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生物试卷 > 试卷信息
2010年辽宁省东北育才学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的途径是

A.外界食物→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内环境→细胞

B.外界食物→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内环境→细胞

C.外界食物→内环境→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细胞

D.外界食物→循环系统→内环境→消化系统→细胞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人体中绝大部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是通过递质实现的。下列关于突触和兴奋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A.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时发生的

B.兴奋通过突触时由电信号(电位变化)转化为化学信号(递质释放),再转化为电信号

C.构成突触的两个神经元之间是有间隙的

D.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当盲人用手指“阅读”盲文时,参与此过程的高级中枢是

A.语言中枢                    B.身体感觉中枢

C.躯体运动中枢                D.A项、B项和C项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下列被称之为生长素的是

A.吲哚乙酸                  B.萘乙酸

C.2,4-D                    D.乙烯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在一个阴湿的山洼草丛中,有一堆长满苔藓的腐木,其中聚集着蚂蚁、蚯蚓、鼠类等动物,这些生物共同构成一个

A.种群     B.群落        C.生活环境       D.生态系统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毛细血管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

A.组织液         B.血浆  组织液     C.淋巴  组织液             D.血浆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有关人体体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体液是人体内的液体,都存在于细胞内

B.体液构成人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

C.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两部分

D.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血液两部分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中枢神经的组成

A.大脑     B.小脑      C.脑神经         D.脑干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在体液免疫中起主要作用的淋巴细胞是

A.B细胞     B.T细胞      C.吞噬细胞    D.造血干细胞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茎产生向光性的原因在于生长素

A.向光侧分布得多     B.背光侧分布得多

C.在茎中分布均匀     D.在茎的顶端产生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在植物体内的各种激素中,生理作用最为相似的是

A.赤霉素和生长素          B.脱落酸和细胞分裂素

C.赤霉素和脱落酸         D.生长素和乙烯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预测某地人口未来发展趋势的主要依据是

A.人口数量  B.人口密度    C.性别比例     D.年龄组成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大多数生物群落在空间上有垂直分层现象,称为群落的垂直结构.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A.温度  食物             B.温度   光照

C.温度  温度             D.光照  食物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相对稳定的

B.内环境稳态是由体内各种调节机制所维持的

C.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恒定不变的

D.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的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风湿性心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一类疾病是

A.病原体感染机体而引发的疾病,有传染性

B.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发的疾病、无传染性

C.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而引发的疾病

D.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而引发的过敏反应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关于单倍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单倍体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或只含有一个染色体

②未经受精作用的配子发育成的个体都是单倍体

③单倍体是指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

④单倍体细胞中只含有一对染色体

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下列关于基因库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一个种群所含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

B.生物个体总是要死亡的,但基因库却因种群个体的繁殖而代代相传

C.种群中每个个体含有种群基因库的全部基因

D.基因突变可改变基因库的组成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下列有关达尔文进化理论与现代进化理论的比较中,不正确的的是

A.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以个体为研究对象,现代进化理论以种群为研究对象

B.两者都认为生物的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基础

C.两者都认为突变、重组是生物变异的主要来源

D.现代进化理论明确了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不同种群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观点来分析,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马和驴之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

B.不同物种之间必然存在着生殖隔离

C.物种间的生殖隔离未必是由于地理隔离造成的

D.生物的体细胞出现的基因突变,往往会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A.单基因突变可以导致遗传病

B.染色体结构的改变可以导致遗传病

C.近亲婚配可增加隐性遗传病的发病风险

D.环境因素对多基因遗传病的发病无影响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人类常染色体上β-珠蛋白基因(A+)既有显性突变(A)又有隐性突变(a),突变均可导致地中海贫血。一对皆患地中海贫血的夫妻生下了一个正常的孩子,这对夫妻可能

A.都是纯合子(体)                B.都是杂合子(体)

C.都不携带显性突变基因         D.都携带隐性突变基因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在某动物种群中,假如基因型为AA占据25%,Aa占50%,aa占25%。这3种基因型的个体在某一环境中的生存能力或竞争能力:AA=Aa>aa,则在长期的选择过程中,下图中哪个图比较正确的表示A基因和a基因之间的比例变化情况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在下列有关物种形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可以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因而可能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B.突变和基因重组可以使种群产生定向变异,因而可能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C.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能导致物种的形成

D.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最后出现生殖隔离,而导致物种的形成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图是依据我国三次人口普查数据绘制的人口年龄组成图,其中完全正确的描述是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A.图(1)是增长型,从图(3)可看出计划生育政策初见成效

B.图(1)、图(2)、图(3)都是衰退型

C.图(2)是典型的稳定型,可看出计划生育政策初见成效

D.图(1)、图(2)、图(3)都是稳定型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太空育种是指利用太空综合因素如强辐射、微重力等,诱导由宇宙飞船携带的种子发生变异,然后进行培育的一种育种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太空育种产生的突变总是有益的

B.太空育种产生的性状是定向的

C.太空育种培育的植物是地球上原本不存在的

D.太空育种与其他诱变方法在本质上是一样的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和内环境物质交换关系最密切的四大系统是

A.消化 呼吸 神经 内分泌  B.消化 呼吸 循环 泌尿

C.循环 泌尿 消化 神经   D.呼吸 内分泌 循环 运动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下列与免疫失调无关的疾病是

A.过敏性鼻炎     B.血友病

C.艾滋病        D.系统性红班狼疮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下列生物属于种群的是

A.一块水田里的全部水稻、水草、鱼以及其他生物    B.一块池塘中的全部鱼

C.一块朽木上的全部真菌                          D.一块棉田中的全部蚜虫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静息时和产生兴奋后,神经纤维细胞膜内外电位分别是

A.内正外负、内负外正        B.内负外正、内正外负

C.内负外正、内负外正        D.内正外负、内正外负

 

详细信息
30. 难度:简单

下列哪一项不是主要的产热器官

A.内脏     B.骨骼肌     C.皮肤        D.脑

 

详细信息
31. 难度:简单

下列哪一项不是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A.防止落花落果      B.促进果实发育

C.促进植物生长       D.促进细胞的分裂.

 

详细信息
32. 难度:简单

大小鲈鱼高密度混养,菟丝子与豆科植物,蝗虫与草,这些生物之间的关系依次为

A.种内竞争  捕食  捕食          B.捕食   捕食  捕食

C.种内竞争  寄生  捕食          D.捕食   寄生  捕食

 

详细信息
33. 难度:简单

以下情况,属于染色体变异的是

① 唐氏综合征患者细胞中的第21对染色体有3条

② 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相应部位的交叉互换

③ 染色体数目增加或减少                      ④ 花药离体培养后长成的植株

⑤ 非同源染色体之间自由组合                 ⑥ 染色体上DNA碱基对的增添、缺失

A.②④⑤                 B.①③④⑥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详细信息
34. 难度:简单

有关物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 一个种群就是一个物种

② 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能相互交配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

③ 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④ 在物种形成的过程中,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是同时出现的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详细信息
35. 难度:简单

当“601”药问世时,可治疗病毒性感冒,疗效很高,几年后疗效渐低,其根本原因可能是

A.病毒接触了药物后,慢慢地产生了抗药性B.病毒为了适应环境,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C.后来的药量用得过少,产生了抗药性变异D.抗药性个体出现是选择的结果

 

详细信息
36. 难度:简单

用射线超标的大理石装修房屋,会对未生育夫妇造成危害进而影响生育的质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射线易诱发基因突变,通过受精作用传给后代

B.射线易诱发基因突变,通过有丝分裂传给后代

C.射线易诱发染色体变异,通过减数分裂传给后代

D.射线易诱发染色体变异,通过有丝分裂传给后代

 

详细信息
37. 难度:简单

下图是甲、乙两种生物的体细胞内染色体情况示意图,则染色体数与图示相同的甲、乙两种生物体细胞的基因型可依次表示为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A.甲:AaBb        乙:AAaBbb

B.甲:AaaaBBbb    乙:AaBB

C.甲:AaaaBbbb    乙:AaaBBb

D.甲:AaaBbb      乙:AAaaBbbb

 

详细信息
38. 难度:简单

研究人员调查某地区同种生物的两个种群的基因频率。甲种群:AA个体为24%,aa个体为4%。乙种群:Aa个体为48%,aa个体为16%。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种群生物所处的环境变化剧烈              B.乙种群生物基因突变率很高

C.乙种群生物所处的环境变化剧烈             D.甲、乙两种群生物无突变,环境基本相同

 

详细信息
39. 难度:简单

几种氨基酸可能的密码子为甘氨酸GGU、GGC、GGA、GGG;缬氨酸GUU、GUC、GUA、GUG;甲硫氨酸AUG。经研究发现在编码某蛋白质的基因的某个位点上发生了一个碱基替换,导致对应位置上氨基酸由甘氨酸变为缬氨酸;接着由于另一个碱基的替换,该位置上的氨基酸又由缬氨酸变为甲硫氨酸,则该基因未突变时的甘氨酸的密码子应该是

A.GGU                       B.GGC              C.GGA                 D.GGG

 

详细信息
40. 难度:简单

右面是血友病谱系,8和9的后代中患病的男孩的儿率是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A.1/2

B.1/4

C.1/8

D.1/16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41. 难度:简单

(7分)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役缺陷病毒(HIV)"引起的.HIV存在于艾滋病患者的细胞中,其遗传物质RNA逆转录形成的DNA可整合到患者细胞的基因中,这样每个被感染的细胞就成为产生HIV的工厂,每个被感染的细胞裂解都可释放数百万个HIV,人若感染HIV,潜伏期一般2~10年(如图所示),一旦确诊为爱滋病,一般2~3年死于其他疾病或癌症.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曲线ⅠAB段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效应T细胞作用于_                       __                 _                _,HIV失去藏身之地后,再经________作用,使HIV形成沉淀,被吞噬细胞吞噬分解.

(2)B点中有少量HIV的遗传物质逆转录形成的互补DNA潜伏在____    __细胞中,潜伏期过后,经过_                                                        _的过程,使HIV在血液中的浓度迅速上升.

(3)科学家研究发现HIV的表面抗原经常发生变化,这给治疗和预防爱滋病药品的开发带来了极大困难.请你根据以上材料分析,科学家应从何入手开发治疗艾滋病的特异性药物                                                                 

 

详细信息
42. 难度:简单

(12分)甲磺酸乙酯(EMS)能使鸟嘌呤(G)的N位置上带有乙基而成为7-乙基鸟嘌呤,

这种鸟嘌呤不与胞嘧啶(C)配对而与胸腺嘧啶(T)配对,从而使DNA序列中G—C对转换成A—T对。育种专家为获得更多的变异水稻亲本类型,常先将水稻种子用EMS溶液浸泡,再在大田种植,通常可获得株高、穗形、叶色等性状变异的多种植株。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经过处理后发现一株某种性状变异的水稻,其自交后代中出现两种表现型,说明这种变异为                突变。

(2)用EMS浸泡种子是为了提高                    ,某一性状出现多种变异类型,说明变异具有      ______________

(3)EMS诱导水稻细胞的DNA发生变化,而染色体的                 不变。

(4)经EMS诱变处理后表现型优良的水稻植株也可能携带有害基因,为了确定是否携带有害基因,除基因工程方法外,可采用的方法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详细信息
43. 难度:简单

(10分)蝗虫大发生时,可长途迁徙,所经之处农作物受到严重破坏。研究发现蝗虫种群数量的增长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当雨量充沛、气候潮湿时,真菌、丝虫和蛙等大量繁殖可抑制蝗虫的种群数量;蝗虫的产卵量受相对湿度的影响(图3-3-3),蝗虫的发生量又与降雨量有密切关系(图3-3-4)。请回答下列问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真菌与蝗虫的关系是                ;蛙与蝗虫的关系是                

(2)当雨量充沛时、空气相对湿度在70%左右时,蝗虫产卵数比空气干燥要                

(3)在干旱的气候下,蝗虫发生量的变化趋势是                 ,可能原因是                                                                  

 

详细信息
44. 难度:简单

(11分) 请根据所提供的实验材料用具设计一个实验,验证“重力影响生长素的重新分配”。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实验材料用具:若干相同的燕麦胚芽鞘尖端、若干相同的去掉尖端的胚芽鞘、一个实验支架(支架的材料托中,放置了6块已编号的相同琼脂块。相邻两个琼脂块之间用不透水的云母片完全割开)。

①写出主要实验步骤:

第一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预期实验结果:

放置a1琼脂块的胚芽鞘比放置a2琼脂块的胚芽鞘_______________。

放置a3琼脂块的胚芽鞘比放置a2琼脂块的胚芽鞘_____________。

放置A3琼脂块的胚芽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