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压轴 | |
一正弦交变电流的电流i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
B.该交变电流的频率为25 Hz C.该交变电流的有效值为10 D.若该交变电流通过阻值R=40Ω的白炽灯,则电灯 消耗的功率是8 kW
|
2. 难度:压轴 | |
如图所示,平行板电容器与灯泡串联,接在交流电源上,灯泡正常发光,则( )
B把电介质插入电容器,灯泡一定变亮 C.把电容器两极板间距离减小,灯泡一定变暗 D.使交流电频率增大,灯泡变暗
|
3. 难度:压轴 | |
如图所示,M是一个小型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之比n1∶n2=10∶1,接线柱a、b接上一个正弦交变电源,电压
C.当传感器R2所在处出现火警时,电流表 D.当传感器R2所在处出现火警时,电阻R1的功率变大[来
|
4. 难度:压轴 | |
一列简谐横波在t=0时刻的波形如图中的实线所示,t=0.02s时刻的波形如图中虚线所示。若该波的周期T大于0.02s,则该波的传播速度可能是( )
|
5. 难度:压轴 | |
一弹簧振子作简谐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位移为负值,则速度一定为正值,加速度也一定为正值 B.振子通过平衡位置时,速度为零,加速度最大 C.振子每次通过平衡位置时,加速度相同,速度也一定相同 D.振子每次通过同一位置时,其速度不一定相同,但加速度一定相同
|
6. 难度:压轴 | |
关于振幅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振幅是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位移,它是矢量 B.振幅是表征振动强弱的物理量 C.振幅越大,完成一次全振动的时间越长 D.振幅与振动的能量无关
|
7. 难度:压轴 | |
如图所示,实线和虚线分别为某种波在t时刻和t+Δt时刻的波形曲线.B和C是横坐标分别为d和3d的两个质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B.任一时刻,如果质点B的速度为零,则质点C的速度也为零 C.如果波是向右传播的,则波的周期可能为 D.如果波是向左传播的,则波的周期可能为
|
8. 难度:压轴 | |
一根张紧的绳上挂几个单摆, 摆长分别为L1=10cm, L2=40cm, L3=90cm. 若在绳上加一个周期为0.4π(s)的策动力, 则三个单摆中振幅最大的是( ) A. L1摆 B. L2摆 C. L3摆 D. 无法判定.
|
9. 难度:压轴 | |
A.升压变压器的输出电压增大 B.输电线上损耗的功率增大 C.降压变压器的输出电压增大 D.输电线上损耗的功率占总功率的比例减少[来源:中#
|
10. 难度:压轴 | |
A.只逐渐增大R1的光照强度,电阻R0消耗的电功率变大,电阻R3 中有向上的电流 B.只调节电阻R3的滑动端P2向上端移动时,电源消耗的功率变大,电阻R3中有向上的电流 C.只调节电阻R2的滑动端P1向下端移动时,电压表示数变大,带电微粒向下运动 D.若断开电键S,电容器所带电荷量变大,带电微粒向上运动
|
11. 难度:压轴 | |
|
12. 难度:压轴 | |
一根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上端固定,下端挂一量为m的物体,让其上下振动,振幅为A,当物体运动最高点时,其回复力大小为______
|
13. 难度:压轴 | |
利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如测出摆线长为L,小球直径为D,n次全振 动的时间为t,则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等于________________ (用以上字母表示),为了减小测量周期的误差,应在______位置开始计时和结束计时。
|
14. 难度:压轴 | |
图2
|
15. 难度:压轴 | |
(1)当S接e时,电流表读数是多少?热功率是多少?10min内外力对线框做功多少? (2)当S接f时,通电10min氖灯发光总时间为多少?(线框电阻不计)
|
16. 难度:压轴 | ||||
P,Q是一列沿X轴方向传播的简谐波中的两点,某时刻点P正处于正向最大位移处,另一点Q正好通过平衡于位置向-y方向振动,已知点P,Q的横坐标分别为XP=0,XQ=70m,并且波长
|
17. 难度:压轴 | |
将一测力传感器连接到计算机上就可以测量快速变化的力,如图所示,(甲)图中O点为单摆的悬点,现将小球(可视为质点)拉到A点,此时细线处于张紧状态,释放摆球,则摆球在竖直平面内的ABC之间来回摆动,其中B点为运动中最低位置, ∠AOB =∠COB=α, α小于10°且是未知量.图(乙)表示由计算机得到细线对摆球的拉力大小F随时间变化的曲 (1)单摆的周期和摆长; (2)摆球的质量; (3)摆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
|
18. 难度:压轴 | |
如图所示,有一个摆长为L的单摆,现将摆球A拉离平衡位置一个很小的角度,然后由静止释放,A摆至平衡位置P时,恰与静止在P处的B球发生正碰,碰后A继续向右摆动,B球以速度v沿光滑水平面向右运动,与右侧的墙壁碰撞后以原速率返回,当B球重新回到位置P时恰与A再次相遇,求位置P与墙壁间的距离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