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下列事实中,不支持“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观点的是( ) A.HIV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 B.乙肝病毒依赖人体肝细胞生活 C.草履虫有纤毛可以运动 D.父母通过精子和卵细胞把遗传物质传给下一代
|
2. 难度:中等 | |
若“淀粉—麦芽糖—葡萄糖—糖原”表示某生物体内糖类的某些转化过程,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此生物是动物,因为能将淀粉转化为糖原 ②上述关于糖的转化不可能发生在同一生物体内,因为淀粉和麦芽糖是植物特有的糖,而糖原是动物特有的糖 ③此生物一定是植物,因为它含有淀粉和麦芽糖 ④淀粉和糖原都是储存能量的多糖,麦芽糖是二糖 A.②③ B.①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3. 难度:中等 | |
下图X、Y、Z是细胞中的三种化合物,X为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主要能源物质,Y、Z是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X被人的红细胞吸收,不需要消耗ATP B.维生素D可优先通过细胞膜扩散到细胞内部与Y有关 C.细胞膜会被蛋白酶分解,说明组成细胞膜的物质中有Z D.构成细胞膜的Y可以运动,而Z是静止的
|
4.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ATP是生物体内重要的能源物质,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AMP可以作为合成ADP及mRNA的原料 B.甲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可以用于C3的还原或细胞分裂 C.丁过程中合成ATP所需能量可以是电能 D.催化乙和丙过程的酶应该是同一种酶
|
5. 难度:中等 | |
图甲表示某地夏季一密闭大棚内一昼夜间CO2浓度的变化,而图乙表示棚内植株在b点时,消耗的CO2总量与消耗的O2总量之比(体积比),其中正确的是( )
|
6. 难度:简单 | |
“核糖”不可能是下列哪一种结构或物质的组成成分( ) A.HIV B.T2噬菌体 C.核糖体 D.ATP
|
7. 难度:简单 | |
对绿色植物根尖细胞某细胞器组成成分进行分析,发现A、T、C、G、U五种碱基的含量分别为35%、0、30%、42%、15%,则该细胞器中完成的生理活动是( ) A.光合作用 B.无氧呼吸 C.翻译 D.有氧呼吸
|
8. 难度:简单 | |
关于转录和翻译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转录时以核糖核苷酸为原料 B.转录时RNA聚合酶能识别DNA中特定碱基序列 C.mRNA在核糖体上移动翻译出蛋白质 D.不同密码子编码同种氨基酸可增强密码的容错性
|
9. 难度:简单 | |
果蝇的体细胞中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它的1个初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后形成的精子类型是( ) A.2种 B.4种 C.8种 D.16种
|
10. 难度:中等 | ||||||||||||||||
下表为人体四种细胞某些基因表达的结果,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与上述四种蛋白质的合成与分泌都有关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B.四种细胞转录的mRNA有相同的也有不同的,如mRNA3在其他细胞中也有 C.四种细胞的全能性有差异,如幼嫩红细胞的全能性大于造血干细胞 D.四种蛋白质的功能不同,其原因是它们的氨基酸组成不同
|
11. 难度:中等 | |
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孩子既是红绿色盲又是XYY的患者,从根本上说,前者的病因与父母中有关的一方和后者的病因发生的时期分别是( ) A.与母亲有关,减数第二次分裂 B.与父亲有关,减数第一次分裂 C.与父母亲都有关,受精作用 D.与母亲有关,减数第一次分裂
|
12. 难度:中等 | |||||||||||||||||||
一女性患有某种单基因遗传病。某同学对其家系的其他成员进行调查后,记录如下(“+”代表患者,“-”代表正常)。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该遗传病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调查该病的发病率应在自然人群中随机取样调查计算 C.该患病女性的父母生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为1/4 D.这个家系中所有患者与该病有关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4/9
|
13. 难度:中等 | |
艾弗里等人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赫尔希与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都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有关这两个实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都选用结构简单的生物作为实验材料,繁殖快、容易观察因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变异 B.设计思路上的共同点是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效应 C.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R型菌+S型菌DNA会得到S型菌”,因此用S型菌+R型菌DNA也会得到R型菌 D.赫尔希和蔡斯用32P、35S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研究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
14. 难度:中等 | |
有人试图通过实验来了解H5N1禽流感病毒侵入家禽的一些过程,设计实验如下: 一段时间后,检测子代H5N1病毒的放射性及S、P元素,下表对结果的预测中,正确的是( ) 选项 放射性 S元素 P元素 A 全部无 全部32S 全部31P B 全部有 全部35S 多数32P,少数31P C 少数有 全部32S 少数32P,多数31P D 全部有 全部35S 少数32P,多数31P
|
15. 难度:中等 | |
如图,甲、乙表示真核生物遗传信息传递过程中的某两个阶段的示意图,图丙为图乙中部分片段的放大示意图。对此分析合理的是( ) A.图甲所示过程主要发生于细胞核内,图乙所示过程主要发生于细胞质内 B.图中催化图甲、乙所示两过程的酶1、酶2和酶3是相同的 C.图丙中a链为模板链,b链为转录出的RNA链 D.图丙中含有2种单糖、5种碱基、5种核苷酸
|
16. 难度:中等 | |
下列关于基因转录和翻译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两个过程都以核酸作为模板 ②两个过程的产物都以碳链为骨架 ③两个过程的完成都需要运载工具 ④两个过程的完成都需要碱基互补配对 ⑤两个过程的完成都需要高能磷酸键提供能量 A.一种 B.二种 C.三种 D.四种
|
17.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为某高等生物细胞局部结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如果1代表Y染色体,则形成该细胞的场所是精巢或睾丸 B.该生物细胞中,染色体最多有8条 C.要鉴定图中1的主要成分,理论上选用的鉴定试剂是双缩脲试剂和二苯胺 D.如果a上某点有基因B,a′上相应位点的基因是b,发生这种变化的可能原因是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
|
18. 难度:中等 | |
如图中①和②表示某初级精母细胞中的一段DNA分子,分别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两条非姐妹染色单体的相同位置上。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①和②所在的染色体都来自父方 B.③和④的形成是由于染色体易位 C.③和④上的非等位基因可能会发生重新组合 D.③和④形成后,立即被平均分配到两个精细胞中
|
19. 难度:中等 | |
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进行遗传病调查时,发现一位男生患有两种遗传病,进一步调查后画出其家族的遗传病系谱图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病的遗传方式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B.从系谱图上可以看出甲病的遗传特点是家族中世代相传 C.Ⅱ7与Ⅱ8再生一个孩子是患甲病女儿的概率为1/8 D.已知Ⅱ3不是乙病基因的携带者,则乙病的类型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
20. 难度:中等 | |
某人群中某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发病率为19%,一对夫妇中妻子患病,丈夫正常,他们所生的子女患该病的概率是( ) A.10/19 B.9/19 C.1/19 D.1/2
|
21. 难度:中等 | |
某女士怀上了异卵双胞胎,他们夫妇均是半乳糖血症(人类的一种单基因隐性遗传病)的基因携带者。请你帮助预测,该女士孕育的双胞胎是一男一女的概率和至少有一个小孩患有半乳糖血症的概率分别是( ) A.1/2和7/16 B.1/2和7/32 C.1/4和9/16 D.1/4和7/16
|
22. 难度:中等 | |
用纯合的二倍体水稻品种高秆抗锈病(DDTT)和矮秆不抗锈病(ddtt)进行育种时,一种方法是杂交得到F1,F1再自交得到F2;另一种方法是用F1的花粉进行离体培养,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得到相应植株。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前一种方法所得的F2中重组类型、纯合子各占5/8、1/4 B.后一种方法所得的相应植株中可用于生产的类型比例为2/3 C.前一种方法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原因是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D.后一种方法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是由于染色体结构发生改变
|
23. 难度:中等 | |
假设取一个含有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受精卵,用15N标记细胞核中的DNA,然后放在不含15N的培养基中培养,让其进行连续两次有丝分裂,形成四个细胞,这四个细胞中含15N的细胞个数可能是 ( ) A.2 B.3 C.4 D.前三项都对
|
24. 难度:简单 | |
下图示某高等动物体内细胞分裂的几个时期,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图中有2个四分体 B.乙图中一定有等位基因存在 C.丙图内可能发生了基因重组 D.丙图表示次级精母细胞
|
25. 难度:中等 | |
根据每个细胞中核DNA相对含量的不同,将某高等哺乳动物睾丸中连续增殖的精原细胞归为A、B、C三组,每组细胞数目如图1所示;将睾丸中参与配子形成过程的细胞归为D、E、F三组,每组细胞数目如图2所示;根据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在细胞周期中的变化绘制曲线,如图3所示。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图1中的B组细胞位于图3中的甲~乙段 B.图1中C组的细胞不都位于图3的乙~丙段 C.图2中F组细胞变成E组细胞的过程发生在图3的丙~丁段 D.图2中,D组细胞表示精细胞,E组细胞可以表示精原细胞,也可以表示次级精母细胞
|
26. 难度:中等 | |
(每空2分共12分)燕麦颖片颜色的遗传受不同对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其中基因B控制黑色素的形成,基因Y控制黄色素的形成,但黑色会掩盖黄色。基因b、y均不产生色素,而表现为白颖。 (1)基因型为BbYy的个体的表现型为________,该个体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 (2)表现型为黑颖和黄颖的两个亲本杂交,子代表现为2黑颖∶1黄颖∶1白颖,则两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_。 (3)为鉴定一黑颖植株的基因型,将该植株与白颖植株杂交得F1,F1自交得F2,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表现为黑颖的植株的基因型共有________种。 ②根据F1的表现型及其比例,可确定的亲本基因型有________三种。 ③根据F1的表现型及其比例,尚不能确定的亲本基因型中,若F2中黑颖∶黄颖∶白颖比例为________,则亲本植株的基因型为BByy。
|
27. 难度:中等 | |
(15分)图1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染色体数与核DNA数比例的变化关系;图2表示某动物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请据图回答: (1)图1中BC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2分),DE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2分)。 (2)图2中________细胞处于图1中的CD段。 (3)图2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是________细胞,乙细胞中的①和②组成________,①和④是________,甲细胞中有________个染色体组。 (4)图2中丙细胞含有________条染色单体,该细胞处于________期。 (5)图2中丁细胞的名称为________,如果丁细胞中的M为X染色体,则N一定是________。若M的姐妹染色单体上出现等位基因,其原因是发生了_____(2分)。
|
28. 难度:中等 | |
(每空2分共10分)如图是某校学生根据调查结果绘制的某种遗传病的家系图(显、隐性基因分别用A、a表示)。请分析回答: (1)通过 个体可以排除这种病是显性遗传病。若Ⅱ4个体不带有此致病基因,Ⅲ7和Ⅲ10婚配,后代男孩患此病的几率是 。 (2)若Ⅱ4个体带有此致病基因,Ⅲ7是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相关基因用B、b表示),Ⅲ7和Ⅲ10婚配,生下患病孩子的几率是 。 (3)若Ⅱ3和Ⅱ4均不患红绿色盲且染色体数正常,但Ⅲ8既是红绿色盲又是Klinfelter综合征(XXY)患者,其病因是Ⅱ代中的 个体产生配子时,在减数第 次分裂过程中发生异常。
|
29. 难度:中等 | |
(共13分)乙肝被称为“中国第一病”。人们对乙肝病的机理研究较多。乙肝病毒的DNA有一条环状链和一条较短的半环链,侵染时先形成完整的环状,再把其中一条作为原始模板复制形成新的病毒。如图: (1)发生在宿主细胞核的过程有____________(2分),发生在宿主细胞质内的过程有__________________(2分)。 (2)乙肝病毒的中心法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发生了碱基互补配对现象的有__________过程。 (4)物质a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同类的物质还具有的作用有___________。 (5)过程⑤⑦的原料种类数可能分别为_______________种,都存在____________现象。 (6)过程②和过程⑤的产物都具有多样性特点,其原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