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难度:中等 | |
|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的地震及海啸,引发了令世人震惊的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泄漏事故,核泄漏出的人工放射性核素碘-131发出的放射线对人体有害。产生碘-131的一种方式为: A.方程中的X表示质子 B.方程中的X表示电子 C.核反应中质量亏损Δm= m1+m4-m2-m3 D.核反应中释放的核能ΔE=( m1-m2-m3-2m4)c2
|
|
| 2. 难度:中等 | |
|
对一定量的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气体的体积是所有气体分子的体积之和 B.当气体膨胀时,气体对外做功,因而气体的内能减少 C.气体对器壁的压强是由大量气体分子对器壁不断碰撞而产生的 D.气体分子的热运动越激烈,气体温度就越高,气体压强亦就越大
|
|
| 3. 难度:中等 | |
|
如图为用a、b两种单色光分别通过同一双缝干涉装置获得的干涉图样。现让a、b两种光组成的复色光穿过平行玻璃砖或三棱镜时,光的传播方向中可能正确的是
|
|
| 4. 难度:中等 | |
|
图1、图2两图分别表示一简谐波在传播方向上平衡位置相距3m的a、b两质点的振动图象。如果波长大于1.5m,则该波的波速大小可能是
A.5m/s B.10 m/s C.30 m/s D.60 m/s
|
|
| 5. 难度:中等 | |
|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封闭箱内装有质量为m的物体。以某一初速度向上竖直抛出,至最高点后又落回地面,箱运动过程受到的空气阻力大小与速度大小成正比。则
A.上升过程中,箱对物体的弹力逐渐减小 B.下落过程中,箱对物体的弹力始终为零 C.上升过程中箱受到的重力的平均功率小于下降过程中重力的平均功率 D.上升过程中箱受到的重力的冲量大小等于下降过程重力的冲量大小
|
|
| 6. 难度:中等 | |
|
如图所示,匀强电场中有一位于竖直面内的正方形ABCD,其中AB和CD是电场中的两条等势线,A、D两点间的电势差为U0。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小球从A点由静止释放,一段时间后小球通过C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球做匀变速曲线运动 B.小球减小的电势能等于增加的动能 C.小球减小的电势能等于增加的机械能 D.到达C点小球的速度大小为
|
|
| 7. 难度:中等 | |
|
如图所示的正方形导线框abcd,电阻为R,现维持线框以恒定速度v沿x轴运动,并穿过图中所示的匀强磁场区域,如果以x轴正方向为力的正方向,线框在图示位置的时刻作为计时零点,则磁场对线框的作用力F、线框ab边两端的电势差Uab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正确的是
|
|
| 8. 难度:中等 | |
|
A、B两地球卫星均在同一轨道平面内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它们运动的轨道半径之比 A.
|
|
| 9. 难度:中等 | |
|
以下是一位同学做“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的关系”的实验。 (1)下列实验步骤是这位同学准备完成的,请写出正确的操作顺序______________ A.以弹簧伸长量为横坐标,以弹力为纵坐标,描出各组数据(x,F)对应的点,并用平滑曲线连接起来 B.记下弹簧不挂钩码时,其下端在刻度尺上指示的刻度L0 C.将铁架台固定在桌子上,将弹簧的一端系于横梁上让其自然竖直悬挂。在其近邻平行于弹簧固定一刻度尺 D.依次在弹簧的下端挂上1个、2个、3个、4个……钩码,分别记下钩码静止时弹簧下端所对应的刻度并记录在表格内,然后取下钩码,分别求出弹簧伸长量 E.以弹簧的伸长量为自变量,写出弹力与弹簧伸长量之间的关系式 F.解释表达式中常数的物理意义 (2)如图所示为根据测量数据在坐标系中作出的F—x图线,由图求出弹簧的劲度系数 为:______________。
|
|
| 10. 难度:中等 | |
|
某学习小组在用伏安法测定一节常用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中,实验室备有下列器材:
A.待测干电池 B.电流表 C.电压表 D.定值电阻R0=4000Ω E.滑动变阻器R(0—20Ω) F.开关和导线若干 ①为了达到实验目的,在下面方框中完成实验电路图。(图中电压表 ③该实验测得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值与真实值存在误差,产生误差的原因可能是_____。
|
|
| 11. 难度:中等 | |
|
如图,粗糙水平地面上有一压缩并锁定的弹簧,弹簧左端固定于竖直墙壁上,右端与一质量为m=0.1kg的小物块A(可视为质点)接触但不连接,光滑的固定圆周轨道MP与地面相切于M点,P点为轨道的最高点。现解除弹簧锁定,弹簧将小物块A推出,A沿粗糙水平地面运动,之后沿圆周轨道运动并恰能通过P点。已知A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1)小滑块到达P 点时的速度大小; (2) 弹簧弹力对滑块所做的功。
|
|
| 12. 难度:中等 | |
|
如图所示的xoy平面内有一半径为R、以坐标原点O为圆心的圆形磁场区域,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在直线
|
|
| 13. 难度:中等 | |
|
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左端的固定装置P能根据需要发射和接收质量
⑴第一次碰撞后,小球B上升的最大高度h; ⑵装置P要发射多少个小球,才能使小球B上升到与悬点等高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