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在物理学发展的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的科学研究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在以下几位物理学家所做科学贡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伽利略应用“斜面实验“的结论,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 B.法拉第不仅提出了场的概念,而且采用电场线来直观地描绘了电场 C.开普勒将天体之间的引力规律推广到宇宙中的一切物体,得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D.牛顿对能量守恒定律的建立作出了突出贡献
|
2. 难度:简单 | |
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如图所示的四个运动物体中,惯性最大的是( ) A. C.
|
3. 难度:简单 | |
如图所示,某次台球比赛中,将目标球送至洞口有线路1(实线)和线路2(虚线),则目标球分别走两条线路时( ) A.位移一定不相同 B.时间一定不相同 C.平均速度一定不相同 D.到达洞口的瞬时速度一定不相同
|
4. 难度:简单 | |
如图所示,将质量为m的石块从距地面h高处斜向上方抛出,石块抛出时的速度大小为v0,不计空气阻力,石块落地时的动能为 A. mgh B. C.
|
5. 难度:简单 | |
未来“胶囊高铁”有望成为一种新的交通工具。“胶囊高铁”利用磁悬浮技术将列车“漂浮”在真空管道中,由于没有摩擦,其运行速度最高可达到 A. 5000 B. 6分13秒是时刻 C. “胶囊高铁”列车在真空管道中受重力作用 D. 计算“胶囊高铁”列车从A城到B城的平均速度时,不能将它看成质点
|
6. 难度:简单 | |
气球下挂一重物,沿与水平方向成 A.受重力、浮力、水平方向的风力 B.只受重力和浮力的作用 C.受重力、浮力、斜向上的冲力 D.受重力、浮力、水平方向的风力、斜向上的冲力
|
7. 难度:简单 | |
下列四幅图片涉及物理学史上的四个重大发现,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库仑利用图甲实验测出了引力常量 B.奥斯特利用图乙实验,发现了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C.牛顿根据图丙理想斜面实验,提出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D.安培利用图丁实验,总结出了磁场对运动电荷作用的规律
|
8. 难度:简单 | |
如图所示是起吊重物的吊车,某次操作过程中,液压杆长度收缩,吊臂绕固定转轴O逆时针转动,吊臂上的A,B两点做圆周运动,此时A点的角速度为ω,液压杆的长度为r,OB=2OA=2l,则( ) A.A点的速度方向垂直于液压杆 B.B点的角速度为2ω C.A,B两点的线速度大小关系vB=2vA D.B点的向心加速度为ω2l
|
9. 难度:中等 | |
下列对教材中的四幅图分析正确的是 A.图甲:被推出的冰壶能继续前进,是因为一直受到手的推力作用 B.图乙:电梯在加速上升时,电梯里的人处于失重状态 C.图丙:汽车过凹形桥最低点时,速度越大,对桥面的压力越大 D.图丁:汽车在水平路面转弯时,受到重力、支持力、摩擦力、向心力四个力的作用
|
10. 难度:简单 | |
如图,折线是表示物体甲从A地向B地运动的x-t图象,直线表示物体乙从B地向A地运动的x-t图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2~6 s内甲做匀速直线运动 B.乙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大小为5m/s C.从计时开始至甲、乙相遇的过程中,乙的位移大小为60m D.在t=8s时,甲、乙两物体的速度大小相等
|
11. 难度:简单 | |
绍兴市S区奥体中心举行CH杯全国蹦床锦标赛。对于如图所示蹦床比赛时运动员的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运动员在蹦床上上升阶段,一直处于超重状态 B. 运动员在蹦床上加速上升阶段,蹦床的弹性势能增大 C. 运动员离开蹦床在空中运动阶段,一直处于失重状态 D. 运动员离开蹦床在空中运动阶段,重力势能一直增大
|
12. 难度:中等 | |
如图是某款能一件自动上水的全自动智能电热壶,当壶内水位过低时能自动加满水,加热之后的水,时间长了冷却,机器又可以自动加热到设定温度。某同学为了研究其工作原理,经进一步查阅厂家相关技术说明了解到:“一键加水”是由一水泵(电动机)和传感器来实现的,单独对这一部分进行测试时发现,当其两端所加电压 A.这种电热壶工作时加热部分的电阻值约为5Ω B.正常工作时,其输出的机械功率为 C.正常工作时,其电动机内阻两端电压为 D.使用一天该水壶消耗的电能为
|
13. 难度:简单 | |
在通电直导线与磁场方向垂直的情况下,为研究安培力与电流大小的关系,实验时应保持不变的物理量是( ) A.只有电流 B.只有磁感应强度 C.只有导线在磁场中的长度 D.磁感应强度和导线在磁场中的长度
|
14. 难度:中等 | |
滑雪运动员由斜坡高速向下滑行过程中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乙所示,则由图象中AB段曲线可知,运动员在此过程中 A.做匀变速曲线运动 B.做变加速运动 C.所受力的合力不断增大 D.机械能守恒
|
15. 难度:简单 | |
2018年7月10日4时58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第三十二颗北斗导航卫星.该卫星属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卫星入轨并完成在轨测试后,将接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为用户提供更可靠服务.通过百度查询知道,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是运转轨道面与地球赤道面有夹角的轨道卫星,它的运转周期也是24小时,如图所示,关于该北斗导航卫星说法正确的是 A.该卫星可定位在北京的正上空 B.该卫星与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的向心加速度大小是不等的 C.该卫星的发射速度v≤7.9km/s D.该卫星的角速度与放在北京地面上物体随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大小相等
|
16. 难度:中等 | |
将一束等离子体(即高温下电离的气体,含有大量带正电和带负电的微粒,而从整体来说呈中性)喷射入磁场,磁场中有两块金属板A,B,这时金属板上就会聚集电荷,产生电压。在磁极配置如图所示的情况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金属板A上聚集正电荷,金属板B上聚集负电荷 B.金属板A上聚集负电荷,金属板B上聚集正电荷 C.金属板A的电势高于金属板B的电势 D.通过电阻R的电流方向由a到b
|
17. 难度:简单 | |
充电宝的核心部件是锂离子电池.由于锂离子电池的材料特性,在电池短路、过高或过低温度、过度充电后放电等情况下都有可能引起电池漏液、起火或爆炸.为安全起见,中国民航总局做出了相关规定,如图1所示.为了给智能手机充电,小明购买了一款移动电源,其铭牌如图2所示.给手机充电时该移动电源的效率按80%计算.根据以上材料,请你判断( ) A.Wh与mAh均为电量单位 B.乘飞机出行时,这款移动电源不能随身携带 C.这款移动电源能为手机提供的最大充电量为10000mAh D.这款移动电源充满电后所储存的总化学能为37Wh
|
18. 难度:简单 | |
厄瓜多尔巴诺什地区的悬崖边,有一座叫La Casa del árbol(意为“树屋”)的地震监测站,设有一架无任何保护的“世界末日”秋千。据说当对面的通古拉瓦火山云遮雾绕的时候,在树屋荡“末日秋千”真的让人有神仙般的感觉……假设“末日秋千”总共有两根长度均为10m的绳子固定在悬崖边的监测站上。某次体验中,将质量为60kg的体验者拉至A处释放,已知A处相对“末日秋千”最低处的高度差为2m,不计空气阻力,g=10m/s2,则( ) A.体验者摆动到最低处时的速度为5m/s B.如果释放点越高,则在秋千最低处人对凳子的压力越小 C.若体验者从A位置静止释放,则人在最低处时处于失重状态 D.若体验者以3m/s的初速度从A位置开始运动,则在最低处单根绳子的拉力为447N
|
19. 难度:中等 | |
利用图示装置可以做力学中的许多实验。 (1)利用此装置做“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时,打出的一条纸带,其局部放大如下右图所示。则D点的读数是_____cm,D点的速度大小为_____m/s。 (2)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小车已平衡摩擦力的判断依据是_____ A.通过认真观察小车在长木板上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B.小车可在长木板上任意位置静止 C.测量纸带上各打点之间的距离是均匀的 (3)在“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中,先调节木板上定滑轮的高度,使牵引小车的细绳与木板平行,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 A.避免小车在运动过程中发生抖动 B.可使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的点迹清晰 C.可以保证小车最终能够实现匀速直线运动 D.可在平衡摩擦力后使细绳拉力等于小车受的合力
|
20. 难度:简单 | |
(1)在“练习使用多用电表”的实验中,小明同学用多用电表测量某一电阻,由于第一次选择的倍率不够合适,又改换另一倍率测量,两次测量时电表指针所指的位置如图(甲) 中的虚线所示,下面列出这两次测量中的主要操作: A.将两根表笔短接,并调零 B.将表笔分别与被测电阻的两端接触,观察招针位置 C.记下电阻值 D.将“选择开关”旋到“×10Ω”挡 E.将“选择开关”旋到“×1Ω”挡 F.将“选择开关”旋到交流500V挡 ①根据上述有关操作作出两次倍率选择的先后顺序是____(选填“DE”或“ED”); ②该电阻的阻值是_________Ω. (2)为了更精确地测定该电阻的阻值,小明欲采用伏安法.现有如下实验器材:①量程为3V,内阻约为3kΩ的电压表;②量程为10mA,内阻约为0.1Ω的电流表;③阻值为0~20Ω的滑动变阻器;④内阻可忽略,输出电压为3V的电源;⑤开关和导线若干. 图(乙)中P点应该________,Q点应该__________.(均在下列选项中选择) A.接a B.接b C.接c D.不接
|
21.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长l=1m的轻质细绳上端固定,下端连接一个可视为质点的带电小球,小球静止在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中,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37°.已知小球所带电荷量q=1.0×10-6C,匀强电场的场强E=3.0×103N/C,取重力加速度g=10m/s2,sin 37°=0.6,cos 37°=0.8.求: (1)小球所受电场力F的大小; (2)小球的质量m; (3)将电场撤去,小球回到最低点时速度v的大小.
|
22. 难度:简单 | |
2019年1月3日,中国的“嫦娥四号”成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在月球背面成功实施软着陆的人类探测器。“嫦娥四号“探测器在距离月面100m高度的A点时,利用发动机的反推力作用悬停,用自身的三维成像敏感器对着陆区进行障碍检测,选出月面C点为最安全的着陆点。此时,探测器调整发动机的反推力,沿水平方向从静止匀加速直线运动,然后再以相同加速度大小匀减速直线运动,刚好在C点正上方的B点减速为零。已知AB长10m,从A到B的运动时间为20s,探测器总质量为300kg(忽略喷气对探测器质量的影响),探测器在月球表面的重力为地球表面的 (1)从A运动到B过程中的最大速率; (2)匀加速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 (3)匀减速运动时发动机的反推力大小。
|
23.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最大承受能力为6mg,长为R的轻质细线一端固定在O1点,细线的下端系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带电小球,固定点O1的正下方某处的P点可以垂直于竖直平面插入一颗光滑的钉子。现将小球从细线处于水平状态由静止释放,小球刚好在B处平抛飞出。带电小球平抛飞出后经过一块匀强电场区域(只存在于BC之间),恰好从C点进入水平地面上固定的半径为r的圆弧形槽,槽的圆心在O2,D点为最低点,且∠CO2D= (1)求该光滑的钉子距离O1的距离; (2)求该带电小球带什么电?匀强电场场强的大小E; (3)小球最终停在距离D处4R的Q点,求水平面与小球间的动摩擦因数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