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辽宁省大连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孔子将人依其禀赋划分为“生而知之”、“学而知之”、“困而学之”、“困而不学”四类;并指出“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据此可知孔子意在

A.鼓励人们勤学奋斗 B.强调人性等级尊卑

C.蔑视懒惰厌学之风 D.倡导圣贤为人本性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班固在《汉书·艺文志序)中指出:“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行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这表明百家争鸣的出现

A.提高了士阶层的社会地位 B.推动了学术文化的繁荣

C.顺应了统治集团的政治需求 D.反映了民众的利益诉求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汉初百废待兴,经济残破。汉高祖刘邦“约法省禁,轻田租,十五而税一,量吏禄,度官用,以赋于民。”汉惠帝继位后,奉行清静无为,减轻赋税。内修亲亲,外礼宰相,人谓“宽仁之主”。这说明汉初

A.人民基本生活需要得到满足 B.统治者利用黄老之学来治国

C.以儒家民本思想为治国思想 D.恢复经济是治国的根本目的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尚书·洪范》认为君主施政态度能影响天气的变化。墨子曰:“爱人利人者,天必福之,恶人贼人者,天必祸之。”公元前135年,皇帝祭祖的辽东高庙发生大火,董仲舒上书汉武帝认为这是上天示警,让汉武帝反思,结果汉武帝勃然大怒,将其革职。据此可知

A.汉武帝时儒学尚未形成思想体系

B.董仲舒思想来源复杂且体系复杂

C.天人感应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汉武帝时儒学的统治地位受挫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空宗是印度大乘佛教的主要派别之一。它以讲空为主,破斥迷信,扫荡一切形相(形状)。中国思想界也受其影响,具体表现在

A.陆王心学的出现 B.程朱理学的形成 C.董仲舒的新儒学 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宋代以后,“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逐渐成为中国大多数家族推崇的经典家训之一。该家训反映出儒家学者所强调的

A. 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

B. “存天理,灭人欲”主张

C. 道德与知识修养并重

D. “格物致知”的认识论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下面分别是传统社会治理结构图和黄宗羲设想的社会治理结构图。由此可知,黄宗羲认为

A.应从根本上否定君主制度 B.应建立平等民主的君臣关系

C.君主专制存在严重的弊端 D.统治者应重视对百姓的教化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培根提及“印刷术、火药、罗盘这三项发明对改造世界起着重大的作用。它们的起源是‘模糊不清的’。中科院研究所史晓雷则叙述“火药、指南针、造纸术、活字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影响世界历史发展走向的四大科技成就。”据此可知

A.四大发明的起源地有待考证 B.造纸术没有其他文明影响大

C.二人观点带有浓厚的主观性 D.中国科技助推世界文明演进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孙思邈在《丹经内伏硫磺法》中记载:“硫磺、硝石各二两,令研(研磨),又用销银锅或砂罐子入上件药在内……候出(会有)焰起。”郑思远的《真元妙道要略》记载:“以硫磺、硝石并蜜烧之,焰起。”材料表明

A.火药制造技术已经成熟 B.人类尝试多角度使用火药

C.火药对于人类意义重大 D.人类在探索火药配置方法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徐光启在撰写《农政全书》时对前人的文献进行摘录,摘录过程中对于文献中一些迷信之流,往往阙而不录,对于已收录的文献,也多或指出错误,或纠正缺点,或补充其不足,或指明古今之不同。材料主要反映了《农政全书》

A.对前人的成果批判存录 B.重视与农业相关的领域

C.具有反迷信的科学精神 D.杂采前人文献中的内容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金文的“华”,字形如一朵绽放的花朵,取义为美。《十三经注疏·春秋左传正义》中也说:“中国有礼义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这表明

A.“礼”成为华夷之辩的主要内容

B.文字的变化折射出民族交融

C.西周时期华夏民族已经基本定型

D.周人对礼乐文化发展的自信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北宋时,民间娱乐场所需要大量歌词,士大夫的词作便通过各种途径流传民间。……“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柳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这说明

A. 宋词只在民间流行与发展

B. 宋代文学日益商品市场化

C. 宋词婉约派占据主导地位

D. 文学平民化、世俗化趋势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明代小说《西游记》讲述的是唐太宗李世民派三藏赴西天取佛家真经的故事。小说中有一段孙悟空在太上老君(注:太上,清静至极)的八卦炉中炼成火眼金睛的片段。这说明《西游记》

A.是明代社会的真实写照 B.可折射出唐代三教合一

C.故事情节虚构毫无意义 D.反映出唐明两代历史的同一性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据考证,“乾隆中叶以后,扬州闻名的戏班一半以上是徽商的家班”,徽商常以自家戏班联络地方官员和乡绅。1790年,为庆祝乾隆八旬寿辰,徽商江鹤亭组织“三庆班”,进京祝寿,开“四大徽班进京”之先河。这表明

A.古代戏曲技艺传播甚广 B.京剧吸收元曲戏曲元素

C.商业发展助力艺术交流 D.家班符合士大夫的品味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克拉底鲁,古希腊哲学家,公元前5世纪人。他歪曲了他的老师德谟克利特“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一切皆变的思想;否认事物有相对稳定性,提出“人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这一主张

A.与苏格拉底的主张类似 B.体现了相对主义倾向

C.反对雅典的直接民主 D.发展了相对论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如图是德意志画家丢勒的版画作品《启示录四骑士》(1498年创作)。画中四位骑士马蹄所到之处,罪人们统统受到惩罚。一个主教倒在马下,头被地狱之龙吞噬着。画家借用它来抨击教会的罪恶。画中骑士脸上带有相当浓厚的情感色彩,天使的衣服也与常人无异。这反映了

A.启蒙运动将矛头直指封建教权主义

B.文艺复兴倡导“人本”对抗“神本”

C.宗教改革抨击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

D.古希腊智者怀疑神、反对神的精神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16世纪,英国自上而下地进行宗教改革,国王成为英国国教教会唯一的首脑。17世纪六七十年代,英国国王查理二世宣布实行宗教自由,强调英国国教教会的至尊地位。此举旨在

A. 促进信仰自由

B. 巩固君主立宪

C. 强化专制统治

D. 落实《权利法案》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有学者指出:启蒙运动在17世纪的英国表现为一种试图在上帝的羽翼下发展理性的审慎主张,在18世纪的法国表现为一种用理性来颠覆信仰的激进姿态,那么它在稍晚的德国则表现为一种努力调和理性与信仰的稳健立场。作者旨在强调启蒙运动

A.对宗教的批判并不彻底 B.理性内涵不断丰富发展

C.动摇了宗教神学的权威 D.核心的价值理念未统一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1861年1月,马克思在一封信中说:“达尔文的著作非常有意义,这本书我可以用来当作历史上的阶级斗争的自然科学根据”。这说明达尔文进化论

A.促进了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B.影响到社会科学的理论研究

C.成为了社会革命的理论武器

D.使科学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戏剧《秃头歌女》向人们揭示了这样一种漂泊的生命;失去了内心的和宇宙间的依附和坐标,找寻着无法找到的避难所。该类作品反映了

A.知识分子对“理性王国”的失望

B.文学家关注社会现实,揭露批判社会的罪恶

C.作家反帝反殖的爱国主义精神

D.一代人迷惘、苦闷的精神创伤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海国图志》中,作者表达对西方坚船利炮等奇技的惊叹,对西方近代资本主义民主政体的仰慕。并提出一套具体方案,包括兴办官办军事工业,兴办民用工业,允许商民自由兴办工业的主张。材料反映出《海国图志》

A.对后世影响深远 B.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

C.主张中国实行民主政治 D.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1875年,郭嵩焘奏称: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其强,又末中之一节也……将谓造船、制器,用其一旦之功,遂可转弱为强,其余皆可不问,恐无此理。这一认识

A. 是中体西用论的具体表述 B. 对洋务派思想有所突破

C. 反映了顽固派的政治主张 D. 奠定维新变法的思想基础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1895年甲午战败后,各种救亡图存思想或运动兴起。张之洞在1898年的《劝学篇》中明确表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观点。这说明在19世纪末“中体西用”

A.成为对抗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武器

B.与洋务运动初期的“中体西用”目的相同

C.反映了中国文武制度强于西方的事实

D.有利于中国进行改良政治的实践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梁启超在参与戊戌变法的过程中留下很多历史记载性的著述。他擅长用浅显流畅的文字来阐述重大的时事问题和深刻的道理,文章常带感情,有很强的鼓动性。严复评价其“任公文笔,原自畅遂。”这反映出

A.当事人对事件的记述最为可信

B.一手资料未必能客观反映史实

C.历史著述与客观史实必然出入

D.历史著述均受个人情感所支配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如图是一位学者制作的“三民主义”的讲解图片,对图片中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A.民族平等即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B.族群和谐即是追求各民族平等

C.天下为公即追求生产资料公有 D.共和是实现民治平等的途径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批判封建旧思想和输入西方新思想演变为对旧道德的工具(封建旧文学)的进攻,李大钊提出“要以其优美之文学,高尚之思潮,助我国民精神之发展”。陈独秀提出:“吾国文艺犹在理想主义时代,今后当趋向写实主义。”材料说明文学革命

A.伴随思想解放而产生 B.缺乏系统有效的理论

C.促使新文化运动转型 D.参与者观点高度一致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抗战以来,全国人民有一种欣欣向荣的气象,大家以为有了出路,愁眉锁眼的姿态为之一扫。但是近来的妥协空气,反共声浪,忽又甚嚣尘上,又把全国人民打入闷葫芦里了。特别是文化人和青年学生,感觉锐敏,首当其冲。于是怎么办,中国向何处去,又成为问题了。”为此,毛泽东发表了

A. 《新民主主义论》

B. 《论人民民主专政》

C.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D. 《论十大关系》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一位著名学者说: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事情,这个思想确立了以后中国搞建设就有了方向,搞经济改革就有了方向。由此看出该学者认为“这个思想”

A.是开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宣言书

B.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重大问题

C.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最终形成

D.推动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三个代表”刚发表时,全名没有固定,时有诸如“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等说法。到2002年后,全名定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随后被写入了《中国共产党章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反映了

A.党的指导思想都是由偶然的说法演变为科学的理论

B.党的指导思想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C.“三个代表”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D.“三个代表”思想与时俱进的特征

 

详细信息
30. 难度:简单

截止到2018年初,中国共有核电机组56台。2018年11月23日中国核电举办ERDB发布会,标志着中国核电对标国际先进技术谱写了新的篇章。追根溯源,最早为核电技术提供理论支持的是

A.量子论 B.万有引力定律 C.光电效应理论 D.相对论

 

详细信息
31. 难度:简单

1986年3月,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和陈芳允四位科学家提出“关于跟踪研究外国战略性高技术发展的建议”。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决策,于1986年3月启动实施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由此可知当时中国

A.科教兴国战略加速了科技发展

B.旨在以高技术为先导提高创新能力

C.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了科技进步

D.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不断加快

 

详细信息
32. 难度:简单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伴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政府改革了高等教育制度,许多所工科学院创办起来,院校内的系科得到调整,掌握狭窄领域内的专业知识便优先于接受整体教育。这一时期的中国高等教育制度改革

A.彻底改变专业人才匮乏局面 B.适应了国家工业化建设需要

C.使大学生专业知识过于狭窄 D.与社会经济发展趋势不一致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33. 难度:简单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传统民本思想起源于西周,周公从殷商的灭亡中发现了人民的力量,就提出统治者要保民,认为保民是上天择君依据的德行之一。这种爱民思想为后人传承,从先秦时期的“民贵君轻”、“君舟民水”到明清之际的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等,并对这一思想作了不同形式的丰富和发展,但却始终跳不出王权专制统治的框框。

——摘编自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材料二  “民权”,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成为中国社会各界普遍使用的热词。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作为政治家的孙中山顺势而为,将民权概念和政治上的“主义”明确结合,提出民权主义,赋予“民权”概念新的内涵和意义,并以此为核心提出其独特的宪政构想。

1949年6月底,毛泽东发表著名的《论人民民主专政》,明确指出孙中山的民权主义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区别只是谁领导谁的问题,即人民民主专政是工人阶级掌握领导权。他说:“除了谁领导谁这一问题以外,当作一般的政治纲领来说,这里所说的民权主义,是和我们所说的人民民主主义或新民主主义相符合的。”

——摘编自王开玺主编《中国近代史资料汇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民本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孙中山提出民权主义的历史背景,指出它和中国共产党人民民主专政的异同点。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从中得到怎样的启示。

 

三、论述题
详细信息
34.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世纪初期,在巴勒斯坦的犹太人中流传着一种相信救世主的宗教,这种宗教先是在社会下层中间形成。人们相信上帝耶和华将派救世主几度把人们从苦难中拯救出来,这种信仰深入人心、迅速发展……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督教与希腊文化、希伯来文化有着深刻的渊源关系,并且与罗马文化和日耳曼蛮族文化有着极其复杂的互动交融关系。在中世纪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基督教作为西欧唯一的宗教信仰和绝对的意识形态,深深地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既塑造了西方文化的基本精神和培养了西方人的心理习惯,又衍生出各种触目惊心的社会罪恶和导致了巨大的精神苦恼。

——摘编自赵林《基督教与西方文化》

提取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拟定一个论题。并运用14—17世纪世界近代史的史实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四、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35. 难度:中等

    材料一  帝(孝文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北朝的强盛来自体制的力量…变替的“胡化”和“汉化”……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并构成了走出门阀士族政治、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

——摘自昊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材料二  马丁路德另一个突出的贡献是于1522年将《圣经》翻译成德文,对整个德意志民族语言产生重大影响。它使基督教新教徒团结在马丁路德翻译的《圣经》的周围,而且还在被方言分开的德意志各邦地区规定了一种被所有的德意志人都运用的统一语言,增进了民族的认同感和同一感

——宋志轶《德意志文化教育的精神》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孝文帝语言改革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孝文帝改革的进步作用。

(2)结合马丁路德的思想主张,分析他翻译德文《圣经》的原因。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孝文帝和马丁路德语言改革在性质上的不同点和作用上的相似性。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