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四川省办学共同体2019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春秋时期开始有县、郡名称,原指直属于国君的土地。楚国灭国很多,曾把县分封给功臣贵族,后来改为重要地区都掌握在国君手里,其他地区的贵族、功臣封地也逐渐由永远世袭改为两代以后就收归国家。材料说明楚国

A.逐渐走向中央集权

B.率先废除了分封制

C.最早实行了郡县制

D.具备了称雄的实力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唐代科举考试礼部录取后,还需经过吏部考试合格后才能做官,岁取不过三十人。宋代增加了由皇帝主持的“殿试”,通过后即可入仕,每次录取五百人以上,甚至达千人。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 科举制度更加客观公正

B. 贵族政治影响日益减弱

C. 削弱六部职权强化皇权

D. 皇帝开始掌握选官权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俞森的《荒政丛书》卷5中记载:“一妇每日纺棉三两,月可得布二匹,数月之织,可供数口之用,其余或换钱易粟,或纳税完官。”材料表明古代中国

A. 重农抑商政策已有所改变

B. 稀疏地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C. 小农经济并非完全封闭的

D. 农业是财政收人的主要来源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鸦片战争后,钦差大臣耆英认为英国人以通商为性命,准其贸易则恭顺如常,绝其贸易则骄骞难制,故自明至今,羁縻夷人皆借通商为饵。据此可知耆英

A. 肯定了自由贸易理论

B. 主张对英国实行贸易制裁

C. 主张以贸易笼络英国

D. 逐步调整了天朝上国心态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20世纪初中国某地县志记载:所食者率皆本地所树之粟,所衣者率皆本地所出之棉,男耕女织,终岁勤劳,常见农民自顶至踵所用衣、袜、鞋、带皆由自力织成者。由此可知当时的中国

A.农村地区仍固守小农经济模式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C.近代经济对传统经济影响有限

D.西方经济侵略尚未深入到内地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据《南方人物周刊》记载:1935年,国民政府对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强行增持官股至50%,把这两家金融机构收归“国营”。中国银行的前身为大清的户部银行,后来又是北洋政府的国家银行,自其创办之始,就写明“官商各占股份50%”,只是从清末到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大部分股权落在了银行和商股手里。据此可知,1935年金融机构的调整

A. 反映了清末以来中央集权遭破坏的现实

B. 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

C. 实属官僚资本大肆掠夺民间资本的范例

D. 配合了正面战场的抗战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有学者认为:八二宪法是对五四宪法甚至《共同纲领》的一种结构性的回归。正是在具有回归内涵的改革进程中……改革才始终在相对保守的改良主义轨道上前进,而没有演变成再一次的激进主义革命。这说明八二宪法( )

A. 与《共同纲领》性质完全一致

B. 依法治国首次写入宪法

C. 为改革与稳定提供了法律保障

D. 把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改革目标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江涌在《从对立到统一,中国世界观剧变》中指出,中国“世界观”的发展与变化在20世纪70年代突出表现为“走向开放,迈进国际大家庭”。这说明当时的中国

A. 推行务实外交理念

B. 积极建构区域组织

C. 突出思想意识形态

D. 推行睦邻友好政策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克利斯提尼把全阿提卡分为三十个区,其中十个区在雅典城及其周围,十个区在沿海,十个区在内地。每三个不同的区,即一个城郊区、一个沿海区、一个内地区合为一个地区部落。每个区有若干个自治村社组成,公民权的认可决定于所居住的村社机构的登记,许多失去氏族族籍的自由民和外来的居民也取得了公民权。由此可见,克利斯提尼改革

A. 分散了氏族贵族的力量

B. 摧毁了氏族制残余

C. 扩大了民主力量

D. 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不论首相丘吉尔的演说如何出色,似乎仍然需要那位口吃的乔治六世,只有这位国王出现,才能使整个国家不分党派,不分种族,团结在一起。这反映了当时英国

A. 国王与内阁在政治上共进退

B. 君主立宪制削弱了首相权力

C. 战时状态赋予国王行政大权

D. 国王有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

 

详细信息
11. 难度:困难

1865年美国通过了第14条宪法修正案,其中规定:“凡在合众国出生或归化为合众国而受其管辖的人,皆为合众国及其居住州的公民。任何一州,都不得制定或实施限制合众国公民的特权或豁免权的法律。”这一规定

A. 为南北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B. 加强了美国州政府的权威

C. 加强了公民与联邦政府的联系

D. 消除了美国种族歧视现象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1959年,美国陆续在海外64个国家设立了158个图书馆和文化中心。1964年,美国图书输出量首次超过了英国,一跃成为世界上输出图书最多的国家。美国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A. 与英国进行文化的较量

B. 展示美国的经济实力

C. 抵制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D. 对苏联进行文化反击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困难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统治者具有“华夷一家”的观念,与300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友好往来。来到唐朝的各国使者、商人、教徒、艺人等络绎不绝,日本派往的“遣唐使”就达13次。佛教盛行,景教、祆教、拜火教也在唐朝得到尊重。外国人还可以通过科举考试在唐朝入仕为官。据韩愈记载,“岭之南,其州七千……外国之货日至,珠、香、象、犀、玳瑁、稀世之珍,溢于中国,不可胜用”。唐朝在广州设置了管理对外贸易机构市舶司,并在长安、扬州等地为来华经商的波斯、阿拉伯侨民设有“蕃坊”特区,发展为繁华商业区。

—李庆新《唐代广州贸易与岭南经济社会变迁》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对外开放的表现。并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唐朝对外开放形成的条件。

材料二在毛泽东的治国理念中,对外开放只是其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且开放只是偏向于苏联和东欧国家“一边倒”的开放,一旦国家间关系出现变化时,就马上进行封闭和收缩。中苏关系破裂时,中国对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开放局面就消失了。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毛泽东甚至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名,把一切对外开放的交流活动都与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划上等号,一度完全停止对外技术引进和资金交流。1969年中苏边境冲突后,中国开始向西方开放。

—卢昌军《邓小平与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比较研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对外开放的特点,并分析该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中国今天的对外开放是立足我国基本国情,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与世界各国开展的正常的经济技术交流。它涵盖了国际商品市场、国际资本市场、国际技术市场、国际劳务市场等等。多年来我国在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前提下,实现了从“引进来”到“走出去”的跨越式发展。我国的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在国际贸易中地位不断上升,对外贸易结构也发生了根本转变,对外贸易的效率有了很大提高,外汇储备跃居世界第一。

—范海龙《开放通商与对外开放的比较》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当今对外开放的特点。

 

详细信息
14. 难度:困难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和国家学说的倡兴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一时期,民族与国家的内忧外患更甚,人们强烈要求用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及先进的科学技术改造中国。但是,这一时期西方国家的许多政治、经济、文化的弊端也暴露出来,使得当时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开始注意中国发展中应当避免的问题。于是在“救亡”与“救国”的相互推进中,时人有一个对西方民族国家思想和西方文化正反两面性的认识深化的问题,并由此产生出在国家与民族认同问题上逐步具有的中国化特色的认识。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近代仁人志士积极探索民族国家的重建途径,创造性地提出政治革命与民族革命相统一的思想,并以此为核心构建近代中华民族国家中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新的一致性。

—李禹阶《华夏民族与国家认同意识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产生的背景并概括其特点。

材料二在民族主义的感召和激荡下,英、法等民族国家先后建立。到19世纪前期,民族主义在西欧、北美取得了辉煌胜利,并为传播到整个欧洲乃至世界奠定了基础。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业化、现代化的迅猛进展,欧美各国原有的民族国家内的市场已容纳不下急速膨胀的生产力。于是,这些国家利用人民的民族主义情结,狂热地宣扬本民族优越论,打着“传播文明”和为本民族“谋福利”的旗号,进行野蛮的殖民侵略和掠夺,建立起帝国主义殖民体系。

—程人乾《论近代以来的世界民族主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西方民族主义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民族主义的认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