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下列关于力学问题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米、千克、牛顿等都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 B. 放在斜面上的物体,其重力沿垂直斜面的分力就是物体对斜面的压力 C. 做曲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一定不为零 D. 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物体的运动方向在同一直线上
|
2. 难度:中等 | |
关系图线如图所示,则 A.t3时刻火箭距地面最远 B.t2—t3的时间内,火箭在向下降落 C.t1—t2的时间内,火箭处于失重状态 D.0—t3的时间内,火箭始终处于失重状态
|
3. 难度:中等 | |
古时有“守株待兔”的寓言,设兔子的头部受到大小为自身体重2倍的打击力时即可致死,如果兔子与树桩的作用时间为0.2s,兔子与树桩相撞的过程可视为匀减速运动。则被撞死的兔子其奔跑速度可能是:(g=10m/s2) A.1.5m/s B.2.5m/s C.3.5m/s D.4.5m/s
|
4. 难度:中等 | |
A.两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B.两物体沿直线做往复运动 C.B物体所受摩擦力的方向始终与力F的方向相同 D.t=2s到t=3s这段时间内两物体间的摩擦力逐渐减小
|
5. 难度:中等 | |
A. C.
|
6. 难度:中等 | |
A.无摩擦力 B.水平向左的摩擦力 C.支持力为(M+ m)g D.支持力小于(M+m)g
|
7. 难度:中等 | |
小船从A码头出发,沿垂直于河岸的方向渡河,若小河宽为d,小船渡 河速度v船恒定,河水中各点水流速大小与各点到较近河岸边的距离成正比,v水=kx,x是各点到近岸的距离(x≤d/2,k为常量),要使小船能够到达距A正对岸为
B. 小船渡河的速度 C.小船渡河的时间为 D.小船渡河的时间为
|
8.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一名消防队员在模拟演习训练中,沿着竖立在地面上的钢管往下滑.已知这名消防队员的质量为60kg,他从钢管顶端由静止开始先匀加速再匀减速下滑,滑到地面时速度恰好为零.如果他加速时的加速度大小是减速时的2倍,下滑的总时间为3s,下滑的总距离为l2m,g取l0m/s2,那么该消防队员 A.下滑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8m/s
C.加速与减速过程中摩擦力做的功之比为l:14 D.消防队员加速过程是超重状态,减速过程是失重状态
|
9. 难度:中等 | |
A.A、B间无摩擦力 B.A、B间有摩擦力,且A对B的摩擦力对B做正功 C.B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tanα D.B对斜面的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下
|
10. 难度:中等 | ||||
测定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时,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图中长木板水平固定.
(2)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测得木块的质量为M,砝码盘和砝码的总质量为m,木块的加速度为a,则木块与长木板间动摩擦因数μ= ▲ . (3)如图为木块在水平木板上带动纸带运动打出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0、1、2、3、4、5、6为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打点未画出.从纸带上测出x1=3.20cm,x2=4.52cm,x5=8.42cm,x6=9.70cm.则木块加速度大小a= ▲ m/s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
11. 难度:中等 | |||||||||||||||||||||||||||||||||||||||||
(1)图(b)为某次实验得到的纸带,根据纸带求打C点时小车的速度大小为 ▲ m/s.(保留二位有效数字) (2)在“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保持砝码和小桶质量不变,改变小车质量m ,分别得到小车加速度a与质量m数据如下表:
(3)在“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时,保持小车的质量不变,改变小桶中砝码的质量,该同学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加速度a与合力F图线如图d ,该图线不通过坐标原点,试分析图线不通过坐标原点的原因. 答: ▲ .
|
12. 难度:中等 | ||||
(选修模块3-5) (24分) ⑴(4分)下列四幅图涉及到不同的物理知识,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普朗克通过研究黑体辐射提出能量子的概念,成为量子力学的奠基人之一 B.图乙:玻尔理论指出氢原子能级是分立的,所以原子发射光子的频率也是不连续的 C.图丙:卢瑟福通过分析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发现了质子和中子 D.图丁:根据电子束通过铝箔后的衍射图样,可以说明电子具有粒子性 (2)(4分)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氡的半衰期为3.8天,若取4个氡原子核,经过7.6天后就一定只剩下一个氡原子核 B. 中等核的比结合能最大,因此这些核是最稳定的 C. 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揭示了原子核具有复杂的结构 D. 卢瑟福在研究原子结构中引入了量子化的观点 (3)(4分)铀( (4)(12分)一个静止的铀核 (已知:原子质量单位1u=1.67×10—27kg,1u相当于931MeV) (1)写出核衰变反应方程; (2)算出该核衰变反应中释放出的核能; (3)假设反应中释放出的核能全部转化为钍核和α粒子的动能,则钍核获得的动能有多大?
|
13. 难度:中等 | |
⑴物体从开始到再次返回斜面底端所需的时间; ⑵物体返回斜面底端时的速度; ⑶若仅将斜面倾角θ变为37°,其他条件不变,则物体在开始第1s内的位移大小.(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
14. 难度:中等 | |
有一可视为质点的圆环A紧套在一均匀木棒B上,A和B的质量均为m=1kg,A和B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f=20N(最大静摩擦力可近似等于滑动摩擦力),开始时B竖直放置,下端离地面高度为h=5m,A在B的顶端,让它们由静止开始下落,不考虑空气阻力,当木棒与地面相碰后原速反弹。设碰撞时间很短,当B再次着地时,A当好到达B的最低点,试求: (1)B反弹的最大高度是多少? (2)落地时A的速度多大?
|
15. 难度:压轴 | |
质量为M=10kg的B板上表面上方,存在一定厚度的相互作用区域,如图中划虚线的部分,当质量为m=1kg的物块P进入相互作用区时,B板便有竖直向上的恒力f= kmg(k=51)作用于物块P,使其刚好不与B板的上表面接触;在水平方向,物块P与B板间没有相互作用力. 已知物块P开始自由下落的时刻,B板向右运动的速度为VBo=10m/s. 物块P从开始下落到刚到达相互作用区所经历的时间为t0=2.0s. 设B板足够长,B板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02,为保证物块P总能落入B板上方的相互作用区,问: (1)物块P从起始位置下落到刚好与B板不接触的时间 t (2)物块B在上述时间t内速度的改变量 (3)当B板刚好停止运动时,物块P已经回到过初始位置几次?(g=10m/s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