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难度:简单 | |
|
下列各图中,所有接触面都是光滑的,所有物体都处于静止状态.P、Q两个物体之间不存在弹力的是
|
|
| 2. 难度:简单 | |
|
短跑运动员起跑时的好坏,对于是否能取得好成绩十分关键.如图所示,当发令枪响时必须奋力蹬地,发挥自己的最大体能,以获取最大的
A.位移 B.路程 C.加速度 D.速度
|
|
| 3. 难度:简单 | |
|
以下几种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可以存在的是 A.速度向东正在减少,加速度向西正在增大 B.速度向东正在减少,加速度向东正在增大 C.速度向东正在增大,加速度向西正在减少 D.速度向东正在增大,加速度向西正在增大
|
|
| 4. 难度:简单 | |
|
2012年5月,汉宜高速铁路客运列车将正式开通,结束了荆州市没有国铁的历史.假设列车在某段距离中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由10m/s增加到50m/s时位移为x.则当速度由10m/s增加到30m/s时,它的位移是
A.x/3 B.x/2 C.2x D.3x
|
|
| 5. 难度:简单 | |
|
如图所示是P、Q两质点从同一位置开始运动的v-t图像,由图线可以判断
A.P质点的加速度越来越小 B.在0~t1时间内,P质点的位移大于Q质点的位移 C.t1时刻两质点又到达相同的位置 D.在t1时刻之前,P质点的加速度均大于Q质点的加速度
|
|
| 6. 难度:简单 | |
|
如图所示,斜拉桥的塔柱两侧有许多钢索,它们的一端都系在塔柱上.对于每组对称钢索,它们的上端可以看成系在一起,即两根钢索对塔柱的拉力F1、F2作用在同一点.它们合起来对塔柱的作用效果应该让塔柱好像受到一个竖直向下的力F一样,如图(2)所示.这样,塔柱便能稳固地伫立在桥墩上,不会因钢索的牵拉而发生倾斜,甚至倒下.如果斜拉桥塔柱两侧的钢索不能呈对称分布如图(3)所示,要保持塔柱所受的合力竖直向下,那么钢索AC、AB的拉力FAC、FAB应满足
A.FAC︰FAB=1︰1 B.FAC︰FAB=cosβ︰cosα C.FAC︰FAB=sinβ︰sinα D.FAC︰FAB=sinα︰sinβ
|
|
| 7. 难度:简单 | |
|
如右图所示,图形凹槽半径R=30cm,质量m=1kg的小物块在沿半径方向的轻弹簧挤压下处于静止状态。已知弹簧的劲度系数k=50N/m,自由长度L=40cm,一端固定在圆心O处,弹簧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7°。取g=10m/s2,sin37°=0.6,cos37°=0.8。则
A.物块对槽的压力大小是15N B.物块对槽的压力大小是13N C.槽对物块的摩擦力大小是6N D.槽对物块的摩擦力大小是8N
|
|
| 8. 难度:简单 | |
|
如图所示,一轻质弹簧竖直放置在水平地面上,下端固定.弹簧原长为20cm,劲度系数k=200N/m.现用竖直向下的力将弹簧压缩到10cm后用细线栓住,此时在弹簧上端放置质量为0.5kg的物块.在烧断细线的瞬间
A.物块的速度为零 B.物块的加速度为零 C.物块的加速度为10m/s2,方向竖直向下 D.物块的加速度为30m/s2,方向竖直向上
|
|
| 9. 难度:简单 | |
|
现代社会汽车大量增加,发生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遇到意外情况时车不能立即停止.司机从看到情况到操纵制动器来刹车需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叫反应时间;在这段时间内汽车要保持原速前进一段距离,叫反应距离.从操纵制动器到车停下来,汽车又要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刹车距离.图为《驾驶员守则》中的安全距离图.下列对严禁超速和酒后驾驶(人饮酒后反应时间变长)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有
A.随着汽车行驶速度的增加,刹车距离也增加 B.刹车距离可作为判断车辆是否超速的一个依据 C.驾驶员没饮酒和酒后都以相同的速度驾车,反应距离相同 D.驾驶员没饮酒和酒后都以相同的速度驾车,反应距离不同
|
|
| 10. 难度:简单 | |
|
用水平力F推静止在斜面上的物块,当力F由零开始逐渐增大而物块仍保持静止状态,则物块
A.所受合力逐渐增大 B.所受斜面摩擦力逐渐增大 C.所受斜面弹力逐渐增大 D.所受斜面作用力逐渐变小
|
|
| 11. 难度:简单 | |
|
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时,某同学得到如图的一条纸带,标有0、1、2、3、4、5、6等计数点,各计数点间还有四个打点在图中被覆盖,测得各相邻计数点间距s1=5.18cm,s2=4.40cm,s3=3.62cm,s4=2.84cm,s5=2.06cm,s6=1.28cm..
1.相邻两记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 s.. 2.物体的加速度大小a= m/s2 3.打点计时器打下记数点3时,物体的速度大小v3= m/s..
|
|
| 12. 难度:简单 | |
|
某探究学习小组的同学要验证“牛顿第二定律”,他们在实验室组装了一套如图所示的装置,水平轨道上安装两个光电门,小车上固定有力传感器和挡光板,细线一端与力传感器连接另一端跨过定滑轮挂上砝码盘,实验时,调整轨道的倾角正好能平衡小车所受的摩擦力(图中未画出).
1.该实验中小车所受的合力 (填“等于”或“不等于”)力传感器的示数,该实验是否需要满足砝码和砝码盘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 (填”需要”或”不需要”) 2.实验获得以下测量数据:小车、传感器和挡光板的总质量M,挡光板的宽度l,光电门1和2的中心距离为s。某次实验过程:力传感器的读数为F,小车通过光电门1和2的当光时间分别为t1、t2(小车通过光电门2后,砝码盘才落地),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则该实验要验证的式子是 。
|
|
| 13. 难度:简单 | |
|
前不久媒体报道,从某大厦28楼窗口落下半块砖头,竟将停在楼下的一辆轿车车顶砸了个口,幸好车内无人,否则后果更加严重.假定此砖头可看做质点,它是从距车顶80m高处由静止开始落下,且空气阻力忽略不计.求: 1.砖头在空中的运动时间 2.砖头砸到车上时的速度大小
|
|
| 14. 难度:简单 | |
|
2011年7月23日晚,甬温线永嘉站至温州南站间,北京南至福州D 301次列车与杭州至福州南D3115次列车发生追尾事故,造成动车组运行以来的特重大铁路交通事故。事故发生前D3115次动车组正以20km/h的目视行车速度在发生事故的铁路上匀速行驶,而D301次动车组驶离永嘉站后,2分钟车速达到216km/h,便开始匀速行驶。不幸的是几分钟后就发生了追尾事故。 1.如果认为D301次动车组以恒定加速度从静止驶离永嘉车站,求D301的启动加速度和加速距离分别是多少? 2.已知动车组紧急制动的加速度为3m/s2,D301正常行驶后,为了避免事故发生,应至少距离D3115多远开始刹车才有可能避免事故发生?(20km/h≈5.6m/s)
|
|
| 15. 难度:简单 | |
|
在水平地面上放一木板B,重力为G2=100N,再在木板上放一货箱A,重力为G1=500N,设货箱与木板、木板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μ均为0.5,先用绳子把货箱与墙拉紧,如下图所示,已知sinθ=0.6,cosθ=0.8,然后在木板B上施一水平力F,想把木板从货箱下抽出来,F至少应为多大?
|
|
| 16. 难度:简单 | |
|
如图所示,质量
1.若两皮带轮AB之间的距离是6 m,物体将从哪一边离开传送带? 2.若皮带轮间的距离足够大,从M滑上到离开传送带的整个过程中,求M和传送带间相对位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