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吉林省吉林市09-10学年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3题。

“风”“雅”以后有李杜

苏渊雷

李白和杜甫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他们继承了诗三百篇以来美刺①比兴的形式,楚骚一派芬芳悱恻的风格,汉魏乐府抑扬顿挫的章法,以及六朝民歌清新婉丽的语调,而加以变化运用,又继承又创新,写出了许多完整美好的诗篇,不但丰富了中国古典诗歌的宝库,而且也树立起一块古典诗歌发展史上的里程碑:“风”“雅”以后有李杜。“风”偏于反映民情,是抒情的;“雅”偏于批评时政,是讽喻的。换一句话说,风大体是一种民歌,其中浪漫主义写作方法多一些;雅大体是一种叙事诗,其中现实主义写作方法多一些。因此,外国文学史上的理论(指“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搬到中国来,虽然也可以适用,但总觉得没有“风”“雅”两个字来得集中概括。而“骚”则兼有“风”“雅”之长,也就是兼有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之长。李杜作品同是从“风”“雅”“离骚”变化出来,但李偏于“风骚”,而杜则偏于“骚雅”。李杜风格形成流派之后,即取风雅二字而代之。从此,诗人由于性格和学识关系,不免有所偏向。其间唯号称“大家”的,得体兼风雅,追攀李杜,蔚为一代的“新声”。换句话说,就是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互相结合,相得益彰。就此点论,则“风雅”——李杜这条线,始终贯穿于两千余年古典诗歌的发展史中而未尝间断。

“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几乎同时出现在当日的诗坛,恰恰是那个充实而光辉时代的两面鲜艳无比的旗帜。他们有时用一种清新刚健的调子,歌唱那统一繁荣、乐观向上的时代;有时又以诗人特有的敏锐,带着沉郁顿挫的感情,描述着盛极而衰的苦难,并对苦难中的生灵寄予深切的同情。一句话,弥漫着当日整个诗坛的是一派积极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精神,而李白和杜甫又恰恰是通过复杂的生活遭遇,各以特异的风格,在最大的一致上,展现了那个不平凡时代整个民族的命运和动荡的灵魂。这就是伟大的诗人李白和杜甫为什么能够在悠久的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史上,始终站在诗歌艺术的最高峰,以全力陶铸灵魂、鼓舞人心的缘故。

 

注:①美刺:实质上是对诗歌内容或赞美或讽刺。

1.下列对“蔚为一代的‘新声’”在文中含义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指李白和杜甫创作的许多完整美好的诗篇。

B. 指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史上既反映民情又批评时政的诗篇。

C. 指李白和杜甫之后,那些号称大家的诗人所创作的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互结合、

相得益彰的作品。

D. 指李白和杜甫诗歌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精神。

2.下列解说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李白和杜甫的诗歌虽然同是从“风”“雅”“离骚”变化出来,但李诗偏于“风骚”,

而杜诗则偏于“骚雅”;“风雅”——李杜这条线,贯穿于两千余年古典诗歌的发

展史中。

B. 中国古代诗歌的优良传统,用“风”“雅”两个字来代表,比用“浪漫主义”和“现

实主义”来得集中概括。

C. “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之所以成为时代的两面鲜艳无比的旗帜,是因为

他俩几乎同时出现在当日的诗坛,而且各以“风骚”和“骚雅”见长。

D. 李白和杜甫继承了风、雅、离骚、汉魏乐府以及六朝声律的优良传统,并加以变

化运用,各以复杂的生活遭遇,创作了反映那个时代的作品,展现了那个不平凡

时代整个民族的命运和动荡的灵魂,成为“风”“雅”之后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史上

并峙的高峰。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白和杜甫都运用了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都创作了能体现那个不平

凡时代整个民族命运和动荡灵魂的作品。

B. 李白和杜甫既继承过去,又融合时代,为中国诗歌开辟了一条宽广而坦荡的道路: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

C. 在李白和杜甫风格形成流派之后的诗人,一般诗人或沿着李白流派的方向发展,

或沿着杜甫流派的方向发展,而一些“大家”则沿着兼具李杜之长的方向发展。

D. 李白总是用一种清新刚健的调子,歌唱那统一繁荣、乐观向上的时代,而杜甫则

总是以诗人特别的敏锐,挟着沉郁顿挫的感情,预感到盛极而衰的苦难,并且寄

予深切的同情,充分显示了各自特异的风格。

 

二、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4题。(以下3题,每题3分)

送石处士①序

韩愈

河阳军节度、御史大夫乌公,为节度之三月,求士于从事之贤者。有荐石先生者。公曰:“先生何如?”曰:“先生居嵩、邙、瀍、榖之间,冬一裘,夏一葛,食朝夕,饭一盂,蔬一盘。人与之钱,则辞;请与出游,未尝以事免;劝之仕,不应。坐一室,左右图书,与之语道理,辨古今事当否,论人高下,事后当成败,若河决下流而东注,若驷马驾轻车就熟路,而王良、造父②为之先后也,若烛照、数计而龟卜也。”大夫曰:“先生有以自老,无求于人,其肯为某来邪?”从事曰:“大夫文武忠孝,求士为国,不于家。方今寇聚于恒,师环其疆,农不耕收,财粟殚亡。吾所处地,归输之涂,治法征谋,宜有所出。先生仁且勇,若以义请而强委重焉,其何说之辞?”于是撰书词,具马,卜日以受使者,求先生之庐而请焉。 

先生不告于妻子,不谋于朋友,冠带出见客,拜受书礼于门内。宵则沐浴,戒行李,载书册,问道所由,告行于常所来往。晨则毕至,张上东门③外,酒三行,且起。有执爵而言者曰:“大夫真能以义取人,先生真能以道自任,决去就。为先生别。”又酌而祝曰:“凡去就出处何常,惟义之归。遂以为先生寿。”又酌而祝曰:“使大夫恒无变其初,无务富其家而饥其师,无甘受佞人而外敬正士,无昧于谄言,惟先生是听;以能有成功,保天子之宠命。”又祝曰:“使先生无利于大夫,而私便其身图。”先生起拜祝辞曰:“敢不敬蚤夜以求从祝规。”于是东都之人士咸知大夫与先生果能相与以有成也。遂各为歌诗六韵,遣愈为之序云。                                               (选自《古文观止》)

注:①石处士:古代称有才德而不愿做官的知识分子为处士。这里指洛阳人石洪。德高望重,颇具才略。  ②王良、造父:古代驾车的能手。  ③上东门:洛阳城北门。

1.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求士为国,不于家                    私:谋私利

B.撰书词,具马                        币:礼物

C.宵则沐浴,戒行李                      行李:出使的官吏

D.使先生无利于大夫,而私便其身图      图:谋取

2.下面句子中全是对石处士的赞扬或勉励之辞的一组是 

①能以义取人

②能以道自任

③恒无变其初,无务富其家而饥其师

④无甘受佞人而外敬正士

⑤无图利于大夫,而私便其身图

A.①③        B.③④       C.②⑤       D.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善用比喻来表现石处士议论和识见的高明。如用黄河奔腾东流比喻他雄辩滔

滔;用驾轻就熟来比喻他对所议论之事了如指掌,万无一失;用烛照、数计、龟

卜比喻他料事准确无误。

B.乌公考虑石先生一向无求于人,怕他不肯出来任职。从事说石先生仁爱而且勇敢,

如果凭借大义去聘请他,他会答应。于是乌公亲自到石处士的住处,可见他对求

贤士极为重视。

C.石处士虽爱隐逸山林、布衣蔬食的生活,但大敌当前,他毫不犹豫地接受了河阳

军节度使乌公的委任。

D.这篇序赞扬了石先生的为人和为仕之道,也赞扬了乌先生以义取人,并表示了对他

们的希望,但写法上与一般不同,主要运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先生仁且勇,若以义请而强委重焉(5分)

 译文:                                                                   

                                                                          

(2)先生起拜祝辞曰:“敢不敬蚤夜以求从祝规。”(5分)

 译文:                                                                    

                                                                          

 

三、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以下2题。

望 蓟 门

祖咏

  燕台①一去客心惊, 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 三边②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 海畔云山拥蓟城③。

少小虽非投笔吏, 论功还欲请长缨。

注:①燕台:原为战国时燕昭王所筑的黄金台,这里代称燕地,用以泛指平卢、范阳这一带。唐代的范阳道,以今北京西南的幽州为中心,统率十六州,为东北边防重镇。它主要的防御对象是契丹。

②三边:古称幽、并、凉为三边。这里泛指当时东北、北方、西北边防地带。

③蓟门的南侧是渤海,北翼是燕山山脉,带山襟海。

1.在开篇两联中作者触景生情,其中哪一字起到了诗眼的作用?结合具体诗句分析作者为何产生这种感受。

答:                                                                        

                                                                              

2.尾联中作者运用了班超投笔从戎、终军请缨的典故。请结合诗句分析其作用。

答:                                                                       

                                                                              

 

四、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

(2)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

(3)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泣孤舟之嫠妇。                                         (苏轼《赤壁赋》)

(4)安得广厦千万间,            ,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6)               ,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 (《己亥杂诗》其五)

 

 

五、文学作品阅读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风雪夜归

何蔚萍

早归者与晚归者的心理是不一样的。她是个晚归者,街上早已冷冷清清,多的是风、是雪、是脚印。

拐过这个弯,就可以看到大门了,她觉得心跳得很急,但愿不要关。但愿……她觉得手脚冰凉。在大街的拐弯处,在雪花萦绕的惨淡的灯光下,大门紧紧闭着。

她拉紧了围巾,向目所能及的地方张望了一番,希望大院里还有一个跟她一样晚归的人。但一个也没有。

只得叫门了。她绕着墙走过去。叫谁呢?金娣是她最好的朋友,可上个月出嫁了,要是上个月看这场电影就好了,她立刻觉得自己很好笑。算了,叫刘安婶吧。在大院里,打招呼数她最亲热,可她嫌这胖老婆子势力,平常是不大搭理她的。那是好多年前了,她读完高中被下放,妈妈难过得哭了,刘安婶却说:“你下放以后就是贫下中农了,以后生伢儿也是贫下中农了。”后来她招工回城。这刘安婶对她并不坏,可她总是忘不了那句话。不能叫她,再说,既然平时没交往,现在叫人家也不合适。

那么只好叫马平平了。这个14岁的男孩,父母在外地工作,他跟姥姥住。打小时候起,他就总缠着她讲故事,她也不叫他失望。她瞅准了平平家的方向,她像是第一次发觉,墙头怎么那么高哇!声音该传不进去吧?唉,就传进了又能怎样呢?14岁的孩子,哪怕在旁边敲大鼓也不会醒的。

那就叫平平姥姥吧。那是最慈祥不过的老太太了,全院里也就她最关心她的婚事,三天两头要给她介绍对象。但她却“对”得怕极了。那些衣冠楚楚的小伙子的审视的目光,能把她的人看矮了一截,她心里很痛切地感到了悲哀,她在广阔天地里磨去了最美好的年华。人说,十七十八无丑女,可她,已经30岁了,如果再年轻5岁,哪怕3岁呢,她也一定要争取一下。她并不笨,可现在,都晚了,就像是看这场电影,不防门已经关上一样。那么就听天由命,随便找一个,她又不愿意。于是人们背后都讲她挑剔,只有平平的姥姥没讲过。可是,叫这位60岁的老人深更半夜又冒着大雪来给自己开门——这万万使不得!

她觉得很冷。才发现雪很大,风更紧了,近处远处,都是白茫茫的世界。当看到大街尽头时,有个黑点朝这边走来。她的眼猛然睁大,如果是大院里的人该有多好啊!她一定会对他说一千声一万声的谢,不管他在不在意。

终于走近了,一个提着篮子的中年人。但他丝毫没有拐进大院的意思,匆匆过去了。

她真想顿脚,真想诅咒。不知是诅咒那人,还是诅咒自己;是诅咒天气,还是诅咒运气。她眼巴巴地盯着他的背影,一时充满羡慕。他是提着东西的,回家一定有人给他开门。是母亲?是妻子?那家,一定是温暖极了的。她也有家,有床,有被,有炉子;尽管有点孤独,却是暖和的,然而她进不去,咫尺天涯,该死的电影。

她不能设想在门外过一夜。喊吧!笼统地喊,谁愿意谁来开。她发誓,不管开的是谁,以后都要对他(她)很好。

她终于放开嗓子,并用手去捶,“开开门——”

吱的一声,门开了。

原来并没有关上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题目中的“风雪”,在文中以环境描写的形式渲染了凄清死寂的气氛,烘托了人物

彻底绝望的心情;并且以风雪中的寒冷与屋内的温暖构成强烈的对比,突出夜归人内心的焦急和凄凉。

B.刘安婶是一个心直口快的中年妇女;马平平是一个天真无邪的少年;平平姥姥是

一个慈祥的老太太。她们平日都关心或亲近着这个夜归者。

C.是婚姻上的挫折,使这位大龄女青年对周围的人产生了由衷的反感,因而不肯与

邻里真心交往,邻居也就没有人关心她,于是她备感孤独。

D.“提着篮子的中年人”的路过,使夜归者在焦急中有了一丝希望,进而陷入失望。

正是这一情节的设置使故事有了一点波折,为小说增添了情趣。

E.这篇小说选取了一个典型的生活横截面,主要以夜归者站在院门口短时间内心理

活动的描述为手段,展现了院子里邻居之间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

(2)故事中“风雪夜归”的“她”具有怎样的性格?请简要概括。

答:                                                                     

                                                                           

                                                                          

(3)结尾一句“原来并没有关上”有什么妙处?请简要分析。

答:                                                                     

                                                                           

                                                                         

(4)夜归的大龄姑娘站在门前,犹豫之中,在心里把院里的邻居们排了一个队,并

十分努力地回忆起了往日的许多细节。对于这样的写法,有人认为是作者的匠

心独运,也有人认为是做作拖沓之笔,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

点和理由。

答:                                                                     

                                                                            

                                                                         

                                                                         

 

六、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怀李叔同先生

丰子恺

距今二十九年前,我十七岁的时候,最初在杭州的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里见到李叔同先生,他是我们的音乐教师,即后来的弘一法师。李先生一生的最大特点是“认真”。他对于一件事,不做则已,要做就非做得彻底不可。

他出身于富裕之家,他堕地后就遭父丧,又逢家庭之变,青年时就陪了他的生母南迁上海。当时上海文坛有著名的沪学会,李先生应沪学会征文,名字屡列第一。当时在上海的他:丝绒碗帽,正中缀一方白玉,曲襟背心,花缎袍子,后面挂着胖辫子,底下缎带扎脚管,双梁厚底鞋子,头抬得很高,英俊之气,流露于眉目间。真是当时上海一等的翩翩公子。这是最初表示他的特性:凡事认真。他立意要做翩翩公子,就彻底地做一个翩翩公子。

后来他到日本。他赴日本留学的时候,作一首《金缕曲》,词曰:“披发佯狂走。莽中原,暮鸦啼彻,几株衰柳。破碎河山谁收拾?零落西风依旧。便惹得离人消瘦。……长夜西风眠不得,度群生那惜心肝剖。是祖国,忍辜负?”读这首词,可想见他当时豪气满胸,爱国热情炽盛。在日本时,看见明治维新的文化,就渴慕西洋文明。他立刻放弃了翩翩公子的态度,改做一个留学生。他对于西洋艺术全面进攻,绘画、音乐、文学、戏剧都研究。后来他在日本创办春柳剧社,并演当时西洋著名的悲剧《茶花女》。他自己把腰束小,扮作茶花女,粉墨登场。卷发,白的上衣,白的长裙拖着地面,腰身小到一把,两手举起托着后头,头向右歪侧,眉峰紧蹙,眼波斜睇,正是茶花女自伤命薄的神情。后来,我见过李先生在日本时的照片:高帽子、硬领、硬袖、燕尾服、史的克、尖头皮鞋,加之长身、高鼻,没有脚的眼镜夹在鼻梁上,竟活象一个西洋人。由此可以想见,当时他是彻头彻尾的一个留学生。这是第二次表示他的特性:凡事认真。学一样,像一样。

他回国后,在上海太平洋报社当编辑。不久,就被南京高等师范请去教图画、音乐。后来又应杭州师范之聘,同时兼任两个学校的课,我就是杭州师范的学生。这时候,李先生已由留学生变为“教师”。这一变,变得真彻底:漂亮的洋装不穿了,却换上灰色粗布袍子、黑布马褂、布底鞋子。金丝边眼镜也换了黑的钢丝边眼镜。他是一个修养很深的美术家,所以对于仪表很讲究。他穿布衣,全无穷相,而另具一种朴素的美。“淡妆浓抹总相宜”,这诗句原是描写西子的,但拿来形容我们的李先生的仪表,也很适用。他一时代的服装,表出着一时代的思想与生活。各时代的思想与生活判然不同,各时代的服装也判然不同。这是第三次表示他的特性:认真。

我读二年级时,图画归李先生教。他本来常读性理的书,后来忽然信了道教,案头常常放着道藏。但他学道的时候很短。不久他就学佛。李先生告诉我,他不久要出家为僧。我愕然不知所对。过了几天,他果然辞职,到了虎跑寺。我们再去望他时,他已光着头皮,穿着僧衣,俨然一位清癯的法师了。法师的僧腊(出家时间)二十四年。这二十四年中,他一贯到底,而且修行功夫愈进愈深。他的生活非常认真。举一例说:有一次我寄一卷宣纸去,请弘一法师写佛号。宣纸多了些,他就来信问我,余多的宣纸如何处置?有一次他到我家。我请他藤椅子里坐。他把藤椅子轻轻摇动,然后慢慢地坐下去。起先我不敢问。后来看他每次都如此,我就启问。法师回答我说:“这椅子里头,两根藤之间,也许有小虫伏着。突然坐下去,要把它们压死,所以先摇动一下,慢慢地坐下去,好让它们走避。”读者听到这话,也许要笑。但这正是做人极度认真的表示。

现在弘一法师在福建泉州圆寂了。我和李先生在世间的师弟尘缘已经结束,然而他的遗训——认真——永远铭刻在我心头。  

1943年4月作于四川客寓

(节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读本①·你的微笑》)

(1) 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 李叔同先生是作者的老师。他出身于富裕之家,青年时颇有才气,应沪学会征文,

名字屡列第一。他英俊潇洒,颇有风度,是当时上海一等的花花公子。

B. 李叔同先生满怀爱国热情,奔赴日本留学,他全面钻研西洋艺术,绘画、音乐、

文学、戏剧都研究;介绍西洋文明,亲自主演西洋著名的悲剧《茶花女》,目的是

学成以后报效祖国。

C. 李叔同先生回国后,身份变了,装束也变了;这一变,变得真彻底:漂亮的洋装

不穿了,却换上灰色粗布袍子、黑布马褂、布底鞋子。这一变,表明他与西方思

想的彻底决裂,与西方帝国主义的彻底决裂, 显示了坚定的爱国意志。

D. 李叔同先生的特性就是“认真”:认真做人,认真学道,认真学佛。即使在出家为

僧之后,生活做事依然非常认真,如“宣纸多了些,他就来信问我,余多的宣纸

如何处置?”

E.作者对李叔同先生非常熟悉,选材得心应手,全文思路贯通。通过几次外貌描写,

表现了人物的内在精神。但是,结尾说“我和李先生在世间的师弟尘缘已经结束”,

表明作者对李叔同的出家非常失望,无比痛心。

(2)文中说:“他当时豪气满胸,爱国热情炽盛。”请结合实例加以说明。

   答:                                                                       

                                                                              

                                                                              

(3)李叔同人物性格的突出特征是什么?文章分哪几个阶段论述的?(6分)

   答:                                                                       

                                                                              

                                                                              

(4)李叔同早年曾是热血的爱国青年,后来却出家为僧。对李先生出家的选择,请发

表你的看法。

   答:                                                                       

                                                                                

                                                                               

 

 

七、选择题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在大溪地的生活,始终觉得大溪地只是沧海一粟,而我是一粟当中的一粟,很

卑微,很渺小,大千世界一尘沙。

B.这种“摇头丸”毒性很大,人吃后,就会情不自禁地摇起头来,一摇就是数十分

钟甚至数小时。

C.有人说“生活水平提高了,生产力就会提高”,这是本末倒置的说法,正确的说法

应是生产力提高了,生活水平才能提高。

D.喜欢在洁白的墙上笔走龙蛇,写字题诗,竟成为我们中国人一种奇怪的积习和癖

好,也不知此风起于何时,始作俑者为谁。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剧情粗糙,台词可笑,并没有影响《赤壁》获得超高的票房收入,这多半要归功

于三国故事的深入人心和古典文学名著在观众心中的分量。

B.由于技术水平太低,这些产品质量不是比沿海地区的同类产品低,就是成本比沿

海的高。

C.11月26日、27日,日本主流媒体《朝日新闻》用四个整版罕见地来刊登名为《日

中战争》的专题报道,对侵华战争进行全面、冷静的反思。

D.“霸王”本是令许多人讨厌的一个词语,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价值观念

的提高,语言王国的“霸王”类词语逐渐兴盛起来,如浴霸、彩霸等。

 

八、语言运用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把下列句子和短语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填序号)(3分)

①从山岩裸露、白雪皑皑的山巅,到针阔混交、林木遮天的山岭

②中国吉林省长白山,有个面积为20多公顷的林区

③这里没有森林病虫害

④十分明显的植被垂直带变化,没有夹杂人为的痕迹

⑤长白山优化森木结构,正好成为欧洲病态森林最佳参照模式地

⑥众多的物种以最佳的形式和谐协调地生存

⑦成为一个完整的东北亚山地生态系统

正确顺序为: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针对下面的新闻内容写一段评论,表明自己的看法。要求观点鲜明,语言简洁、得

体,不超过70字。

11月8日,北京大学招生办称,将在京津渝等13省份试行“中学校长实名推

荐制”。依照北大的规划,通过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的自主招生方式录取到北大的学生,原则上控制在本科招生计划的3% 以内,以往北大校本部公布的本科招生计划一般在2650人左右。

《关于试行“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的实施方案》称,2010年,在北京、天津、重庆、黑龙江、 吉林、江苏、浙江、河南、湖南、湖北、广东、陕西、新疆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具有实名推荐资质的中学,校长可按分配名额推荐综合素质优秀或学科特长突出的高中毕业生。

 

 

 

 

 

 

 

 

 

 

 

 

 

 

 

 

 

 

 

 

 

 

 

 

 

 

 

 

 

 

 

 

 

 

 

 

 

 

 

 

 

 

 

 

 

 

 

 

 

 

 

 

 

 

 

 

 

 

 

 

 

 

 

 

 

 

 

 

 

 

 

 

九、仿写题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在下面横线处,仿照前面的两个句子再写两个句子,形成整齐的排比句式。

欣赏大海,自然会在大海的浩瀚中找到开阔和豁达;欣赏蓝天,自然会在蓝天的辽阔中拓宽视野和胸襟;                                          

                                                  

 

十、作文题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海尔张瑞敏:“永远战战兢兢,永远如履薄冰。” 

      联想柳传志:“我们一直在设立一个机制,好让我们的经营者不打盹,你一打

盹,对手的机会就来了。” 

       华为任正非:“华为总会有冬天,准备好棉衣,比不准备好。我们该如何应对华为的冬天?”

       微软比尔·盖茨:“我们离破产永远只有十八个月。”

       戴尔电脑迈克尔·戴尔:“我有的时候半夜会醒,一想起事情就害怕。但如果不这样的话,那么你很快就会被别人干掉。”

 

全面理解材料,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内涵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要书写清楚,出现错别字扣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