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难度:简单 | |
|
我国于2007年10月24日成功发射了“嫦娥一号”探月卫星.若卫星在半径为 A.
|
|
| 2. 难度:简单 | |
|
在光滑绝缘的水平面上,有两个相距较近的带同种电荷的小球,将它们由静止释放,则两球间 A.距离变大,库仑力变大 B.距离变小,库仑力变大 C.距离变大,库仑力变小 D.距离变小,库仑力变小
|
|
| 3. 难度:简单 | |
|
一个正点电荷的电场线分布如图所示,A、B是电场中的两点,
A. C.
|
|
| 4. 难度:简单 | |
|
关于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力和位移都是矢量,所以功也是矢量 B.功只有大小而无方向,所以功是标量 C.功的大小仅由力决定,力越大,做功越多 D.功的大小仅由位移决定,位移越大,做功越多
|
|
| 5. 难度:简单 | |
|
关于功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功率是描述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在国际单位制中,其单位是焦耳(J) B.功率是描述做功多少的物理量,在国际单位制中,其单位是焦耳(J) C.功率是描述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在国际单位制中,其单位是瓦特(W) D.功率是描述做功多少的物理量,在国际单位制中,其单位是瓦特(W)
|
|
| 6. 难度:简单 | |
|
一物体在自由下落过程中,重力做了2J的功,则 A.该物体重力势能减少,减少量小于2J B.该物体重力势能减少,减少量大于2J C.该物体重力势能减少,减少量等于2J D.该物体重力势能增加,增加量等于2J
|
|
| 7. 难度:简单 | |
|
关于能量和能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能量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其总量有可能增加 B.能量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其总量会不断减少 C.能量的转化和转移具有方向性,且现有可利用的能源有限,故必须节约能源 D.能量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总量保持不变,故节约能源没有必要
|
|
| 8. 难度:简单 | |
|
一颗人造卫星在地球引力作用下,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已知地球的质量为M,地球的半径为R,卫星的质量为m,卫星离地面的高度为h,引力常量为G,则地球对卫星的万有引力大小为 A.
|
|
| 9. 难度:简单 | |
|
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仅在两个同向水平力的共同作用下开始运动,若这两个力分别做了6J和8J的功,则该物体的动能增加了 A.14J B.48J C.10J D.2J
|
|
| 10. 难度:简单 | |
|
在真空中有两个静止的点电荷,若保持它们之间的距离不变,仅将各自的电荷量均减小为原来的 A.减小为原来的 C.减小为原来的
|
|
| 11. 难度:简单 | |
|
某电场的电场线如图所示,电场中M、N两点的场强大小分别为
A. C.
|
|
| 12. 难度:简单 | |
|
某人用5 N 的水平推力将自行车沿力的方向推行5m,在此过程中,推力所做的功为 A.5 J B.10 J C.25 J D.50 J
|
|
| 13. 难度:简单 | |
|
我国发射的“神舟七号”飞船在绕地球45 圈后,于2008年9 月28 日胜利返航.在返回舱拖着降落伞下落的过程中,其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变化的情况为 A.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减小 B.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增加 C.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小 D.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增加
|
|
| 14. 难度:简单 | |
|
一辆汽车以额定功率行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汽车一定做匀加速运动 B.汽车一定做匀速运动 C.汽车的速度越大,则牵引力越大 D.汽车的速度越小,则牵引力越大
|
|
| 15. 难度:简单 | |
|
物体在地面附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叫“第一宇宙速度”,其大小为 A. 7. 9 km/s B. 11. 2 km/s C. 16. 7 km/s D. 24.4 km/s
|
|
| 16. 难度:简单 | |
|
牛顿发现的万有引力定律是科学史上最伟大的定律之一,在天体运动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万有引力定律告诉我们,两物体间的万有引力 A.与它们间距离的二次方成正比 B.与它们间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 C.与它们间的距离成正比 D.与它们间的距离成反比
|
|
| 17. 难度:简单 | |
|
可视为点电荷的A、B两带电小球固定在真空中,所带电荷量均为+q ,若仅将A球所带电荷量变为-q ,则B球所受的库仑力 A.大小和方向均不变 B.大小和方向均改变 C.大小不变、方向改变 D.大小改变、方向不变
|
|
| 18. 难度:简单 | |
|
某电场的电场线如图所示,质子在A、B两点受到电场力的大小分别为FA和F B,则它们的关系是
A.FA=FB B.FA<FB C.FA>FB D.无法比较
|
|
| 19. 难度:简单 | |
|
如图所示,桌面高为h1,质量为m的小球从高出桌面h2的A点下落到地面上的B点,在此过程中小球的重力势能
A.增加mg(h1+h2) B.减少mg(h1+h2) C.减少mgh1 D.增加mgh2
|
|
| 20. 难度:简单 | |
|
在电梯加速上升的过程中,站在电梯里的人 A.所受支持力做负功,机械能减少 B.所受支持力做正功,机械能减少 C.所受支持力做负功,机械能增加 D.所受支持力做正功,机械能增加
|
|
| 21. 难度:简单 | |
|
下列对电现象及规律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A.摩擦起电说明了电荷可以创生 B.自然界中只存在正、负两种电荷 C.同种电荷相互吸引,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D.点电荷间的静电力随它们的距离增大而增大
|
|
| 22. 难度:简单 | |
|
如图所示,一带负电的粒子处于电场中,图中能正确表示该粒子所受静电力的是
A.
|
|
| 23. 难度:简单 | |
|
当电路中的电流超过熔丝的熔断电流时,熔丝就要熔断.由于种种原因,熔丝的横截面积略有差别.那么熔丝熔断的可能性较大的是 A.横截面积小的地方 B.横截面积大的地方 C.熔丝各处同时熔断 D.可能是横截面积大的地方,也可能是横截面积小的地方
|
|
| 24. 难度:简单 | |
|
如图所示,两个定值电阻R1、R2串联后接在电压U稳定于12V的直流电源上,有人把一个内阻不是远大于R1、R2的电压表接在R1两端,电压表的示数为8V,如果他把电压表改接在R2两端,则电压表的示数将
A.小于4V B.等于4V C.介于4V与8V之间 D.等于或大于8V
|
|
| 25. 难度:简单 | |
|
如图所示,倾角 A.物块的机械能逐渐增加 B.软绳重力势能共减少了 C.软绳重力势能的减少小于其动能的增加与克服摩擦力所做功之和 D.物块重力势能的减少等于软绳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
|
|
| 26. 难度:简单 | |
|
某同学在做《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时,有如下步骤: A.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铁架台上,并用导线将打点计时器接在低压交流电源上; B.将连有重物的纸带穿过限位孔,用手提着纸带,让重物尽量远离打点计时器; C.松开纸带、接通电源; D.更换纸带,重复几次,选用点迹清晰且第1、2两点间距约为2mm的纸带; E.用天平称出物体的质量 F.利用mgh= 在上述实验步骤中错误的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多余的是________.
|
|
| 27. 难度:简单 | |
|
一个标有“4V,2W”的灯泡,要通过实验作出它的伏安特性曲线.现有下列器材供选用:
A.电压表(0~5 V,内阻约l10kΩ) B.电压表(0~l0V,内阻约20kΩ) C.电流表(0~3A,内阻约lΩ) D.电流表(0~0.6A,内阻约0.4Ω) E.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l0Ω) F.学生电源(直流6V),开关一个,导线若干 ①实验中所用电压表应选用_________,电流表应选_________ (用字母表示). ②为使实验误差尽量小,要求电压从零开始多取几组数据,请在方框内补充完整该实验的电路图
|
|
| 28. 难度:简单 | |
|
如图所示电路,U恒为10V、R1=4Ω、R2=6Ω、C1=C2=30μF,先闭合开关S,待电路稳定后再断开S,求
(1)闭合开关S稳定后,C1上的电量; (2)断开开关S稳定后,C2上的电量 (3)从闭合S稳定到断开S稳定过程中,通过电阻R2、R1的电荷量.
|
|
| 29. 难度:简单 | |
|
如图所示,斜面轨道AB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θ=53O,BD为半径R = 4 m的圆弧形轨道,且B点与D点在同一水平面上,在B点,轨道AB与圆弧形轨道BD相切,整个轨道处于竖直平面内且处处光滑,在A点处的一质量m=1kg的小球由静止滑下,经过B、C点后从D点斜抛出去,最后落在地面上的S点处时的速度大小vS= 8m/s,已知A点距地面的高度H = 10m,B点距地面的高度h
=5 m,设以MDN为分界线,其左边为一阻力场区域,右边为真空区域,g取10m/s2,
(1)小球经过C点的速度为多大? (2)小球从D点抛出后,受到的阻力f与其瞬时速度方向始终相反,求小球从D点至S点的过程中,阻力f所做的功.
|
|
| 30. 难度:简单 | |
|
如图所示,两平行金属板A、B长l=8cm,两板间距离d=8cm,A板比B板电势高300V,即UAB=300V.一带正电的粒子电量q=10-10C,质量m=10-20kg,从R点沿电场中心线垂直电场线飞入电场,初速度v0=2×106m/s,粒子飞出平行板电场后经过界面MN、PS间的无电场区域后,进入固定在中心线上O点的点电荷Q形成的电场区域(设界面PS右边点电荷的电场分布不受界面的影响).已知两界面MN、PS相距为L=12cm,粒子穿过界面PS最后垂直打在放置于中心线上的荧光屏EF上.(静电力常数k=9×109N・m2/C2)求
(1)粒子穿过界面MN时的速度; (2)粒子穿过界面PS时偏离中心线RO的距离多远; (3)点电荷的电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