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安徽省阜阳市界首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下表内容是《史记·仲居弟子列传》和其他的有关史料中关于孑L子学生的记载。由此可知,孔子主张

A.因材施教 B.有教无类 C.为政以德 D.仁者爱人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董仲舒一思想的落脚点在于论证君权神予与君权神夺,即所谓。《春秋》之法,以人随君,以君随天……故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春秋》之大义也。”这一思想的客观进步意义是

A.保证了皇帝的独尊地位 B.巩固了君主专制制度

C.确立了君臣之礼的原则 D.一定程度上制约君权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王阳明在给他儿子的家信中说“凡做人,在心地;心地好,是良士;心地恶,是凶类。譬树果,心是蒂;蒂若坏,果必坠。"这反映出王阳明强调

A.修养本心

B.勤奋好学

C.格物致知

D.学以致用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的口号,同一时期的顾炎武亦主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之后的王夫之则要求“不以天下私一人”。这些主张和要求

A.否定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B.基于对宋明理学的继承

C.折射出强烈的个体意识 D.否定了古代君主制度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苏格拉底提出了“认识你白己”的命题。柏拉图说:“大自然把意志安置在腰的部位,把感情安置在心的部位,把理性安排在脑的部位。”亚里士多德说:“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这说明三人都

A.把人看作感性的个体 B.具有人文主义精神

C.认为人的感知很重要 D.强调道德的重要性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恩格斯说过:“欧洲在14世纪后以封建制度解体和城市兴起为基础发生了文艺复兴,它以理性、人文主义和科学击破了教会的精神独裁,掀起了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据此可知,当时

A.城市的发展是文艺复兴的根本原因

B.文艺复兴粉碎了人们对上帝的信仰

C.文艺复兴直接引发了近代科技革命

D.文艺复兴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16、17世纪对世界的研究往往是描述性的,无论是笛卡尔还是培根,都没有与现存的政治秩序发生冲突,甚至还公然向现存的政治权威表示敬意。18世纪则不同,那时的哲学家们考虑和讨论的都是社会应该怎样,而不是它实际上是怎样的。这一转变

A.掀起了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B.冲击了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

C.打破了民众对罗马天主教廷的迷信

D.维护了现存的社会政治秩序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卢梭批评英国人“只有在选举议会议员时才是自由的;议员一经选出,他们就是奴隶,他们就等于零了。”据此推知

A.卢梭反对实行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B.卢梭倡导三权分立、权力制衡

C.卢梭主张人民主权、直接民主制

D.西方的民主制是虚伪的、不真实的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在古代中国科技发展过程中,抽象和思辨不为人们的科技活动所看重。研究什么,怎么研究,是根据科技活动对具体社会生活能够具有改善和贡献作用来确定的。这体现了中国古代

A.科技具有较强实用性特点 B.知识分子学识较广泛

C.文化政策影响科技的发展 D.科技发展基础的薄弱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中国古代有一部文学作品集,如图是其作品来源地域示意图。下列文学体裁的特点符合这一作品集的是

A.平实浅近、句式工整 B.通俗易懂、豪放飘逸

C.重章叠句、四言为主 D.辞藻华丽、手法夸张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如图为清代画家石涛的《竹石梅兰图》,此画竹叶、梅花画法奔放自如,墨色恬淡相间,富有层次。石头画法简率放逸,造型夸张。由此可知,此画

A.开创了立体画的先河 B.忽视神韵意趣的描绘

C.作画状物不拘于形似 D.注重描绘真实的景物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下面是某位书法家对某种字体的评述:“疾若惊蛇之失道,迟若渌水之徘徊,缓则鸦行,急则鹊厉,抽如雉啄,点如兔掷。”这一字体应是(   )

A.行书 B.小篆 C.隶书 D.草书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据统计,清代戏剧作品多达两千四百多种,而且传奇与杂剧并重,其中洪昇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更是明代汤显祖《牡丹亭》之后中国戏剧史上成就最高的作品。据此可知,清代戏剧

A.体现了市民阶层的要求 B.继续发展并且成就辉煌

C.反映了君主专制的强化 D.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牛顿的成就证明,通过观察,实验和理论综合所获得的知识,是能推翻一些基于绝对信仰上的宗教观念,神圣的天体可被正确地统一到力学的规律之下,这说明牛顿所取得的成就

A.使人类摆脱宗教神学体系束缚

B.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思想观念

C.确立理性在社会发展中的主导

D.推动宗教改革运动的深入发展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弗洛伊德说过:“在过去的时间里,科学之手对于人类朴实的自恋有过两次重大的打击。第一次是认识到我们的地球并不是宇宙的中心,而是大得难以想象的世界体系中的尘埃……第二次是生物学的研究剥夺了为人类特创的特殊优越性,将人类废黜为动物的后裔。”其中,与“第二次打击”有关的理论是

A.牛顿的力学体系

B.达尔文的进化论

C.爱因斯坦相对论

D.普朗克的量子论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经过改进后的瓦特蒸汽机,效率显著,可用于一切动力机械,被称为万能“原动机”。蒸汽机改变整个世界的时代正式到来了。这反映出瓦特蒸汽机

A.加速了工业时代的到来 B.推动了机器生产的出现

C.造成传统动力资源的消失 D.推动了各国的均衡发展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如图为世界能源消费结构变化图。推动这一结构变化的主要动力是

A.石油化学工业的产生

B.蒸汽机车的发明

C.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

D.汽车工业的建立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电子计算机证明了四色定律,这一定律的证明由于运算过于繁杂,从前无人敢于问津。这说明

A.计算机是综合性技术体系 B.计算机的运用拓展了人类能力

C.计算机可以普遍替代人 D.计算机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1860年以前,《海国图志》在中国一直被视为不急之务而遭受冷落。而《海国图志》的传人使日本如获至宝,“到了江户则身价百倍,成为急需的御用之书”,并形成了《海国图志》时代。对这种“墙里开花墙外香”现象的解读正确的是

A.魏源已经对西方的政治制度有了系统的认识

B.《海国图志》维护了清政府“天朝上国”的观念

C.《海国图志》在日本的广泛传播直接导致了明治维新运动的兴起

D.统治集团的认知差异影响着中日两国对西方文明不同的应变力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郑观应早年受到李鸿章等人的赏识,积极参与清政府的洋务事业,历任上海织布局总办,上海电报局总办,轮船招商局帮办、总办,后撰成《盛世危言》一书,提出发展工商业,与列强进行商战的主张,成为早期维新派的代表人物。郑观应的这一转变反映出

A.维新派在思想上和实践上的错位 B.清政府成为变革的主导者

C.维新派与洋务派思想有相通之处 D.中体西用是维新派的宗旨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康有为说:“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是故黄帝清问下民,则有和宫;尧舜询于刍荛,则有总章……《孟子》称大夫皆曰,国人皆曰,盖皆为国会之前型,分上下议院之意焉。”这表明,康有为

A.发现了西方民主思想来源于中国

B.托古改制宣扬维新变法理论

C.以西方学术改造中国的传统文化

D.团结多方力量反对君主专制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19世纪末20世纪初,时局的不断恶化,促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由对社会客体的思考转到对社会主体的探讨,即“欲其国之安富尊荣,则新民之道不可不讲。”这是当时中国

A.民族危机出现后的反思 B.器物变革失败后的反思

C.马克思主义传入的反思 D.制度变革失败后的反思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五四运动发生前,中国正处于北洋军阀统治的黑暗时期,军阀势力利用封建传统思想禁钢人们的头脑,严酷的现实引发当时先进知识分子的反思,他们认为要完成改造社会的历史使命,必须“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之图”,针对该现象,先进的中国人打出的旗号是

A.师夷长技 B.变法图存 C.民主共和 D.民主科学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1894年成立的兴中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为誓词。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在《大总统宣言书》中宣布了合五族共建民国的思路。1924年,他又指出,中国应通过联合各民族,而成为一个民族。这种变化

A.深入剖析了民主共和制的实质

B.明确提出国家的根本是民族统一

C.适应了中国民族独立与国家统一的时代要求

D.推动了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第一次合作实现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1924年1月,在国民党“一大”宣言中,孙中山明确规定,国家权力必须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即成为农民、工人、商人及知识分子联合起来“享有自由及权利”。“一大”后,孙中山在中央执行委员会下专门设立了工人部和农民部,对于广州开设工人运动讲习所及农民自卫军的举动,孙中山都积极给予了支持。上述材料表明,当时孙中山

A.具有鲜明的扶助农工的思想倾向

B.实现了国民各阶层的普遍觉醒

C.领导的国民革命运动高潮的到来

D.推动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兴起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毛泽东写道,“农民在乡里造反,搅动了绅上们的酣梦……一切革命同志须知: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现在有了这个变动,乃是革命完成的重要因素。”上述言论出自毛泽东的著作是

A.《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B.《井冈山的斗争》

C.《新民主主义论》 D.《论十大关系》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这个革命的第一步、第一阶段……要建立以中国无产阶级为首领的中国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社会……然后,再使之发展到第二阶段,以建立中国社会主义的社会。”这一理论成果

A.与中共一大的革命纲领是一致的 B.揭示了中国革命的进程

C.首次明确了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 D.发展了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毛洋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写道:“我们的国家现在是空前统一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迅速地改变了旧中国的面貌。”毛泽东写这段话是在

A.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历史进入历史发展新纪元之时

B.1953年,主持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之际

C.1957年,领导新中国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之际

D.1956年,主持召开中共八大,正确分析国内的主要矛盾之时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从1976年“文革”结束到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由于当时的领导人提出“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中国经历了两年多的徘徊时期。打破错误思想的束绸,必须在意识形态领域进行准备工作,该“准备工作”是指

A.召开全国科学大会 B.明确邓小平理论作为行动指南

C.平反“文革前后的冤假错案 D.开展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详细信息
30. 难度:简单

“它凝聚着我们党对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对时代特征的正确把握,对‘建成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么样建设党’这一关系我们党、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的深刻思索。它是新世纪的中国共产党宣言。”材料中的“它”应该是

A. 邓小平理论

B. 科学发展观

C.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的学说从根本上说是保守的。他不打算损害现存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关系,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不过,他坚持统治者拥有统治权力的同时,还坚持统治者应在合理的道德原则基础上进行统治。他和柏拉图一样,要国王做贤者,认为如果他们具有一个绅士的五条美德—诚实、正直、忠诚、恩惠和仁爱(也就是通人情),他们就能成为贤者……孔子的学说在他生前并没有被普遍接受,更不用说贯彻了。但是,它们最终还是流行开来,并成为国家的正统信条。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到了宋代,由于知识传播的成本大幅下降,士绅的规模日渐扩大……士绅阶层是平民社会当中连接国家与个人的中介,将一君万民的社会结构联系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三纲八条目则进一步内化于一般士绅的心性当中,日常的洒扫应对亦可体会天地之理,修身齐家亦有治国平天下之功,理学的精神也因此自觉深入到民间基层。

——摘编自百度百科

材料三  明清时期以“礼不下庶人”为特征的儒家伦理的民间化,是以统治者为主导,士人为主体,通过政令与教化手段,向下层社会普通民众推广实施的。原本仅适用于贵族、上层士人的儒家伦理和相应的思想观念深入到民间社会,将包括士、农、工、商在内的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纳入到儒家伦理道德规范内,使之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日益伦理化。原本限于少数学术精英进行研究的儒学、理学的高深的理论也普及到普通民众。儒学、理学的思想观念与普通民众的思想观念、心理诉求不断冲突、融合。

——摘编自聂春艳《论儒学、理学的世俗化、实用化与明清小说》

(1)根据材料一,归纳孔子的政治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的学说在他生前并没有被普遍接受”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宋代“理学的精神自觉也因此深入到民间基层”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儒学与理学世俗化与实用化的表现及影响。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为什么这一划时代的发展会出现在西方?一个原因在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学术成就。学者和艺术家可以接近的不仅有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还有欧几里得和阿基米德,后者曾促进了物理学和数学的研究。更重要的是从各门生物科学中得到鼓舞。医生们研究了希波克拉底和加伦的全部著作,博物学家们则研究了亚里士多德、迪奥斯科里特斯和泰奥弗拉斯托斯的著作。不过,若无西欧有利的社会氛围,人类学识上的这些成果独自原不可能引起科学革命。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的主导思想,即“自然选择”,一定会被当作科学上的确定真理而为人们所接受。它有一切伟大的自然科学真理所具有的特征,变模糊为清晰,化复杂为简单,并且在旧有的知识上添加了很多新的东西。达尔文是本世纪的、甚至是一切世纪的博物学中最伟大的革命者。

——摘编自英国植物学家华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西方“科学革命”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从影响角度说明“达尔文是本世纪的、甚至是一切世纪的博物学中最伟大的革命者”的依据。

 

三、论述题
详细信息
33.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是19世纪末以来社会上的一些流行词汇:

根据材料,选取其中一个阶段流行词汇,围绕“社会流行词汇与社会主流思想变迁”,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四、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34.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锐减,内部也产生了一些悲观的情堵和错误的思想。一些同志受到苏联模式的影响,坚持“城市中心论”的主张。所建立的广大根据地经济、生活条件都极其恶劣,又先后遭受了三月失败和八月失败,红色政权岌度可危。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认为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就是“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中国是小农经济的汪洋大海,农民人口占了当时人口的90%,农民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摘编自刘孝连《工农武装割据理论与红色政权建设》

材料二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安,四川等地的农民自发地进行联产承包,触及了“禁区”,引起“两个凡是”派的激烈反对。邓小平坚定而明确地指出:“只要能提高产量,包产到户就是正确的。“致富福不是罪过。”在邓小平的大力支持下,以“包产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经营方式在全国迅速推广开来。对农民创造的乡镇企业,他称之为“伟大的创造”,认为乡镇企业的发展也探索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工业化道路。

——摘编自刘剑华《邓小平理论与农村改革实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产生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的共同点。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