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难度:简单 | |
|
一物体从斜面上某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3 s后到达斜面底端,并开始在水平地面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又经9 s停止,则物体在斜面上的位移与在水平地面上的位移之比是( ) A.1∶1 B.1∶2 C.1∶3 D.3∶1
|
|
| 2. 难度:简单 | |
|
两辆完全相同的汽车,沿水平路面一前一后匀速直线行驶,速度均为v0,若前车突然以恒定的加速度制动,在它刚停住时,后车以前车制动的加速度开始制动. 已知前车在制动过程中所行驶的距离为s,若要保证两辆车在上述情况中不相撞,则两车在匀速行驶时保持的距离至少应为( ) A.1s B.2s C.3s D.4s
|
|
| 3. 难度:简单 | |
|
如图1所示用一根长1m的轻质细绳将一幅质量为1kg的画框对称悬挂在墙壁上,已知绳能承受的最大张力为10N。为使绳不断裂,画框上两个挂钉的间距最大为(g取10m/s2)。
A. C.
|
|
| 4. 难度:简单 | |
|
如图2所示,物体A和B的质量分别为2kg和1kg,用跨过定滑轮的细线相连,静止地叠放在傾角为
A.20N B.22N C.11N D.17N
|
|
| 5. 难度:简单 | |
|
如图3所示,质量为
A.物体和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 B.水平拉力F的最大功率为10W C.2s末物体回到出发点 D.2s内物体的加速度不变
|
|
| 6. 难度:简单 | |
|
如图4甲所示,在粗糙的水平面上,质量分别为
A.1∶1 B.1∶2 C.2∶1 D.2∶3
|
|
| 7. 难度:简单 | |
|
若某行星的质量是地球质量的6倍,半径是地球半径的1.5倍,则此行星的第一宇宙速度约为( ) A.2 km/s B.4 km/s C.32 km/s D.16 km/s
|
|
| 8. 难度:简单 | |
|
a、b两车在两条平行的直车道上同方向行驶,它们的
A. B. C.在5~15s的时间内,先是a车在前,而后是b车在前 D.在10~15s的时间内,两车间距离逐渐变大
|
|
| 9. 难度:简单 | |
|
质量为1.0kg的物体,以某初速度在水平面上滑行,由于摩擦阻力的作用,其动能随位移变化的情况如图6所示,有下列判断(g=10m/s2)正确的是( )
A.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5 B.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0 C.物体滑行的总时间是2.0s D.物体滑行的总时间是4.0 s
|
|
| 10. 难度:简单 | |
|
如图7所示,轮子的半径均为R=0.20m,且均由电动机驱动以角速度
A.1s B.0.5s C.1.5s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
|
| 11. 难度:简单 | |
|
某同学在做平抛运动实验时得到了如图8所示的物体运动轨迹,a、b、c三点的位置在运动轨迹上已标出。则:
(1)小球平抛的初速度为 m/s。(g取10m/s2) (2)小球开始做平抛运动的位置坐标为 (3)小球运动到b点的速度为 m/s。
|
|
| 12. 难度:简单 | |
|
(1)图9中;游标卡尺的示数是 mm。螺旋测微器的示数是 mm。
(2)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
①某同学用图10甲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得到如图10乙所示的纸带,A、B、C、D、E为连续的四个点,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测出点A,C间的距离为14.77cm,点C,E间的距离为16.33cm,已知当地重力加速度为9.8m/s2,重锤的质量为 ②某同学上交的实验报告显示重锤增加的动能略大于重锤减少的重力势能,则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可能是 (填序号)。 A.重锤的质量测量错误 B.该同学自编了实验数据 C.交流电源的频率不等于50HZ D.重锤下落时受到的阻力过大
|
|
| 13. 难度:简单 | |
|
(14分)如图11所示,在足够长的光滑水平面上,放置一长为L=1m、质量为 (1)当B刚从A上滑落时,A、B的速度分别是多大? (2)为使B不从木板A的右端滑落,当B滑上A时,在A的右端始终施加一个水平向右的恒力F,求F的大小应满足的条件。
|
|
| 14. 难度:简单 | |
|
(14分)如图12所示,在同一竖直平面内两正对着的相同半圆光滑轨道,相隔一定的距离,虚线沿竖直方向,一小球能在其间运动,今在最低点与最高点各放一个压力传感器,测试小球对轨道的压力,并通过计算机显示出来,当轨道距离变化时,测得两点压力差与距离 (1)小球的质量; (2)相同半圆光滑轨道的半径; (3)若小球在最低点B的速度为20m/s,为使小球能沿光滑轨道运动,求
|
|
| 15. 难度:简单 | |
|
(16分)如图13所示 ,质量 (1)第一个铁块放上后,木板运动1m时,木板的速度多大? (2)最终有几个铁块能留在木板上? (3)最后一个铁块与木板右端距离多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