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生物大分子包括蛋白质、核酸、多糖等。下列中不能用于检测生物大分子的试剂是 A.双缩脲试剂 B.甲基绿 C.碘液 D.斐林试剂
|
2. 难度:中等 | |
研究表明,突触小泡膜上蛋白通过与突触前膜上的S蛋白结合而引发膜的融合,进而释放出神经递质。此过程与下列中的哪一项直接有关? A.膜的选择透过性 B.载体的功能 C.ATP的消耗 D.蛋白质的合成和分解
|
3. 难度:中等 | |
呼吸商(RQ=放出的CO2量/吸收的O2量)可作为描述细胞呼吸过程中氧气供应状态的一种指标。如图是酵母菌氧化分解葡萄糖过程中氧分压与呼吸商的关系,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呼吸商越大,细胞有氧呼吸越强,无氧呼吸越弱 B.b点有氧呼吸强度大于a点 C.为延长水果的保存时间,最好将氧分压调至c点 D.c点以后细胞呼吸强度不随氧分压变化而变化
|
4. 难度:中等 | |
下列属于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相同点的是 ①需在光下进行 ②需要酶催化 ③产生ATP ④需要氧气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
5. 难度:中等 | |
植物细胞可以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和失水,将带“皮”的幼嫩的茎纵切后插入两烧杯中,如图所示。已知b侧的细胞壁比a侧的细胞壁薄,伸缩性相对较强。判断30分钟后可能出现的形状变化是( )
|
6. 难度:中等 | |
以下实验方法完全正确的是 A.用斐林试剂、二苯胺分别鉴定还原糖和DNA时都要沸水浴 B.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测酵母菌无氧呼吸是否产生酒精 C.用健那绿染液对口腔上皮细胞的线粒体进行染色前,需要先用盐酸对细胞进行处理 D.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可以用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作为材料
|
7. 难度:中等 | |
下图曲线表示不同 pH对三种蛋白酶活力的影响, 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酶活力可用单位时间内产物增加的量来表示 B.pH由 6降至 2,甲酶的活力逐渐恢复 C.乙酶的活力不受 pH影响 D.与乙酶相比,甲酶和丙酶的适宜 pH范围较窄
|
8. 难度:中等 | |
将牛奶和姜汁混合,待牛奶凝固便成为一种富有广东特色的甜品—姜撞奶。为了掌握牛奶凝固所需的条件,某同学将不同温度的等量牛奶中混人一些新鲜姜汁,观察混合物15min,看其是否会凝固,结果如下表: 根据以上姜汁使牛奶凝固的结果,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可证明新鲜姜汁可能含有某种酶,该酶能将牛奶蛋白质转化成凝固状态 B.20℃和100℃时酶的活性低,是因为酶的分子结构遭到破坏而失去活性 C.将等量姜汁在不同温度下保温后再与对应温度的牛奶混合,能够提高实验的准确度 D据表可以证明该酶的最适温度是60℃或80℃
|
9. 难度:中等 | |
(16分)如图1为高等植物细胞,图2是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局部),请据图回答问题(在“[ ]”中填标号,横线上填文字或字母):
(1)图1中[2]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与其形成有关的细胞器是[ ]________。 (2)太阳能通过图1中结构[ ]________中进行的光合作用后,才能进入生物界。 (3)若该细胞是西瓜的红色果肉细胞,则色素主要存在于[ ]________。若该细胞是洋葱的根尖分生区细胞,则图1中不应该具有的结构是[ ]________。 (4)细胞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由[ ]________供给。 (5)如果用胰蛋白酶处理图2所示细胞表面,则图中________物质的运输将受阻。 (6)动物细胞吸水膨胀后,细胞膜的厚度将变小,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难度:中等 | |||||||||||||||||
(16分)阅读材料: 材料1:“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影响”的实验:将盛有2 mL唾液淀粉酶溶液的试管和盛有2 mL可溶性淀粉溶液的试管编为一组,共四组。在0℃、20℃、37℃和100℃水浴中各放入一组,维持各自的温度5 min。然后,将淀粉酶溶液注入相同温度下的淀粉溶液中,摇匀后继续放回原来的温度下保温。 材料2:在生物化学反应中,当底物与酶的活性位点形成互补结构时,可催化底物发生变化,如下图Ⅰ所示。酶的抑制剂是与酶结合并降低酶活性的分子。竞争性抑制剂与底物竞争酶的活性位点,非竞争性抑制剂和酶活性位点以外的其他位点结合,从而抑制酶的活性,如图Ⅱ、Ⅲ所示。 材料3:科研人员通过蛋白质工程来设计改变酶的构想。在研究溶菌酶的过程中,得到了多种突变酶,测得酶50%发生变性时的温度(Tm),部分结果见下表:
(注:Cys上角的数字表示半胱氨酸在肽链的位置) (1)根据材料1回答下列问题: ①记录实验的起始时间从____________________开始。再每隔1 min,取一滴混合液滴在盛有碘液的点滴板上进行观察,记录每种混合液蓝色消失的时间。通过比较混合液中________(物质)消失所需时间的长短来推知酶的活性。 ②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随温度的升高会使________接触的机会增多,反应速率变快。其二,因为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本身随温度升高而发生分子结构(空间结构)的改变,温度升到一定程度,酶将完全失活。这两种作用叠加在一起,使酶促反应在某一温度下最快,这一温度就是该酶的________。 (2)癌症化疗时应用的烷化剂(如二氯甲二乙胺)能够阻止参与DNA复制的酶与DNA相互作用。此类药品作用于癌细胞分裂周期的间期,它的作用机制与材料2中的图________相符。 (3)从材料3中可以看出溶菌酶热稳定性的提高是通过改变______、_______和_______得以实现的。
|
11. 难度:中等 | |
(16分) I.自然界中,与花生相比,玉米更适合生长在高温、光照强烈和干早的环境中,其利用CO2的能力也远远高于花生。某科研小组选取玉米和花生为实验材料做了有关光合作用的实验。下面甲、乙二图中,甲图表示光合作用部分过程,乙图表示夏季白天两种植物叶片光合作用强度的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表示光合作用的____________________过程,此过程中三碳化合物被_______还原,碳元素的转移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 (2)乙图中d曲线表示_______________(选填“玉米”或“花生”) 光合作用强度的曲线。17点到18点光合作用强度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下图为正常绿色植物的叶绿素a的吸收光谱、色素总吸收光谱以及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作用光谱代表各种波长下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请据图回答: (3)作用光谱与叶绿素a吸收光谱曲线不吻合,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下列物质的变化趋势与作用光谱基本一致的是_________。(双选) A.O2的释放量 B. C3的总量 C. C5的总量 D.有机物的生成量
|
12. 难度:中等 | |
(16分)实验小组想利用下列装置测定某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请回答有关问题。
(1)若乙装置为对照组,则其和甲装置的区别应为________。 (2)测定植物的净光合作用强度。 ①在甲、乙两装置的烧杯中加入________溶液(NaOH或NaHCO3)。 ②将两装置放在适宜的光照下照射1 h,测定红墨水滴的移动距离。 ③实验结果:乙装置中红墨水滴向右移动0.5 cm,甲装置中红墨水滴向______移动4 cm。 (3)测定植物的呼吸强度。 ①在甲、乙装置的烧杯中加入________溶液(NaOH或NaHCO3)。 ②将两装置放在________环境中1小时,温度与(2)中温度相同。 ③实验结果:乙装置中红墨水滴向右移动0.1 cm,甲装置中红墨水滴向____移动1.5 cm。 综合分析可知,该植物的实际光合强度为每小时红墨水滴向_____移动_____c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