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生物试卷 > 试卷信息
2016-2017学年江西省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下列有关人体体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血液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B. 内环境中含有多种酶,是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C. 血浆、组织液、淋巴在成分及含量上完全相同

D. 营养不良和淋巴循环受阻均会导致组织水肿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关于动物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血浆渗透压与Na+、K+、血红蛋白等的含量有关

B. H2CO3/NaHCO3是维持细胞外液pH稳定的缓冲物质

C. 细胞内、外的Na+、K+分布不平衡状态是通过消耗能量来维持的

D. 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是人体热量的主要来源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如图表示细胞膜的结构和跨膜运输过程,甲表示载体蛋白,乙表示离子通道蛋白,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在肾小管处,原尿中的K通过甲过程进入上皮细胞内

B. 运输K的载体蛋白甲和离子通道蛋白乙不能运输Ca2+

C. 若该图表示神经纤维的细胞膜,则A侧为神经细胞膜的内侧,B侧为神经细胞膜的外侧

D. 乙介导的是顺离子浓度梯度的运输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如图表示肌肉细胞可接受来自神经元的神经递质信号Ach并引起肌肉收缩,但该神经—肌肉突触易受化学因素影响,如:毒扁豆碱可使突触间隙中的Ach酯酶(分解递质的酶)失去活性;肉毒杆菌毒素可阻断Ach释放;箭毒可与Ach受体强力结合,却不能使Na+通道蛋白开放。上述物质中可导致肌肉松弛的有 (    )

A. 仅毒扁豆碱    B. 肉毒杆菌毒素和箭毒

C. 毒扁豆碱和箭毒    D. 三者均可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下列关于排尿反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脊髓先于大脑皮层获得兴奋信号

B. 大脑皮层受损,排尿反射不会消失

C. 若膀胱传入神经受损,即使膀胱充盈也不会引起排尿反射

D. 若膀胱壁的压力感受器受损,膀胱不能储存尿液,发生随时漏尿现象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关于人体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都是通过体液运输    B. 多数为蛋白质,少数为RNA

C. 定向运输给特定的靶细胞或靶器官    D. 直接参与细胞内多种生命活动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下图是人体部分稳态的调节示意图,A、B、C、D表示激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当血糖浓度低于正常值时,一方面可直接作用于胰岛A细胞,以促进激素D的分泌;也可以刺激下丘脑通过传出神经促进激素C、D的分泌

B. 当血液中激素B浓度较高时,可以反过来对垂体和下丘脑进行反馈调节

C. 寒冷环境下,激素B、C的分泌量明显增加,同时皮肤血管舒张、汗液分泌减少

D. 激素B的靶细胞几乎为全身的细胞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凝血过程中凝血酶原与凝血因子结合后,转变为有活性的凝血酶,而凝血酶的产生又能加速凝血酶原与凝血因子的结合,下列哪项调节过程的机制与此最为相似(    )

A. 体液免疫过程产生的大量抗体反过来又抑制该过程

B. 临近排卵时,雌性激素浓度升高,反过来又促进LH(一种促性腺激素)的分泌

C. 进餐后,胰岛素分泌增多,使血糖浓度下降

D. 生态系统中,捕食者数量增长,使被捕食者数量减少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某成年人从25°C环境来到10°C环境中,体温维持正常,其散热速率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ab段的散热量少于产热量    B. de段的产热速率大于ab段

C. cd段皮肤血管逐渐舒张    D. bc段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下列人体各项免疫反应中,不会发生于体液免疫过程中的是(    )

A. 吞噬细胞摄取、处理病原体,暴露出该病原体特有抗原

B. B细胞可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

C. 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并导致靶细胞裂解

D. 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能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研究发现,调节性T细胞具有抑制免疫的功能,Mcl-1蛋白可使其数量增加,Bim蛋白可使其数量减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调节性T细胞数量的增加,有利于提高器官移植成功率

B. 调节性T细胞的数量由Mcl-1蛋白和Bim蛋白共同决定

C. Mcl-1蛋白活性过高,人体易患恶性肿瘤疾病

D. 过敏性体质可能与Bim蛋白活性被抑制有关

 

详细信息
12. 难度:困难

有一种“生物活性绷带”的原理是先采集一些细胞标本,再让其在特殊膜片上增殖,5~7天后,将膜片敷到患者伤口上,膜片会将细胞逐渐“释放”到伤口处,并促进新生皮肤层生长,达到愈合伤口的目的。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若采用异体皮肤移植会导致排异反应,主要是因为抗体对移植皮肤细胞有杀伤作用

B. 种植在膜片上的细胞样本最好选择来自本人的干细胞

C. 膜片“释放”的细胞能与患者自身皮肤愈合,与两者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

D. 人的皮肤烧伤后易引起感染,主要是由于非特异性免疫机能受损所致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如图是表示人体和人体细胞内某些信息传递机制的模式图,图中箭头表示信息传递的方向。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如果该图表示反射弧,则其中的信息是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的

B. 如果该图中的a为下丘脑、b为垂体、c为甲状腺,则c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对a分泌d、b分泌e具有抑制作用

C. 如果该图表示细胞中遗传信息传递,则d过程只发生于细胞核中

D. 如果该图为细胞免疫过程,a为效应T细胞,b为靶细胞,c代表抗体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下图表示神经、免疫、内分泌三大系统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部分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免疫活动既可以由神经系统直接调节,也可以通过有关激素间接调节

B. 由于精神因素引起的兴奋传导至神经末梢时,神经末梢膜外电位变化是由正变负

C. 若该免疫细胞进行细胞免疫时,裂解靶细胞是通过细胞间的直接接触实现的

D. 若图中的免疫细胞表示浆细胞,则免疫活性物质最可能是淋巴因子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幼嫩叶片中的色氨酸可转变为生长素

B.成熟茎韧皮部中的生长素可以进行非极性运输

C.幼嫩细胞和成熟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相同

D.豌豆幼苗切段中乙烯的合成受生长素浓度的影响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根据细胞壁松散学说,一定浓度的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的原理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结构A具有识别生长素的功能,也具有运输ATP的功能

B. 当生长素浓度适宜升高时,细胞壁内的环境pH会升高

C. 酶X的跨膜运输离不开细胞膜的流动性

D. 赤霉素和生长素在促进细胞伸长方面具有拮抗作用

 

详细信息
17. 难度:困难

植物的顶芽优先生长,侧芽生长受抑制的现象,叫顶端优势。科学家研究植物顶端优势时发现不同植物激素对侧芽生长的影响有差异(见下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比较甲、乙组可知,侧芽生长受抑制可能因为侧芽缺少生长素所致

B. 比较甲、丙组可知,用赤霉素处理顶芽能使顶端优势现象不明显

C. 比较丙、丁组可推测,赤霉素对侧芽生长的影响可能与顶芽有关

D. 顶端优势告诉我们,生长素浓度越高,生长越快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三碘苯甲酸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它能够阻碍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抑制茎顶端的生长,促进侧芽的萌发,从而使植株矮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植物体内不能合成三碘苯甲酸

B. 从功能上看三碘苯甲酸与赤霉素具有拮抗作用

C. 三碘苯甲酸可以用来解除植物的顶端优势

D. 用适当浓度的三碘苯甲酸浸泡大豆种子能提高萌发率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用不同浓度的某种生长素类似物对植物进行插条生根的研究,其实验结果如下图。其中1、2、3、4分别是培养环境中生长素类似物浓度为abc和零的生根数量。下列叙述与该实验不相符的是(    )

A. c可能小于b    B. 各组插条数应相等

C. b可能小于a    D. 组别4在实验中起对照作用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应用,正确的是(    )

A. 苹果树开花后,喷施适宜浓度的脱落酸可防止果实脱落

B. 用赤霉素处理马铃薯块茎,可延长其休眠时间以利于储存

C. 用一定浓度乙烯利处理采摘后未成熟的香蕉,可促其成熟

D. 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二倍体番茄幼苗,可得到多倍体番茄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甲、乙、丙及NAA等植物激素或植物激素类似物的作用模式如图所示,图中“+”表示促进作用,“-”表示抑制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乙之间具有拮抗作用

B. 甲、乙、丙在细胞中大量合成后去调节生命活动

C. 用NAA形成的无子果实属于不可遗传变异

D. 乙、丙最可能代表赤霉素和生长素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

B. 年龄组成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变化

C. 种群内个体数以稳定速度增加的种群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D. 常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蚯蚓的种群密度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科研人员对某孤岛连续两年中社鼠种群数量和性比(♀:♂)进行研究,结果如下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

A. 决定该岛社鼠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有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B. 可以用样方法获取该岛社鼠种群数量的变化数据

C. 较高性比(♀:♂)有利于提高社鼠种群的出生率

D. 社鼠雌性个体在秋冬季节环境中生存能力低于雄性个体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某科技小组在调查一块面积为2hm2的草场中灰苍鼠的数量时,放置了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30只,将捕获的灰苍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5天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22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9只。但由于灰苍鼠被捕一次后更难捕捉,因此推测该草场中灰苍鼠的真实种群数量最可能(    )

A. 小于37只    B. 大于37只    C. 小于73只    D. 大于73只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有关“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操作,错误的是(    )

A. 吸取培养液前应将培养瓶轻轻振荡

B. 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再滴加培养液

C. 不同实验组测得的结果可能存在较大差异

D. 对照组用不含有机物的培养液培养酵母菌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螳螂属于肉食性昆虫,夏季经常在公园路灯下发现它们的踪迹,因为那里蚊子密集。母螳螂会跳上公螳螂背部进行交配后将“夫君”吃掉。以下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题目中母螳螂和公螳螂是捕食关系

B. 螳螂的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时,螳螂的出生率为0

C. 调查公园草地上螳螂虫卵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样方法

D. 公园里有的地方螳螂多有的地方螳螂少说明食物会影响群落的水平结构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火山爆发时炽热的岩浆所到之处生物全部死亡,之后当地生物群落演替过程非常缓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群落演替由地衣苔藓阶段到森林阶段,总生产量和有机物的总量增加

B. 该群落演替为初生演替,演替过程中,群落对光能的利用效率保持不变

C. 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不同时期群落中的优势种群保持不变

D. 草本向灌木阶段演替所需时间最长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3种生物的CO2释放量(相对量)的曲线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a曲线代表的生物可能是消费者或分解者

B. a、b、c都有可能是细菌

C. b、c可以说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D. b曲线代表的生物可能是任何一种生产者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不仅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还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B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是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的

C一条食物链的营养级一般不会超过5个,原因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

D营养结构越复杂的生态系统,其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越强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下图为某一人工鱼塘生态系统的生物关系(a~d示能量数值),下列各项叙述正确的是(    )

A. 初级消费者流向次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c+d)/b

B. 图中d表示第二营养级所排粪便中的能量

C. 生产者的能量最多,个体内积累的难分解杀虫剂也最多

D. 众多的植食性鱼所获得的总能量往往大于a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下列属于生态系统功能描述的是 (   )

①生产者的遗体、残枝、败叶中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

②在植物→鼠→蛇这条食物链中,鼠是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

③蜜蜂发现蜜源时,就会通过“跳舞”动作“告诉”同伴去采蜜

④根瘤菌将大气的氮气转化成为无机氮的化合物被植物利用,最后重新回到大气中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生态茶园建设的关键是实施生物防治调控茶园群落,降低病虫危害等。下表中的措施与原理不匹配的是(    )

A. A    B. B    C. C    D. D

 

详细信息
33. 难度:中等

奶牛场每天排放大量的粪便、饲料残渣,如不处理会严重影响周边人、畜的饮水安全等。下图是某奶牛场废水处理流程图,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废水流入厌氧池前,需经稀释处理,是为了防止微生物失水过多死亡

B. 控制废水流入氧化塘的速率,除有利于氧化塘中有机物被充分分解外,还有利于无机盐被充分吸收,使出水口处的水质达到排放要求

C. 输入此氧化塘的能量有太阳能和化学能,氧化塘前部的溶解氧含量比后部的多

D. 氧化塘后部种植莲等挺水植物,有利于减少出水口处水中的浮游藻类,原因是挺水植物起遮光作用,影响浮游藻类进行光合作用

 

详细信息
34. 难度:中等

运用生态学的相关原理,可以更好地服务于生产实践。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可利用性引诱剂改变种群的性别比例,以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

B. 将阳生植物与阴生植物混种充分利用空间,以提高对光能的利用

C. 多为作物施用有机肥实现能量的循环利用,以提高作物的产量

D. 可通过增加食物链提高人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以减少病虫害

 

详细信息
35. 难度:中等

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影响种群的数量

B. 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C.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是沿着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的

D. 物质循环发生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因此食物链和食物网只是能量流动的渠道

 

详细信息
36. 难度:中等

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过度的人为干扰会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

B.植物和动物以及它们拥有的全部基因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C.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是对生物多样性进行有效保护的常用措施

D.人工湿地具有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功能,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37. 难度:困难

如图为人体手背皮肤(A)接受一定刺激后引起肱二头肌(E)收缩而产生屈肘动作的神经传导路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F处的结构名称是________,在该处发生的信号转变是_________

(2)用针刺A时,引起E收缩而产生屈肘动作的过程被称为________。吗啡有镇痛作用,原因是吗啡能和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使其失去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合的能力。

(3)若用针刺A时产生痛觉是不是反射?并简要说明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详细信息
38. 难度:困难

胰岛细胞的内分泌活动的协调有利于维持血糖平衡。下图表示胰岛素分泌的调节过程、胰岛素作用机理及引起胰岛素分泌异常的部分机理,其中抗体1、抗体2分别与相应受体结合后,能阻止葡萄糖或胰岛素与相应受体结合。

(1)由图可知:胰岛B细胞直接感受血糖浓度上升分泌胰岛素的调节方式是_____________(神经调节/体液调节/激素调节),综合来看血糖平衡的调节中枢位于__________

(2)胰岛B细胞含有与某病毒相似的结构,若人体感染该病毒,自身免疫系统会产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抗体1/抗体2);消灭病毒时可破坏胰岛B细胞,引起Ⅰ型糖尿病,该病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不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治疗。

(3)若组织细胞的胰岛素受体受损,_______(可以/不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治疗。

 

详细信息
39. 难度:困难

为研究乙烯影响植物根生长的机理,研究者以拟南芥幼苗为材料进行实验。

(1)实验一:研究者将拟南芥幼苗放在含不同浓度的ACC(乙烯前体,分解后产生乙烯)、IAA(生长素)的培养液中培养,______________________幼苗根伸长区长度,结果如下表。

实验结果说明在该实验条件下乙烯和生长素都能够_________(促进/抑制)根生长,与单独处理相比较,两者共同作用时________________。本实验______ (能/不能)得出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的特点。

(2)实验二:将拟南芥幼苗分别放在含有不同浓度ACC的培养液中培养,12小时后测定幼苗根中生长素的含量,实验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乙烯通过促进___________________来影响根生长。

 

详细信息
40. 难度:中等

随着潮水的涨落,海面的水位不同,在最高水位和最低水位之间的部分称为“潮间带”.烟台市月亮湾附近有一座伸入大海的栈桥,在退潮时可以看到桥墩的“潮间带”部分附着有大量的贝类和藤壶(一种附着于礁岩上生活的动物).北京大学的几位实习生对桥墩“潮间带”上所附着的动物进行了调查,结果如图所示:

(1)这几位实习生最可能采取了______(五点取样法/等距取样法/随机抽样法)进行取样,据图分析,桥墩上生存的三种附着动物中,耐旱性最差的是______

(2)距低潮面高度不同,桥墩上各种生物所占比例也不同,这体现了群落的______结构;各种生物在迎潮面和背潮面的密度不同,体现了群落的______结构,更适合附着生物生活的是__________(迎潮面/背潮面)。

 

详细信息
41. 难度:困难

某地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导致此区域的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被破坏,如图为被毁的自然保护区在人为干预下恢复过程中的能量流动图(单位:103kJ.m-2.a-1)。

(1)该生态系统的功能除图中所示外,还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图中可知:用于植食动物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储存在其体内的有机物中的能量值是__________个单位。

(3)计算可知,肉食动物需补偿输入的能量值为________个单位.为保证各营养级都有较高的输出量,随营养级的升高,人工补偿输入的有机物应增多,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人为干预下,能量在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______(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5)若出现的自然灾害是地震,保护区内生物种类和数量不断恢复的过程属于_______演替。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