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生物试卷 > 试卷信息
2015届安徽合肥一六八中学下期期中考试生物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传统发酵技术和现代发酵工程都是利用各种微生物的代谢来实现相关产品的生产的,下列微生物在发酵生产产品过程中需要提供空气或氧气的是 (   )

酵母菌 醋酸菌 乳酸菌 毛霉 谷氨酸棒状杆菌

A.④⑤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     D.②④⑤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下列有关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中微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参与果酒发酵果醋发酵和腐乳发酵的微生物都是原核生物

B.果酒制成后只需将装置转移至温度较高的环境中即可制作果醋

C.在腐乳制作过程中微生物的发酵过程主要是分解蛋白质和脂肪

D.在腐乳装瓶时自下而上随层数的增加逐渐减少盐量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果酒变酸、泡菜变酸、腐乳外部致密的一层“皮”,与其相关的微生物分别是(  )。

A.醋酸菌、醋酸菌、毛霉  B.乳酸菌、乳酸菌、酵母

C.醋酸菌、乳酸菌、毛霉  D.乳酸菌、醋酸菌、酵母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下列关于传统发酵技术的温度条件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腐乳制作过程中,为了促进毛霉的生长,温度应控制在30左右

B.醋酸菌是一种嗜温菌,要求较高温度,一般在35以上最好

C.制作泡菜时,温度控制在35 时以利于减少亚硝酸盐的产生

D.酿酒时无论是促进酵母菌繁殖还是促进酒精产生,温度都要控制在20左右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下列传统发酵技术中有关防止杂菌污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无论生产哪种发酵产品,原料和器具都要做严格的灭菌处理

B.腐乳制作中,加盐加酒都可以达到抑制杂菌生长的目的

C.泡菜制作过程中,适当提高温度可以达到抑制杂菌生长的目的

D.酵母菌存在广泛、生命力强,因此果酒制作时不需对所用器具消毒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下列有关合肥地区豆瓣酱和泡菜制作过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豆瓣酱味道鲜美,可能是毛霉中的蛋白酶分解蛋白质的结果

B.豆瓣酱的制作过程离不开乳酸菌的作用

C.泡菜制作时,盐水入坛前要煮沸、冷却,以防止污染

D.制作泡菜时需要在坛盖边沿的水槽中注满水,以保证坛内的无氧环境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下列有关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测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制备泡菜样品处理液时,对滤液起到净化作用的是氢氧化铝乳液 

B.用大白菜腌制泡菜的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是先减少后增加

C.含量测定的基本原理是亚硝酸盐和其他化合物反应后形成玫瑰红染料

D.制备标准显色液时需要不加亚硝酸盐的比色管作空白对照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要进行严格的灭菌和消毒,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灭菌是指杀灭环境中的一切微生物的细胞、芽孢和孢子

B.任何消毒方法一般都不能消灭微生物的孢子和芽孢

C.灼烧法灭菌主要对象时金属器具,也可以是玻璃器具

D.常用灭菌方法有灼烧灭菌法、高压蒸汽灭菌法和紫外线灭菌法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用平板划线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纯化大肠杆菌时正确的是(  )。

A.都可以用来计数活菌

B.都必须使用固体培养基

C.都需要进行系列稀释后再接种

D.一般都使用接种进行接种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下列有关培养基和菌种鉴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动物细胞培养和胚胎培养常用的体培养基

B.鉴别大肠杆菌利用的是伊红美蓝固体培养基

C.利用刚果红培养基上是否形成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D.在无氮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鉴定尿素分解菌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在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实验中,为了判断选择培养基是否起到了对分解纤维素细菌的选择作用需要设置的对照是(  )。

A.未接种的只有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

B.未接种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C.接种了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D.接种了的只有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现有两种固体培养基,已知其配制时所加的成分和含量如下表,用这两种培养基分别去分离土壤中的两种微生物,你认为它们适于分离(  )。

成分

KH2PO4

MgSO4·

7H2O

NaCl

CaSO4·

2H2O

CaCO3

葡萄

纯淀

甲培养基

0.02 %

0.02%

0.02%

0.01%

0.5%

0.5%

2%

乙培养基

0.02%

0.02%

0.02%

0.01%

0.5%

 

 

 

 

 

A.甲培养基适于分离自养型自生固氮菌;乙培养基适于分离异养型自生固氮菌

B.甲培养基适于分离异养型自生固氮菌;乙培养基适于分离自养型自生固氮菌

C.甲培养基适于分离酵母菌;乙培养基适于分离真菌

D.甲培养基适于分离自养型共生细菌;乙培养基适于分离异养型共生固氮菌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下列关于微生物培养和利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对微生物进行计数时只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稀释平板统计并计算平均数

B.接种时连续划线的目的是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获得单个菌落,每次换方向划线时都需对接种环灭菌

C.根据菌落数统计培养液中活菌数往往比实际活菌数少,原因是有可能2个或多个细菌形成一个菌落

D.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刚果红培养基要求只含纤维素为唯一碳源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三个培养皿中分别加入10 mL不同的培养基,然后接种相同的大肠杆菌样液。培养36 h后,计算菌落数,结果如下表。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培养皿

培养基成分

菌落数

琼脂、葡萄糖、N源、无机盐

35

琼脂、葡萄糖、生长因子、N源、无机盐

250

琼脂、生长因子、N源、无机盐

0

A.该实验可以采用液体培养基培养微生物

B.该实验不可以采用平板划线法接种

C.对照,说明大肠杆菌的生长需要生长因子

D.对照,说明大肠杆菌的生长需要葡萄糖为唯一碳源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下列有关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固定化细胞和固定一种酶比较,优势在于能催化一系列生化反应

B.固定化细胞固定一种酶比较,利用固定化细胞时需要给它提供营养物质

C.固定化酶通常采用化学结合法进行固定,固定化细胞常用包埋法进行固定

D.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都能反复使用,但活性在使用时会迅速下降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是体外酶促合成特异DNA片段的一种方法,由高温变性、低温退火及适温延伸等几步反应组成一个周期,循环进行,使目的DNA得以迅速扩增,其简要过程如右图所示。下列关于PCR技术叙述不正确的是(  )。

满分5 manfen5.com

A.PCR技术制备大量DNA时引物要被不断消耗

B.PCR技术能使整个加入体系DNA片段呈指数扩增

C.PCR技术中需要4脱氧核糖核苷酸为原料

D.应用PCR技术与探针杂交技术可以检测基因突变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下列关于PCR技术叙述和微生物代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PCR技术中模板母链指导的子链的延伸方向是5´端向3´端

B.PCR技术中所需要的DNA聚合酶来自微生物的提取或人工合成

C.不同微生物能生产的代谢产物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D.纤维素分解形成的纤维二糖是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果糖组成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蛋白质在凝胶中的行进过程可表示为下图中的哪一个(   )。

满分5 manfen5.com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已知某样品中存在甲、乙、丙、丁、戊五种蛋白质分子,其分子大小、所带电荷的性质和数量情况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样品中蛋白质的分离的叙述正确的是(  )。

满分5 manfen5.com

A.将样品装入透析袋中透析12 h,若分子乙保留在袋内,则分子丙也保留在袋内

B.若用凝胶色谱柱分离样品中的蛋白质,则分子甲移动速度最快

C.若将样品以2 000 r/min的速度离心10 min,分子戊存在于沉淀中,则分子甲也一定存在于沉淀中

D.若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样品中的蛋白质分子,则分子甲和分子戊形成的电泳带相距最远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下列有关“血红蛋白提取和分离”的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用蒸馏水进行红细胞的洗涤,其目的是去除细胞表面杂蛋白

B.将血红蛋白溶液进行透析,其目的是去除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杂质

C.血红蛋白释放时加入有机溶剂,其目的是使血红蛋白溶于有机溶剂

D.采用凝胶色谱法分离蛋白质的原理是蛋白质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不同,在色谱柱中的移动速度不同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基因工程中酶是不可缺少的生物催化剂,以下有关酶的作用底物描述正确的是(  )

DNA聚合酶的作用底物是四种脱氧核苷酸;

DNA连接酶的作用底物是DNA;

解旋酶的作用底物是DNA;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作用底物是DNA或RNA。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④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以下为形成cDNA过程和PCR扩增过程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满分5 manfen5.com

A.催化过程的酶是RNA聚合酶

B.过程发生的变化称为复性

C.催化②⑤过程的酶都是DNA聚合酶,都必须能耐高温

D.如果RNA单链中A与U之和占该链碱基含量的40%,则一个双链DNA中,A与U之和也占该DNA碱基含量的40%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我国自主研制的复制型艾滋病疫苗,是把艾滋病病毒RNA的几个重要片段经某种处理后插入天花病毒DNA中,形成重组病毒疫苗。该疫苗可以直接导入人体细胞并在人体内具有复制能力,产生的抗原蛋白可以持续刺激免疫系统,使人产生较强的免疫能力。在该疫苗研制过程中(  )。

使用了逆转录酶

运用基因工程手段,用质粒作载体

可利用动物细胞培养天花病毒

体现了天花病毒的间接使用价值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     D.①③④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下图为DNA分子的某一片段,其中①②③分别表示某种酶的作用部位,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满分5 manfen5.com

A.作用于部位的酶在DNA细胞内复制的时候需要,但在PCR技术中不需要

B.作用于部位的酶需要识别特定的核苷酸序列

C.作用于部位的酶需要识别特定的核苷酸序列

D.①②③三种酶依次是解旋酶限制酶DNA连接酶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进行生物工程设计时,下表各组的实验目的与所选择实验材料或方法配置错误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材料或方法

A

构建基因表达载体

用同一种限制酶切割

B

动物细胞核移植

用去核卵(母)细胞作受体

C

植物体细胞杂交培育新品种

花粉粒

D

将目的基因导入单子叶植物细胞

基因枪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用小鼠制备单克隆抗体可用于人类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关于单克隆抗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单克隆抗体目前都通过单个B淋巴细胞培养形成的子细胞群分泌

B.单克隆抗体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特点,但产量较血清抗体低

C.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混合培养,获得的都是两两融合细胞

D.要获得能产生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至少要进行2次筛选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如图所示为白菜—甘蓝的培育流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满分5 manfen5.com

A.过程用到的酶是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B.过程常用的化学试剂是聚乙二醇

C.过程和过程所用的培养基是完全相同的

D.过程利用的原理是细胞的全能性和细胞膜的流动性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图为将胡萝卜的离体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培育形成试管苗的过程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满分5 manfen5.com

A.利用此过程获得的试管苗可能为杂合子

B.①②过程中都会发生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C.多倍体植株的培育需经过如图所示过程

D.此过程依据的生物学原理是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一般来说,动物细胞体外培养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    )

①无毒的环境    ②无菌的环境     ③合成培养基需加血浆      ④温度与动物体温相近

⑤需要O2,不需要 CO2     ⑥CO2能调培养液pH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④    D.①②③④⑥

 

详细信息
30. 难度:简单

从基因型为Aa的绿色植物某器官中获取组织,显微观察如图。下列对该图所示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满分5 manfen5.com

A.若将X细胞离体培养成完整植株,此过程要涉及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B.若将Y细胞离体培养成幼苗后用秋水仙素处理,目的是使其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异

C.X与Y两个细胞进行体细胞杂交,形成杂种细胞,发育成杂种植株往往是不可育的

D.如果X与Y细胞所含蛋白质种类有明显差异,其根本原因是信使RNA的不同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山楂酒具有活血、补气、健脾等功效,对恢复体力、增加精力、促进食欲有较显著的功效。以下为山楂酒制作的有关过程。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主要原料

山楂

设备

榨汁机、发酵桶、地下室、大锅等

制作过程

山楂经充分水洗,用榨汁机榨汁。将山楂汁倒入发酵桶中,经7~10 d的发酵,即成果酒。将经过发酵的果酒滤出,倒入发酵容器内,存在地下室里,进行30 d的再发酵。并继续放置在阴凉的地下室进行陈酿,陈酿期间,要坚持倒桶(换桶),并保持酒桶常满,即得原汁山楂酒

(1)请写出山楂酒制作的原理(用反应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家庭酿造山楂酒与山楂酒发酵有关的微生物主要来源是____________,其代谢类型从异化作用角度说是                 

(3)发酵的温度应该在__________,在发酵过程中要先通气后密封,先通气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4)检验是否产生酒精可在酸性条件下,用____________试剂检验。

(5)若要进一步制作果醋,应在发酵液中加入____________菌种,并控制好温度和通气条件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新能源的开发是现代生物工程研究的重要领域,现在许多科学家在研究将木质纤维转化为新的源——乙醇。下图是工业上利用微生物纤维素转化为乙醇的基本工作流程,请回答相关问题。

满分5 manfen5.com

(1)自然界中环节需要的微生物大多分布在富含纤维素的环境中。将从土壤中获得微生物方法是用纤维素为碳源、并加入________的培养基上筛选周围有________的菌落。

(2)如上所述的筛选中获得了三个菌落,对它们分别培养,并完成环节。在三种等量酶液中酶蛋白浓度相同,三种酶液的活性不一定相同,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定量测定。

(3)根据测定结果,环节常选择毛霉,则中获得的酶是______酶。该酶至少包括__________三个组分。

(4)生产中可以满足环节的常见菌种是________,为了确保获得产物乙醇,环节要注意保证无氧条件,过程要注意避免________________。

(5)该技术虽然有广阔的前景,但存在酶的成本高等问题,为了降低成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改进该过程。首先要通过______________等技术手段对产酶微生物改造,提高酶的产量。其次,可利用______________等技术使酶能够重复利用。

 

详细信息
33. 难度:中等

下图是获得抗虫棉的技术流程示意图。卡那霉素抗性基因(kanr)常作为标记基因,只有含卡那霉素抗性基因的细胞才能在卡那霉素培养基上生长。

满分5 manfen5.com

(1)在该基因工程中,抗虫基因属于           ,离体棉花叶片组织属于           

(2)在抗虫棉的转基因培养过程中,重组质粒的导入不是直接导入棉花体细胞,而是通过土壤农杆菌间接导入的,这主要是利用了农杆菌对       植物和        植物的感染能力,因为这些植物体在受到损伤时,伤口处细胞会分泌          化合物,吸引农杆菌移向这些细胞,细菌体内的Ti质粒中            片段可以转移到棉花细胞并整合到棉花细胞的染色体上。

(3)抗虫基因是否导入棉花细胞,可以通过            基因进行检测,抗虫基因是否整合到棉花细胞染色体上可以通过        分子杂交检测,抗虫基因是否转录可以通过_______  分子杂交检测,抗虫基因是否表达可以通过        分子杂交检测,而抗虫棉是否能抗虫的个体检测方法则是进行饲喂实验。

当个体水平检测已经证明抗虫棉具有了抗虫特性后,抗虫棉的子代一般有一部分不具有抗虫特性,这

种现象叫               ,原因是               

 

详细信息
34. 难度:中等

在进行DNA亲子鉴定时,需大量的DNA。PCR技术(多聚酶链式反应)可以使样品DNA扩增,获得大量DNA克隆分子。该技术的原理是利用DNA的半保留复制,在试管中进行DNA的人工复制(如图,图中黑色短线是引物)。在很短的时间内将DNA扩增几百万倍甚至几十亿倍,使实验室所需的遗传物质不再受限于活的生物体。

满分5 manfen5.com

(1)图中的变性、延伸分别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假设PCR反应中的DNA模板为P,第一轮循环的产物2个子代DNA为N1,第二轮的产物4个子代DNA为N2,N1、N2中分别含有模板DNA单链的DNA分别有______个、______个。若继续循环,该DNA片段共经过30次循环后能形成_______个DNA片段。

(3)某样品DNA分子中引物之间的序列共含3 000个碱基对,碱基数量满足:,若经5次循环,至少需要向试管中加入______个腺嘌呤脱氧核苷酸。(不考虑引物所对应的片段)

 

详细信息
35. 难度:中等

如图所示为科学家利用番茄叶细胞和马铃薯叶细胞杂交培育“番茄—马铃薯”植株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满分5 manfen5.com

(1)①②过程使用了________酶,以使植物原生质体相互分离,此处使用的溶液浓度较大,以保证植物细胞会发生________,以保护原生质体不被破坏;在动物细胞培养技术中,使细胞分离开来的酶是_________。

(2)过程在化学药剂的作用下会发生细胞融合;动物细胞融合的方法与植物细胞不相同的是________。

(3)过程属于脱分化,过程属于再分化,细胞发生分化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

(4)植物体细胞杂交的意义是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