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生物试卷 > 试卷信息
2016届四川双流中学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理综生物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下列过程中,不直接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就能完成的是    

A精子与卵细胞的融合                BmRNA与游离核糖体的结合

C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              D吞噬细胞对抗原的摄取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及其调节机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内环境是机体代谢的主要场所

B 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与免疫活性物质无关

C内分泌腺释放的激素不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

D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吞噬细胞只参与非特异性免疫,淋巴细胞只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B 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都来自造血干细胞

C 二次免疫反应中抗体直接由记忆细胞分泌,因此抗体产生量更大,反应更快更强

D免疫活性物质都是由淋巴细胞产生的,并且都具有特异性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下图表示某些植物激素对黄化豌豆幼苗生长的调节作用。图中A、B表示不同的植物激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满分5 manfen5.com

A激素A、B分别表示乙烯和赤霉素

B据图可以推断出a浓度高于b浓度

C在图示的过程中激素A和B属于拮抗关系

D由图可知幼苗的正常生长是多种激素共同调节的结果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美国科学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其实验思路是:从细胞中分离得到具有转化能力的粗提取液,用化学或酶方法去除提取液中的某种成分,然后检测去除该成分后的提取液是否具有转化能力。如果去除某成分后仍保持转化能力,则去除的成分不是转化因子;如果去除某成分后丧失了转化能力,则去除的成分是转化的必需成分。通过不断地去除各种成分,从而得到相对纯净的“转化因子”。根据资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在“转化因子”作用下转导成功的细菌继续培养,其后代可以保持其遗传特性

B实验中的酶方法利用了酶的高效性而去除提取液中的某种成分

C该实验是把提取液中的各种成分彻底分开,再分别单独判断它们是否具有转化能力

D如实验中使用的提取液是从高温杀死的细胞中获取的,则最终无法得到“转化因子”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下列有关科学实验及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摩尔根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运用类比推理法

B高斯研究种群的数量“S”型增长规律,运用模型构建法

C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运用电镜观察法

D艾弗里利用肺炎双球菌研究遗传物质时,运用同位素标记法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为提高某种草莓产量,科研人员将生理状态相同且良好的该种草莓幼苗经消毒后平均分为五组,分别置于pH为a-e的培养液中培养,其它条件相同且适宜。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定草莓幼苗的净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结果如下图。请回答:

满分5 manfen5.com

1草莓产生氧气的场所是叶绿体的        ,该部位还产生了ATP和          2培养草莓幼苗的过程中,隔天更换培养液,除了可以防止缺氧造成烂根和营养不足之外,还能防止培养液的          改变,影响实验结果,更换下来的培养液可用           检测,溶液颜色将由蓝变绿再变黄。

3由图可知,pH由a-e,净光合速率的变化是                     

4当pH为a时, 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量         大于/小于/等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量。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胃肠感冒”在医学上又称“呕吐性上感”,主要是由一些侵犯胃肠道的病毒引起的,同时可伴有细菌性混合感染。它的发病症状主要是胃胀、腹痛、呕吐、腹泻等。

1胃部因病菌或其他毒性物质进入,导致胃体肌肉刺激收缩,将胃内容物排出体外,这对机体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是机体的一种防御,属于         调节,但频繁而剧烈地呕吐可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部分人会有渴的感觉,此感觉的感受器位于       

2发热是身体对病毒或病菌入侵所产生的一种反应,体温调控中枢位于          。这有利于吞噬细胞和溶菌酶等物质转移至炎症区,抵御病原体的攻击,此过程属于

免疫。

体温增高时,人体新陈代谢加快,细胞内葡萄糖氧化分解       ,耗氧量      ;此人感到肌肉酸痛难耐的原因是:                           医生建议,持续发烧385℃以上要及时服用退热药,或采取物理降温的措施,该患者从发热到体温恢复正常的过程中,人体的主要调节机制是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甲图表示某草原上一定区域内野免种群数量变化图,其中K0表示野兔种群在理想状况下的环境容纳量;乙图表示该草原生态系满分5 manfen5.com统的结构简图,“→”表示碳的流动方向。

满分5 manfen5.com

1据甲图分析,野免的种群数量呈       型增长,a--c段其种群增长的λ值λ表示单位时间内种群数量增长的倍数的变化趋势是       。野兔种群数量没有达到K0值的原因主要是                   至少填写两种等种间关系所导致的。

2乙图中A→E和D→B过程中碳的流动形式分别是                 

3若消耗生产者10000 kg,位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最多可增重        

4乙图中食物链上的相邻物种之间存在着捕食关系,相邻物种的某些个体行为与种群特征为对方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这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        

5与西双版纳的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该草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         ,原因是         能力弱。如果由于人为因素发生火灾致整个草原化为一片灰烬,火灾前后草原的变化         填“是”或“不是”群落演替。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现有如下品系特征的几种果蝇,已知表中所列性状的遗传涉及两对等位基因。研究人员通过裂翅品系与其他品系果蝇的杂交实验,阐明了裂翅基因的遗传规律。

品系名称

品系的部分性状特征

裂翅

灰体、裂翅

黑檀体

黑檀体、直翅

野生型

灰体、直翅

请分析并回答

1若要确定裂翅基因是在X染色体上还是在常染色体上,可将裂翅品系与野生型进行          填写方法  ,若结果是                 选填“一致”或者“不一致”,则可确定裂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2科学家通过实验确定了裂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在此基础上继续研究,完成了下列实验:

P           裂翅品系×野生型

F1       裂翅品系             野生型

↓×               ↓×

F2  裂翅品系   野生型         野生型

157只     85只

由上述实验可推测出裂翅性状由        性基因控制。F1裂翅品系自交后代中,裂翅品系与野生型比例接近2:1的原因最可能是               

3已知黑檀体性状由3号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不考虑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若要对裂翅基因进行进一步的染色体定位,现选择2中裂翅品系与黑檀体品系进行杂交,F1表现型及比例为        。将F1        雌蝇与黑檀体直翅雄蝇进行交配产生后代。若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        ,则说明裂翅基因与黑檀体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若后代只出现2种表现型,则说明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小蚌兰叶片正面呈绿色,背面呈紫红色,常用作盆栽观赏。某兴趣小组为探究气孔开闭与细胞吸水失水的关系进行了如下实验:①配制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②制作小蚌兰叶片下表皮临时装片;③用显微镜观察小蚌兰叶片下表皮细胞质壁分离程度及气孔张开程度;④将小蚌兰叶片下表皮临时装片中的清水换成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⑤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结果如下表“-”表示不能发生,“+”表示能发生,“+”越多表示程度越大,分析回答:

满分5 manfen5.com

1选用小蚌兰下表皮作实验材料的优点是   ,植物细胞原生质层的选择透过性取决于    结构

2实验步骤④的正确操作方法是           

3换用高倍物镜观察时,应转动         进行调焦。

4小蚌兰叶片下表皮细胞液渗透压与浓度在          之间的蔗糖溶液相当。

5结果表明,细胞          导致气孔关闭。这种现象在自然界中对植物体生存的意义是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