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专题二 第1课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练习1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研究资料表明,宋代船舶通行于南洋和“西洋”(今印度洋),而阿拉伯商船从波斯湾出发东来时,需在锡兰湾(今斯里兰卡)改换成宋舶。据此可知,宋代

A. 中外交通贸易兴盛

B. 海外贸易规范有序

C. 造船及航海技术先进

D. 对域外文化接纳有限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著名史学家陈寅恪认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下列可作为其观点依据的有

①词的繁荣

②程朱理学兴盛

③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④毕昇发明雕版印刷术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中国现存最早的目录学文献《汉书·艺文志》罗列了当时著作有14994卷,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四部目录》载书有64582卷,与《汉书·艺文志》相较,书籍卷数增加4.3倍。与这一变化关系最为密切的发明是

A. 造纸术

B. 雕版印刷术

C. 活字印刷术

D. 转轮排字盘

 

详细信息
4. 难度:困难

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是中国对人类文化进程的伟大贡献。下列关于四大发明向外传播的表述,正确的是

A. 造纸术传入欧洲的时间最早

B. 指南针经由陆路传到阿拉伯

C. 都是经过阿拉伯传播到西方

D. 是欧洲社会转型的根本动力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如果要了解中国古代医学的发展状况,应该查阅的奠基之作是

A. 《黄帝内经》

B. 《伤寒杂病论》

C. 《千金方》

D. 《本草纲目》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祖冲之的数学著作,在唐宋时失传。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清代康熙以后便无人过问,直到近代才从日本翻印回来。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 生产方式缺乏质的变化

B. 士大夫热衷于科举功名

C. 历代统治者实行文化专制

D.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艰难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题文)“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这种用磁石摩擦钢针指南针的技术记载于(  )

A. 《韩非子》    B. 《武经总要》    C. 《梦溪笔谈》    D. 《萍洲可谈》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四大发明是我国之所以成为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西汉早期出现了“蔡侯纸”

B. 《武经总要》记载了用地磁场磁化法制成的指南鱼

C. 唐末战争中已经开始使用地雷、水雷和定时炸弹

D. 《旌德县志》是使用铜活字印制的最大的一部书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汉朝虽已发明了造纸术,但两汉官方书写的材料主要还是简帛,直到东晋末年,官方才明确下令用纸代简。官方书写材料的这种变化反映了东晋末年(  )

A. 简帛退出了书写领域    B. 造纸技术的不断进步

C. 书写原料来源的广泛    D. 实现了书写材料革命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美国学者德克卜德曾这样描述某项发明。“它对后来西方文明整个进程的影响无论怎样估计都不过分。世界受蔡侯的恩惠要比受许多知名人物的恩惠更大。”对该项发明阐述最准确的是

A. 促进了地理大发现

B. 炸毁了封建骑士阶层

C. 推动工业革命开展

D. 促进了欧洲文化发展

 

详细信息
11. 难度:困难

《爱日斋丛抄》中记载“大概唐末渐有印书,特未盛行,遂以为始于蜀出。当五季乱离之际,经籍方有托而流布于四方,天之不绝斯文,信矣!”据此可知

A. 活字印刷术在唐末开始使用

B. 雕版印刷术推动了文化发展

C. 唐朝四川地区印刷术最发达

D. 造纸技术出现了重大的改进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有学者认为《夏小正》记载每月的物候、气象、星象和有关重大政事,是夏代的天文历法记录。又有学者认为,《夏小正》是成书于战国的农业著作,篇中涉及蚕桑、畜牧、渔猎、采集活动。对《夏小正》的认识说明

A. 学者争论过大的史料没有价值

B. 研究角度影响历史认识差异

C. 无考古资料佐证的认识不可信

D. 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认识模糊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南宋绍兴三十一年,金军到江北抢夺民船。宋军伏击,“忽放一霹雳砲,盖以纸为之,……自空而下,其声如雷,纸裂而石灰散为烟雾,眯其人马之目,人物不相见”,金军大败。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 当时已从冷兵器时代进入热兵器时代    B. 火药技术在南宋时开始用于军事战争

C. 西方火炮的传入增强了南宋军事力量    D. 火药已成为影响战争胜败的重要因素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类别

西方

中国

天文

1615年左右发现太阳黑子。

1848年,瑞士天文学家沃尔夫首次提出用黑子相对数来表示日面可见半球黑子的多寡。

公元前18年以来便系统记录了太阳黑子,比欧洲人早了1500年。

数学

法国数学家霍纳于1819年建立了解高次方程的霍纳法

宋代数学家秦九韶在1247年提出的方法实际上与霍纳法一致,却早于霍纳572年。

医学

18世纪中国种痘法经土耳其传到英国。19世纪初,爱德华·真纳发现了牛痘苗可安全预防天花,后来发展成为接种牛痘的免疫学。

公元4世纪的葛洪最早记载了这种疾病,中国人在11世纪已发明天花预防接种,16世纪中医已公开著书介绍这种疗法。

植物学

欧洲直到18世纪布雷安特才开始注意到野生植物的食用价值,比中国晚四百年。西方第一部印刷的植物图出现于1475年德国人康拉德的《自然志》中,但比《救荒本草》晚了六十九年。

明代朱棣于1406年刊行的《救荒本草》列举可供救荒食用的野生植物414种,对其生态特征、地理分布和处理方法都作了说明,并附有精美的植物插图。

 

——摘编自(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根据表中中外历史信息,拟定一个论题,结合其他相关史实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详细信息
15.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盖天说认为天像一个圆盖盖在地上。这种学说能够解释很多天象,预测日月星辰的运行,准确地预报二十四节气,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盖天说在汉武帝时期遇到了浑天说的有力挑战。浑天说认为全天星辰都布于“天球”之上。汉武帝对争议双方采取的解决办法是让他们分别制定自己心仪的历法,然后接受检验,看谁更符合实际从而确定使用谁的历法。结果浑天说一方胜出,制定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太初历》。由此,浑盖之争也拉开了帷幕。争议中,双方大都秉持通过天文观测、仪器校验等方式进行,而不是看其是否遵循某种先验的哲学观念。持续上千年的浑盖之争,促成诸多成就。《太初历》、浑天仪等天文仪器的发展,勾股定理以及相关测高望远之术,唐代僧一行组织的天文大地测量……这些都与浑盖之争息息相关。这种规模和深度的争论即使在世界文明史上亦不多见。

——摘编自江晓原《科学史十五讲》等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浑盖之争”的特点,并说明其历史影响。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