”这个比喻意思相同?(2)

  答:                                                                 16.结尾部分引用了《西厢记》的“不会相思,学会相思,说害相思,就害相思”,结合文章分析作者引用这句话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答: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第一段中“油头粉面”指的是低劣的散文作品,第三段中“耍弄些文的人”指的是带偏见的狭隘的文艺批评家。

 B.张爱玲的散文,性急的人看不得:读她的散文,感觉如同在晴朗的日子,窗明几净,一边茗茶一边看风景。

C.张爱玲尽管是天才作家,才情可敌曹雪芹,但浑淳不及沈从文,因而引起别人的非议和抨击。

D.一些大作家的作品读多了也能模仿,因此要探出其规律;张爱玲的作品则不能模仿,因为她所反映的生活离我们很远。

 E.“读张爱玲”这个题目含有两重意思,既指读张爱玲的作品,又指读出了张爱玲的个性与才华。

 

六、语言运用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在横线上写出四个关键词。  

据报道,我国国家图书馆浩瀚的馆藏古籍中,仅1.6万卷“敦煌遗书”就有5000余米长卷需要修复,而国图从事古籍修复的专业人员不过10人;各地图书馆、博物馆收藏的古籍文献共计3000万册,残损情况也相当严重,亟待抢救性修复,但全国的古籍修复人才总共还不足百人。以这样少的人数去完成如此浩大的修复工程,即使夜以继日地工作也需要近千年。

 答:          、           、           、           。                                                                                

 

七、作文题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夜读,是一道至情的风景。夜读,是一种特有的文化情结,是文人的一种情怀,是一个极富文化内涵的话题。“夜读”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普遍浮躁的当今社会,是否将成为一道即逝的风景,淡出人们的视野?

     请以“夜读”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得抄袭、不得少于800字。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