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农村常可见到这样的现象,一些年届七旬的老翁,要向三岁稚童称“叔”或“伯”。永定俗谓:“白头哥,坐地叔”(即对平辈的白头老翁仅呼“哥”,而尚在襁褓中的叔辈,即使上年纪老者也要唤其为叔)这一现象反映了宗法制

A. 违背人伦礼仪

B. 不利于社会进步

C. 重视尊卑贵贱

D. 有利于凝聚宗族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秦汉帝国的结构并不是任何人设计的,而是经过旧中国时代的列国纷争、一个个国家个别尝试,又互相摸仿,方出现了秦汉帝国所承袭的国家形态”。以下最能反映该观点的是

A. 皇帝制度

B. 世袭制度

C. 大一统制度

D. 郡县制度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清代学者赵翼提到“宋开国时,设官分职,尚有数其后荐辟广,荫之滥,杂流之猥祠之,日月益,遂至不纪。而明清时则可通“捐纳”,即向政府交钱获得资格。以上现象最能体现

A. 冗官现象在古代长期存在

B. 科举制不断受到现实冲击

C. 中央失去选官用人权

D. 官僚政治从宋朝开始衰落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A. 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B. 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

C. 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 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有学者把周王朝实行的某种制度称为“亲属等差递减制度”,并认为这一制度虽然不能根绝但至少成功地阻止或避免更多的阴谋、流血和战争,它的力量影响中国社会达三千年之久。该学者评价的制度是

A. 世官制

B. 嫡长子继承制

C. 分封制

D. 中央集权制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自秦汉至明清,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经历了由郡县两级制到州郡县三级制再到省道府县四级制的演变,这体现了

A. 中枢权力体系日趋完备    B. 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加强

C. 各地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D. 经济发展区域化程度提高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宋会要辑稿职官》卷47载:“通判,州各一人,与长史均理州府之政,无不统治。藩府或置两员,广南小州有试秩充通判兼知州者。”又云:“知州,掌郡国之政令,通判为之二。”这种政治制度革新中通判设立的主要目的是:

A. 加强封建君主专制

B. 加强对地方官员的监察

C. 革除郡县制的弊端

D. 开始建立官僚政治体制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韩非子亡征》中指出:“种类不寿,主数即世,婴儿为君,大臣专制,树羁旅以为党,数割地以待交者,可亡也”“出军命将太重,边地任守太尊,专制擅命,径为而无所请者,可亡也”。在此思想的指导下,秦始皇确立了:

A. 君主专制制度

B. 中央集权制度

C.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D. 贵族寡头制度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反映的农业生产方式

A. 小农经济

B. 手工工场

C. 商品经济

D. 精耕细作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这直接反映了唐朝城市

A. 商品经济的繁荣

B. 居民区和商业区严格分开

C. 商业活动有一定的时间限制

D. 对外贸易活动频繁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耒耜经》记载:“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江东之田器尽于是。”材料所描述的农具是下面的

 

 

A.

B.

C.

D.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学者许倬云说,精耕细作型的农耕文明讲究聚族而居,代代相传。不少中国文人即使在城市里呆很久,也认为是“客居”,迟早也要还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①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

②重视农业的观念

③“安土重迁”的思想

④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商品流通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宋仁宗景佑年间,允许临街开设邸店,商人只要纳税就可以到处开设商店。熙宁年间,开封府的鼓楼已不再击鼓,京师的警卫也不再执行夜巡制度。材料说明

A. 推行工商皆本的政策

B. “重农抑商”政策被停止了

C. 城市的职能发生了变化

D. 商人的身份地位提高了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在殷墟甲骨文中,已有“春、夏、秋、冬”四字。“春”字像植物生长的形状;“夏”字像草木繁茂之状;“秋”字像果实累累,谷物成熟;“冬”字则形如把谷物藏于仓廪之中。由此表明(  )

A. 甲骨文以记载农业为主要内容 B. 中国原始农业起源于商朝

C. 中国古人注重记录农业活动 D. 商朝时期农业活动已有四季之分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下列所体现的思想不同于我国封建社会传统经济政策的是

A. “农为天下之本,而工贾皆其末也”

B. “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皆莫如被服”

C. “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D. “士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宋代的商业活动与唐朝相比有了非常大的变化,有一位学者专门为此写了一本书,你为这本书选择一个最合适的书名是

A. 《坊墙倒塌以后》

B. 《汴河两岸》

C. 《长安城的落日》

D. 《宋代东京城的辉煌》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中国古代地主占有大量良田,而贫者无立锥之地,土地兼并现象始终无法根治,这是因为

A. 地主土地私有制的存在

B. 地主实力强大,专制王朝也无法控制

C. 土地兼并是正常现象,即使是开明的政治家也会忽略这一现象

D. 专制王朝禁止农民私自开垦荒地,只能耕种地主的土地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司马迁《史记太公自序》中评价诸子百家中的某学派“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无成势,无常形,故能究万物之情。不为物先,不为物后,故能为万物主。”下列思想主张也属于该学派的是

A.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B. 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C. 治大国,若烹小鲜    D. 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唐代的狂士寒山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而不第,曾做诗句“已死必应生,出生还复死”。该诗句说明唐代儒士受到下列哪一思想的影响

A. 佛教

B. 墨家

C. 道教

D. 法家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科学技术成就,其中出现于隋唐之际的是(  )

A. 火药    B. 指南针    C. 造纸术    D. 雕版印刷术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有学者认为宋代的中国是一个平民兴起的社会。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文化现象是

A. 长篇小说创作进入繁荣阶段

B. 形体严整的文人画大量涌现

C. 能够歌唱的词成为文学主流形式

D. 民众喜闻乐见的京剧在城乡演出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全唐诗》中收录了许多和尚、道上、尼姑、宫人、歌妓以及无名氏的作品。唐代的小说、其他通俗文学作品也大量引用五言、七言诗歌作唱词。对此合理的解释是,唐代

A. 具有重诗的社会风

B. 对等级制度执行不力

C. 文学创作日趋平民化

D. 官府垄断教育被打破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荀子》:“君者,民之原也,”原清则流清,原浊则流浊。故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民不亲不爱,而求其为己用,为己死,不可得也。”由此可见,荀子主张

A. 施行仁政

B. 礼法并施

C. 君民共治

D. 民轻君贵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大一统的封建帝国需要这样一种宗教:用统一的神权来神化君权,用祖先崇拜来巩固宗法等级制度,用‘天定’的清规戒律来束缚民众,用教主崇拜来管制思想……经历两次改造,儒家变为儒教,孔子成为被崇拜的偶像。”使“儒家变为儒教”的两次改造指的是

A. 孟子主张施行“仁政”;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三纲五常”

B. 荀子提倡“仁义”和“王道”;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C. 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D. 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王阳明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墨子》中说:“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业寝,纺绩积纴,多治麻丝葛绪捆布縿,此其分事也。”

材料二  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和供应,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他们总是采取鼓励垦荒等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自耕农这一阶层很不稳定,经常分化。

——《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

材料三  《春秋谷梁传》中说:“初税亩……初者,始也。……初税亩者,非公之去公田,而履亩十取一也。”

材料四  《汉书·食货志》载:“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请回答:

(1)材料一描述的是中国古代社会怎样的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分析自耕农经济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3)根据材料三四,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况中国古代封建土地制度的形成过程。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宋代考核官吏的内容因职务而异,据《宋史·职官三》记载,以“七事”考核监司。七事为“一曰举官当否,二曰劝课农桑、增垦田畴,三曰户口增损,四曰兴利除害,五曰事失案察,六曰较正刑狱,七曰盗贼多寡”。以“四善”、“三最”考核守令。四善为“德义有闻、清谨明著、公平可称、恪勤匪懈”。三最为“狱讼无冤、催科不扰为治事之最;农桑垦殖、水利兴修为劝课之最;屏除奸盗、人获安处、振恤困穷、不致流移为抚养之最”。……宋代对官吏经济政绩的考核是治吏的重要工具之一,事关对人才的选拔任用,不仅涉及到对其任职期间财政财务收支和财经法纪的审计考核,而且还要做出评价,确定等级,作为对官吏赏罚任免升降的重要依据。

——《宋代对官吏经济政绩的考核》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宋朝官吏考核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官吏考核的积极意义。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历史上每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往往也是文化繁荣兴盛的时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秦汉之时,中华文化大致完成了内敛式的演进,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人生观、价值观、哲学思想,以其鲜明的自身特色投入世界文明舞台,做好了迎接其他文明体系挑战的结构性准备,从而构成了世界文明发展史上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

——《中华文明的特点及延续至今的原因小论》

材料二  武人出身的宋太祖对文化的重视超过其他所有的开国皇帝。宋代学校教育异常发达,京师设有国子学、太学等,另有专业性很强的武学、律学、算学、画学、书学、医学。除了官办学校之外,私人讲学授徒亦蔚然成风,其中以书院的兴盛最为引人注目。当时学术空气相当自由,学术环境也是非常宽松的。活字印刷的发明是偶然的,但它确实又寓于两宋社会尊重科技、重视科技氛围的必然之中。在漫长的中国封建时代,宋代是经济发展迅猛的时期,在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引人注目的成就。

——据《重新认识宋代历史》《宋朝历史》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秦汉之际的主要哲学思想,中华文明“做好了迎接其他文明体系挑战的结构性准备”表现在哪些方面?

(2)根据材料二,归纳宋代精神文明高度发达的主要原因。

 

 

三、null
详细信息
28. 难度:困难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御史台是唐代的最高中央监察机关。唐太宗注意以御史治吏。他采纳御史大夫李乾祐的奏请,增设殿中侍御史和监察御史各二人。贞观末年,于台中置东西二狱,委御史台有鞠(审问)裳禁系之权。

——摘编自邱永明《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史》

材料二    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藉忠臣。主若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败,岂可得乎?故君失其闻,臣亦不能独全其家。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树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朕每闲居静坐,则自内省。恒恐上不称天心,下为百姓所怨。但思正人匡谏,欲令耳目外通,下无怨滞。

——摘自吴兢《贞观政要》卷二《求谏》

(1)据材料一,概括唐太宗以御史治吏的主要特点。(6分)

(2)材料二中唐太宗认为隋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唐太宗是如何做到君明臣廉的。(10分)

 

四、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青苗法者,不过一银行之业耳,……而银行之为业,其性质乃宜于民办而不宜于官办。但使国家为之详定条例,使贷者与借者交受其利而莫能以相病,……而不必直接与人民相贷,则其道得之矣。……在当时,人民既无有设立银行之能力,而举国中无一金融机关,而百业多是凋敝。荆公能察受敝之原,而创此法以救治之,非有过人之识力而能若是耶?

——梁启超《王荆公》

材料二  商鞅变法,废孝弟(悌)仁义,秦先强而后促;王安石变法,专务剥民,宋因以致乱,此变而失者也。商、王之失在残酷剥民,非不可变也,法非其法也。

——张之洞《劝学篇·变法第七》

(1)根据材料一,概括梁启超对于“青苗法”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青苗法”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张之洞对王安石变法的认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