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人教2019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15世纪前后,欧洲约消费了10000公担胡椒和10000公担其他香料,这要用65000公斤白银才能换取,其价值相当于30万吨黑麦,能养活150万人。这一状况促使欧洲

A.物价急剧上涨 B.贫困人口增加 C.向外掠夺金银 D.出现粮食危机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如图为16-18世纪荷兰国家利率趋势图。导致荷兰这种利率趋势的重要原因是

A.美洲金银大量涌入 B.荷兰的航海业发展迅速

C.荷兰工业资本发达 D.政府忽视了对金融管理

 

详细信息
3. 难度:困难

有学者说:“在公元1800年以前的二个半世纪里,中国最终从欧洲和日本获得了大约60000吨白银,大概占全世界有记录的白银产量的一半。”这么巨量的白银输入……不但改变了以往的物物贸易方式,而且改变了传统的以奢侈品为主、以满足封建统治者需要为目的贸易格局。材料旨在说明新航路的开辟

A. 改变了传统农业生产结构

B. 促进了工商业经济的迅速发展

C. 推动了白银货币化的发展

D. 导致中国对外交往走向了封闭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随着新航路开辟,世界海道大通,使得殖民地的财富,尤其是美洲的黄金、白银源源不断地流入西欧。这一状况

A. 引发贸易中心发生转移

B. 导致了西欧物价上涨

C. 促使世界市场锥形出现

D. 使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1800年左右蔗糖在欧洲的普及,使得普通人可以把蔗糖放入红茶(曾经也被认为是上层社会的饮品)中随意饮用,意味着“吃什么”已经不再是一种权力或特权的象征。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A.美洲地区的发展 B.中国商品的大量输入

C.商业革命的发展 D.民众生活的不断提升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印第安人认为:“他把欧洲强盗带到了美洲,破坏我们的文化,掠夺我们的财富,是一个恶魔。”欧洲人则认为:“他把欧洲文明传到美洲,把落后的美洲带入文明时代,是一个功臣。”这里的“他”是指

A.迪亚士 B.达·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它结束了世界各地相互孤立的状态,使各地的文明开始汇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它指

A.新航路开辟 B.三次英荷战争

C.第一次工业革命 D.第二次工业革命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在菲律宾马克坦岛有两座纪念碑,近处的一座纪念了酋长拉普这位土著英雄,远处的一座则纪念了新航路开辟中的航海家麦哲伦。他的船队主要贡献是

 

A. 南行最远到达好望角

B. 向西首次发现了美洲

C. 第一次完成环球航行

D. 开辟到达印度新航线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马可·波罗游记》对日本的描写:“君主有一大宫,其顶皆用精金为之;宫廷房室地铺金砖,以代石板,一切窗栊亦用精金,由是此宫之富无限。”这一描写

A.真实可信、影响巨大

B.真实可信、但影响有限

C.毫无根据、亦无影响

D.脱离现实、但影响较大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下图所示植物的最初产地是

A.欧洲 B.美洲 C.非洲 D.亚洲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全球化和地区开发》中声称:“经济全球化过程至少开始于15世纪末期。欧洲人在掌握了先进的航海技术和丰富的天文、地理知识之后率先进行了跨越大洋、联系外部世界的远航。”这反映的是

A.开辟新航路

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C.郑和下西洋

D.工业革命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西班牙将每年10月12日定为国庆日,是为了纪念1492年发现美洲大陆的探险活动。主导这次探险活动的是

A.迪亚士

B.达,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

 

详细信息
13. 难度:困难

《新全球史》中写道:“欧洲商人的远航不仅刺激了东半球的商业发展,还促进了真正意义上的全球贸易体系的诞生。”文中“远航”是指

A. 新航路开辟

B. 殖民扩张

C. 开展三角贸易

D. 争夺海上霸权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2006年西班牙皇家造币厂发行了一枚12欧元纪念银币,爱好者争相收藏,以纪念历史性旅程——发现美洲大陆之旅。进行这次美洲大陆之旅的航海家为

A. 哥伦布

B. 达·伽马

C. 迪亚士

D. 麦哲伦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2012年10月8日,纽约市举行第68届哥伦布日游行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以纪念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

A.到达非洲南端,发现好望角

B.到达印度,开辟了亚洲新航线

C.到达美洲,发现美洲新大陆

D.进行环球试航,证明地圆学说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的许多城市成为国际贸易的中心。其中包括

①里斯本  ②安特卫普  ③佛罗伦萨  ④伦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16世纪伊始,随着新航路开辟,一方面美洲的作物在非洲.亚洲和欧洲等地生根发芽。另一方面也有许多新物种来到美洲。下列物种属于从美洲传入欧洲的是(   )

A.小麦、水稻、牛、马 B.玉米、马铃薯、番茄、花生

C.玉米、水稻、牛、马 D.马铃薯、番茄、花生、葡萄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的烟叶、玉米和马铃薯等作物由西班牙人帶回欧洲,传遍世界;水稻、甘蔗、葡萄等植物,马、牛、驴等动物,以及先进的生产方式,则随着欧洲移民一起进人美洲。这说明

A. 殖民活动客观上推动文明交流

B.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C. 新航路开辟带来经济繁荣

D. 农作物种植不受地域影响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下图中,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的航海路线是

 

 

A.

B.

C.

D.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马克思认为:16世纪的欧洲“土地所有者阶级,即封建主和人民衰落了,资产阶级则相应地上升了”。导致这种结局的主要原因是

A.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B.欧洲商路中心转移

C.货币贬值,物价上涨

D.资产阶级革命完成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原产于美洲的粮食作物玉米、马铃薯和甘薯,蔬菜作物番茄、辣椒、南瓜等,由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带到欧洲,之后传播到亚洲、非洲等其他各洲。美洲作物外传的同时,也有很多欧亚作物传入美洲,主要有:粮食类的小麦、大麦、水稻;水果类的苹果、葡萄、甜橙、柠檬;蔬菜类的黄瓜、甜瓜、豌豆;经济类的甘蔗等。除农作物外,欧洲移民还把牛、驴、骡、马、猪、羊、鸡等畜禽传入了美洲,或用作役畜,或用于食用。

——摘编自《普通高中历史教科书·经济与社会生活》

材料二  明代的疆域,大于宋代,至少增加了西南、河北大部分与东北地区。但是,仅以这些地区生产的食粮,犹不足维持明代中叶以后增加的人口。明代开始,有许多新的食粮作物引进中国,最为重要者为甘薯与玉米。甘薯“亩可得数千斤,胜五谷几倍”,初入中国时,地方官员当作歉收时的救荒粮,玉米“种一收千,其利甚大”。两者皆富于淀粉,可充主食,以补稻米与麦类之不足。且不拘土壤与地形,或可在山地种植,或可在沙地栽培,将过去认为无法使用的土地,一变为农田。……因为土地使用的方式改变,边缘土地的植被改变,也严重地改变了地貌与生态。

——摘编自许倬云著《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并说明16世纪以来物种传播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玉米、甘薯在明代传入中国并得以广泛种植的原因,简析其对明清社会经济的影响。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新航路开辟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件大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航路开辟和土耳其扩张时间对照表

14世纪

加纳利群岛被重新发现

1340年

土耳其人控制小亚细亚

1415年

葡萄牙人占领北非的休达

1453年

土耳其人占领君士坦丁堡

1460年左右

葡萄牙人已沿海岸勘探到塞拉利昂

1516年

土耳其人占领叙利亚

1487年

葡萄牙人到达好望角

1517年

土耳其人占领埃及

1492年

西班牙船队到达西印度群岛

1570

土耳其人占领塞浦路斯岛

1498年

葡萄牙人到达印度卡里库特

1669年

土耳其人夺得克里特岛

 

 

最后结果是,在达.伽马远航之后,阿拉伯人和威尼斯人远远没有被逐出贸易领域;整个16世纪,他们成功地与葡萄牙人相竞争。直到下一世纪,传统的中东商队路线才因外洋航线而黯然失色。16世纪早期和中期的几十年间,欧洲人消费的胡椒和香料只有一半是葡萄牙商船运来的,其余的是通过红海到开罗,再到地中海的商路运来的,这是葡萄牙势力从来无法染指的路线。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材料二  15世纪以前,西欧各国主要通过传统的地中海商路到东方去。15世纪,土耳其的扩张阻断了这条商路。西欧各国为了获得东方的商品和黄金,迫切希望开辟新航路。新航路开通后,大西洋沿岸取代地中海区域成为欧洲的商路和贸易的枢纽,葡萄牙的里斯本、西班牙的塞维利亚、尼德兰的安特卫普和英国的伦敦等逐渐成为国际贸易中心。

——摘自人民版历史必修二教材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1487年”和“1492年”开辟新航路的两位代表性航海家,并分析新航路开辟对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所起的作用?

(2)阅读材料一、二指出两则材料在观点上面的差异,并概括指出材料一论证自身观点的主要史实?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