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难度:简单 | |
|
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的科学发现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步.在对以下几位物理学家的叙述中,不正确的说法是 ( ) A.牛顿提出的万有引力定律奠定了天体力学的基础 B.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用实验的方法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G C.法拉第发现了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和规律 D.库仑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
|
| 2. 难度:简单 | |
|
如图所示,起重机将重为G的重物匀速吊起,此时四条钢索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均为600,则每根钢索中的弹力大小为 ( )
A.
|
|
| 3. 难度:简单 | |
|
如图所示,实线为电场线,虚线为带电粒子(不计重力)的运动轨迹,电场中A、B两点的电势分别为ФA、ФB,粒子在A、B两点的速度大小分别为VA、VB,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A、aB,电势能分别为EpA,、EpB,则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 ) A.ФA>ФB B.VA>VB C.aA>aB D.EpA<EpB
|
|
| 4. 难度:简单 | |
|
三个质子1、2和3分别以大小相等、方向如图所示的初速度Vl、V2和v3,经过平板MN上的小孔0射入匀强磁场B,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整个装置放在真空中,且不计重力,这三个质子打到平板MN上的位置到小孔的距离分别为s1、s2和s3,则 ( )
A.s1<s2<s3 B.s1>s2>s3 C.S1=s3>s2 D. s1=s3<s2
|
|
| 5. 难度:简单 | |
|
如图所示,质量为M、倾角为θ的斜面体A放于水平地面上,把质量为m的小滑块B放在斜面体A的顶端,顶端的高度为h.开始时两者保持相对静止,然后B由A的顶端沿着斜面滑至地面.若以地面为参考系,且忽略一切摩擦力,在此过程中,斜面的支持力对B所做的功为W.下面给出的W的四个表达式中,只有一个是合理的,你可能不会求解,但是你可以 通过分析,对下列表达式做出合理的判断.根据你的判断,W的合理表达式应为 ( ) A.W=O B. C、 D、
|
|
| 6. 难度:简单 | ||||||||||||||||||||||||
|
酒后驾驶会导致许多安全隐患,是因为驾驶员的反应时间变长,反应时间是指驾驶员从发现情况到采取制动的时间.下表中“思考距离”是指驾驶员从发现情况到采取制动的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距离,“制动距离”是指驾驶员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的距离(假设汽车制动时的加速度大小都相同)
分析上表可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驾驶员酒后反应时间比正常情况下多0.5s B.若汽车以20 m/s的速度行驶时,发现前方40 m处有险情,酒后驾驶不能安全停车 C.汽车制动时,加速度大小为10 m/s2 D.表中x为66.7
|
||||||||||||||||||||||||
| 7. 难度:简单 | |
|
如图所示,一长为
A.
|
|
| 8. 难度:简单 | |
|
如图所示a是地球赤道上的一点,t=0时刻在a的正上空有b、c、d三颗轨道均位于赤道平面的地球卫星,这些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运行方向均与地球自转方向(顺时针转动)相同,其中c是地球同步卫星.设卫星b绕地球运行的周期为T,则在t=
|
|
| 9. 难度:简单 | |
|
如图是质量为1 kg的质点在水平面上运动的V-t图像,以水平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在0~3.0 s时间内,合力对质点做功为10 J B.在4.0 s~6.Os时间内,质点的平均速度为3m/s C.在1.0 s—5.Os时间内,合力的平均功率为4W D.在t=6.0 s时,质点加速度为零
|
|
| 10. 难度:简单 | |
|
如图a所示,一轻质弹簧的下端固定在水平面上,上端放置一物体(物体与弹簧不连接),初始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现用竖直向上的拉力F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开始向上做匀加速运动,拉力F与物体位移x的关系如图b所示(g= 10 m/s2),则正确的结论是 ( )
A.物体与弹簧分离时,弹簧处于压缩状态 B.弹簧的劲度系数为7.5 N/cm C.物体的质量为3 kg D.物体的加涑窿大小为5 m/s2
|
|
| 11. 难度:简单 | |
|
如图,水平放置的三块带孔的平行金属板与一个直流电源相连,一个带正电的液滴从A板上方M点处由静止释放,不计空气阻力,设液滴 电量不变,从释放到达B板小孔处为过程I,在BC之间运动为过程Ⅱ,则 ( )
A.液滴一定不能从C板小孔中穿出 B.过程I中一定是重力势能向电势能和动能转化 C.过程I和过程Ⅱ系统机械能变化量大小相等 D.过程Ⅱ中一定是重力势能向电势能和动能转化
|
|
| 12. 难度:简单 | |
|
绝缘水平面上固定一正点电荷Q,另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q>O)的滑块(可看作点电荷)从a点以初速度v。沿水平面向Q运动,到达b点时速度减为零,已知a、b间距离为s,滑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重力加速度为g.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
A.滑块在运动过程中所受Q的库仑力有可能大于滑动摩擦力 B.滑块在运动过程的中间时刻,速度的大小等于 C.此过程中产生的内能为 D、Q产生的电场中,a,b两点间的电势差为
|
|
| 13. 难度:简单 | |
|
在“探究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首先用两个弹簧秤分别勾住绳套,在保证弹簧秤与木板平行的条件下,互成角度地拉长橡皮条,使结点到达O点,用铅笔记下0点位置及两细绳的方向,如图12中的OA、OB方向,读出两弹簧秤的示数F0A=2.7 N、F0B=3.3 N.
1.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在图中利用图示法求出FOA与F0B的合力,其大小F=____. 2.为了完成本实验,还要进行的一项关键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在本操作中需要记录的是________和________
|
|
| 14. 难度:简单 | |
|
图甲为一段粗细均匀的新型导电材料棒,现测量该材料的电阻率. 1.首先用多用电表的欧姆挡(倍率为×10)粗测其电阻,指针位置如图乙所示,其读数R=________Ω.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导线的直径,其示数如图丙所示,该金属导线的直径为________ cm
2.然后用以下器材用伏安法尽可能精确地测量其电阻: A.电流表:量程为0.6A,内阻约为0.1Ω B.电压表:量程为3V,内阻约为3kΩ C.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为20Ω,额定电流1A D.低压直流电源:电压6V,内阻忽略 E.电键K,导线若干 在方框中画出实验电路图
3.如果实验中电流表示数为I,电压表示数为U,并测出该棒的长度为L、直径为d,则该材料的电阻率ρ=____________(用测出的物理量的符号表示).
|
|
| 15. 难度:简单 | |
|
如图所示装置由AB、BC、CD三段轨道组成,轨道交接处均由很小的圆弧平滑连接,其中轨道AB、CD段是光滑的,水平轨道BC的长度s=5m,轨道CD足够长且倾角θ=370,A、D两点离轨道BC的高度分别为h1=4.30 m、h2=l.35 m.现让质量为m的小滑块自A点由静止释放。已知小滑块与轨道BC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重力加速度g取10m/s2,sin370=0.6、cos370=0.8.求:
1.小滑块第一次到达D点时的速度大小; 2.小滑块第一次与第二次通过C点的时间间隔.
|
|
| 16. 难度:简单 | |
|
在半径R=5 000 km的某星球表面,宇航员做了如下实验.实验装置如图15甲所示,竖直平面内的光滑轨道由轨道AB和圆弧轨道BC组成,将质量m=0.2kg的小球从轨道AB上高H处的某点静止滑下,用力传感器测出小球经过C点时对轨道的压力F,改变H的大小,可测出相应的F大小,F随H的变化关系如图15乙所示.求:
1.圆轨道的半径. 2.该星球的第一宇宙速度.
|
|
| 17. 难度:简单 | |
|
如图a所示,水平直线MN下方有竖直向上的匀强电场,现将一重力不计、比荷
1.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E; 2.图6中 3.如果在O点右方d=67.5cm处有一垂直于MN的足够大的挡板,求电荷从0点出发运动到挡板所需的时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