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难度:简单 | |
|
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加速度的方向为负方向时,则速度一定变小 B.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则加速度就越大 C.物体加速度的方向保持不变,则速度方向也保持不变 D.物体加速度的大小不断变小,则速度大小也不断变小
|
|
| 2. 难度:简单 | |
|
一煤块由静止放到水平向右匀速运动的白色传送带上,煤块在传送带上划出一段黑色的痕迹,若以传送带为参考系,则煤块在传送带上划痕的过程可描述为 A.向右做匀加速运动 B.向右做匀减速运动 C.向左做匀减速运动 D.向左做匀加速运动
|
|
| 3. 难度:简单 | |
|
处于平直轨道上的甲、乙两物体相距x,乙在甲前且两物体同时、同向开始运动,甲以初速度v、加速度a1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乙做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a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假设甲能从乙旁边通过,下述情况可能发生的是 A.a1=a2时,能相遇两次 B.a1>a2时,能相遇两次 C.a1<a2时,能相遇两次 D.a1<a2时,能相遇一次
|
|
| 4. 难度:简单 | |
|
如图所示,光滑斜面AE被分成四个相等的部分,一物体由A点从静止释放,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物体到达各点的速率之比 vB:vC:vD:vE= B.物体到达各点经历的时间 C.物体从A到E的平均速度v=vB D.物体通过每一部分时,其速度增量vB-vA=vC-vB=vD-vC=vE-vD
|
|
| 5. 难度:简单 | |
|
在军事演习中,某空降兵从飞机上跳下,先做自由落体运动,在t1时刻速度达较大值v1时打开降落伞,做减速运动,在t2时刻以较小速度v2着地.他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空降兵在0~t2和t1~t2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A.0~t1, C.t1~t2,
|
|
| 6. 难度:简单 | |
|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A放在斜面体B上,若A和B沿水平方向以相同的速度v0一起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斜面体B对A的作用力大小为
A.mg B.mgsin
|
|
| 7. 难度:简单 | |
|
如图所示,足够长的传送带与水平间夹角为
|
|
| 8. 难度:简单 | |
|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情况如图所示,有关此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两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可以同时比橡皮筋的拉力大 B.橡皮筋的拉力是合力,两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是分力 C.两次拉橡皮筋时,需将橡皮筋结点拉到同一位置O.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两次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效果相同 D.若只增大某一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大小而要保证橡皮筋结点位置不变,只需调整另一只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即可
|
|
| 9. 难度:简单 | |
|
如图所示,完全相同的质量为m的A、B两球,用两根等长的细线悬挂在O点,两球之间夹着一根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静止不动时,弹簧处于水平方向,两根细线之间的夹角为θ.则弹簧的长度被压缩了
A. C.
|
|
| 10. 难度:简单 | |
|
一端装有定滑轮的粗糙斜面体放在地面上,A、B两物体通过细绳连接,并处于静止状态(不计绳的质量和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如图所示.现用水平力F作用于物体B上,缓慢拉开一小角度,此过程中斜面体与物体A仍然静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平力F一定变大 B.物体A所受斜面体的摩擦力一定变大 C.物体A所受斜面体的支持力一定不变 D.斜面体所受地面的支持力一定不变
|
|
| 11. 难度:简单 | |
|
如图所示,光滑圆球放在直角三角形木块和墙之间,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墙与球之间的弹力用F表示,三角形木块与地面之间的弹力用FN表示,三角形木块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用f表示,若将三角形木块向墙移动一小段距离,整个装置仍静止,则F、FN、f大小的变化情况是
A.F、FN、f均变大 B.F、FN、f均变小 C.F、FN、f均不变 D.F、f变大,FN不变
|
|
| 12. 难度:简单 | |
|
如图所示,物体在粗糙的水平面上,受到一个与水平方向成α角的拉力F的作用,匀速向右运动,若拉力F的方向与水平方向所成的α角的减小,物体仍匀速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拉力F与物体所受的摩擦力的合力一定竖直向上 B.物体受到所有外力(F、f、重力及支持力)的合力为零 C.物体受到的拉力F与重力的合力的方向不变 D.物体受到的拉力F与重力的合力的方向与原方向相比沿顺时针方向向下偏
|
|
| 13. 难度:简单 | |
|
某同学用如左图所示装置测量重力加速度g,所用交流电频率为50 Hz.在所选纸带上取某点为0号计数点,然后每3个点取一个计数点,所有测量数据及其标记符号如右图所示.
该同学用两种方法处理数据(T为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 方法A:由g1= 方法B:由g1= 从数据处理方法看,在s1、s2、s3、s4、s5、s6中对实验结果起作用的, 方法A中有 ;方法B中有 .因此,选择方法 (A或B)更合理,这样可以减少实验的 (系统或偶然)误差.本实验误差的主要来源有 (试举出两条).
|
|
| 14. 难度:简单 | |
|
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 Hz,记录小车运动的纸带如图所示,在纸带上选择6个计数点A、B、C、D、E、F,相邻两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各点到A点的距离依次是 2.0 cm、5.0 cm、9.0 cm、14.0 cm、20.0 cm. (1)根据学过的知识可以求出小车在B点的速度为 vB= m/s,CE间的平均速度 m/s; (2)以打B点时为计时起点,建立v-t坐标系如图所示,请在图中作出小车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 (3)根据图线可得小车运动的加速度为 m/s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
|
| 15. 难度:简单 | |
|
一辆公共汽车进站后开始刹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开始刹车后的第1 s内和第2 s内位移大小依次为9 m和7 m.则刹车后6 s内的位移是多少?
|
|
| 16. 难度:简单 | |
|
一根轻绳通过光滑的定滑轮连接重为G
1物块和套在粗糙竖直杆上的重为G2的滑套,如图所示。定滑轮到竖直杆距离为
(1)滑套和竖直杆的摩擦系数; (2)滑块和滑套的所受重力之比即G1/G2。
|
|
| 17. 难度:简单 | |
|
如图所示,质量M= 8.0kg的小车停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在小车右端施加一个F = 8.0N的水平恒力。当小车向右运动的速度达到3.0m/s时,在其右端轻轻放上一个质量m=2.0kg的小物块(初速为零),物块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μ = 0.20,假定小车足够长。求:(1)经多长时间物块停止在小车上相对滑动?(2)小物块从放在车上开始,经过t = 3.0 s,通过的位移是多少?(取g=10m/s2)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