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物理试卷 > 试卷信息
2017届安徽省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物理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困难

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图中虚线表示原子核形成的电场的等势线,实线表示一个α粒子运动的轨迹,在α粒子从a运动到b,再运动到c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动能先增大,后减小

B电势能先减小,后增大

C电场力先做负功,后做正功,总功为零

D加速度先变小,后变大

 

详细信息
2. 难度:困难

如图甲所示为电场中的一条电场线,在电场线上建立坐标轴,则坐标轴上O~x2间各点的电势分布如图乙所示,则  

A在O~x2间,场强先减小后增大

B在O~x2间,场强方向发生了变化

C若一负电荷从O点运动到x2点,电势能逐渐减小

D从O点静止释放一仅受电场力作用的正电荷,则该电荷在O~x2间一直做加速运动

 

详细信息
3. 难度:困难

如图所示,在绝缘的斜面上方存在着沿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一带电金属块由静止开始沿斜面滑到底端,已知在金属块下滑的过程中动能增加了07J,金属块克服摩擦力做功03J,重力做功12J,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 金属块带负电荷

B. 电场力做功02J

C. 金属块的机械能减少12J

D. 金属块的电势能增加02J

 

详细信息
4. 难度:困难

如图,两质量均为m的小球,通过长为L的不可伸长轻绳水平相连,从某一高处自由下落,下落过程中绳处于水平伸直状态在下落h高度时,绳中点碰到水平放置的光滑钉子O,重力加速度为g,则   

A轻绳与钉子相碰后的瞬间,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g

B从轻绳与钉子相碰到小球刚到达最低点的过程,重力的功率一直减小

C小球刚到达最低点时速度大小为

D小球刚到达最低点时,绳子对小球的拉力大小为

 

详细信息
5. 难度:困难

如图所示,光滑轨道ABCD是大型游乐设施过山车轨道的简化模型,最低点B处的入、出口靠近但相互错开,C是半径为R的圆形轨道的最高点,BD部分水平,末端D点与右端足够长的水平传送带无缝连接,传送带以恒定速度v逆时针转动,现将一质量为m的小滑块从轨道AB上某一固定位置A由静止释放,滑块能通过C点后再经D点滑上传送带,则  

A固定位置A到B点的竖直高度可能为24R

B滑块不可能重新回到出发点A处

C传送带速度v越大,滑块与传送带摩擦产生的热量越多

D滑块在传送带上向右运动的最大距离与传送带速度v有关

 

详细信息
6. 难度:困难

一半径为R的均匀带正电圆环水平放置,环心为O点,质量为m的带正电的小球从O点正上方h高的A点静止释放,并穿过带电环,关于小球从A运动到与O对称的点A′的过程中,其加速度大小a、重力势能EpG、机械能E、电势能Ep电随位置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取0点为坐标原点且重力势能为零,向上为h的正方向,并取无限远处电势为零).其中一定不正确的是:

 

 

详细信息
7. 难度:困难

A、B两球沿一直线运动并发生正碰,如图所示为两球碰撞前后的位移时间图像ab分别为A、B两球碰前的位移时间图像,c为碰撞后两球共同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若A球质量m=2kg,则由图可知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A、B碰撞前的总动量为3kgm/s

B碰撞时A对B所施冲量为-4Ns

C碰撞前后A的动量变化为4kgm/s

D碰撞中A、B两球组成的系统损失的动能为10J

 

详细信息
8. 难度:困难

如图所示,水平放置的平行金属板A、B间接有恒定的电压, 电荷M从极板A的左边缘、电荷N从极板B的右边缘同时沿水平方向进入板间电场运动轨迹在同一平面内,两个电荷恰好在 板间中线上某点P相碰,点P在中线中点的右侧,若不考虑电荷的重力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荷M的比荷等于电荷N的比荷

B碰撞时电荷M的速度大于电荷N的速率

C从两个电荷进入电场到两个电荷相遇,电场力对电荷M做的功大于电场力对电荷N做的功

D两电荷在P点时,速度共线

 

详细信息
9. 难度:困难

某兴趣小组对一辆自制遥控小车的性能进行研究.他们让这辆小车在水平的直轨道上由静止开始运动,并将小车运动的全过程记录下来,通过处理转化为vt图象,如图所示(除2 s10 s时间段图象为曲线外,其余时间段图象均为直线).已知在小车运动的过程中,2 s14 s时间段内小车的功率保持不变,在14 s末停止遥控而让小车自由滑行,小车的质量为10 kg,可认为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小车所受的阻力大小不变.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小车受到的阻力大小为15 N

B. 小车匀加速阶段的牵引力为4N

C. 小车匀速行驶阶段的功率为9 W

D. 小车加速过程中位移大小为42 m

 

详细信息
10. 难度:困难

如图所示,空间存在一匀强电场,其方向与水平方向间的夹角为30°ABC是竖直平面内的三个点,其中AB与电场垂直,BC沿水平方向,且AB=BC。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带正电小球以初速度v0A点水平向右抛出,经过时间t小球落到C点,速度大小仍是v0,,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电场方向沿电场线斜向上

B. 电场强度大小为E=mg/q

C. 小球下落高度3gt2/4

D. 此过程增加的电势能等于mg2t2/2

 

二、实验题
详细信息
11. 难度:困难

测量滑块与水平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游标卡尺测量挡光条的宽度L;用米尺测量O点到光电门A之间的距离d;

②调整轻滑轮,使细线水平;

③让滑块上的挡光条在桌面上O点的正上方并在砝码盘中加上一定的砝码,然后从O点由静止释放滑块,读出力传感器的读数F和数字毫秒计上显示的挡光条经过光电门的时间Δt;

④根据挡光条的宽度L、O点到光电门A之间的距离d、挡光条经过光电门的时间Δt,求出滑块运动时的加速度a

⑤多次重复步骤③④,得到多组力的数据F与对应的滑块加速度a

⑥根据上述实验数据作出aF图象,计算滑块与水平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

测量次数

1

2

3

4

5

力传感器读数FN

032

043

051

058

066

测量计算的加速度am/s2

059

120

151

189

231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滑块的加速度a可以用d、L、Δt表示,则a的表达式为________。

2在此实验中________填“要求”或“不要求”砝码和砝码盘的总质量远小于滑块、挡光条以及力传感器的总质量。

3在实验步骤⑤中,我们得到多组力的数据F与对应的滑块加速度a的数据如下表所示,请在坐标纸中画出aF图象。

4根据图象求出滑块与水平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________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详细信息
12. 难度:压轴

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装置,通过半径相同的A、B两球的碰撞来探究碰撞过程中的不变量,图中PQ是斜槽,QR为水平槽,实验时先使A球从斜槽上某一固定位置G由静止开始滚下,落到位于水平地面的记录纸上,留下痕迹重复上述操作10次,得到10个落点痕迹,再把B球放在水平槽上靠近槽末端的地方,让A球仍从位置G由静止开始滚下,和B球碰撞后,A、B球分别在记录纸上留下各自的落点痕迹,重复这种操作10次图中O点是水平槽末端R在记录纸上的竖直投影点,B球落点痕迹如图乙所示,其中米尺水平放置,且在G、R、O所在的平面内,米尺的零点与O点对齐

1碰撞后B球的水平射程应取为________cm

2在以下选项中,本次实验必须进行的测量是________

A水平槽上未放B球时,测量A球落点位置到O点的距离

B测量A球与B球碰撞后,A球落点位置到O点的距离

C测量A球与B球的质量

D测量G点相对于水平槽面的高度

3某同学用一把有50个小等分刻度的游标卡尺测量小球的直径,由于遮挡,只能看见游标尺的后半部分,如图所示,小球的直径D=________mm

4常用的测量仪器还有螺旋测微器,若某次测量示数如图,则待测长度为________mm

 

三、简答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压轴

如图所示,在方向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中(图中未画出),有一固定光滑绝缘的半球形碗,碗的半径为R.有一个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小球,静止在距碗底高度为的碗内右侧表面上.

(1)求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的大小;

(2)若将匀强电场方向变为竖直向下,求小球运动到碗底时对碗的压力大小.

(3)若将匀强电场方向变为竖直向上,试说明小球在碗内将如何运动。

 

四、计算题
详细信息
14. 难度:压轴

如图所示,质量为 、半径为 的质量分布均匀的圆环静止在粗糙的水平桌面上,一质量为 的光滑小球以水平速度 通过环上的小孔正对环心射入环内,与环发生第一次碰撞后到第二次碰撞前小球恰好不会从小孔中穿出。假设小球与环内壁的碰撞为弹性碰撞,只考虑圆环与桌面之间的摩擦,且粗糙程度各处相同。求:

①第一次碰撞后圆环的速度;

②第二次碰撞前圆环的位移;

圆环通过的总位移。

 

详细信息
15. 难度:压轴

如图所示为研究电子枪中电子在电场中运动的简化模型示意图xoy平面的第一象限,存在以轴、轴及双曲线的一段0≤L,0≤L为边界的匀强电场区域Ⅰ;在第二象限存在以=-L=-2L=0、L为边界的匀强电场区域Ⅱ两个电场大小均为E,不计电子所受重力,电子的电荷量大小为e,则:

1从电场Ⅰ的边界B点处静止释放电子,电子离开MNPQ时的位置坐标;

2从电场I的AB曲线边界处由静止释放电子,电子离开MNPQ时的最小动能;

3若将左侧电场II整体水平向左移动n≥1,要使电子从=-2L=0处离开电场区域II,在电场I区域内由静止释放电子的所有位置。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