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将人的红细胞放入4℃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红细胞破裂,主要原因是 A.红细胞具有水溶性 B.红细胞的液泡体积增大 C.蒸馏水大量进入红细胞 D.低温时红细胞膜流动性增大
|
2. 难度:中等 | |
番茄幼苗在缺镁的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与对照组相比,其叶片光合作用强度下降,原因是 A.光反应强度升高,暗反应强度降低 B.光反应强度降低,暗反应强度降低 C.光反应强度不变,暗反应强度降低 D.光反应强度降低,暗反应强度不变
|
3. 难度:中等 | |
下表是根据实验目的,所选用的试剂与预期的实验结果正确的是 实验目的 试剂 预期的实验结果 A 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醋酸洋红 染色体被染成紫红色 B 检测植物组织中的脂肪 双缩脲试剂 脂肪颗粒被染成红色 C 检测植物组织中的葡萄糖 甲基绿 葡萄糖与甲基绿作用,生成绿色沉淀 D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斐林试剂吡罗红 斐林试剂将DNA染成绿色,吡罗红将RNA染成红色
|
4. 难度:简单 | |
下列关于生物体内有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脂质不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 B. 蛋白质是生物体主要的能源物质 C. 核酸是生物体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 D. 糖类不参与细胞识别和免疫调节
|
5. 难度:中等 | |
下列关于生物体与水分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A.贮藏中的种子不含水分,以保持休眠状态 B.水从根系向地上部分的运输与细胞壁无关 C.适应高渗环境的动物可排出体内多余的盐 D.缺水时,动物体的正反馈调节能促使机体减少水的散失
|
6. 难度:中等 | |
下面关于蛋白质分子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不同蛋白质含有的氨基酸数量不尽相同 B.有些结构不同的蛋白质具有相似的功能 C.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可按不同的排列顺序脱水缩合 D.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之间可按不同的方式脱水缩合
|
7. 难度:中等 | |
关于细胞代谢的叙述,错误的是 A.无氧呼吸能产生ATP,但没有[H]的生成过程 B.有氧呼吸过程中生成的[H]可在线粒体内氧化生成水 C.某些微生物可利用氧化无机物产生的能量合成有机物 D.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产生的[H]可在叶绿体基质中作为还原剂
|
8. 难度:中等 | |
关于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不同酶的最适温度可能相同 B.随着温度降低,酶促反应的活化能下降 C.酶活性最高时的温度不适合该酶的保存 D.高温下酶失活是酶空间结构破坏的结果
|
9. 难度:中等 | |
在温度、光照等适宜条件下,将消毒后有生活力的小麦种子一直浸没在无菌水中,会使种子死亡。下列对种子死亡原因的分析,合理的是 A.缺乏胚芽生长所必需的营养物质 B.不能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C.呼吸作用产生的能量均以热能释放 D.呼吸作用的产物对其产生毒害作用
|
10. 难度:中等 | |
关于同一个体中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两者前期染色体数目相同,染色体行为和DNA分子数目不同 B.两者中期染色体数目不同,染色体行为和DNA分子数目相同 C.两者后期染色体行为和数目不同,DNA分子数目相同 D.两者后期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相同,DNA分子数目不同
|
11. 难度:中等 | |
在诱导离体菊花茎段形成幼苗的过程中,下列生命活动不会同时发生的是: A.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B.光能的吸收与转化 C.ATP的合成与分解 D.基因的突变与重组
|
12. 难度:中等 | |
细胞代谢受酶的调节和控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激素都是通过影响靶细胞内酶的活性来调节细胞代谢 B.代谢的终产物可反馈调节相关酶的活性,进而调节代谢速率 C.同一个体各种体细胞酶的种类相同、数量不同,代谢不同 D.对于一个细胞来说,酶的种类和数量不会发生变化
|
13. 难度:中等 | |
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器在细胞质中的分布与细胞的功能相适应 B.线粒体是细胞内物质氧化和能量转换的主要场所 C.由rRNA和蛋白质组成的核糖体具有特定空间结构 D.高尔基体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加工和运输的场所
|
14. 难度:中等 | |
下列关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原核生物细胞不含线粒体 ,不能进行有氧呼吸 B.真核生物细胞只进行有丝分裂,原核生物细胞只进行无丝分裂 C.真核生物以DNA为遗传物质,部分原核生物以RNA为遗传物质 D.真核生物细胞具有细胞膜系统(生物膜系统),有利于细胞代谢有序进行
|
15. 难度:中等 | |
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氨基酸、葡萄糖和核苷酸分子均可通过核膜 B.叶绿体基质中含有核酸和参与光合作用的酶 C.水分子和钾离子以自由扩散方式进出轮藻细胞 D.精细胞变为精子后,尾部的线粒体与其运动有关
|
16. 难度:中等 | |
关于糖分解代谢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甜菜里的蔗糖水解可产生葡萄糖和果糖 B.乳汁中的乳糖经水解可产生葡萄糖和半乳糖 C.发芽小麦种子中的麦芽糖经水解可产生果糖 D.枯枝落叶中的纤维素经微生物分解可产生葡萄糖
|
17. 难度:中等 | |
下列关于乙型肝炎病毒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能在人体血浆中增殖 B.不能寄生在呼吸道黏膜细胞中 C.核酸中含5种含氮碱基 D. 蛋白质由自身的核糖体合成
|
18. 难度:中等 | |
某小组进行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盐酸和酒精混合液主要起固定作用 B.碱性染料吡罗红(派洛宁)可用于染色体染色 C.观察到分裂末期细胞内细胞板向四周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 D.细胞内染色体的存在状态可作为判断有丝分裂各时期的依据
|
19. 难度:中等 | |
脊椎动物在胚胎发育中产生了过量的运动神经元,它们竞争肌细胞所分泌的神经生长因子,只有接受了足够量神经生长因子的神经元才能生存,并与靶细胞建立连接,其他的则发生凋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脊椎动物细胞凋亡仅发生在胚胎发育时期 B.一个存活的神经元只与一个靶细胞建立连接 C.神经元凋亡是不受环境影响的细胞编程性死亡 D.神经元凋亡是由基因控制的,自动的细胞死亡
|
20. 难度:中等 | |
细胞衰老和凋亡对维持个体的正常生长和发育及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错误的是 A.细胞普遍衰老会导致个体衰老 B.效应T细胞可诱导靶细胞发生凋亡 C.细胞凋亡是各种不利因素引起的细胞死亡 D.衰老细胞内染色质固缩影响DNA复制和转录
|
21. 难度:中等 | |
研究表明细胞癌变是细胞从已分化转变到未分化状态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癌细胞具有和正常分化细胞相近的细胞类型 B、癌细胞的分裂能力与分化程度成正相关 C.诱导癌细胞的正常分化是癌症治疗的一种策略 D.癌细胞类似于胚胎细胞都脱离了细胞的正常分化
|
22. 难度:中等 | |
下列关于细胞癌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A.癌细胞在条件适宜时可以无限增殖 B.癌变前后,细胞的形态结构有明显差别 C.病毒癌基因可整合到宿主基因组诱发癌变 D.原癌基因的主要功能是阻止细胞发生异常增殖
|
23. 难度:简单 | |
下列有关细胞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突变导致的各种细胞癌变均可遗传 B石棉和黄曲霉素是不同类型的致癌因子 C人体的免疫系统对癌变细胞具有清除作用 D癌变细胞内酶活性降低导致细胞代谢减缓
|
24. 难度:中等 | |
关于细胞分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白细胞和红细胞都是由造血干细胞分化来的 B.基因突变可使已分化的正常细胞变成癌细胞 C.同一个体的小肠上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所含基因不同 D.同一个体茎尖分生组织细胞的分化能力比叶肉细胞的强
|
25. 难度:中等 | |
观察到的某生物(2n=6)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如图所示。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有一对染色体没有相互分离 B.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有一对染色单体没有相互分离 C.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有一条染色体多复制一次 D.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有一条染色体多复制一次
|
26. 难度:中等 | |
雄果蝇的一个体细胞经正常的有丝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C1、C2),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经正常的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S1、S2),比较C1与C2、S1与S2细胞核中DNA数目和遗传信息,正确的是 A.DNA数目:C1与C2相同,S1与S2不同 B.遗传信息:C1与C2相同,S1与S2不同 C.DNA数目:C1与C2不同,S1与S2相同 D.遗传信息:C1与C2不同,S1与S2相同
|
27. 难度:中等 | |
下图是某种动物细胞生活周期中染色体数目变化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A~C段 B. 图中显示两种分裂方式,I~M段可表示有丝分裂的一个细胞周期 C. CD段、GH段的染色体与核DNA的数目之比为1:1 D. 生物的多样性与AH、HI所代表的生理过程有关
|
28. 难度:中等 | |
下列关于减数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减数分裂包括两次连续的细胞分裂 ②在次级精母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 ③着丝点在第一次分裂后期一分为二 ④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染色体数减半,DNA数不变 ⑤同源染色体分离,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 ⑥联会后染色体复制,形成四分体 ⑦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第二次分裂的末期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⑤ D.⑥⑦
|
29. 难度:中等 | |
下图进行有性生殖的同一种生物体内的有关细胞分裂图像,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DNA复制发生在图⑤时期 B.等位基因分离与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发生与图①有关而与图③无直接关系 C.图②所示分裂方式,只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出现 D.雄性动物体内,同时具有图①~图⑤所示细胞的器官是睾丸而不可能是肝脏
|
30. 难度:简单 | |
下列不是孟德尔选用豌豆作实验材料并获得成功的原因是 ( ) A、豌豆具有稳定的、容易区分的相对性状 B、豌豆是严格闭花授粉的植物 C、豌豆在杂交时,母本不需去雄 D、用统计学的方法引入对实验结果的分析
|
31. 难度:简单 | |
具有1对等位基因的杂合体,逐代自交三代,在F3代中纯合体的比例为 A、1/8 B、7/8 C、7/16 D、9/16
|
32. 难度:中等 | |
子叶饱满的豌豆与子叶皱缩的豌豆杂交,F1都为子叶饱满,让F1自交,其中子叶皱缩的豌豆有192粒,则F2中子叶饱满豌豆的总数和子叶饱满豌豆纯合子的粒数分别依次为 A 384和192 B 384和192 C 576和192 D 576和384
|
33. 难度:中等 | |
某种开花植物细胞中,基因P(p)和基因R(r)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将纯合的紫花植珠(基因型为PPrr)与纯合的红花植株(基因型为ppRR)杂交,F1全开紫花,自交后代F2中紫花:红花:白花=12:3:1。则F2中表现型为紫花的植株基因型有 A.9种 B.12种 C.6种 D.4种
|
34. 难度:中等 | |
在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实验中,利用AAbb和aaBB作亲本进行杂交,F1自交得F2,F2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和重组型个体所占的比例各是( ) A.4/16和6/16 B.9/16和2/16 C.1/8和3/8 D.1/4和10/16
|
35. 难度:中等 | |
已知某植物开红花是由两个显性基因A和B共同决定的,否则开白花,两对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则植株AaBb自交后代的表现型种类及比例是 A.4种,9∶3∶3∶1 B.4种,1∶1∶1∶1 C.2种,3∶1 D.2种,9∶7
|
36. 难度:中等 | |
大鼠的毛色由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用黄色大鼠与黑色大鼠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右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黄色为显性性状,黑色为隐性性状 B. F1 与黄色亲本杂交,后代有两种表现型 C. F1 和F2中灰色大鼠均为杂合体 D. F2 黑色大鼠与米色大鼠杂交,其后代中出现米色大鼠的概率为1/4
|
37. 难度:中等 | ||||||||||||||||||||||||||||
下表为3个不同小麦杂交组合及其子代的表现型和植株数目:
据表分析,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A.6个亲本都是杂合子 B.抗病对感病为显性 C.红种皮对白种皮为显性 D.这两对性状自由组合
|
38. 难度:中等 | |
(10分)如图甲表示A、B两种植物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改变的变化曲线,图乙表示将A植物放在不同浓度CO2环境条件下,A植物光合速率受光照强度影响的变化曲线。 请分析回答: (1)如图资料显示,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甲中的“a”点表示___________ _____。如果以缺镁的完全营养液培养A植物幼苗,则b点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 (3)在c点时,叶绿体中ADP的移动方向是从____ ____向_____ ___方向移动。如下图所示中与a点相符合的是________,与c点符合的是_______. (4)e点与d点相比较,e点时叶肉细胞中C3的含量________;e点与f点相比较,e点时叶肉细胞中C3的含量________。(填“高”、“低”或“基本一致”)
|
39. 难度:中等 | |
(10分)现有4个纯合南瓜品种,其中2个品种的果形表现为圆形(圆甲和圆乙),1个表现为扁盘形(扁盘),1个表现为长形(长)。用这4个南瓜品种做了3个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1:圆甲×圆乙,F1为扁盘,F2中扁盘:圆:长 = 9 : 6 :1 实验2:扁盘×长,F1为扁盘,F2中扁盘:圆:长 = 9 :6 :1 实验3:用长形品种植株的花粉分别对上述两个杂交组合的F1植株授粉,其后代中扁盘:圆:长均等于1:2 :1。 综合上述实验结果,请回答: (1)南瓜果形的遗传受 对等位基因控制,且遵循 定律。 (2)若果形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表示,若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和B、b表示,以此类推,则圆形的基因型应为AAbb、 、aaBb、 ,扁盘的基因型应为AABB、 、 、 ,长形的基因型应为 。
|
40. 难度:简单 | |
(10分)下图示牛胚胎移植的基本程序,请据图回答: (1)图中a、c过程分别是 、 。 (2)胚胎移植的意义 (3)为了提高胚胎的利用率,常采用的方法是 ,处理的时期是 。
|
41. 难度:简单 | |
(10分)现有一生活污水净化处理系统,处理流程为“厌氧沉淀池 (1)植物池中,水生植物、昆虫、鱼类、蛙类和底泥中的微生物共同组成了 (生态系统、群落、种群)。在植物池的食物网中,植物位于第 营养级。植物池中所有蛙类获得的能量最终来源于 所固定的 能 (2)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有整体性、协调与平衡、 和 等原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