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物理试卷 > 试卷信息
2017届湖北省高三新考试大纲适应性考试物理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根据玻尔理论,氢原子的能级公式为n为能级,A为基态能量,一个氢原子中的电子从n= 4的能级直接跃迁到基态,在此过程中

A氢原子辐射一个能量为的光子

B氢原子辐射一个能量为的光子

C子辐射一系列频率的光子,其中频率最大的光子能量为

D氢原子辐射一系列频率的光子,其中频率最大的光子能量为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质量为m的运动员从下蹲状态竖直向上起跳,经过时间 t,身体仲直并刚好离开地面,离开地面时速度为。在时间t内

A地面对他的平均作用力为

B地面对他的平均作用力为

C地面对他的平均作用力为

D地面对他的平均作用力为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图甲所示,在匀强磁场中,两个匝数相同的正方形金属线圈分别以不同的转速,绕与磁感线垂直的轴匀速转动,产生的交变电动势随吋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乙中曲线 a、b所示,则

At = 0时刻,两线圈均处于垂直于中性面的位罝

Ba、b对应的线圈转速之比为2:3

Ca、b对应的两线圈面积之比为1:1

D若只改变两线圈的形状匝数不变,则两线圈电动势的有效值之比一定不变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如图所示,由中山大学发起的空间引力波探测工程“天琴计划”于2015年启动,拟采用三颗全同的卫SC1、SC2、SC3构成一个边长约为地球半径27倍的等边三角形阵列,地球恰好处于三角形中心,卫将在以地球为中心、高度约10万公里的轨道上运行,对一个周期仅有54分钟的超紧凑双白矮里系统RXJ08063+1527产生的引力波进行探测。若地球近地卫星的运行周期为,则三颗全同卫星的运行周期最接近

A40T0       B50T0      C60T0      D70T0

 

二、多选题
详细信息
5. 难度:困难

如图所示,顶角为的光滑圆锥体固定在水平面上,一质量为m的均质圆环套在圆锥体上,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圆锥体对圆力方向垂直于圆锥的侧面

B圆锥体对圆环的弹力方向竖直向上

C圆环的张力不为零

D圆环的张力方向指向圆环的圆心

 

三、选择题
详细信息
6. 难度:困难

如图所示,在水平面纸面内有三根相同的金属棒ab、 ac和MN,其中ab、 ac在a点接触,构成“V"字型导轨。导轨所在空间存在垂直于纸面的均匀磁场。用力使MN从点由a点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运动中MN始终与∠bac的角平分线垂直且和导轨保持良好接触, MN与ab、 ac的交点分别为P、Q。关于回路中的电流i及P、Q间的电压绝对值U与时间t的关系图线,下列可能正确的是

 

 

四、多选题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如图所示,空间直角坐标系Oxy内存在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与Oxy平面平行且与y轴负方向的夹角为,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大小为E、方向沿y轴负方向。一质子重力不计从原点0以速度向z轴正方向射出。已知质子的电荷量为e,下列关于质子的受力和运动的描述正确的是

A质子在O点受到的合力大小为

B质子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合力为变力

C质子沿Z轴方向的分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D质子不可能做匀变速曲线运动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两辆汽车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的平方随位置的变化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汽车A的加速度大小为

B汽车A、B在处的速度大小为

C汽车AB在处相遇

D汽车AB在处相遇

 

五、计算题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用一个量程为30mA的毫安表做了如下两个实验。

1同学中要测量该毫安表的内阻,设计了如图a所示电路。图中电源电动势未知,内阻不计。闭合开关,将电阻箱阻值调到30时,毫安表恰好满偏;将电阻箱阻值调到110时,毫安表指针指在半偏位置,由此可得毫安表的内阻Rk=    ,电源的电动势大小为E=        V。

2同学乙将甲设计的电路稍作改变,如图b所示,在毫安表两端接上两个表笔,设计出一个简易的欧姆表,图中的左侧表笔应为     选填“红表笔”或“黑表笔”,根据该表的结构,可得待测电阻Rx与毫安表示数I的函数关系式为Rx=         用符号I、E、R和Rg表示

3同学乙将表盘的电流刻度转换为电阻刻度时犮现,在保证安表安全的情况下,为了使实验所得数据更准确,表盘指针偏转范围应该尽量大,电阻箱的阻值应调到     

 

六、实验题
详细信息
10. 难度:困难

某同学用图示装置研究弹性正碰。实验中使用半径相等的弹性小球12,且小球1的质量大于小球2的质量。实验主要步骤如下:

安装好实验装置,做好测量前的准备。

第一步:先将木板竖直固定于斜槽前端边缘处的C点,且板面与纸面垂直,在木板上记下 置于C点小球的位置然后将木板向右平移适当的距离,并固定。

第二步放小球2,让小球1从斜槽上A点由静止滚下,并撞在木板上。重复多次,用尽可能小的圆把小球的所有落点圈在里面,其圆心就处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

第三步:把小球2放在斜槽前墙边缘处的C点,让小球1A点由静止滚下,使它们碰撞, 重复多次,并使用与第二步同样的方法分別标出碰撞后两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

第四步:用刻度尺分别测量三个落地点的平均位置到O点的距离,即线段OMOPON的长度。

回答下列问题:

1)若C点到木板的距离为x,小球落点到0点的距离为y,重力加速度为g,则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   

2)上述实验中,P点是    的平均位置,N点是    的平均位置,M点是        的平均位置。

3)若满足条件   (用测量量表示),则两小球发生的碰撞是弹性正碰。

 

七、计算题
详细信息
11. 难度:困难

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有由圆孤AB和弧BC组成的光滑固定轨道,两者在最高点B平滑连接,BC孤的半径是AB孤的2倍。质量为m=02kg的小球从A点以某一水平向右的初速度切入轨道AB, 小球恰好可以一直沿轨道由A运动到C,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l0m/s2。求小球到达C 处时对轨道的作用力。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