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难度:简单 | |
|
下列物理量不属于矢量的是 A.磁感应强度 B.功 C.位移 D.速度
|
|
| 2. 难度:简单 | |
|
如图所示,计时开始时A、B二质点在同一位置,由图可知:
A.A、B二质点运动方向相反 B.2s末A、B二质点相遇 C.2s末A、B二质点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D. A、B二质点速度相同时,相距6 m
|
|
| 3. 难度:简单 | |
|
关于磁场和磁感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磁感线总是从磁体N极出发到磁体S极终止 B.磁感线的疏密程度描述了磁场的强弱 C.磁场中某点磁场方向与可以自由转动的小磁针在该点静止时S极所指的方向相同 D.磁场中某处磁感应强度方向与通电导线在该处所受的安培力方向相同
|
|
| 4. 难度:简单 | |
|
如图所示, A、B是两只飞镖,将一软木板挂在竖直墙壁上,作为镖靶.在离墙壁一定距离的同一处,将它们水平掷出,不计空气阻力,两只飞镖插在靶上的状态如图所示(侧视图).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A镖掷出时的初速度比B镖掷出时的初速度小 B.B镖插入靶时的末速度比A镖插入靶时的末速度大 C.B镖的运动时间比A镖的运动时间长 D.A镖的质量一定比B镖的质量大
|
|
| 5. 难度:简单 | |
|
下面四个图象分别表示四个物体的位移、速度、加速度和摩擦力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其中反映物体受力不可能平衡的是
|
|
| 6. 难度:简单 | |
|
图中的虚线为某电场的等势面,今有两个带电粒子(重力不计),以不同的速度经过电场中的A点后,沿不同的径迹1和2运动,由轨迹可以断定:
A.两粒子所带电荷量绝对值一定不同 B.两粒子的电性一定相同 C.粒子1的动能先减少后增大 D.经过B、C两点两粒子的速率可能相等
|
|
| 7. 难度:简单 | |
|
“神舟”七号飞船先沿椭圆轨道飞行,后在远地点343千米处点火加速,由椭圆轨道变成高度为343千米的圆轨道,在此圆轨道上飞船运行周期约为90分钟。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飞船变轨前后的机械能相等 B.飞船在圆轨道上时航天员出舱前后都处于失重状态 C.飞船在此圆轨道上运动的角速度大于同步卫星运动的角速度 D.飞船变轨前通过椭圆轨道远地点时的加速度大于变轨后沿圆轨道运动的加速度
|
|
| 8. 难度:简单 | |
|
如图所示,物体A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A的左边固定有轻质弹簧,与A质量相同的物体B以速度v向A运动并与弹簧发生碰撞,A、B始终沿同一直线运动,则对于A、B组成的系统,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B的加速度最大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 B.A的速度等于v时A的加速度最大 C.B的速度为零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 D.A和B的速度相等时系统损失的动能最大
|
|
| 9. 难度:简单 | |
|
如图,一混合正离子束先后通过正交电场、磁场区域Ⅰ和匀强磁场区域Ⅱ,如果正离子束在区域Ⅰ中不偏转,进入区域Ⅱ后偏转半径相同,则说明这些正离子具有相同的:
A.质量 B.电荷 C.速度 D.荷质比
|
|
| 10. 难度:简单 | |
|
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图为一次实验得到的一条纸带,纸带上每相邻的两计数点间都有四个点未画出,按时间顺序取0、1、2、3、4、5六个计数点,用刻度尺量出1、2、3、4、5点到0点的距离如图所示(单位:cm)。则打计数点4时纸带的速度大小v4=________m/s,小车的加速度大小a=________m/s2。(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
|
| 11. 难度:简单 | |
|
在“测定金属的电阻率”的实验中,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直径时的刻度位置如图,用刻度尺测量金属丝的长度l=0.810m.金属丝的电阻大约为4.
1.从图中读出金属丝的直径为_ _mm. ②在用伏安法测定金属丝的电阻时,除被测电阻丝外,还有如下供选择的实验器材: A.直流电源:电动势约4.5V,内阻很小; B.电流表A1:量程0~0.6A,内阻0.125; C.电流表A2:量程0~3.0A,内阻0.025; D.电压表V:量程0~3V,内阻3k; E.滑动变阻器R1:最大阻值10; F.滑动变阻器R2:最大阻值50; G.开关、导线等. 2.在可供选择的器材中,应该选用的电流表是_ _,应该选用的滑动变阻器是_ _. 3.根据所选的器材,在答案卷的方框中画出实验电路图.
4.若据伏安法测出电阻丝的电阻为Rx=4.1,则这种金属 材料的电阻率为_ _ ·m.(保留二位有效数字)
|
|
| 12. 难度:简单 | |
|
在水平光滑的绝缘桌面内建立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第Ⅰ、Ⅱ象限有方向垂直桌面的匀强磁场.第Ⅲ、Ⅳ象限有大小为E的匀强电场,方向与x轴成45°。现把一个质量为m,电量为q的正电荷从坐标为(0,-
1.电荷第一次经x轴进入磁场时的速度; 2.磁感应强度的大小; 3.粒子从M到O运动时间。
|
|
| 13. 难度:简单 | |
|
如图所示的轨道由半径为R的1/4光滑圆弧轨道AB、竖直台阶BC、足够长的光滑水平直轨道CD组成.小车的质量为M,紧靠台阶BC且上水平表面与B点等高.一质量为m的可视为质点的滑块自圆弧顶端A点由静止下滑,滑过圆弧的最低点B之后滑到小车上.已知M=4m,小车的上表面的右侧固定一根轻弹簧,弹簧的自由端在Q点,小车的上表面左端点P与Q点之间是粗糙的,滑块与PQ之间表面的动摩擦因数为
1.滑块滑到B点的瞬间对圆弧轨道的压力大小. 2.要使滑块既能挤压弹簧,又最终没有滑离小车,则小车上PQ之间的距离应在什么范围内?(滑块与弹簧的相互作用始终在弹簧的弹性范围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