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下列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是( ) A.物种的形成可以不经过隔离 B.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保存 C.基因突变产生的有利变异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D.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
|
2. 难度:简单 | |
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的种间竞争是一种选择过程 B.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依据 C.外来物种入侵能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 D.突变的可遗传性阻碍生物进化
|
3. 难度:中等 | |
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 B.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它们长期共同进化形成的相互适应的特征 C.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后会突变产生抗药性,在青霉素的选择作用下,具有抗药性的个体生存下来 D.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
4. 难度:中等 | |
下图是物种形成的一种模式。物种a因为地理障碍分隔为两个种群a1和a2,经过漫长的进化,分别形成新物种b和c。在此进程中的某一时刻,a1种群的部分群体越过障碍外迁与a2同域分布,向d方向进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b和d存在地理隔离,所以一定存在生殖隔离 B.c和d不存在地理隔离,却可能存在生殖隔离 C.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留居群体的基因频率相同,则b和d是同一物种 D.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a2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同,则c和d是不同物种
|
5. 难度:中等 | |
(课本改编)某植物种群中,AA个体占30%,aa个体占10%,该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和自交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的变化依次为 A.增大,不变;增大,不变 B.不变,增大;增大,不变 C.不变,不变;增大,不变 D.不变,不变;不变,增大
|
6. 难度:中等 | |
家蝇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产生抗性,原因是神经细胞膜上某通道蛋白中的一个亮氨酸替换为苯丙氨酸。下表是对某市不同地区家蝇种群的敏感性和抗性基因型频率调查分析的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上述通道蛋白中氨基酸的改变是基因碱基对缺失的结果 B.甲地区家蝇种群中抗性基因频率为22% C. 比较三地区抗性基因频率可知乙地区抗性基因突变率最高 D. 丙地区敏感性基因频率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
7. 难度:中等 | |
用基因型为Aa的小麦分别进行Ⅰ随机交配、Ⅱ随机交配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Ⅲ连续自交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Ⅳ连续自交,根据各代Aa基因型频率绘制曲线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曲线Ⅱ的F3中Aa基因型频率为0.4 B.曲线Ⅲ的F2中Aa基因型频率为0.4 C.曲线Ⅳ的Fn中纯合体的比例比上一代增加(1/2)n+1 D.曲线Ⅰ和Ⅳ的各子代间A和a的基因频率始终相等
|
8. 难度:中等 | |
果蝇长翅(V)和(v)由一对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假定某果蝇种群有20 000只果蝇,其中残翅果蝇个体数量长期维持在4%,若再向该种群中引入20 000只纯合长翅果蝇,在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的前提下,关于纯合长翅果蝇引入后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A.v基因频率降低了50% B.V基因频率增加了50% C.杂合果蝇比例降低了50% D.残翅果蝇比例降低了50%
|
9. 难度:简单 | |
我国西北部的欧洲玉米螟与东部的亚洲玉米螟由于信息激素的不同而存在生殖隔离,但从外貌上几乎无法区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由于外貌形态相同,因此它们属于同一个物种 B.由于具有生殖隔离,因此它们属于不同的物种 C.无法判断 D.以上说法都不对
|
10. 难度:简单 | |
根据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图解如下),下述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补充、完善等内容中,不正确的是( ) A.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在研究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B.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C.物种形成包括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三个基本环节 D.种群中每个个体都含有该种群基因库的全部基因
|
11. 难度:中等 | |
以下关于动物内环境和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葡萄糖、生长激素、尿素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成分 B.若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 C.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 D.细胞仅仅依赖于内环境,并不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
12. 难度:简单 | |
下列过程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 ( ) A.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 B.葡萄糖脱氢分解产生丙酮酸 C.食物中蛋白质经消化被分解成氨基酸 D.胰岛细胞合成胰岛素
|
13. 难度:简单 | |
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所有调节都有反射弧的参与 B.所有的稳态都是相对的 C.所有稳态的形成都有许多系统参与 D.所有稳态的调节中枢都在大脑
|
14. 难度:中等 | |
下图所示为人体内生理过程图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肠道中的物质A通过协助扩散进入血管内 B.胰岛素能促进5、7、8过程,肾上腺素不能促进6过程 C.血液中物质A浓度较高时,可在肝细胞和肌细胞内被合成糖原 D.剧烈运动时肌细胞内产生大量乳酸,会使血液pH明显降低
|
15. 难度:中等 | |||||||||||||||||||||||||
下表表示人体组织液和血浆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①属于血浆,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B.②属于组织液,①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②增多 C.肝细胞中的CO2从产生场所扩散到①至少需穿过12层磷脂分子层 D.②与①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毛细血管壁的选择透过性
|
16. 难度:中等 | |
如下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Ⅰ、Ⅱ、Ⅲ、Ⅳ表示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4种系统或器官。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内环境与Ⅰ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 B. 内环境中存在神经递质和糖原 C.②表示重吸收作用 D.Ⅳ表示的器官是皮肤
|
17. 难度:中等 | |
生物个体内的稳态是指在“神经—体液—免疫”的调节作用下,通过各组织器官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内环境主要由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组成,激素、血浆蛋白和氨基酸都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B.肾上腺、甲状腺、唾液腺产生的分泌物,均直接排放到内环境中 C.哺乳动物肌肉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液体环境是组织液 D.血糖浓度、尿液浓度、体内温度、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相对稳定都属于内环境的稳态
|
18. 难度:中等 | |
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是人体各项生命活动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饥饿状态下,人体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增强 B.接触花粉时导致的过敏反应可引起组织液的减少 C.内环境的稳态在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时会遭到破坏 D.佝偻病与内环境的稳态失调没有直接关系
|
19. 难度:中等 | |
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为了延缓乳酸产生,许多运动员会采取肌肉按摩措施,下列关于运动员剧烈运动后的内环境有关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剧烈运动后,乳酸在血浆中的含量先增加后减少 B.运动后组织液的含量会减少 C.剧烈运动后,会导致血浆中的pH明显下降 D.由于糖的消耗,血浆渗透压会明显降低
|
20. 难度:中等 | |
关于细胞内外K+、Na+和Cl-的叙述,错误的是 A.Na+与神经细胞上兴奋传导有关 B.人体血浆中K+的浓度比红细胞中的高 C.神经细胞静息电位形成的主要原因是K+外流 D.Na+和Cl-是形成哺乳动物内环境渗透压的主要物质
|
21. 难度:中等 | |
生活中存在以下现象:①婴幼儿经常尿床,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现象会明显减少;②由于惊恐而出现的无意识的排尿。以上现象说明 A.婴幼儿在夜间产生的尿液较白天多 B.婴幼儿排尿反射的传入神经兴奋只达到脊髓 C.无意识排尿不属于神经反射活动 D.脊髓的生理活动依赖于大脑皮层的功能状态
|
22. 难度:中等 | |
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主要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下完成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效应器由运动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腺体组成 B.反射弧中的感受器和效应器均分布于机体同一组织或器官 C.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 D.条件反射的建立与脊髓等低级中枢有关
|
23. 难度:中等 | |
已知肌肉受到刺激会收缩,肌肉受刺激前后肌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变化和神经纤维的电位变化一样。取三个新鲜的神经—肌肉标本,按如图所示连接,图中②④⑥指的是神经纤维与肌细胞之间的接头,此接头与突触结构类似。刺激①可引起图中右肌肉收缩,中肌肉和左肌肉也相继收缩。则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实验进行时应将标本置于生理盐水中,若没有可用等渗的KCl溶液来代替 B.直接刺激⑤,则会引起收缩的肌肉是左肌肉和中肌肉 C.未接受刺激时,神经纤维保持静息状态,此时没有离子进出,各种离子在细胞膜内外浓度相等 D.肌肉细胞接受刺激时,细胞膜外电位将由负变正
|
24. 难度:简单 | |
关于人体神经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细胞轴突末梢可形成多个突触小体 B.兴奋通过神经递质在突触处进行双向传递 C.神经细胞外Na+内流是产生静息电位的基础 D.静息状态的神经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
|
25. 难度:中等 | |
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时,以下生理活动不会发生的是 ( ) A.生物膜的融合和转化 B.钠、钾离子的跨膜运输 C.ATP的合成和分解 D.信号分子与突触前膜上受体的识别和结合
|
26. 难度:中等 | |
图1为细胞膜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图2为突触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1中Ⅰ侧为细胞膜内侧,Ⅱ侧为细胞膜外侧 B.脂质分子可优先通过细胞膜与图1中A密切相关 C.图2中E为突触后膜,F为突触前膜,C物质被释放出来依靠主动运输 D.图2中C为神经递质,C与D结合后,突触后膜电位可能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
|
27. 难度:中等 | |
如果某患者支配右手的传出神经受损,其他部分完整,则 A.针刺左手不会发生缩手反射 B.针刺右手会发生缩手反射 C.针刺左手不会感觉疼痛 D.针刺右手会感觉疼痛
|
28. 难度:中等 | |
下图是反射弧局部结构示意图,刺激c点,检测各位点电位变化。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若检测到b、d点有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同一神经元上是双向传导的 B.兴奋由c传导到e时,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 C.a处检测不到电位变化,是由于突触前膜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 D.电表①不偏转,电表②偏转两次
|
29. 难度:简单 | |
用电刺激离体蛙心的某条神经能使心跳变缓,有人做了如图10所示的实验,本实验提示 A.电流通过神经传导 B.神经与心肌收缩没有关联 C.神经通过放电使心跳变慢 D.神经通过释放化学物质使心跳变慢
|
30. 难度:简单 | |
下列关于人体激素及其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激素是信息分子,成分都是有机物 B.激素直接参与细胞内的许多代谢活动 C.激素只作用于相应的靶器官、靶细胞 D.神经系统的某些结构也可以释放激素
|
31. 难度:简单 | |
切除胰腺的狗排出的尿液常常会吸引许多蚂蚁,这是因为 A.肌糖元分解,使血糖升高 B.非糖的物质转化,使尿糖升高 C.胰岛素缺乏,使狗出现糖尿 D.蛋白质分解,使尿糖升高
|
32. 难度:中等 | |
如图表示甲状腺活动调节的示意图。下列对这一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与乙结构分别表示下丘脑和垂体 B.a与b物质分别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 C.乙结构的活动只受甲结构所释放的激素进行的调节 D.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含量起着反馈调节的作用
|
33. 难度:简单 | |
促胰液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分别是( ) A.小肠黏膜细胞和甲状腺细胞 B.胰腺细胞和甲状腺细胞 C.肝细胞和下丘脑细胞 D.胰岛细胞和垂体细胞
|
34. 难度:简单 | |
下列与血糖调节有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血糖调节的机制是反馈调节 B.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相互拮抗 C.肾上腺素参与血糖调节 D.肌糖原可直接分解为葡萄糖以维持血糖浓度平衡
|
35. 难度:中等 | |
根据下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分泌物通过体液只能运输到相应的靶细胞或靶器官 B.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能使靶细胞代谢发生变化,内分泌细胞与靶细胞进行了信息交流 C.激素在人体内含量较低,但有高效的生物催化作用 D.激素与靶细胞结合的时间越长,说明这种激素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
36. 难度:中等 | |||||||||||||||||||
运动员进行长时间运动时,血液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含量的变化情况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胰岛B细胞增多,血液中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 B.长时间运动机体消耗大量能量,因而血糖浓度会不断降低 C.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含量发生变化,说明人体内环境处于不稳定状态 D.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和脂肪的转化,满足机体对能量的需要
|
37. 难度:中等 | |
激素在血液中的含量是相对稳定的,激素分泌的多少是受机体调节的。下列关于激素分泌的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垂体能分泌促激素,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 B.垂体是在大脑的直接影响下分泌促激素的 C.下丘脑能直接控制各种内分泌腺,所以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 D.通过反馈作用使血液中的激素含量维持在正常的相对稳定的水平
|
38. 难度:中等 | |
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其在甲状腺细胞内的浓度高于内环境。131I是一种人工放射性同位素,是核电站泄漏的核辐射源之一。口服一定剂量131I 可以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据此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甲状腺细胞受损会导致下丘脑和垂体细胞分泌激素的量增加 B.131I能破坏部分甲状腺细胞使甲亢患者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C.131I辐射可能诱发突变而增加细胞癌变几率 D.甲状腺细胞吸收碘需要载体但不消耗ATP
|
39. 难度:中等 | |
如图表示动物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部分过程,图中字母分别代表某种激素,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A、B、C分别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 B.C激素的靶器官是甲状腺,对下丘脑没有反馈调节作用 C.D代表的激素作用是降低血糖浓度 D.B激素分泌增加,A激素分泌减少,C激素分泌减少
|
40. 难度:中等 | |
(12分)在一个海岛中,一种海龟中有的脚趾是连趾(ww),有的脚趾是分趾(Ww、WW),连趾便于划水,游泳能力强,分趾游泳能力较弱。若开始时,w和W的基因频率各为0.5,当岛上食物不足时,连趾的海龟更容易从海中得到食物。若干万年后,基因频率变化为W为0.2,w为0.8。 (1)该种群中所有海龟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该种群的________,基因频率变化后,从理论上计算,分趾海龟中杂合子占整个种群的比例为________。 (2)该种群中海龟有多种多样的类型,其中可遗传的变异来源于________。 (3)海龟是否发生了进化?________,理由是____ ___。 (4)判断是否产生新物种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
|
41. 难度:中等 | |
(10分)生理学家将人体的肝脏形容为一个巨大的生化工厂,许多重要的生化反应都在这里完成。图A为肝脏组织示意图,图B表示内环境各成分及其与细胞间的关系,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分析回答: (1)肝脏是形成尿素的主要场所,所以相对于a端,b端的尿素含量______(填“较高或较低”),氧气的浓度______(填“较高或较低”)。 (2)胰岛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来调节血糖浓度,如果图A所示为胰岛组织,当a端血液中的血糖浓度较高时(如饭后一段时间),b端血液中的胰岛素含量会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a端血液中的血糖浓度较低时(如饥饿时),b端血液中的胰高血糖素含量会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 (3)从图B所示组织液与血浆的关系来看,导致组织水肿的因素很多,但直接的生理因素是组织液和血浆之间的相对渗透压的变化。当组织由于过敏反应释放组织胺后,会导致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大,在这种状况下,组织液的相对渗透压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血浆的渗透压,引起组织水肿。长期的营养不良会导致血浆蛋白的合成减少,血浆的相对渗透压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组织液的渗透压,引起组织水肿。在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导致代谢减慢时,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减少,血浆的相对渗透压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组织液的渗透压,引织起组水肿。 (4)血浆的pH之所以能保持相对稳定是因为其中含有________。肺气肿患者由于呼吸不畅,血液的pH将略有降低,这是因为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2. 难度:中等 | |
(12分)下图为人体某一反射弧的示意图,a、b为置于神经细胞B和神经细胞D膜外的微型电流计F的两个微型电极,请据图回答问题。 (1)a处受刺激后,若规定细胞膜外表面为零电位,则细胞膜内表面的电位是________(填“正”“负”或“零”)电位。 (2)若从a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b处,效应器________(填“能”或“不能”)产生反应,它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反射。 (3)在反射弧中,决定神经冲动单向传递的结构是____________。 (4)如果在电极a处给予一适当的刺激,此时a、b之间会产生电流,其方向是________;在细胞A处给予一适当的刺激,电流计的指针能发生两次方向________(填“相同”或“相反”)的偏转。
|
43. 难度:中等 | |
(16分)为探索影响动物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的相关因素,某生物小组作了以下两个实验。 【实验一】每隔三天,将生长正常的成年雄鼠甲的甲状腺做一次等量切除,并不断检测其体内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含量,结果如右图所示: (1)图中曲线a表示 激素,曲线b表示 激素。 (2)结果表明:正常情况下甲状腺合成激素的量与其体积成 ___关系。 【实验二】每隔三天,向生长正常的成年雄鼠乙体内注射一次等量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同时检测其体内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含量的变化,重复多次。结果发现两种激素含量总是先上升后下降,请分析产生这种生理变化的原因: (3)当乙鼠体内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浓度升高时, 合成和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就会 (增多、减少),进而刺激甲状腺合成并分泌甲状腺激素使其含量上升。当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就会 (增强、抑制)垂体和 的合成和分泌活动,从而使相应的激素含量下降,这种调节方式称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